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43410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上朱善华答案.doc

参考答案

练习一:

1-2、DD3、,

4、,,

5解:

(1);

(2);

(3)

6解:

分离变量:

两边积分得

由题知,时,,∴

练习二:

1-2、CB3、,,,;4、,

5、解:

(1)由得:

6、当滑至斜面底时,,则,物运动过程中又受到的牵连运动影响,因此,对地的速度为

练习三:

1-3、BCB4、s;5、

6、解:

设人到船之间绳的长度为,此时绳与水面成角,由图可知

将上式对时间求导,得

根据速度的定义,并注意到,是随减少的,

将再对求导,即得船的加速度

7、解:

练习四:

1-2AC

3、解:

(1)

于是质点在时的速度

(2)

4、解:

小球的受力分析如下图,有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分离变量及积分得:

解得:

5、解:

取弹簧原长时m2所在处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下为x轴,m1,m2的受力分析如上图所示。

设t时刻m2的坐标为x,系统加速度为,则有:

(1)由此得:

(2)由得:

(3)

6、,

练习五

1-2、BC;3、140,24;4、6.14或,35.5°或;

5、解:

子弹穿过第一木块时,两木块速度相同,均为v1

子弹穿过第二木块后,第二木块速度变为v2

解得:

6、解:

(1)由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得(设子弹刚穿出时,M的水平速度为V1)

此时M物体的受力如右图,且有:

(2)

练习六:

1-2:

CB;3、0J,18J,17J;4、

5、

6、解:

框架静止时,弹簧伸长Δl=0.1m,由平衡条件mg=kΔl,

求得:

k=mg/Δl=0.2×9.8/0.1=19.6N/m

铅块落下h=30cm后的速度v0,可由能量守恒方程求出:

设铅快与框架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

设框架下落的最大距离为x,由机械能守恒:

(设弹性势能零点为弹簧的自由身长处,而以挂上砝码盘平衡时,砝码盘底部为重力势能零点。

进行整理并代入数据,可得x的一元二次方程:

解得:

x=0.3m

练习七:

1-3、DCB;

4、解参见图,在a附近dt时间内张力的元冲量为,

在与a对称的一点b附近dt时间内的元冲量为.由

对称性分析可知,和沿x方向的分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沿y方向的分量等值同号.对其他对称点

作同样的分析,即可得知过程中张力的冲量沿y轴正

方向.

对质点m应用动量定理,则有

m绕行一周,则,因此

上式表明,张力冲量与重力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样,张力冲量就可通过重力冲量求出.重力是恒力

,求它的冲量比求变力张力的冲量简单得多.重力mg的方向竖直向下,与y轴正方向相反.摆球绕行一周的时间为,因此,在图示坐标中,重力在一个周期内的冲量为

因而一个周期内张力的冲量为

表明是沿y轴正方向,与上面的定性分析一致.

说明应用动量定理较多的场合是解决打击或碰撞过程.从本题可见,圆锥摆中也有动量问题,这对读者进一步理解动量、冲量和动量定理可能是有益的.另外,解题中的对称性分析,以及求变力7的冲量转化为求恒力mg的冲量的方法也是很有用的.

5、解:

(1)当A和B开始分离时,两者具有相同的速度,根据能量守恒,可得到:

,所以:

;

(2)分离之后,A的动能又将逐渐的转化为弹性势能,所以:

,则:

6、

解:

取木块压缩弹簧至最短处的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弹簧原

长处为弹性势能零点。

则由功能原理,有

式中,,再代入有关数据,解得

再次运用功能原理,求木块弹回的高度

代入有关数据,得,

则木块弹回高度

练习八:

1-2、BA;3、-5N.m;4、

5、解:

物体、和滑轮的受力分析如下图,且

设m1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a,滑轮的角加速度为,则有: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转动定律可得:

联立上述方程,得

6、解:

(1)设杆的线,在杆上取一小质元   

    考虑对称

(2)根据转动定律

    

    

    所以 

练习九:

1-2、AA;3、;

4、,

5、解:

子弹射入滑块瞬间,因属非弹性碰撞,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1)

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滑块于子弹一起运动的过程中,若将弹簧包括在系统内,则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

又在滑块绕固定点作弧线运动中,喜糖满足角动量守恒定律,故有:

(3)

式中为滑块速度方向与弹簧线之间的夹角。

联立解上述三式,可得:

6、解:

(1)设当人以速率沿相对圆盘转动相反的方向走动时,圆盘对地的绕轴角速度为,

则人对与地固结的转轴的角速度为,且:

