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38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7.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 说 教 学 研究 文 献 综 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4);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0);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说明目前语文界对小说教学的研究不太重视或没有专门进行研究。

一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不怎么考小说,二是许多研究者把它放到了阅读教学研究里面了。

三、文献综述

关于小说教学的观点

(一)硕博论文

硕博论文中对当今中学小说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

1、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引入小说教学。

黄红丽《初中小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认为:

1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小说文本注重解读方法的多样性。

4小说阅读的自由空间应超出课堂教学的限制,延伸个性化阅读。

2、对中学小说教学在选材、教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

1)柳广云《关于中学小说教学的思考》中认为:

现行高中小说教学选材范围狭小,缺乏时代性;

对于小说教学,教师和学生思想上都不重视,教学时间分配上也不重视;

教学中缺乏先进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缺乏新思想、新做法;

注重思想教育而忽视审美教育;

教学目的注重广度而忽视深度;

教学方法还是老一套:

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再加上主题思想的分析。

笔者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小说教学完全可以以一种娱乐的轻松的态度来进行,不必事先预定诸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人物为中心、以审美为出发点来进行。

多一些人文精神的感悟,少一些主题思想的分析,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切实为培育有个性的人才服务。

2)栾桂芳《古代小说教学方法初探》认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代小说教学无论是课内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指导都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功利的思想观念、偏误的教学实践、滞后的教学研究以及沉重的课业负担都是造成古代小说教学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的原因。

这种教学状况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影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作者引用古今中外成功的教育经验,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改变现状的探索,提出了提高古代小说教学效率的一点新方法、新思路。

如:

三步五法;

主题法等。

3)侯艳荣《〈聊斋志异〉与中学文言小说教学》认为:

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古代文言散文、诗词和古代白话小说,文言小说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少,加上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文言散文和古诗词教学一直很受重视,文言小说的独特价值往往被忽略。

她对目前的文言小说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是应试教育造成的误区,主要是高考试题的导向作用。

二是僵化的教学模式造成的误区,主要是将文言小说教学混同于一般的文言文教学,重知识轻感知,重接受轻情趣,使学生厌学。

三是分析了其他因素对文言小说阅读教学的冲击。

她还探讨了文言小说阅读教学的策略一是走进作者的生活时空,探究作者的精神家园。

二是多层次、多角度解读作品的内涵,比如从文学、审美、文化等方面解读。

三是学会表达,即要学生学会唤起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跳出文本审视作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达到结合现实生活,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感受和观点的目的。

3、将信息技术与小说教学整合,革新小说教学的形式。

彭岚《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

在对小说的教学价值、网络环境下的小说教学相对传统小说教学所体现的优势进行分析后,重点谈及网络环境下小说教学进行革新的重要形式—信息技术与小说教学整合的问题,对整合的价值及整合的现状进行了一定分析,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网络环境中信息技术与小说教学整合的几种基本模式“基于网络以讲授为主的小说教学模式”、“基于以自主探究为主的小说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以小组协作研究为主的小说教学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

(二)期刊论文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小说、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教学。

中国古代小说教学:

(1)《古代小说鉴赏》吴小如(《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民教育出搬社2001年10月):

读小说除了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要注意到纵向和横向的情况。

所谓纵向,指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是什么,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如从神话传说到历史著作,再到民间的口头说唱都与古典小说有密切的血缘关系。

所谓横向,即考察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长短篇小说有哪些明显差异。

如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长短篇小说有一个明显差异,那就是西方小说多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有时还强调要挖掘人物内心潜在意识是怎样活动的。

而我国古典小说则着重于描绘事物的外在联系和人与人比较明显的矛盾冲突。

(2)叶湘瀚《古典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六法》认为:

1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知识。

以《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例,二者都属于历史小说。

但《水浒传》可定位于英雄传奇小说,《三国演义》则可定位于历史演义小说。

英雄传奇多吸取民间传说,虚多实少,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为虚构;

历史演义小说多从史书上截取素材,主要人物和事件多依据史实,但也不是完全实录。

英雄传奇主要写草莽英雄传,因而较多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如林冲;

历史演义小说多从史书上截取素材,因而人物性格缺少发展变化,如关羽。

这样我们分析人物形象时就能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明确中国古典小说以性格塑造取胜的特点。

3注意人物出场技法,如林黛玉、李甲、白妞等人物的出场。

4重视细节刻画,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的刻意修饰和刘兰芝临走时的打扮很相似,其用意也大致相同,又如杜十娘“微窥公子,欣欣似有喜色”,“微窥”表明杜十娘对爱情还抱有最后一点希望,但看到公子“欣欣似有喜色”后对李甲完全绝望了,她只能以死抗争惨遭始乱终弃的命运。

⑤注意景物描写对人物的刻画作用。

小说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以人物的生活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

