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457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6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得系统的阶跃响应超调量小于20%,上升时间小于0.5S,调节时间小于1.2S(误差取2%).

G0(s)

原系统模型建立:

R(s)+C(s)

利用matlab进行时域以及频域的分析:

a.时域分析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也即

Matlab文本如下:

num=[250];

den=[18719703600250];

sys=tf(num,den);

p=roots(den)

t=0:

0.01:

100;

step(sys,t);

grid

xlabel('

t'

);

ylabel('

C(t)'

title('

stepresponse'

参考资料见自动控制原理课本

最终得到的闭环特征根为:

S1=-44.9740S2=-40.0331S3=-1.9207S4=-0.0723;

即证明系统稳定。

其阶跃响应为:

在matlab所得图中右键可得:

调节时间

,超调量

,上升时间

显然原系统是无法达到要求的!

下面介绍用simulink仿真得到的时域响应

方框图:

示波器观察到的时域响应波形:

得到的相应曲线与直接用matlab编程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

简单的比较matlab编程求解与用matlab工具包simulink仿真的优劣

简单(传递函数比较简单)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由于计算简便,所以可以直接用matlab基础编程实现,而且可以显示超调量,调节时间以及上升时间。

对于比较复杂,计算量很大,有多个方块,特别是反馈网路中有方块的系统,若对于上升时间,调节时间以及超调量的精度要求不高,就可用simulink仿真得到结果,估读出结果。

b.频域分析

同样建立开环传递函数:

G=tf([250],[187197036000]);

(红色字体为发现问题后修改的!

margin(G);

运行结果如下:

系统的幅值裕度h=50.1dB相角裕度

即系统稳定!

由于原系统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所以需要改进。

 

解决问题:

第一种改良方案:

临界比例度法(Z-N法)

参考资料《工业过程控制中的PID整定方法》付冬梅教授

模型建立:

G(s)

R(s)+

_

令其中G(s)=Kp,用matlab调试,直至阶跃响应出现等幅震荡

结果当Kp

时,出现等幅震荡,如图

则Km=320Tm=1s

可按塔卡哈什经验公式整定PID控制器参数

控制器

参数

Kp

Ti

Td

P

PI

PID

0.5Km

0.45Km

0.6Km

0.85Tm

0.5Tm

0.125Tm

选择其中的PID改进作为测试

相应的闭环特征方程:

所以Matlab文本如下:

sys=tf([1251800002000],[43487880145251800002000]);

p=roots([43487880145251800002000])

0.1:

10;

得到如下的结果:

(右边为simulink仿真结果)

其中:

调节时间t

=9.16s上升时间t

=0.237s

超调量

使用临界比例度法整定PID最终只有上升时间达到要求,超调量很大,也就是说Z-N法有增幅震荡的危险性,甚至有可能使系统破坏。

另附用根轨迹的方法确定Km的值

Matlab文本:

figure

(1)

pzmap(G);

figure

(2)

rlocus(G);

rlocfind(G)

运行结果:

找到临界稳定的Kp值大约为347,与逐一尝试法的结果320相差不大。

相比之下,这种方法实用,而不是漫无目标的取值。

(当时本来想做一个三维的图,但是没有成功…)

这期间发生另外一个小插曲,我刚开始用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G=tf([250],[18719703600]);

所得到的结果为Km=667,与先前的结果相差甚大,所以又做了一次时域分析,带入的是Km=670,结果时域响应并不是等幅震荡而是发散的震荡。

然后又以为是Km的值求法出错了,上网查资料,证实求解K值的方法是正确的。

接着开始怀疑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不是错了,也就是临界稳定与临界阻尼,结果还是一样,在根轨迹上,我的判断没有错…实在没办法,只好回到书本,仔细的观察书上例题与我所求得的传递函数的区别,发现就是分子分母的阶次问题,也就是对于开环传递函数,我所求的分母最低阶次为S,一阶;

书本上的分母最低阶次为数字,0阶。

所以只要在我原先的基础上补上一个0,问题就解决了,实际的结果也证实了我的猜想。

虽然看似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或许老师在自控实验上也提到过,但是对于从未遇到此类问题的我们来说(因为辅导书上的例子比较简单),还真是很容易犯错的。

就此,我又回查了先前的matlab文本,也发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当时也是很无奈,为什么相角裕量会是无穷大呢?

改正过后才得出了正确的结果。

今后的编程相信会注意这个问题的。

小小问题,收获不小嘛!

第二种改良方案:

带死区的PID控制

带死区的PID控制可以避免系统频繁的工作,适用于要求被控量尽量平稳的情形。

但是这种改良方案并不能实现要求,仅作为兴趣简单研究了一下,下面就给出用simulink仿真的结果(其PID参数与第一种改良方案中的相同)

可以发现,后面的震荡明显减少了,相应的调节时间也有所减少,但是超调量较大,仍然超过50%。

第三种改良方案:

Z-N法的改进

a.有一种改良方案就是降低增益,但是是以牺牲相应速度为代价的。

简单的以simulink验证

可以看出当将PID比例环节改为15(先前为180)后,超调量小于20%,但是上升时间(大约为3s)与调节时间(超过10s)都大大提高,是不满足要求的。

b.另一种改进方案是ISTE最优整定,但是由于FOPDT模型实在不会建立(原则上可以由特征面积法确定),只好运用先前用Z-N法确定的Kp,Ti,Td参数反过来推算,利用的公式为:

kp=

=

Ti=2

Td=0.5

(其中T取0.5s)

得到Kp=144;

Ti=0.576s;

Td=0.102s

但是仿真结果并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调节时间减少了许多,仍然存在超调太大的问题。

补充:

先发现可以用曲线拟合的PID参数整定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参见参考文献10第四章

最后得出的Kp=29.1Ti=1.14sTd=8.26s

仿真结果为:

发现其超调量明显减少,估计不到10%,、人、调节时间也有所减少,大约为2.2s,上升时间大约为2.3s,越来越接近题目要求了。

第四种改良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