人与盘看做一个系统,该系统的角动量守恒,设盘的质量为,则人的质量为,由角动量守恒得:

解得:

(2)欲使盘对地静止,则即

则有:

练习十:

1-3、DCC;4、;5、

6、解:

设碰后物体m的速度为v,则摩擦力所做的功大小等于物体的动能,则有:

联立上面四式解得:

练习十一

1-3、B,C,3、1,,5s;4、

5、解:

由题知:

(1)由旋转矢量得:

故振动方程为:

(2)由旋转矢量得:

故振动方程为:

(3)由旋转矢量得:

故振动方程为:

(4)由旋转矢量得:

故振动方程为:

6、

(1)平衡时,

设t时刻物体处于y处,物体受力如图,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物体做简谐振动

(2)下拉至0.1m处由静止释放,

振动方程为:

(3)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5cm处的加速度为:

练习十二:

1-2、C,B,3、2,2,4,1,4、

5、解:

取向下为正,平衡时物体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

(1)由得:

由题知:

故振动方程为:

(2)平衡时:

物体在平衡位置的上方5cm时弹簧伸长量为

,方向竖直向上。

(3)由旋转矢量知:

次越过平物体从第一衡位置时刻起到它运动到上方5cm处转过的角度为:

6、解:

由得:

设火车耽误速度为v,当时,会使火车达到危险速度

练习十三

1-2、B,D;3、;4、0.8m,0.2m,125Hz,

5、解:

(1)

(2)

(3)

6、解:

(1)

(2)B点的振动方程,以代入上式得:

所求的波动方程为:

练习十四

1-2、B,C,3、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由恒定相位差的两波源;有些点振动加强,有些点振动减弱;4、;

5、解:

设S2的振动方程为:

S1的振动传至P点,在P点引起的振动方程为:

S2的振动传至P点,在P点引起的振动方程为:

干涉相消的条件:

故S2的振动方程为:

6、解:

如图所示,取点为坐标原点,、联线为X轴,取点的振动方程:

(1)在和之间任取点A,坐标为x

因为两波同频率,同振幅,同方向振动,所以相干为静止的点满足:

故得这些点因干涉相消而静止不动

(2)若A点在左侧,则有

所以,左侧各点因干涉加强。

(2)若A点在右侧,则有

所以,右侧各点因干涉静止。

练习十五

1-2、B,C,3、554.5HZ;4、,1、3、5、7、9;0、2、4、6、8、10

5、解:

设火车的速度为

由多普勒效应得接收频率为:

解得:

6、解:

(1)设原点处波源的振动方程为:

原点处波源在

由题知:

故振动方程为:

波动方程为:

(2)

(3)

练习十六

1-4、C,B,D,D,5、6、,

7、;;;

练习十七

1-3、D,C,B,4、,5、,

6、解:

(1)

(2)

7、解:

由题得

故有:

1气体

练习十八

1-2、A,D,3、等压过程

4、124J,-85J,

5、

6、解:

(1)等体过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Q=ΔE

吸热Q=ΔE=νCV(T2-T1)=ν(i/2)R(T2-T1)

Q=ΔE=5×(3/2)×8.31×(300-290)=623J

对外作功A=0

(2)等压过程

Q=νCp(T2-T1)=ν[(i+2)/2]R(T2-T1)

吸热Q=5×(5/2)×8.31×(300-290)=1038.5J

ΔE=νCV(T2-T1)

内能增加ΔE=5×(3/2)×8.31×(300-290)=623J

对外作功A=Q-ΔE=1038.5-623=415.5J

(3)绝热过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A=ΔE

做功与内能的变化均为A=ΔE=νCV(T2-T1)=ν(i/2)R(T2-T1)

A=ΔE=5×(3/2)×8.31×(300-290)=623J

吸热Q=0

7、解:

由图知:

则全过程中:

A到B,等压过程:

B到A,绝热过程,

练习十九

1-2、B,B,3、AM,AM和BM4、(3)

(1)

(1)

5、解:

等温过程:

等压过程

等温过程:

等压过程

故:

=15.1%

同时:

(证毕)

6、解:

等温过程:

等压过程

等体过程

故:

练习二十

1-2、B,C,3、467K,233K4、400J

5、解:

由图知:

(1)

(2)

(3)

(4)以上计算对于过程中任意微小变化均成立

则对于微过程有

6、、解:

联合上述四式得:

整个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放出的热量为:

故循环的效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