如林黛玉眼中的贾府。

⑥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心理活动。

(3)欧阳珍《关于明清小说教学的几点思考》中认为:

1当好每篇小说的“导游”,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扩大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

3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研究能力;

4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与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大信息吸收量,在比较中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中国现当代小说教学:

张显彬等《中国现当代小说阅读鉴赏》(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期)

1、认知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框架完善与否决定文学鉴赏能力的高低。

从认知心理结构来说,需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熟知各种文体特征;

了解某类作家或作品的内涵形式等;

了解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的辩证关系;

了解长篇和短篇在人物刻画上的不同特点。

从审美心理结构来说,需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形象的确定性和鉴赏的不确定性;

形象的客观性和鉴赏过程的主观能动性。

2、小说阅读鉴赏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主题的鉴赏:

从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看主题;

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

从情节的发展看主题;

从人物塑造看主题;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高中语文第二册》人民教育出搬社2006年6月):

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主题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正是文学作品多解性和丰富性的表现。

文学作品一经产生,便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对它的理解鉴赏,就是在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再创造,每个读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进行思考,“各以其情而自得”,这就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含意。

(它谈的是对主体的解读,对形象的解读也应如此。

人物的鉴赏:

从小说描写人物的手法来分析把握人物;

从小说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来理解人物;

从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节令、气候、地理风貌等自然环境描写所制造的氛围中感受人物的情趣心境。

情节的鉴赏:

鉴赏小说的故事情节,要紧密联系人物的典型性格;

找出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从场面和细节的分析入手,把握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环境的鉴赏:

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创造;

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

语言的鉴赏:

注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

注意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由敘述语言确定小说的情感基调和社会氛围;

由过渡语言揭示情节意蕴。

外国小说教学:

肖家芸等《外国现当代小说阅读鉴赏》(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7-8期)

1、要对现代派作品产生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基础有一定的了解。

2、要对现代派作品的思想特征有一定的把握。

如危机感和悲观感,又如全面异

化,再如表现主观世界。

3、要对现代派作品的文艺主张有一定认识。

要对现代派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有一定了解。

如象征、意识流、荒诞等。

第二部分-------中学小说教学

1、张成梁《略谈中学语文中的小说教学》认为:

当今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小说教学混同于一般记叙文的情形。

他认为,应根据学生年龄、阅历、知识面的不同,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

初中一、二年级可把小说当作记叙文来教,目的是培养学生写记叙文的能力。

在初中三年级以上,应当根据小说的特点来进行教学,主要应侧重对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的分析。

2、李都明《高中小说教学探微》中认为:

小说教学首先应摒弃教师分析,学生做笔记的技法,改进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实其学习的自主性;

其次,应根据学生与教材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如讨论法、发现法)进行教学,强调鉴赏的多元性;

再次,随着高考语文文学色彩的增加,开放性的主观题越来越多,高中小说教学中的见仁见智,不但不会与高考产生矛盾,而且更有利于学生适应这种侧重于思维品质检查的试题.。

3、彭文林《高中小说教学新探》中认为:

1给学生提供信息,自主学习。

其中包括:

教师先让学生预习、质疑,向学生介绍可阅读的书目,提供较有影响的网站等。

教他们查图书资料,处理上网信息的方法等。

2质疑讨论,探究学习。

3动手实践,体验学习。

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回到主人公生活的时空去经历,感受

体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编作品,创新学习。

第三部分-------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1、李新光《浅谈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中认为:

1分析肖像,要重视对人物富有特征的外貌以及外貌变化的分析(如《孔乙己》外貌

的白描手法),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2文学作品的人物语言,是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

3在分析人物动作描写时,教师应启发学生通过对人物在一些重要事件中的动作进行分析,以把握人物性格的实质,理解主题。

4心理描写是直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描写方法。

5细节描写是小说的血肉。

2、牛素洁《把握人物形象提高鉴赏能力——高中语文小说教学谈》中认为:

中学语文教学在不断进行改革,但是,始终没有解决固有的程式化缺陷,小说教学也

是如此。

囿于程式是违反阅读规律的。

只要深入地分析人物性格,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那么,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刻的认知小说所反映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兴替。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首先要分析其性格的本质特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这一个”的特点。

其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具体而适度。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还要与赏析细节刻画紧密联系。

起来。

3、《语文学习》2006年10期的《关注作家表现人物的心灵辩证法》

优秀的作家在表现人物时“绝不把描写的重点放在人物的外部特征上,而是主要通过对人物内在的心

灵世界的表现,去让人感受和把握他整体的生命状态”(《当代大学者访谈录·

钱谷融卷》),这条关于形象塑造的重要原理对我们的小说教学有启发作用。

有些小说教学草草掠一下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就迫不及待地组织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展开架空式的讨论,从而造成一种有真正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被隐性流失的事实,因为它缺乏的是一种心灵对心灵的审视和提升,缺乏的是一种学习主体对文学作品最重要的言语智慧——表现心灵的艺术——的关注和享受。

