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105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x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4月)考试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②四分体就是四条染色单体

③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④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形成四分体

⑤四分体时期可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⑥四分体时期的下一个时期是联会

⑦细胞中有几个四分体,就有几对同源染色体

A.①④⑤⑦B.①②③⑦C.④⑤⑥⑦D.③④⑤⑦

2.在哺乳动物的某一器官中发现了如下细胞分裂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两个四分体

B.在乙图所示的细胞中,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

C.丙图中①和②为同源染色体

D.该器官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的数目可能是2、4、8条

3.已知A和a,B和b,C和c为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四个精子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A.AbC,aBc,AbC,aBc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D.Abc,AbC,abC,aBc

4.葫芦科的一种二倍体植物喷瓜,其性别是由3个基因A1、A2、A3决定的,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

喷瓜个体只要有A1基因即为雄性,无A1而有基因A2则为雌雄同株,只有A3基因则为雌性(如A2A3为雌雄同株)。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A1与A2A3杂交,后代全为雄性

B.A1A3的植物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1和A3等量的两种雌配子

C.该植物可能产生基因组成为A2的雌配子

D.A1A3×A2A3→♂:

雌雄同株:

♀=1:

2:

1

5.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让显性纯合子(AABB)和隐性纯合子(aabb)杂交得F1,再让F1测交,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

3。

如果让F1自交,则下列表现型比例中,F2代不可能出现的是()

A.15:

1B.13:

3C.9:

7D.10:

6

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基因均位于染色体上;②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③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④基因是4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⑤每条染色体上总是只含一个DNA分子;⑥DNA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⑦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⑧DNA指纹技术的原理是DNA的多样性

A.四项B.三项C.两项D.一项

7.若某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碱基︰嘧啶碱基=5︰3,则此生物最可能是

A.T2噬菌体B.肺炎双球菌C.酵母菌D.烟草花叶病毒

8.若亲代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变成了5溴尿嘧啶(BU)。

BU可与碱基A配对,诱变后的DNA分子连续进行2次复制,得到的子代DNA分子加热后得到5种单链如图所示,则BU替换的碱基可能是(  )

A.腺嘌呤B.鸟嘌呤C.胞嘧啶D.胸腺嘧啶

9.下图是基因对性状控制过程的图解,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生物的同一细胞中M1、M2不可同时发生

B.①、②过程所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白化病的成因是酪氨酸酶活性低导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D.③、④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

10.基因I和基因Ⅱ在某动物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决定动物的同一性状

B.基因I的表达产物可能影响基因II的表达

C.基因I和基因Ⅱ可能在多种细胞中都表达

D.基因I和基因Ⅱ在转录时不存在A和T配对

11.某生物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ccDdeeFF,基因a至f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依次分布在1~6处(如图),选项中属于基因突变的是()

A.

B.

C.

D.

12.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

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

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

A.①③B.③④

C.①④D.②④

13.关于低温可以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原理是低温可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的形成

B.大蒜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都可能有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C.卡诺氏液浸泡0.5~1h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冲洗两次

D.制作装片的操作方法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不相同

14.一对夫妇染色体数目正常,但丈夫含有2条结构异常的染色体,妻子不含结构异常的染色体。

已知该夫妇生育了一个含结构异常染色体的女儿和一个不含结构异常染色体的儿子(结构异常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正常联会、分离,不影响配子活性)。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父亲的2条结构异常染色体不可能是同源染色体

B.若父亲的X染色体结构正常,则该女儿同时含2条结构异常染色体的概率为1/4

C.若父亲的X染色体结构异常,则该女儿同时含2条结构异常染色体的概率为1/2

D.若父亲的X染色体结构正常,则该夫妇再生育一个只含1条结构异常染色体儿子的概率是1/4

15.下列有关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子西瓜一定没有种子

B.三倍体西瓜的父本和母本不是同一物种

C.三倍体西瓜的无子性状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D.结出无子西瓜的植株体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16.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不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B.含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不患遗传病

C.双亲遗传物质均正常,后代也可能患遗传病

D.子代的致病基因均由父母双方共同提供

17.有甲乙两对表现型都正常的夫妇,甲夫妇中男方的父亲患白化病,乙夫妇中女方的弟弟是血友病患者(其父母正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甲夫妇的女方家系无白化病史,则甲夫妇所生子女不会患白化病

B.无论乙夫妇的男方家系是否有血友病史,所生女孩都不患血友病

C.调查两种遗传病的发病率都需要对多个患者家系进行调查

D.无论乙夫妇的男方家系是否有血友病史,所生男孩中患血友病的概率为1/4

18.张某从30岁开始患亨廷顿舞蹈症,他的儿子、父亲、祖母、大姑以及大姑的一儿一女都患该病,但发病年龄和病情轻重不同。

下图是张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箭头所指为张某本人,每个患者旁圆圈中的数字表示该患者的发病年龄。

