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073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3.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温雅 初稿修改稿.docx

温雅初稿修改稿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论《孔乙己》的叙事艺术

 

姓名:

温雅

学号:

2011011118

院(系、部):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班级:

2011级汉本一班

指导教师:

任慧群

 

完成时间:

2014年4月

摘要

《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

作为经典之作,《孔乙己》叙事特征明显,叙事要素丰富,从叙事学的角度讲,几乎可以运用所有的叙事话语对其进行研究与解说。

故今特拈出叙述视角、叙述者、叙述时距和叙述重复四个叙事概念进行叙事研究。

(学校要求中文摘要字数在300字左右。

关键词:

叙述视角;叙述者;叙述时距;叙述重复

Abstract

 

目录

前言1

一、独特的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1

二、叙述者的巧妙选择1

三、叙述时距的运用——场景、停顿和概述2

(一)场景2

(二)停顿、概述3

四、叙述重复4

(一)以“笑”为主的场景重复5

(二)以“十九个钱”为主的话语重复5

结论6

参考文献7

谢辞8

前言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单面打印),页边距一律采取:

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正文段前段后0行,标题行的段前段后0.5行;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

标准)。

随着叙述学理论的东学西渐,叙述学在中国的文艺理论与批评实践中已成为显学。

对于鲁迅小说叙事层面的研究已层出不穷,用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后经典叙事理论重新审视与研究鲁迅的经典小说时,我们会从《孔乙己》中发现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

作为鲁迅本人最喜爱的小说,它的成功之处更是离不开叙事艺术的运用。

本文从现代小说叙事学层面分析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围绕叙述者、叙述视角、叙述时距、叙述重复四个方面进行叙事分析,以深刻理解作者“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的描写出来”(引用需标注)的叙述意义,以期在平凡的叙事中获取伟大的艺术价值。

一、独特的第一人称“我”的叙述视角(与其他标题内容相比,这一部分的篇幅太少,不均衡。

小说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作家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

叙述视角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

全知叙述、限制叙述、纯客观叙述。

(这两句可以变一下表达方式,论文中不要普及常识。

)孔乙己的叙述视角是限制的第一人称。

首先,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在选材上具有唯“我”所用的优势,作者可以依据叙事写人与表情达意的需要,任意截选材料而不受事件发生的具体时空的限制(这种表述需要与孔乙己的故事讲述联系起来,不要与作品毫无关系地说明这一理论观点。

)。

《孔乙己》正是以“我”在咸亨酒店的见闻截取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加以摹写的,这样有利于作品集中刻画人物、表现主题,同时也打破了小说叙事的传统结构形态,使其由“时间链”式变为“横截面”式(有关孔乙己的故事的这一部分,可以扩展开来说一下,是标题“独特”等的一种注释,也是拓展这一部分篇幅的方式。

)。

其次,“我”——一个店小二(这个表述不好。

)的第一人称叙述——(这是对“我”的解释吗?

破折号前是人,这里加上“叙述”,后面又接上“视角”,这逻辑太混乱了。

)是一个没有完全浸染社会世故却也略知人事的“少年”视角,不仅带来“第一人称”叙事的某种真实和亲切,而且也呈现出“故事”表层叙述(不理解的词不要出现在论文中,要不就把它与所论的作品结合起来说明。

)的单纯和客观态度,使作品直接的叙事态度显得冷静而平实(与视角选择的关系、与)。

这样的态度从一个少年人的眼光来透视,是单纯而真实的。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好像大家除了取笑逗乐,没有人真正关心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真实存在。

最后,从小伙计的眼光去观察,小伙计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小伙计对孔乙己的观察,“我”对孔乙己的嘲弄、奚落、蔑视,则又成了“被看”的对象(人物感知到的内容都是应该引用和分析的,不然会只是泛泛而谈,与独特视角选择的论述不符。

感知内容具有特定主体内涵。

感知代表的观念体系、思想倾向等,都可以细致分析。

)。

“我”其实也是观众的一员,年纪虽小,但已丧失了应有的良知。

通过写他眼中看到的,他的视觉内的一切:

孔乙己的形象,发生的事情,别人对他的取笑等等,揭露出制造那个腐朽社会的黑暗与冷酷(这里逻辑混乱),如果将叙述的人称改变,那么鲁迅的对于这篇文章的艺术效果必将大打折扣。

这种第一人称的叙述策略体现了鲁迅小说的思想深度。

鲁迅选择第一人称的叙述口吻,由一个小伙计的叙述视角给我们叙述了孔乙己的形象与遭遇,正是这样独特的视角方式让小伙计站在了一个观察分析别人和被人观察分析的角度,从这样从一个孩童的堕落与麻木体现了封建礼教封建社会对人性的迫害。

(“思想深度”后的这一句,应该细致分析一下。

二、叙述者的巧妙选择

叙述者是叙事学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是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主体”。

在叙事文中,叙述者不同于真实作者,也不等于暗含作者。

而是叙事文内的故事讲述者。

简言之,小说的叙述者是独立于作者的一个存在。

它在文本中呈现为一种叙述动作“声音”。

这种声音会随着叙事者类型的不同而凸现或隐现。

它可能来自自知的叙述者,或者全知的叙述者抑或是旁知的叙述者。

离开这个叙述者,故事就无法组织与表达。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伺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引用需要标注)显而易见,文中的叙述者为咸亨酒店的小伙计。

将小伙计作为叙述者是经过作者巧妙设计的。

首先,《孔乙己》一开篇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场所——鲁镇的咸亨酒店,在场的人有孔乙己,有掌柜,有其他酒客,都可以充当叙述者——篇中的“我”,而鲁迅却将小伙计作为了叙述者,显然是经过作者巧妙设计的。

对于在场的人,他们作为被观察被描写的对象,需要有一个观察他们的人。

这时可以假托一个在场的小伙计,让他来说孔乙己的故事。

小伙计作为一个隐性角色“潜入”酒店充当了一个间谍的身份,去观察这个受科举毒害之深的文人孔乙己如何沦落;观察身处社会底层的短衣帮酒客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他;观察掌柜如何看重钱财,欺压取笑弱势。

第一层次:

众人“看”孔乙己;孔乙己“被看”。

透过酒客和掌柜的眼睛,我们发现孔乙己是所有人的笑料,他们可以都对孔乙己进行了肆意的嘲笑,而孔乙己也在众人无情的践踏肆虐中逐步走向灭亡。

第二层次:

小伙计“看”众人和孔乙己;众人和孔乙己“被看”。

透过小伙计的的眼睛,我们看到了孔乙己呈现我们的可悲外貌及迂腐可笑的内在形象,看到了众人在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后表现出来的麻木与冷漠,看到了掌柜的认钱不认人的冷血势力。

而这些被看者又在无形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小伙计的心理,随之小伙计也参与到看客的队伍中来。

第三层次:

鲁迅“看”小伙计,众人,孔乙己;小伙计,众人,孔乙己“被看”。

“隐含作者”鲁迅一直在文中如上帝一般审视着酒店里的芸芸众生,冷眼看着酒店里的一切,这种“看”是有力的披露,更是无情的鞭挞。

这三层“看”与“被看”的关系显现于极其简练的叙述语言与极其舒展的叙述风格之中,显示了鲁迅非凡的思想与艺术功力。

(这是视角问题,是叙述角度问题,应该放在第一部分,叙述者可以从叙述与故事发生的时间的关系、叙述层次、叙述干预、言语转述等方面进行论述。

三、叙述时距的运用——场景、停顿和概述

时距是故事与本文在时间长度上的关系,实际上是故事的时间跨度与本文所占篇幅作比较。

作者在这篇小说中灵活运用了场景,停顿、省略、概述等方法,恰当的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和取舍,使得本文的叙述节奏有序,完美的塑造了孔乙己的形象,其中尤其以场景与停顿、概述的运用最为突出。

