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41533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3.docx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光合作用的效率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大量种植水稻时,下列做法最合理的是()

A.合理密植B.增加农田二氧化碳浓度C.合理灌溉D.合理施肥

2.以下实验的生物材料都具有生物活性,实验过程中的其他条件均适宜。

根据下列四个实验装置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种子萌发消耗了氧气

B.图2套住整个花盆的塑料袋上的水珠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C.图3产生的气体验证方法是用快要熄灭的竹签伸进试管口,观察竹签燃烧情况

D.图4实验装置图,可以探究水是植物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3.选择水稻的不同器官分別放在相同的密闭容器中,用不同颜色的光进行照射,8小时后,对密闭容器中的氧气进行测定,得到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植物器官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产生量(ml)

1

叶片

绿

25

20

2

叶片

25

130

3

25

0

A.在本实验中,植物器官、光的颜色、温度都是变量

B.容器1和2组进行对照,可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水稻叶片产生氧气量的影响

C.容器1和3组进行对照,可探究水稻不同器官产生氧气量的情况

D.第3组氧气产生量为0,推测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够

4.下图表示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

现对枝条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环剥。

枝条上两个果实A、B的长势会是()

A.A长B不长B.B长A不长C.AB一样长D.AB均不长

5.如图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曲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AB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增强而逐渐增强

B.曲线CD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C.曲线DE段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减弱而逐渐减弱

D.C点较B点低是由于正午的温度过高、太阳光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使二氧化碳减少,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减弱

6.某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理活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实验前进行24小时黑暗处理(其他条件相同)。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为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

B.乙瓶与丙瓶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

C.丁叶片处理后,A不变蓝,B变蓝,则证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该实验可以验证光照、二氧化碳、水、氧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7.图是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B.M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C.该实验证明乙中叶片产生了淀粉D.为防止漏气,在实验所用的两瓶口涂上凡士林

8.为研究温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设置6个不同温度,在密闭环境中进行实验。

先持续光照12小时后,测得光照下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C02)的减少量;然后黑喑处理12小时后,测得黑暗时密闭环境中C02的增加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温度设置

5℃

10℃

15℃

20℃

25℃

30℃

光照12小时C02的减少量(mg)

12

21

30

39

45

42

黑暗12小时C02的增加量(mg)

6

9

12

18

27

36

A.光照12小时后,25℃组植物光合作用共消耗45mgC02B.光照12小时后,30℃组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C.24小时后,10℃组密闭环境中C02减少30mgD.24小时后,20℃组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9.日照绿茶素有“江北第一茶”之称,下列有关日照绿茶的描述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茶叶是由芽发育而来的B.绿茶的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分生区

C.茶果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适时浇水有利于绿茶进行光合作用,提高绿茶产量

10.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碳酸氢钠释放二氧化碳),同时通过调控装置和光源的距离,比较同一时间内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

B.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浓度越大,光合作用一定能越强

C.装置和光源的距离越近,同一时间内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一定越多

D.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氧气总量

11.《齐民要术》中提到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háng),通其风”,下列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

A.有利于通风,便于氧气释放,降低有机物的消耗B.有利于通风,便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C.有利于透光,农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光能D.有利于进行灌溉、除草、松土等操作

12.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将同一品种玉米苗置于25℃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光照强度和土壤含水量B.D点比E点CO2吸收量大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大

C.与B点相比较,制约A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含水量

D.实验结果表明,在20%~40%土壤含水量的条件下,施肥效果明显

13.生物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下列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农业生产措施

生物学原理

A

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

增强光合作用

B

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

利于种子萌发

C

人工辅助授粉

提高植物的结果率

D

给庄稼施有机肥

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A.AB.BC.CD.D

14.下列有关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植物的芽分为叶芽和顶芽②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比蒸馏水培养的长得好

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④蒸腾作用对绿色植毫无意义

⑤银杏的种子没有胚⑥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15.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下图①~④部分实验装置来探究“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不是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实验以观察倒置的装满水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观察指标.这个实验中,最简便的装置组合为()

A.①和②B.②和③ C.②和④D.③和④

16.图1的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昼夜间某些生理活动强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图2表示气孔的两种状态,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甲代表呼吸作用,乙代表光合作用

B.在a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乙曲线bc段过程中,叶片部分气孔呈现图2中②状态

D.-昼夜间,b点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

17.