Ⅱ1不含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

B.致病基因来自父亲的孩子可能比来自母亲的孩子发病年龄早

C.据图可知,Ⅲ4是纯合子,Ⅲ3的致病基因来自I2个体,I2为杂合子

D.Ⅳ2与不含亨廷顿舞蹈症基因的女性结婚,所生女儿患病概率为1/4

19.下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Ⅲ-2与Ⅲ-3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第Ⅰ代的个体均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B.Ⅰ-1、Ⅰ-3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C.Ⅱ-5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D.Ⅲ-1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概率为1/2

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属可遗传变异

C.遗传病通常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患者体内—定有致病基因

D.联会时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21.下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②③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

B.④⑤过程的育种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均利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型,⑥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

D.图中A、B、C、D、E、F中的染色体数相等,通过⑦过程产生的新物种的染色体数是B的两倍

22.下列关于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认为进化的基本单位的种群

B.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的原因

C.达尔文否定了拉马克的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D.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同时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23.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变化是这两个物种形成的根本原因

B.最初迁移到该岛时,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较大

C.花期不同是这两个物种形成的前提条件

D.与开花较晚比较,开花较早是有利变异

24.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据调査,某兔种群中的雌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FF(20%)、Ff(40%)、ff(40%)。

假设该种群随机交配,则其子代

A.Ff的基因型频率为52%

B.基因型频率改变,该群体发生了进化

C.F基因频率雌兔为60%、雄兔为40%

D.雌兔、雄兔的基因型频率不同,进化方向相同

25.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

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

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B.“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

C.“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

D.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属于杂交育种

26.澳洲麦维尔角地区的一种壁虎,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斑驳的体色像岩石或树干,便于伪装昼伏夜出,主要以小虫子为食,具有修长的身形和四肢,配上巨大的双眼,能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

还有另一种壁虎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立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皱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麦维尔角地区的所有壁虎一定能够构成一个生物种群

B.若两种壁虎能够杂交,则表明这两种壁虎没有生殖隔离

C.这两种壁虎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D.两壁虎形态差异是在不同自然选择下不定向进化的结果

27.海豚与篮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

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使海豚和篮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基因频率定向提高

B.海豚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

C.海豚具有与篮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D.相同的环境因素诱导两者控制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

2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的成分可包含葡萄糖、尿素、呼吸酶等物质

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细胞依赖内环境的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D.氨基酸和无机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29.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渗透压大

30.如图表示人体中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2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丁表示细胞内液,属于内环境的一部分

C.毛细血管壁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甲

D.O2由甲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须穿过6层磷脂分子层

31.下图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①、②、③、④表示液体。

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液体是: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2)①~④中不属于内环境组分的是_______;

(3)①~④中CO2浓度最高的是______。

(4)正常人体内③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5)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32.下图是育种工作者利用野生型旱敏水稻培育抗旱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图,请分析作答

(1)图中①过程常用_________等化学药剂处理。

(2)与育种方法I相比,育种方法Ⅱ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②过程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③处的常用药剂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抗旱水稻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的渗透压,使根部细胞渗透压_________,抗旱能力增强。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代谢产物只能在根部细胞产生,究其根本原因,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3.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气候也较为寒冷,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

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锵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a、b、c、d鳉鱼)。

下图为内华达州1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

(1)一万多年后,D湖中的_________________称为鳉鱼种群的基因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______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2)在5000年前,A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二倍体),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水草甲含有18对同源染色体,水草乙的染色体组数是水草甲的2倍。

则乙水草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3)如果C湖泊中鳉鱼体色有黑色和浅灰色,其为一对相对性状,黑色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

环境变化后,鳉鱼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1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1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该种群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进化成一个新物种。

34.下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Ⅲ4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正常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4%。

男性中含有乙病基因的概率为6%。

下表是有关乙病遗传方式的调査结果。

冋答下列问题:

类别

父亲

+

-

+

-

母亲

-

+

+

-

儿子

+、-

+

+

-

女儿

+、-

-

+

-

注:

每个类别统计近200个家庭,表中“+”表示患者,“-”表示正常。

(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

判断乙病的遗传方式要综合分析系谱图及表中的__________(填表中的数字序号)类家庭。

(2)Ⅱ3两对等位基因均杂合的概率为__________。

(3)若Ⅳ1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4)下列属于遗传咨询范围的有________。

A、详细了解家庭病史B、对胎儿进行基因诊断

C、推算后代遗传病再发风险D、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5)若Ⅰ1同时患线粒体肌病(由线粒体DNA异常所致),则Ⅱ2、Ⅱ3________(填“均患该病”、“均不患该病”或“无法确定”)。

若Ⅲ2同时患克氏综合征,其性染色体为XXY,其两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说明Ⅲ2患克氏综合征的原因是________。

(6)假设乙病遗传情况调查中共调查800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400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25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5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15个携带者,则b基因的频率是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