(论文中不要单独普及常识,把它融进自己的论述中,不要两张皮。

(一)场景

所谓场景,就是叙述故事的实况,要求故事时间与本文时间一致,有大量篇幅对话。

《孔乙己》一文中大量运用了场景的叙述方法,关于孔乙己和短衣帮们的对话描写更是体现了小说叙述的精妙绝伦。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

‘孔乙己,你的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首先,孔乙己的出场就伴随着所有人的笑声,“新伤疤”是短衣帮们调笑的伏笔、层层深入的圈套起点,言外之意则是寻问孔乙己的新伤疤的缘由,一个“又”字,一个“新”字,更是对伤疤起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说明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伤疤了。

面对众人的侮辱,孔乙己自然是厌烦和不安的,但表面上却维持着文人的斯文摸样,显示着作为读书人的尊严——他不回答。

他“对柜里的人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孔乙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抗短衣帮们对自己的嘲笑:

我不仅要两碗酒,并且我还有下酒菜。

他自以为要比短衣帮高一筹。

他排出九文大钱,是为了在短衣帮面前表明自己的胜人一等及付账的光明磊落。

面对孔乙己的逞强,短衣帮们并不甘心,“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

’”如果前面说孔乙己的新伤疤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讽刺,那么这一次,则是对孔乙己赤裸裸的戳痛了。

如果说“排”的时候还可以显示一下孔乙己的趾高气昂、极端自尊,那么,这一次的“睁大眼睛”则是孔乙己的自尊心受到侵犯以后却无力的反击: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孔乙己有种尊严的被刺痛感!

面对孔乙己的狡辩,短衣帮们毫不示弱:

“什么清白?

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这语言就像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向孔乙己直扑过去,摧毁着他仅存的一点尊严,“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

……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在那个崇尚“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读书是最高尚的事,任何事情,只要和读书有关,就是值得尊敬的了,甚至像偷窃这样的丑事,一旦和读书发生关系,也就不成为丑事了,甚至还有些光荣。

这一点在孔乙己看来是这样的,当然也是他为自己开脱罪责的一个托辞,因为“偷”与“窃”是一个意思,只是一口语一文言而已。

至于他后面说的“君子固穷”之类的话,纯粹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当孔乙己真正“满口之乎者也”的时候,在短衣帮的眼里,孔乙己其人其名已经是形神具备,名副其实了!

他这种自欺欺人、“之乎者也”的辩白,也正是短衣帮们获取胜利的时候——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段对话,像一部摧残弱者,取乐失败者的舞台剧。

短衣帮们在整个调侃过程中完成了对孔乙己的取笑和嘲弄,他们牺牲了孔乙己的尊严而达到了短衣帮们在别处所不能获得的精神上的自慰和满足。

孔乙己也着实令人可笑,然而可笑的背后,又是无尽的可悲。

他好吃懒做,迂腐穷酸。

短衣帮,掌柜的语言是圈套,哄笑是利刃,孔乙己无可奈何的在这样的圈套中被侮辱,被践踏,他的尊严在被残忍地撕扯,他欲辩无力,反而更成为别人的笑料。

这段场面描写生动形象,在短衣帮们的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扭曲与悲哀,看到了人性的冷漠与残忍,看到了人性的麻木与丑恶。

更看到了整个社会的悲哀。

(二)停顿、概述

叙事学上的“停顿”,是指故事时间的暂时停止或悬搁。

法国叙事学家热奈特解释为“某个叙述话语节段与零故事时距对应”。

停顿也叫静述,是叙述时间无穷大,故事时间为零的叙述。

主要用于景物,人物肖像,神态和服饰的描绘等。

概述指本文中对故事的压缩,加快叙事速度。

多用于背景、身世介绍或说明那些并无重大事件发生的岁月。

(论文中不要单独普及常识,把它融进自己的论述中,不要两张皮。

《孔乙己》作为鲁迅最中意的小说(出处最好注明。

),其叙述的节奏呈现出缓急有致的跌宕美,源于停顿和概述描写的和谐运用。

(下面所列举的酒店的顾客和“我”的情况,是众多人的多种事件和多种事件的叙述,与对主人公来酒店时的叙述相比,它们是概述。

由此区分出与思想相连的叙述的详略和事件的重要性与否。

这里可以比较对顾客与孔乙己之叙述时间的差异、对孔乙己的叙述本身也有详略之别,意在表达什么思想。

另外,文章中大量饮用原文,重复率检测肯定过不了的。

可以把原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开头第一段介绍咸宁酒店的格局和酒店顾客的情况,“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出不同的:

