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7805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docx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结题报告地理学科组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研究地理学科组

结题报告

2017.4——2019.8

第一部分:

课题结题报告目录

一、摘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条件分析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五、研究目标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七、研究内容

八、研究过程与相关策略

九、研究成果

十、研究反思

十一、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

 

第二部分:

具体材料展示

一、课题研究纪要

二、课题培训心得体会

三、课题组成员阶段总结

四、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论文发表获奖情况

 

 

地理学科组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学科分类普通高中教育

课题负责人李莉华

负责人所在单位昆明市第八中学

 

《基于高中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地理学科组课题结题报告

组长:

殷轶组员:

张力、李泽熙执笔人:

李泽熙

一、摘要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反思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

要“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只重视知识的单向灌输,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学模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基于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和地理教学环境,本课题将地理教学、多媒体技术和核心素养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学课堂地理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要特征和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法加以考察、探索,以寻求中学地理教学的改良之策。

借助于调查研究和反思实践等主要研究方法,课题参与者经过了纯粹文本、问题驱动、面向探究、发现建构和实践调研、等五个阶段的摸索之后,逐步总结提炼出自主探究与协作探究相结合的地理课例教学模式,并呈现了该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关于该模式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课题参与认为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体和多媒体三者的有机整合是现代地理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来地理教育的桥头堡。

关键词:

核心素养建构主义中学地理教学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能够用地理视角观察地理事象且用地理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内在涵养。

基础教育阶段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由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过程解释,尺度关联,家国情怀和地理表达等要素构成。

近年来,我校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经过统计近几年学生研究的课题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课题是关于身边地理现象的探索与研究,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是为高考服务的,通过对近年高考题的研究发现,高考的考察越来越侧重于地理素养的考察,这就意味着在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应当加强对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老师组织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基于研究性学习课题探究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生长期发展来看意义重大,为未来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从教师的教研发展来看,也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为我校地理教研打开一个新思路

教育部早在2014年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中就明确要求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写进课标。

2018年新高考大纲中地理出现新题型都剑指核心素养,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试题的条件与过程都具有开放性,旨在考查学生通过已掌握的地理知识与技能进而以新颖、独特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培养主阵地在课堂,目前,一些有代表性的地理实验已经写入教材中,但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理论上,老师缺乏对地理核心素养研究和对教材设置宏观的理解,实践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时间,对地理实验的处理很粗略,学生没有亲身的体验实验情景,错失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的机会,也违背了课程设置的真正用意。

对于一线教师,在常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性达到渗透核心素养的目的,地理实验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是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如何改变常规处理地理实验的现状,探究地理实验教学实践尤为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条件分析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实用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

杜威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索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开辟了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新领域,引起人们对学生主体性的极大关注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强调在教学活动中: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2)重视“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4)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5)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6)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探究式教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科学在本质上是探究,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

如果把教科书上的知识当作不变的真理,把实验仅当作验证科学概念和原理的方法去教学生,容易使他们形成绝对化的科学知识观、错误的科学方法论和片面的科学发展观。

从信息处理过程出发,认为教学与其着眼于知识的掌握,毋宁更注意教学信息处理过程本身,并建立了与此种思想相对应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人本主义的探究式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探究式教学理论不仅对学生提出了科学探究的具体目标,而且为了使科学教师能切实开展探究式教学,《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主张“对从学生们所亲历的事物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是科学教学所要采用的主要做法。

”反对把探究式教学演变成纯粹的学术活动,使其脱离社会和学生个人的生活实际,而是围绕与社会和个人生活有紧密联系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

2.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从地理教学的发展看,信息社会中网络作为最有活力和价值的媒体必然渗透到教育领域,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不仅无法拒绝这个媒体而且必然要走这条现代化发展之路。

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研究性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教师和图书馆无力解决的,让学生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寻答案是教学趋势,这是实际需要。

从实验硬件的配备看,我校有运行良好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并与互联网接驳,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硬、软件环境都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升级更新,能保证实验始终走在网络发展的平行轨道上。

从自身实践的情况看,课题主持者的教学能力强,使用现代媒体意识强,对相关理论理解较好,在申报课题前已经较多地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一些研究成果已见诸多家学术刊物,曾向全国同行成功开过本课题展示课。

四、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地理课例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课堂,通过构建基本的地理教学课例框架形成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促使课本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案例的情境,情为之所牵,意必为之所动。

能够使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赋予地理学习以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内在动力;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和探究心理,促进学生思维的觉醒;能够更加贴近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五、研究目标

(一)以鲁教版版必修1自然地理为载体,形成一套能够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实验教学设计

(二)探索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三)探索实验教学多元化课堂评价,形成操作性强的评价量表

六、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对形成的实验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并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对教学方案进行逐步完善;通过课题组和地理组教师的实践,逐步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调整策略。

反复实验,寻找规律,得出经验后再扩大实施行动的范围。

(二)“教学反思”