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产生氧气的影响”,用培养液X(含有植株生长所需的全部无机盐)和培养液Y(缺少含镁的无机盐,镁是叶绿素中唯一的金属元素),分别培养同样数量和生长状况的马铃薯幼苗,保持温度等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A点,马铃薯只进行呼吸作用

B.在B点,马铃薯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在C点,马铃薯产氧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不同

D.在相同光照强度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叶绿素含量

18.如图描述的是绿色开花植物玉米的一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2、3、4、5组成的玉米的胚

B.由图2所示可知玉米的根系为须根系,由主根和侧根组成

C.图4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D.玉米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由筛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器官

19.在同一植株的同一位置分别于早晨、傍晚和深夜摘取相同的三片叶,用打孔器在叶上取相同的圆圈,脱色后加碘液,其结果是(  )

A.早晨摘取的颜色深B.傍晚摘取的颜色深

C.深夜摘取的颜色深D.颜色一样深

20.植物如何进行光合作用是经过了很多科学家长期不懈的研究才逐渐了解的。

以下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通过实验认为水分和二氧化碳是植物制造自己身体的原料

B.荷兰科学家J.英恩豪斯证明了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下才能使空气变好

C.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了植物体能产生氧气

D.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利用水绵证明了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

二、填空题

21.将盆栽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主脉切断。

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呈棕黄色,下半部呈蓝黑色.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

22.下面的式子反映光合作用过程,请补充完整:

光水+————→(储存能量)+

叶绿体

23.光合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转化:

一是_______转化,即把简单的_____转化成复杂的______,并释放_______;二是_______转化,即把_____转变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_________。

24.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一切生命生存、繁荣和发展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产物是、,条件是,场所是。

光合作用过程中,把无机物合成为,这是物质的变化。

同时也把吸收的能转变为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

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自身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而且是人和动物的来源。

25.植物必需的有机物是通过合成的,光合作用实现了两个转化:

一是将无机物转化为,二是将光能转化为。

三、实验探究题

26.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请据图示回答问题:

(1)首先将甲、乙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目的是让绿色植物消耗掉体内贮存的______,然后再将两装置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其中甲装置制造了_____的环境条件。

(2)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两装置中的叶片依次进行丙、丁操作,丙操作的目的是____。

丙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是_________。

实验中,甲装置中的叶片经丙、丁操作后,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的颜色_________。

(3)写出光合作用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提示:

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对装置甲中的所有叶片进行了暗处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此时若将叶片摘下,酒精隔水加热,碘液染色,你认为______(填字母)瓶中的叶片会全部变蓝。

(2)装置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若要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____(填字母)进行对照。

(3)D瓶上方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向左移动,是D瓶中的叶片进行____(填生理作用)导致的结果。

(4)在装置乙中,塑料薄膜上出现了大量水珠,这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___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出去的。

(5)若要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则需选择____(填字母)进行对照。

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

四、综合题

28.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料兼农作物。

如图所示,大豆和玉米套种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减少田间病虫害,增加总产量。

但是玉米会对大豆生长发育造成遮蔽,影响大豆对光的采集和利用。

为研究不同遮蔽对幼苗期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实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白天温度25℃,晚上20℃,每天光照12小时。

②选取大小相似的大豆幼苗若干,设置不同程度遮蔽处理,在上午10:

00到12:

00测定光合速率,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遮蔽程度

光照强度

光合速率

(μmol.m﹣2,s﹣1)

(μmolCO2•m﹣2,s﹣1)

第一组

遮光20%

320

14.12

第二组

遮光40%

240

12.29

第三组

遮光75%

100

10.49

(1)遮蔽程度可以反应_____对大豆光合作用的影响。

分析数据可知,随着遮蔽程度增加,大豆光合速率_____。

(2)研究人员用碘液检测了叶片中产生的淀粉,结果如图所示:

第一组检测结果应为图__。

请从处理方法、淀粉产生和颜色变化的角度说明理由__。

(3)本实验还需增加一组对照实验,处理方法是_____。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请你提出在大豆和玉米套种时可以增产的措施_____。

29.下面甲图为某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示意图,乙图为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和湿重变化曲线。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观察甲图中图A花的花蕊可知该植物的花属于________花;从A到B描述的是该植物借助昆虫,将花粉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这种传粉方式为________。

(2)左图中C代表的生理过程,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方式为________;该植物种子有两片子叶,因此属于________植物。

(3)菜农在种植该植物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整枝,并摘除顶芽,可使其多长侧枝,这是应用了________的原理。

当幼苗长到一定的时期,为促进花的开放,菜农还会多施加含______的无机盐。

(4)乙图表示该植物种子在萌发长成幼苗的过程中干重和鲜重的变化曲线。

图中代表种子干重变化的曲线是______。

ab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吸收大量的______;而cd段上升是因为植物__________________,使有机物得以积累。

【参考答案】

1.A2.B3.B4.A5.B6.D7.C8.D9.B10.A

11.A12.C13.D14.C15.A16.D17.C18.D19.B20.BD

21.水分

22.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

23.物质;无机物;有机物;氧气;太阳能;能量

24.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光照叶绿体有机物光能化学能物质和能量

25.光合作用有机物

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里的能量)

26.淀粉有无CO2无CO2便于观察(避免叶片的绿色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造成干扰)酒精不变蓝(或“仍为黄白色”)

27.C

水、二氧化碳、光BC

呼吸作用

气孔

CD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28.光照强度降低/下降Ⅲ因为第一组处理是遮光20%,光照强度强,叶片光合速率最高,产生的淀粉最多,蓝色越深正常光照(或不遮光/照光)调整大豆、玉米种植距离,使玉米对大豆的遮蔽效果适当

29.两性异花传粉双受精双子叶顶端优势磷乙水分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或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只写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不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