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有经济.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152028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8.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国有经济.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11国有经济.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国有经济.pptx

《11国有经济.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国有经济.ppt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国有经济.pptx

第11章国有经济,学习目标,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国有资产收入分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2,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1国有资产的概念“国有资产”尚无统一的定义国家或依据法律法规,或基于权力行使,或在预算内或预算外支出,或因接受馈赠,或因资产收益取得的属于国有的财产;属于国家所有的全部财产以及各种自然资源财富。

3,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1国有资产的概念广义的国有资产:

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收益。

(1)企业经营性国有资产

(2)行政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3)境内外属国家所有的各项财产(4)境内所有权不明确的各项财产(5)资源性资产(自然资源)、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版权、商标权、专利权),4,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1国有资产的概念狭义的国有资产:

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仅指经营性国有财产,主要存在于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企业中。

5,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2国有资产的分类

(1)按国有资产的经济用途划分,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A.经营性国有资产:

各类企业经营使用的或按企业要求经营使用的国有资产,包括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国有资产。

能直接为国家创造财富,具有增值性和运动性两个特征。

6,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2国有资产的分类

(1)按国有资产的经济用途划分,可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B.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用于国家行政单位、提供公共服务而不直接参与生产、流通的国有资产。

主要存在于国家行政机关、科教卫体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部队、警察和其他直接提供公共使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过程和创造物质财富,具有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的特征,7,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2国有资产的分类

(2)按存在形态划分,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A.国有有形资产:

具有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铁路、桥梁);流动资产(国有企业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在制品、半成品,国有单位的古董字画、文物珠宝艺术品);资源性资产(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8,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2国有资产的分类

(2)按存在形态划分,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B.国有无形资产:

不具备实物形态,却能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收益。

国有可确指无形资产(专利权、发明权、商标权、著作权、出版权、专有技术、人力资本);国有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国有企业的商誉);国有非实物形态的权利(债券、证券国有金融性产权,国有企业国有单位基于各种资源的占有形成的土地使用权、租赁权、探矿权、采矿权等),9,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2国有资产的分类(3)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可分为中央国有资产和地方国有资产A.中央国有资产:

由中央国资管理部门管理的B.地方国有资产:

由地方国资管理部门管理的,10,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3国有资产收入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取得的财政收入。

即经营和使用国有资产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把其收入一部分交给资产所有者国家。

国有资产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1,国有经济,概念区别,国有资产收入、国有企业经营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内涵不同。

国有企业经营收益:

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利用国有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创造的价值。

国有资产经营收益:

国有企业经营收益上交部分和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转让收入共同构成。

国有资产收入不仅包括国有资产经营收益,也包括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的有偿使用、转让的收入。

12,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4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1)通过国有资产投资取得收入的形式上交利润主要适用于国家独资、直接经营和实行承包经营的国有企业。

分得股利、股息是国家作为股东,凭借股权参与股份企业资产经营收益分配取得的利润。

13,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4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

(2)通过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清算取得收入的形式国有资产产权转让收入。

国有资产产权的转让、出售、拍卖和国有股减持等,将取得的资产产权转让收入的一部分作为财政收入。

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

通过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而取得的国有资产使用权转让收入国有资产其他产权出售、转让收入。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出售和转让收入。

国有产权清算取得收入。

国有独资企业清算取得的企业清算收入,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清算分享的清算收入。

14,国有经济,1、国有资产收入的概念与形式,1.4国有资产收入的形式(3)通过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取得收入的形式从海域使用金、陆域场地和矿区使用费等取得的收入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出租等取得收入某些经营权有偿出让、转让取得收入。

是国家无形资产取得的一种收入。

15,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1企业利润的分解,16,国有经济,企业利润,所得税,税后利润,体现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利润分配关系,投资者收益(分配利润或派息),留存收益,体现所有者参与利润分配关系,体现企业作为资产占用者参与利润分配关系,其实质是所有者的远期收益,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2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17,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利润,所得税,税后利润,体现国家政治权力的税收征纳关系,投资者收益(分配利润或派息),留存收益,第一层次的分配关系(刚性、统一、规范性),其他投资者收益,国家投资者收益,国家所有的留存收益,其他所有的留存收益,体现国家国有产权的利润分配关系,第二层次的分配关系(弹性、灵活、非规范性),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演变

(1)统收统支制度国有企业大体实行“统收统支”的分配制度,即企业利润全部上缴财政,企业所需资金由国家拨给。

有利于国际统一安排财政收支,集中使用资金,保证重点建设其弊端是国家对企业收支控制得过死,不利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18,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演变

(2)企业奖励基金制度19521957年,19621977年基本内容是:

当企业完成产值、利润和上缴利润等经济指标后,可以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企业奖励基金,用于职工福利和奖励,19,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演变(3)企业基金制度1978年开始实行国有企业基金制度规定:

国有工业企业在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品种、质量、利润和供货合同等计划指标后,可以按工资总额的5%提取企业基金,20,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演变(4)利润留成制度在1958年,管理权限下放,对国有企业实行利润留成制度。

主要内容:

企业实现利润,除上缴国家预算的部分外,按一定比例留给企业一部分,主要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不足和用于经批准的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

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弊端:

利润留成比例的弹性太大,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无法确定,影响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企业按隶属关系上缴利润,强化了行政机关对企业的干预,21,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演变(5)利改税制度指的是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形式,改为缴纳所得税、调节税等税收形式,从而把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关系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混淆了“利”和“税”之间的区别,实质上强化了政治权利对企业的干预,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问题,22,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演变(6)承包制承包制按照“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确定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用承包上交利润的方式取代“利改税”向国有企业征收所得税的办法。

23,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演变(7)税利分流制度将税收与国有资产收益分开指的是国家在参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开征一道所得税,而后再以适当的形式参与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