1、观察法。

课堂上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操作方法,实验效果和学生反应,总结出优点和不足,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2、多元评价法:

包括课堂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课后作业评价等方式

(三)文献研究法

基于文献书籍分析,为课堂实践寻找理论依据,为我们的二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收集已经做过的实践案例,为我们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自己的实验方案。

(四)调查问卷法

本课题采用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对高中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

七、研究内容:

1.子课题一: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地理校本课程的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是指对核心素养和国家课程的解读研究、对校情和学生学情分析研究,研究核心素养培养同校情、学情相结合的问题,为制订校本课程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①核心素养内涵的研究。

深入研究国内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②国家课程解读的研究。

对课程标准学习、释义和解读、研究,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标准,明晰各学科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核心目标与重要内容,为学校校本课程的制定提供基础框架。

③区域、学校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研究苏南地区教育发展实际和我校实际,研究本地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我校发展规划,研究核心素养、国家课程与本地区教育发展的达成度和适切度,为校本课程的制定提供方向性和前瞻性依据。

④学生学力分析的研究。

研究调查我校学生情况,研究我校未来学生可能的变化情况,研究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力,为制定适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提供基础数据。

2.子课题二: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本体研究

本体研究,是指对校本课程的制定原则、方法和内容架构等理论研究,为制订符合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提供理论依据,确保我校研制的校本课程“严谨、明晰、具体、专业”。

①校本课程建设理论架构的研究。

对课程的制定原则、制定依据、程序架构、格式要求等问题的研究,重点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尺度、内容要素、操作程序等内容,为制订校本课程校本提供专业理论基础。

②校本课程建设架构设计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应该包括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要研究各类校本课程的制定原则,内容架构,以及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指导、教学评估等问题,为校本课程提供各学科专业理论依据,设计各学科校本课程教材。

3.子课题三: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的提出蕴涵着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课堂教学将更多的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明确方向,抓住关键,不断探索,勇于实践,着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

①校本课程内容制定的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可分为:

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各类校本课程要研制多层级分梯度的校本课程标准,并以点带面,根据课题研究进展实际,尽可能形成校本课程体系。

②校本课程中践行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要根据国家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确定校本课程的课堂观察点,开展实证研究,检验校本课程教学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并在实验中修改完善我们的校本课程。

③核心素养下学校课堂教学重构的研究。

符合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教学行为上要努力践行教学主张“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合作探究”、“绿色课堂”和探索学生深度学习,如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构建学生成长团队等等,使之形成与核心素养相配套的教学方式。

4.子课题四:

构建基于核心素养校本课程的评价研究

评价研究,是指在构建校本课程过程中不断进行检测、反馈、评价,从而修改完善我们的校本课程。

①专家团队的检测评价。

在专家的指导下,定期对我校的各类型的校本课程进行专业性评价,不断进行修改完善,确保我们的校本课程“严谨”、“科学”、“专业”。

②比较教学的检测评价。

比较基于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和新课标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差异,在比较检测评价中不断修改完善校本课程,确保我们的校本课程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八、研究过程与相关策略

过程:

①2017年6月召开了本课题的开题报告会

②2017年10月进行课题进展分析会

③2017年12月组织课题组核心成员赴华东师大进行相关培训和学习④2018年6月组织骨干教师赴上海等学校学习

⑤2018年7月进行中、课题中期报告准备工作会

⑥学校定期对各学科课题成果和进度分析会

⑦每月我们地理组内部召开课题进展通报会

第一阶段(2017.7——2017.9),研究的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方向,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早期研究报告。

第二阶段(2017.9——2018.3),研究实施阶段。

借助书籍文献进行理论学习,并设计出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整理出调查结果,收集课堂实验案例并切合实际的形成自身的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地进行反思,改进,形成评价量表。

第三阶段(2018.3——2018.9),理论提升,研究中期总结阶段。

反复的实践结合评课专家建议,完成课题中期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其它成果著述结集。

第四阶段(2019.9--2019.12)课题提升总结,结题报告撰写。

策略:

1、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个性强烈。

”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首先,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

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努力创设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用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选取,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教学过程转成学生自觉自愿的探索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异议甚至批评、反驳,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现象,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盼和鼓励中,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为创造性地学习埋下伏笔。

2、改变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索。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自主探索学习,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迫切的任务。

(1)扩大自主空间,改变学习地位。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的改变,为他们带给了一个展现个体发展的舞台,每一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思路,选取探究的主题和探究的方式。

另外,我们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带给给学生不同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在这个空间内,学生能够不受任何人的强行指令,他们能够自己提出学习任务,选取学习伙伴,思考学习时间,设计学习过程,能够自由地将自己的发现、想法和结论说出来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共享。

(2)提倡合作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若干个体共同协作,相互提升和影响的过程。

我们充分发挥每一个体学习的用心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彼此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构成一种巨大的磁力,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潜力与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中亚》一文时,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

假如你是旅游爱好者你会如何向朋友说出你眼中的中亚呢?

