第2章 门电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4476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2章 门电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门电路.docx

《第2章 门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门电路.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 门电路.docx

第2章门电路

第2章门电路

2.1门电路的理论提要

组成数字电路的基本逻辑单元是各种各样的门电路,使用较多的门电路有TTL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

TTL门电路由三极管组成,CMOS门电路由场效应管组成,这两种类型门电路的组成虽然不相同,但在数字电路中的符号却是相同的。

正确使用各种类型门电路的关键是了解门电路各项参数的物理意义,描述门电路主要技术指标的参数有输出高电平VOH,输出低电平VOL,输入短路电流IIS,输入漏电流IIH,开门电平Von,关门电平Voff,扇出系数N,平均传输时间tpd,导通电源电流IE1,截止电源电流IE2等,这些参数可从集成电路的手册上查到。

门电路除了有常用的与非门和或非门外,还有集电极开路门,漏极开路门,三态门,传输门等,普通的门电路输出端不能并联使用,而集电极开路门,漏极开路门,三态门器件输出端可并联使用,输出端并联使用的门电路可组成线与电路,计算线与电路上拉电阻的公式为

使用这些公式时,应注意n,m和m,各量的含义。

上面的两个公式也适合于计算TTL驱动CMOS电路的上拉电阻。

由三态门和传输门可组成用于传输数据的数据总线,为了保证数据总线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数据总线的输出电流要大于输入电流的总和。

2.2典型习题的解析

2.1在搭建数字电路时,是否可以将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当作反相器使用?

若可以电路将如何连接。

【解】在搭建数字电路时,可以将与非门,或非门,异或门当作反相器使用。

用与非门当反相器使用时,因为与非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

,由该表达式可见,只要将与非门多余的输入端B接高电平“1”,即可得

的逻辑关系。

用或非门当反相器使用时,因为或非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

,由该表达式可见,只要将或非门多余的输入端B接低电平“0”,即可得

的逻辑关系。

用异或门当反相器使用时,因为异或门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

,由该表达式可见,只要将异或门多余的输入端B接高电平“1”,即可得

的逻辑关系。

将异或门当反相器使用的Multisim软件仿真实验的结果如图2-1所示。

图2-1将异或门当反相器使用的Multisim软件仿真实验的结果

在图2-1中,示波器屏幕上的第一个波形为输入信号波形,第二个波形为输出信号波形,这两个波形清晰的显示出输出信号是输入信号非的关系。

2.2分析估算如图2-2所示电路在输入信号ui=0V,ui=5V或悬空时三极管的工作状态。

【解】在图2-2(a)所示的电路中当输入信号ui=0V或悬空时,因三极管的发射结没有偏置电压,所以,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为截止,输出电压UCE=5V;当ui=5V时,设三极管导通的电压Uon=0.7V,根据节点电位法可得流入三极管基极的电流IB为

因为,UCE<0,说明IC=βIB的关系不成立,所以,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为饱和导通,输出电压UCE=0.2V。

在图2-2(b)所示的电路中当输入信号ui=0V或悬空时,因三极管的发射结的偏置电压为负值,所以,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为截止,输出电压UCE=5V;当ui=5V时,设三极管导通的电压Uon=0.7V,根据节点电位法可得流入三极管基极的电流IB为

因为,UCE<0,说明IC=βIB的关系不成立,所以,三极管的工作状态为饱和导通,输出电压UCE=0.2V。

上述解的过程用Multisim软件仿真的结果如图2-3所示。

图2-3题2-2的解用Multisim软件仿真的结果

在图2-3中,左边的仿真电路对应于图2-2(a)所示的电路在输入端悬空,三极管工作在截止状态下的情况;右边的仿真电路对应于图2-2(b)所示的电路,在输入电压为5V,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导通状态下的情况。

2.3说明如图2-4所示的TTL门电路的输出状态是什么?

若这些器件为CMOS门电路,则输出状态又是什么?