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几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涨到十文,——掌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作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碗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长衣衫,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引用标注。

在这里,叙述者详细的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运用了停顿的叙述手法。

咸亨酒店是孔乙己活动的空间,是封建社会的缩影,通过对咸亨酒店格局的描写,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掌柜对“短衣帮”与“长衫客”的不同态度,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此后第二、三段介绍叙述者“我”即小伙计的身份状况,“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

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少。

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

在这严重监督下,羼水也很为难。

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

幸亏荐头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

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生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截止到此,关于小伙计的故事描写就完全停顿了,店内单调无聊、令人窒息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冷酷、虚伪的关系。

之后第四段主要写到孔乙己的出场,对于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则是面面俱到。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

”这些全部都用到了停顿描写。

孔乙己作为“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样的特殊身份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就注定了孔乙己悲剧的必然性。

接下来通过孔乙己的几次到店,用间接描写告知了我们孔乙己的身世和经历。

借他人之口“概述”简介孔乙己从读书到抄书到偷书到死亡的人生经历,展示了他的人生毁灭之路。

如: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

”“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

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吃懒做。

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起失踪。

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此外,通过短衣帮和孔乙己的对话得出的不仅仅是孔乙己身为读书人这一偷窃的恶劣行为,还刻画出了孔乙己迂腐穷酸,自命清高的性格,也因为他的屡教不改,以至于被人打折了腿,成为了他悲剧命运的导火索。

小说停顿和概述的运用详略得当,览观行文既不过于浓墨重彩,又不至于细绘细描,使得《孔乙己》的情节跌宕有致,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四、叙述重复

叙述重复是指叙述过程中语言和事件的反复重复,注重的多是事件和情节的反复性。

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场景重复和话语重复两种基本类型,严格来说事件的重复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是不会存在的,但在叙述话语中却可以抓住事件相似的特征形成重复,以此构成故事频率,与时序配合,形成一个故事特有的叙事节奏。

(论文中不要单独普及常识,把它融进自己的论述中,不要两张皮。

(一)以“笑”为主的场景重复(把这些场景分类,分别进行论述,说明叙述各种笑的各自用意何在,不同与相同之处。

作为主人公的孔乙己,一出场就是以“笑”来进行的: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咸亨酒店是孔乙己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小说的具体环境。

咸亨酒店的笑声总与孔乙己有关。

他在笑声中出现,在笑声中被嘲弄,又在笑声中惨然谢幕。

孔乙己作为一个被取笑的角色,人们取笑他偷窃,取笑他没有中秀才,取笑他的斯文,被取笑成了他日常生活的常态。

重复本身就是一种强调。

文本的叙述强调“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通过以“笑”为主的场景重复,让读者深刻体验到笑声背后传达的冷酷、残忍、可憎。

“笑声”贯穿着全篇。

“笑”字在全文中共出现了十二次,而关于众人的哄笑描写则有四处:

一处是第四段,“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酒客们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

这是众人哄笑的开端。

一处是第六段,“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

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的颓唐不安和让人听不懂的之乎者也再次使得众人哄笑。

这作为“哄笑”的继续,深化了众人对孔乙己的嘲笑,更揭示了对孔乙己的不屑。

一处是第八段,“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反衬出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哄笑”的反讽效果在孩子身上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一处是倒数第三段。

“不一会儿,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面对孔乙己被打折了腿,掌柜仍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笑声的悲凉意味被泼洒的淋漓尽致,达到了顶端。