这样一问,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渴求,产生了强烈的交流欲望,思维的火花频频燃起。

他们围绕课文资料展开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胆交流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有效地培养和开发了创新意识和潜能。

(3)引导质疑问难,发展创新思维。

孩子爱提怪问题,爱钻牛角尖,在不少家长和老师的心目中,就是顽劣捣蛋,考分的高低、听话不听话几乎成了家长要求孩子、老师衡量学生的惟一标准。

殊不知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构成思维的定势,习惯于为应试而学,习惯于依葫芦画瓢。

其智慧的火花就会逐渐熄灭,创造的勇气就会逐渐丧失。

古人云: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探索,才能常有创新。

这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老师,敢于用批评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亲自参与问题的解决,这不仅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三)理论与实践并进

(1)理论是实践的航标。

进行理论学习一向是我们课题组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因为我们深知,没有丰富的理念知识,我们的课改是无法进行下去的,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理论学习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培养课题组成员做学习型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

这个习惯从课题实验开始一向延续至今。

我们课题教师长期坚持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并在组内实现知识共享。

我们在网上申请了一个课题组群,好的文章大家共同学习,还将所看到的文章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这样,我们在科研研思想上就容易沟通和达成共识。

(2)课题实践我们一直在进行........

自从课题开题以来,学校尽最大努力给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如去上海、北京等观摩学习,在实践中获取一手的实践经验来夯实课题。

九、研究成果

这一年中,首先自己提升了认识,取得了一点的成绩。

给专家上了课题展示课,在课题研究感染下,写了论文,在省级期刊获奖。

自己积累了很多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为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带给宝贵的经验。

其次,学生得到了收获。

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得到培养,使自己所学的学科知识不只是用来参加高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今后的人生和职业规划。

(1)课题研究的成效:

①课题组成员用心撰写课题研究课案、论文、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每月每位教师最少上一次学科素养的课例)。

文章构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构成课题研究成果。

经历一年多课题研究后,课题组的每一位教师都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构成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

尤其是参与课题研究的年青教师,教学水平有很大提高,有2位先后参加校、市市的观摩课、优质课活动,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2)成果构成:

1.学科素养地理学科研究课例:

借助学校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平台,从课题开题以来我们地理组进行了相关的观课、评课,本课题成员和积极参与,将学科素养思维教学应用于教学中,目前已经完成课例的收集,即将进行经验的总结,提炼工作。

研究成果

课例名称

执教者

空间定位

张力

中亚

李泽熙

剖析桂林“山水”和云南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樊潇

解题技巧之——条件说

殷轶

“桥”见未来

张力

2.高一高二年级地理核心素养前侧报告

3.五位成员的的课例研究研究报告

4.学科素养地理学科研究论文:

(含未发表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著作者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级别(核心期刊、CN刊物)

1

高中地理学案导学法的实践研究

张力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9.5

国家级核心期刊

2

云南省2017年高考质量分析

殷轶

《云南省教材教法研究》

2017.10

省级优秀期刊

3

浅谈“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李泽熙

《社会经济与教育探索》

2017.4

省级优秀期刊

4

中学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研究的创新点与存在问题

殷轶

2019.3

云南省级论文竞赛一等奖

5

2016年云南省高考地理学科试题特点及备考建议

殷轶

2017.3

云南省级论文竞赛一等奖

十、研究反思

在这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在前行者的基础上继续前行,将地理教学、核心素养和多地理教学的一般特征、基本原则和教学设计模式,这些建构基本完成了当初的目标预设,对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都产生了较显著的作用。

但是,地理教学的日新月异改革所取得的成果,都给课题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也带来了很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本课题是基于地理课例研究来将地理学科知识和学生未来长远人生规划进行整合,但两者整合能在什么维度和切点上更切实际笔者对此把握的不一定精准。

这样的问题还有不少,课题实验虽然已经暂告一个段落,但是这样的思索无法停止。

只有不断思索不断前行不断,虽然那一天并不是抬头可望。

十一、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

[1]王向东,袁孝亭.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J].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2]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教育,2016.

[3]徐宝芳,张卫青.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8.003

[4]徐宝芳,张卫青.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模式研究[M].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8.173

[5]朱承熙.袁孝亭.地理核心素养“变与不变”地理教育.2016

(1)

[6]韦志榕.与老师们谈谈地理.地理教育.2016(4);4-6

[7]辛涛.姜宇.林崇德.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2016.06

[8]刘霞.胡清芬.刘艳.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9]张家辉.试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

[10]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

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2015(4)

[11]张连彬.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思考.2015(5)

[12]吴岱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2015(10)

[13]核心素养:

重构未来教育图景.人民教育.2015.11

[14]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中国教育报.2015.4.1

[15]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管理与评价.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