1关注作家对立统一地表现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作家塑造形象时尽可能避免有如鲁迅所说的“欲显刘备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绝对化写法,而是爱而知其恶,憎而顾其善,狄德罗说的“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伟大与渺小的复合物,这不是责难,而是给人下定义”,脸谱化的创作注定是失败的,鉴赏也是如此,一定要注意人物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关注作家重心凸显地表现人物心灵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个体心灵虽在不同的时空情境下有着方方面面的表现,但在心灵内部却不是比例均衡地呈现出平衡的状态。

好的作家在塑造典型人物时一方面要表现作为“人”的心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另一方面更要表现他作为“典型”的心灵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曹雪芹写王熙凤,虽展示了她心灵世界方方面面的东西,如美丽、风趣等,但描写重点却定位于她心灵的基本特征,那就是狠毒。

又如阿Q,鲁迅表现了其心灵的多个侧面,有时他表现为农民的质朴,有时他又表现出游手之徒的狡滑;

有时自负,有时自轻;

拥护男女之大防,又粗俗地向吴妈求爱。

然而他心灵中最基本的特质——精神胜利法,始终是作者最主要的表现内容。

进一步说作者表现其心灵的多个侧面正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精神胜利法。

3关注作家肌理细密地表现人物由渐变至突变的变化流程。

如林冲、水生嫂们、高尔

基笔下的母亲等成功形象。

第四部分------小说教学的方法专谈

1、孙凯《介绍小说教学的几种方法》认为:

1、分角色朗读法2、以物析情;

3旁及他人法;

4跳读法;

⑤跳出法;

⑥排演课本剧。

2、崔木林《略论比较法在中学小说教学中的运用》中认为:

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拿出一些作品(课文)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就是一个容易进行,

见效较快的好方法。

1通过比较,容易把握小说的特征。

2通过比较,容易理解作者的匠心。

3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3、莫如彪陈守莉《多角度解读小说和教学》中认为:

1多角度解读小说的题材。

只以题材来评价小说的观念是不全面的。

2多角度解读小说的主题。

传统小说解读忽视了小说的核心——“人”,而人的精神世

界和心灵世界才是小说要表达的核心。

小说最根本的东西是要反映人的生命,人生的苦乐。

因此,我们解读小说,不仅要分析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而且要分析小说中的“人”。

3多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人”。

多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人”,我们会发现“人性”的不同侧面:

人性的真、善、美和假、丑、恶。

4多角度解读小说,改变小说的教学方法。

不应拘泥于教参上的标准答案,而应是学生从小说中读出来的是什么,小说教学应从过

去封闭式的意识向多元的意识转变。

5多角度解读小说,激发师生的创造力。

第五部分-------小说教学的问题(困境)

1、成旭梅《现当代小说教学困境探微》认为:

1技巧操练与“人”学之质。

“人”学,具体到小说教学里,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小说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

二是指小说教学是以人的分析为中心的。

目前小说教学中,对人文存在太多的曲解,我们应该不虚伪、不矫揉,解放人性精神,舒展自由灵性。

接受美学认为:

文学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品的价值与地位是作家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教师是第一受众,学生是第二受众,二者关系就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播者与知识的接受者,只能同时以读者身份鉴赏,同时教师还必须承担辅助学生鉴赏的责任。

教师不仅要研究作家创作意识、作品的内容形式,还要研究读者的接受意识。

2情节诱惑与深度体验。

好的小说,不仅是结构活着的方式,文字活着的方式;

更是思想活着的方式,精神活着

的方式。

语文课堂对话,不仅应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与教材内容的对话,更有与历史时空的对话,与历史人格的对话,并能从中升华而成一种恢弘伟岸的精神品质。

而目前粗放的现当代小说教学却将学生导向情节的梳理。

其实,情节并非现当代小说创作的核心所

在。

典型概念的介入、语体的变革、文本的自省与文体实验等现代小说因素,都是现当代小说较之古典作品有了更多的审美维度。

同时,小说不同与诗歌、散文和议论问,它具有情感立场的内隐特性。

因此,现当代小说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颠覆文本与建构自我。

关注情节,解构文本的语言、内容、结构、表现、技巧等是小说鉴赏的必经之途;

然而解构的目的更在于重构,重构一个鉴赏者“自我”在内的新的文体体系,即引导鉴赏者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从潜意识里求取“自我”性质的内容,从而达到“审美”的境界:

或获得情感的满足,或获得理性的满足,或获得智性的满足,进而更深入地解读作品。

当然,仅是“找到自我存在”并非鉴赏的终极目标,小说鉴赏的意义应从表象的“内审美”,即教师

应有目的地牵引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使其在不同的层面上立体地展开,使之在比较“作品自我”与“现实自我”中超越自我认识的局限。

3虚构的真实在场

接受美学指出:

文学作品用的是“描写性语言”,包含许多“意义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它们

构成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读者以“期待视界”来发挥想像力进行再创造。

虚构精神是小说存在的永恒命题。

如何解读虚构?