24,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3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关系演变(8)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下的国有企业之间利润分配制度从2008年开始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上缴国家的利润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都归到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收入管理中,25,国有经济,2、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2.4股份制企业的国有股分红或利润分配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是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分配关系的主要途径按股分利、按资分红是市场经济中利润分配的通行做法股份制企业的税后利润分配,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遵循一定程序进行。

26,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1国有资产管理指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占有者和使用者为对象开展的管理活动。

27,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2国有资产运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主要是通过运营实现的。

资本运营是提高经营性国有资产收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目标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28,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3国有资产运营主要特征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本存量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动资本,通过优化配置的流动、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交易、转让、租赁等运作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使企业具有资本流动、置换的能力,从而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

(1)增值性

(2)流动性(3)风险性,29,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4资本运营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

(1)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理想路径资本运营主要是指通过企业的并购、股权转让、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来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通过资本运营,能够实现国有资本的市场化,可以确保国有资本的保值和增值,30,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4资本运营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

(2)有助于确保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资本运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价值,强调以较少的单个资本调动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因而借助资本运营,通过产权多元化改造,不断提高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吸纳能力,增强其对全社会经济的控制力,31,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4资本运营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3)是提高国有资产收益的重要措施资本运营是以价值形态为主的管理系统工程。

资本投入和产出用价值来比较,能使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成为可能,32,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4资本运营与国有资产管理的关系(4)有助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提高国有企业盈利水平通过资本运营,以资本所有权作为中心原则,可以将企业的一切要素资本化,并以出资者的利益和权利为核心,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3,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5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

(1)企业并购企业并购是产权重组和转让的通行方法,旨在实现企业资本的扩张,包括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两种方式。

企业兼并指的是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所发生的产权转移的一种行为企业收购是指企业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已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34,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5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

(1)企业并购目前存在的国有资本企业并购形式主要有:

具有优势的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企业非上市的优势企业并购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将中资企业到国外(境外)注册、上市,融资后再来并购国内企业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进入国外资本市场,到国外收购和兼并企业,35,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5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

(2)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指将国有企业的净资产折股作为国有股份入股,通过向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其他法人和个人出售部分国有股份或发行部分新股,把原有企业改组为公司的过程。

36,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5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3)资产转让和企业出售变现指通过买卖交易使资产所有权实现转移的方式,能使国有资本从实物形态直接转化为价值形态。

37,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5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4)优势企业托管效益差的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托管是指国托管目标企业与优势企业签订“委托经营受托经营”协议,将企业法人产权有条件地转让给优势企业全权重组运作的一种企业重组方式,38,国有经济,3、国有资产管理与资本运营,3.5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5)股权与债权互换国有股权转化为国有债权,以非国有资本取代国有资本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把企业中的银行债权换成国有股权,由资本管理公司或相应的国家政策性银行来负责这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39,国有经济,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涵义指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国家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划分国有资产管理职责、权限、利益的制度。

40,国有经济,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涵义基本内容中央与地方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权责划分、管理体系内部各机构之间的权责划分及相互关系;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实现方式,即国家实施国有资本营运,对国有企业实行管理和监督的方法;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国有资产收益的分配,以及与其他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关系。

41,国有经济,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涵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要处理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经济关系: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政府与企业间的产权关系;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产权营运机构之间的关系。

42,国有经济,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2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环节及其内容

(1)基础管理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机构在国有资产管理基础环节开展的产权管理、统计评价管理、评估管理等基础性管理工作。

是保证国有资产管理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主要内容:

国有产权登记和产权界定,清产核资,建立国有资产统计、核算和评价体系,国有资产评估管理,产权纠纷调处等一些列的具体管理工作,43,国有经济,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2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环节及其内容

(2)投入管理对生产经营领域投入国有资产的活动称为国有资产的投资。

国有资产投资是国有资产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主要内容:

投资主体确定;投资规模和结构选择;投资项目监督,44,国有经济,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2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环节及其内容(3)运营管理主要指投入的国有资产形成生产能力之后,以增值为目标进行的运营国有资产的活动。

是国有资产得以增值的必要环节具体包括:

运营方式选择;经营业绩考核;经营活动监督,45,国有经济,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4.2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环节及其内容(4)收益分配管理指对国有资产收益的支配、使用等活动的管理,其实质是国家、企业及职工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主要内容:

国有资产收益确认;确定正确收益分配原则;对企业留利、非营利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使用和监督,46,国有经济,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5.1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含义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47,国有经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公共预算,48,国有经济,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5.2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义

(1)有助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是落实国有资产所有者权利,保障所有者权益的重要途径(3)是政府预算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4)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动力,49,国有经济,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5.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是指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下,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上交的国有资本收益。

50,国有经济,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5.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包括:

(1)国有独资企业按规定上交国家的利润

(2)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或股份获得的股利、股息(3)企业国有产权或股份转让收入(4)国有独资企业清算扣除清算费用后的收入、以及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国有股权或股份分享的公司清算收入,属于国有资本残值的回收(5)其他收入,51,国有经济,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5.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是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下,主要用于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发展要求及国家战略、安全需要的支出,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的支出和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的其他支出。

52,国有经济,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5.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主要包括:

(1)资本性支出,即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发展要求,以及国家战略、安全等需要安排的资本性支出

(2)费用性支出,指用于弥补国有企业改革成本等方面的费用性支出(3)其他支出,如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等,53,国有经济,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5.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组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由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收取、组织上交。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由企业在批准范围内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审核后直接拨付使用单位。

使用部门必须接受预算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的监督。

预算执行调整,应按程序报批。

年度预算核定后,企业发生财产隶属关系变更应办理预算划转。

年度结束,财政部门编制国有资产经营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批准。

54,国有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