【解】当图2-4所示的器件为TTL门电路时,因TTL门电路输入端悬空相当于高电平输入信号“1”,所以,或非门和与非门的输出都为低电平信号“0”;输入端通过100Ω电阻接地,相当于输入低电平信号“0”,与非门的输出为高电平信号“1”;输入端通过10kΩ电阻接地,相当于输入高电平信号“1”,与非门的输出为低电平信号“0”。

当图2-4所示的器件为COMS门电路时,因COMS门电路输入端不允许悬空,所以,或非门和与非门为非正常的工作状态;因COMS门电路的输入阻抗很高,输入端通过100Ω和10kΩ电阻接地,都相当于输入低电平信号“0”,与非门的输出为高电平信号“1”。

2.4设各门道路输入信号的波形如图2-5(a)所示,画出图2-5中各个门电路的工作波形图。

【解】根据各器件的逻辑关系可得各门电路的工作波形图如图2-6所示。

2.5试分析如图2-7所示电路能够实现的逻辑功能。

【解】用瞬时极性法可以分析图2-7(a)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分析的过程如图2-8所示。

图2-8(a)所示的电路对应于A和B输入端都是高电平信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为高电平,因为,三极管VT1是共基极电路,所以,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为高电平,三极管VT2的基极也为高电平,因为,三极管VT2是共发射极电路,所以,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为低电平,二极管VD截止,VT2的集电极对VT4的基极没有影响;当三极管VT2的基极为高电平时,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也是高电平,三极管VT3饱和导通,三极管VT4截止,三极管VT5导通,三极管VT6截止,输出高电平信号“1”。

图2-8(b)所示的电路对应于A输入端是高电平信号,B输入端是低电平信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三极管VT1的集电极同时出现高,低电平信号,根据钳位的规则可得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为低电平信号,三极管VT2的基极也为低电平,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为高电平,二极管VD导通,三极管VT4的基极为高电平;当三极管VT2的基极为低电平时,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也是低电平,三极管VT3截止,三极管VT4导通,三极管VT5截止,三极管VT6导通,输出低电平信号“0”。

同理可得,在A和B输入端都是低电平信号的情况下,输出为低电平信号“0”。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图2-7(a)所示的电路具有“有0出0”的逻辑功能,所以,图2-7(a)所示的电路是与门电路。

即,

在图2-7(b)所示的电路中,场效应管VT7,VT8,VT12为驱动管相并联,VT9,VT10,VT11为负载管相串联,这6个场效应管组成或非门电路,输出和输入的关系为

;场效应管VT1,VT2,VT3,VT4,VT5,VT6组成三个非门电路,分别作为或非门电路三个输入端的隔离电路,VT13,VT14,VT15,VT16组成两级相串联的非门电路,作为输出端的隔离电路,考虑到这些电路的作用可得图2-7(b)所示电路的逻辑关系为

即,图2-7(b)所示的电路为与门电路。

用瞬时极性法可以分析图2-7(c)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分析的过程如图2-9所示。

图2-9(a)所示的电路对应于A和B输入端都是低电平信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三极管VT1和VT2的发射极都为低电平,因为,三极管VT1和VT2都是共基极电路,所以,三极管VT1和VT2的集电极都是低电平,因为,三极管VT3和VT4以共发射极电路的形式相并联,所以,三极管VT3和VT4的发射极为低电平,集电极为高电平,所以,二极管VD导通,三极管VT6的基极为高电平,发射极也为高电平,集电极为低电平,三极管VT7截止,三极管VT8导通,输出低电平信号“0”。

图2-8(b)所示的电路对应于A输入端是高电平信号,B输入端是低电平信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三极管VT3的基极为高电平,VT3饱和导通,发射极为高电平,集电极为低电平,三极管VT4的基极为低电平,三极管VT4截止,发射极为低电平,集电极为高电平;高、低电平的信号同时出现在三极管VT3和VT4的发射极,根据钳位的规则可得三极管VT3和VT4的发射极为高电平信号,三极管VT5的基极为高电平,饱和导通,三极管VT6的基极为低电平信号;高、低电平的信号同时也出现在三极管VT3和VT4的集电极上,根据钳位的规则可得三极管VT3和VT4的集电极为低电平信号,二极管VD截止,对三极管VT6基极的信号不影响,三极管VT6的基极保持低电平信号,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为低电平,集电极为高电平,三极管VT7导通,三极管VT8截止,输出高电平信号“1”。

同理可得,在A和B输入端都是高电平信号的情况下,输出为高电平信号“1”。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图2-7(c)所示的电路具有“有1出1”的逻辑功能,所以,图2-7(c)所示的电路是或门电路。

即,

在图2-7(d)所示的电路中,场效应管VT7,VT8,VT9为负载管相并联,VT10,VT11,VT12为驱动管相串联,这6个场效应管组成与非门电路,输出和输入的关系为