只有教师“精神真实”,才能引导学生“精神真实”;

只有教师“精神丰盈”,才能引导学生“精神丰盈”。

现当代小说教学必须避免过于假大空的虚伪高蹈。

2、吴含荃《小说教学内容的问题及策略分析》认为:

1错误与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

泛语文:

错误的小说教学内容:

新课标主张语文教学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但在当前的小说教学中,这一主张却被误解,走向了泛语文的极端。

如某教师在教《智取生辰纲时》时,用一节课的时间围绕“杨志为什么会丢失生辰纲”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总解了8个原因:

部下无能说、权力受制说、对手强大说、天意弄人说、作者安排说、内部矛盾说、自掘坟墓说、社会决定说。

这是一堂点型的“如何押解生辰纲”的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并不是语文课。

因为教学内容的移位,使得语文教学目标旁落了。

这种现象李海林先生认为是一种“把语文本身悬置、架空以使之空洞化的语文教学”。

它“不恰当地强调所读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了次要的地位”(吕叔湘论及语文阅读教学弊端时所说)。

反文学:

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

文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文学作品的教学,引导学生超越与现实之

间的功利关系而建立起自己与现实之间的自由关系。

可是许多教师却忽略了文学教育的审美性,而将小说还原为生活的真实来展开教学。

如有的老师在教课时把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人之死描述为现代版的凶杀案,要求学生立案侦查,找出凶手。

在分析这个课例之前,我们先对“文学阅读”和“文章阅读”这两个概念做一区分。

按照王荣生教

授的归纳,文学阅读需要“品其言才能会其意”,而文章阅读则是“得其意可以忘其言”。

简单说,凡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的概述上的,是文章阅读,尽管你读的是文学作品;

把注意力放在言语表达的意味、意义、意思上的才是文学阅读。

我们现在回到上面课例。

教师让学生摸拟公安人员办案,关注的仅仅是小说中的事实真相:

别里科

夫或祥林嫂什么时候死的?

死因是什么?

跟谁有关?

证据是否确凿?

但是并没有涉及对小说言语表达意味的品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不需要调动自己的想像和情感。

非常明显,该教师把文学作品的阅读处理成了文章阅读,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就成了错位的小说教学内容。

“反文学”往往反掉了小说的虚构性,把小说当作生活事件来展开讨论,抹杀了文学的

本质特征,自然也就不能达成文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以上是两类打着“创新教学”的幌子,却脱离了文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学术界对此早有觉察,刘衍文教授说,“除了被拧干了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这

三个概念,事实上已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

孙绍振教授也认为:

语文教育界关于文学的“观念”(知识)“至少落后二十到五十年”。

②创新小说教学内容的两种策略

从叙事学的角度打开小说教学的新视窗。

有了“叙述与虚构”的意识,我们就会跳出小

说的故事层面,进而关注到小说的叙述层面,关注小说中的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结构等方面。

如《祝福》里叙述者为何是“我”,为何不选其他人。

由“我”对祥林嫂的态度作为切入口,可以打开多层面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从而把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者、作者、读者都囊括进来,形成“读者看祥林嫂、‘我’看祥林嫂、鲁镇的人看祥林嫂”的复杂结构,最终读出鲁迅先生的深刻用意。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小说叙述语言的言外之意。

如祥林嫂讲了多次阿毛的故事后,又讲

时就被人打断了。

祥林嫂一而再而三地讲述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多的是为了宣泄自己心中的悲哀、痛苦和自责,却被打断,没有获得同情。

(3)钟霞梅《当小说教学也让学生索然无味时》中认为:

关于教学目标,应考虑学生实际的课堂需求,求知取向,反对那些高的、空的、虚设的、没有实际价值的目标,教师上课前应清楚这节课想解决的问题,但目标问题千万不能太多,即面面俱到。

应该把问题生成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结合新课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最难解决的问题,然后选择学生提出的几个普遍问题加以讨论解决,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切实需要,又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真正的让学生从未知想到已知。

四、有关小说教学的几个问题

(一)要了解小说的发展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

上古到先秦两汉:

这是我国古代小说酝酿和萌生时期。

主要是先秦的“寓言”。

如《精

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合称为笔记小说。

这一时期,我国小

说初具规模。

主要作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唐代:

出现了唐代传奇。

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著名传奇的蒋

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等。

宋代:

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

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

话本的

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