四次哄笑,描写的实际上是众人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的场景。

小说极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

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在一次次“哄笑声”的复沓渲染中,体味到鲁迅“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读《孔乙己》,犹如欣赏一部充满笑声的悲剧,“笑”如调料,而四个片断的场景重复更是加深了作品的悲凉意味,一次次的哄笑,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一步步的将孔乙己置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使读者深刻体验到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二)以“十九个钱”为主的话语重复

话语重复在小说中具体体现在掌柜多次重复提及的“十九个钱”上。

掌柜说了四次话,每次只有一句,而且关心的都是孔乙己欠下的十九个钱:

一、“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二、“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三、“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4、“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

这一句话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了四次,透过声音给了我们一种视觉上的意象,掌柜自私、奸诈、势力、无情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句话也极其鲜明的刻画了掌柜自私冷漠的卑劣嘴脸。

(嘴脸与形象,这两句有何区别呢?

以一再的重复完整保留其言语,把这四次重复的含义一一分析出来,不是在本标题下先全列出再论述。

)第一次,孔乙己长久没有来,掌柜只是在中秋结账时才想起孔乙己来,想起孔乙己也只是因为他还欠十九个钱。

通过下文的对话我们发现孔乙己是一个长久被忽视的对象,人们关心他的情况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作为庸众的好奇心,“看客”的丑陋本性也因此暴露无遗。

第二次,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惨不忍睹,而掌柜刚见到孔乙己,第一句话就是讨账,“孔乙己么?

你还欠十九个钱呢!

”,面对如此可怜的孔乙己,我们没有从掌柜的眼里看到丝毫同情,取而代之的竟是雪上加霜,落井下石。

相对于孔乙己肉体上受到的伤害而言,精神上的刺激才是他致命的一击。

在那个冷酷无情的社会,人们只会麻木的取笑,只会让孔乙己痛上加痛,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凉。

篇末两次反复,更是把掌柜的市侩脸面刻画的入木三分。

在掌柜眼里,孔乙己成了十九个钱的象征,而在掌柜内心深处,孔乙己更是连十九个钱都不如。

他不在乎孔乙己的死活,让他耿耿于怀的只有孔乙己欠下的十九个钱,也只有这十九个钱才能一直让他牢记于心。

一直到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掌柜才停止那句话。

孔乙己医生为社会所创造的价值就是“十九个钱”,“负十九个钱”就是他的全部人生价值。

四次重复体现了鲁迅的精心安排,小说在揭露科举制度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方面就更为深入,鞭挞封建社会的罪恶也就更加无情了。

寥寥几个字,含义却是千斤的分量。

四次重复也凸显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无足轻重的社会地位,以极其简单的话语揭示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漠和自私。

结论

从12岁小伙计的独特视角到以乐境写悲哀的精巧场景重复,从酒客和孔乙己对话场面的真实感到停顿和概述互相交错带给读者的跌宕美,从“看客”对孔乙己嘲笑戏弄的永不甘心到掌柜“十九个钱”的难以释怀,鲁迅用尖锐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那个黑暗可怕“吃人”的社会。

同时,小说以极其简练的叙事语言融汇到孔乙己经典形象的塑造中,完美的诠释了鲁迅小说形式对于叙述传达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弘.鲁迅小说全集[M].长春: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17-20.

[2]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3]李圣传.从叙述者身份的转变看孔乙己的落难人生[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6):

23-25.

[4]张玮玮.孔乙己的叙事艺术[J].文学语言学研究,2008,(8):

11-12.

[5]张晓勇.重新审视可靠性:

《孔乙己》的叙事艺术解读[J].现代文学,2007,(3):

45-49.

[6]党好收.论鲁迅小说《孔乙己》叙述视角的叙述特色[J].宿州师专学报,2004,

(2):

71-72.

[7]李铁秀.叙事:

孔乙己[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

(1).

[8]陶义平,向娅.《孔乙己》中“笑的艺术”[A].教学文汇,2011.

 

谢辞

感谢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教诲。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