;场效应管VT1,VT2,VT3,VT4,VT5,VT6组成三个非门电路,分别作为与非门电路三个输入端隔离电路,VT13,VT14组成非门电路为输出端的隔离电路,考虑到这些电路的作用可得图2-7(d)所示电路的逻辑关系为

即,图2-7(d)所示的电路为或非门电路。

上述解的过程也可以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仿真实验的方法请参阅例2.9的内容。

2.6计算如图2-10所示电路的上拉电阻R的值,要求电路的输出电压应满足VOL≤0.4V,VOH≥3.4V,Vcc=5V,图中的各个门电路都是74LS系列的门电路,输出端的截止漏电流IOH≤100μA,输出低电平VOL≤0.4V时的最大负载电流ILM=8mA,输入短路电流IIS≤0.5mA,输入漏电流IIH≤20μA。

【解】在图2-10中,三个OC门的输出端并联连接组成线与电路,该电路的输出连接四个门电路,其中两个是2输入的与非门,另两个是2输入的或非门。

线与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的限流电阻为

线与电路输出低电平信号的限流电阻为

根据线与电路选择限流电路的规则R1>R>R2,选择限流电阻R=2kΩ。

2.7列出如图2-11所示电路输出和输入逻辑关系的真值表。

【解】在图2-11所示的电路中,四个传输门组成单向传输的数据总线,根据数据总线传输数据的规则可得输出-输入逻辑关系的真值表为

A1A0

Y

10

11

20

11

D0

D1

D2

D3

由真值表可得该电路的逻辑表达式为

2.3用Multisim软件进行门电路分析仿真实验的方法

2.8用Multisim软件画题2-4(g)的工作波形图。

【解】题2-4(g)的器件为与或非门,点击Multisim软件TTL门电路的图标,选择7451N器件即可将与或非门器件拖入工作界面。

再拖入两个非门(7404)器件,一个字信号发生器(WordGenerator)和四踪示波器到工作界面上。

按如图2-12所示的电路连接好电路,并设置正确的仿真参数,启动仿真实验的开关,即可得到如图2-12所示的结果。

图2-12仿真实验的结果

在图2-12中,示波器屏幕上的第一个波形为输入信号A,第二个波形为输入信号B,第三个波形为输出信号Y。

这些波形清晰的显示出该电路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为:

当输入信号相同时输出为高电平信号“1”,当输入信号相反时输出为低电平信号“0”。

即,同或门的逻辑关系,由此可得图2-12的电路为同或门。

2.9用Multisim软件验证题2-5的结论。

【解】题2-5(a)仿真实验的电路图和结果如图2-13所示。

图2-13习题2-5(a)仿真实验的电路图

在图2-13中,示波器屏幕上的第一个波形为输入信号A,第二个波形为输入信号B,第三个波形为输出信号Y。

这些波形清晰的显示出该电路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为:

有“0”出“0”。

即,与的逻辑关系,由此可得图2-13的电路为与门电路。

题2-5(c)仿真实验的电路图和结果如图2-14所示。

图2-14习题2-5(c)仿真实验的电路图

在图2-14中,示波器屏幕上的第一个波形为输入信号A,第二个波形为输入信号B,第三个波形为输出信号Y。

这些波形清晰的显示出该电路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为:

有“1”出“1”。

即,或的逻辑关系,由此可得图2-14的电路为或门电路。

题2-5(b)主电路仿真实验的电路图和结果如图2-15所示。

图2-15习题2-5(b)主电路仿真实验的电路图

在图2-15中,示波器屏幕上的第一个波形为输出信号Y,第二个波形为输入信号A,第三个波形为输入信号B,第四个波形为输入信号C。

这些波形清晰的显示出该电路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为:

有“1”出“0”。

即,或非的逻辑关系,由此可得图2-15的电路为或非门电路。

题2-5(d)主电路仿真实验的电路图和结果如图2-16所示。

图2-16习题2-5(d)主电路仿真实验的电路图

在图2-16中,示波器屏幕上的第一个波形为输出信号Y,第二个波形为输入信号A,第三个波形为输入信号B,第四个波形为输入信号C。

这些波形清晰的显示出该电路输入和输出的逻辑关系为:

有“0”出“1”。

即,与非的逻辑关系,由此可得图2-16的电路为与非门电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