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4154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docx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

A.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B.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

C.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

2.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

3.在民间流传的《杨家将》中,经常出现一旦边关发生战事,宋朝就选拔将帅带兵出征的现象,这实际上反映了宋朝(  )

A.“荒年募兵”制的实行B.“更戍法”的实行

C.将帅指挥受制太多D.贡举制的实行

4.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

A.辽B.西夏C.金D.元

5.北宋诗人孙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的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

6.“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范仲淹为此进行改革,主要是针对(  )

A.冗官问题B.冗费问题

C.冗兵问题D.边患问题

7.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

宋代实施的“恩荫”制(  )

①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 ②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 ③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 ④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  )

A.克服统治危机B.提高军队战斗力

C.改善人民生活D.增加政府的收入

9.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

A.青苗法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D.农田水利法

10.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  )

A.均输法B.市易法

C.方田均税法D.青苗法

11.王安石变法中,意图“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的是(  )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D.募役法

12.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D.市易法

13.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皇族、王室和中央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供应问题而实行的措施是(  )

A.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C.免役法D.均输法

14.在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青苗法和募役法引起的争议最大,主要是因为(  )

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高利贷者的利益B.对农民的剥削过重

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

15.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16.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

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

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

右图所示是宋朝的神臂弓,王安石变法中负责生产和管理这一事务的是(  )

A.户部B.盐铁部

C.度支部D.军器监

18.王安石变法对太学进行整顿,对教科书进行重新编纂,其内容主要是(  )

A.道家经典B.儒家经典

C.佛家经典D.法家经典

19.右图人物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  )

 司马光

A.支持B.反对C.默认D.不管不问

20.对“三不足”精神理解全面的是(  )

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

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

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

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

21.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

“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22.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

A.农田水利法B.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D.均输法

2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有(  )

①地方官强制农民借贷 ②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③利息偏高,农民负担沉重 ④触及了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24.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是(  )

A.更戍法B.将兵法C.保甲法D.保马法

25.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 ②王安石变法的性质与商鞅变法的性质相同 ③王安石变法调整了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④变法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宋太祖的集权 ⑤为中下级官员提供了一个发挥才干的机会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8分,28题14分,共50分)

26.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著名的改革家,其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

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点、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点”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人物观点迥异与变法密切相关。

试分析变法与双方观点的关系。

(6分)

 

(3)王安石与太皇太后的对立属于什么矛盾?

怎样看待他们目的的异同。

(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

……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

……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

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

“……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

……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因,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

(2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

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

(6分)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

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

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

(6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类别

目的

措施

理财

富国

青苗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

整军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选才

改革科举制、改革官制、整顿太学

材料二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进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XX,以至于此。

——司马光《司马温公集》

请回答:

(1)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既有成功之处,又埋伏着失败的祸患。

从材料二中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8分)

 

(2)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

(6分)

 

【答案解析】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1.A [北宋建立以后,面临的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导致的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首先必须集中军权。

]

2.D [D项没有认识到外部少数民族的威胁并没消失,北宋统治者屈服于少数民族政权,以“岁币”求“和平”。

]

3.B

4.A [11世纪初,宋辽缔结澶渊之盟,宋接受了屈辱条件。

]

5.D [材料意指北宋军队纪律涣散、腐朽。

B项主要指数量巨大,与材料意思不符;A、C两项在材料中亦无体现;D项是指军队战斗力低下,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经常战败,故选D项。

]

6.A [范仲淹认为,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吏治不整。

因此,庆历新政主要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

]

7.C [“恩荫”制是科举之外入仕的一种途径,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享受此特权。

通过“恩荫”,北宋政权培植了一大批官僚地主,扩大了其统治基础。

因此,①④的叙述不正确。

]

8.A [宋神宗和王安石都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

9.A [在变法以前,对农民进行高利贷盘剥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青苗法规定由政府向农民借贷,从而限制了高利贷盘剥。

正确答案为A项。

]

10.C [关键在于理解改革措施的内容。

方田均税法是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核实每户占有土地数量,然后按土地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所以会引起材料中这类人的反对。

]

11.D [可以结合对题干中“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这一关键语句的理解来解答本题。

很显然这是一项有利于保证农时的法令。

]

12.D [A、B、C主要是关于农业的措施,D是维护市场的措施。

]

13.D

14.A [青苗法,即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在每年青黄不接时以低息借贷给农民,利息率要比当时高利贷的利息率低,遭到高利贷者的反对。

募役法,即政府根据预算所需费用,按照贫富等第来征收免役钱,这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

15.A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都属于王安石富国之法的内容,而富国之法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针对的是北宋财政困难的问题。

]

16.D [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市易务,出钱购买滞销货物,这体现了封建政权对经济的干预,限制或打击了大商人利用囤积居奇对市场的操纵,起到了稳定市场和增加政府收入的目的,同时增加国库收入。

因此,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

17.D [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兵器,提高武器质量。

]

18.B 19.B

20.D [本题考查对“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

A、B、C都只是一个侧面的认识,D最全面。

]

21.D

22.A [王安石变法中,由于农田水利法的实施,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保证了农业灌溉,对防洪、抗灾也有很重要作用,直到今天,有的水利工程仍被利用。

]

23.D [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危害百姓的现象,①③是青苗法的缺陷,②④是青苗法对大地主的影响。

]

24.C

25.C [商鞅变法的性质是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王安石变法与之不同。

]

26.

(1)政治缺点:

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

人民疾苦:

土地兼并、高利贷、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人民生活困苦,成为流民。

(2)宋神宗支持变法,变法得以实施。

以太皇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反对变法,变法最终失败。

(3)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不同目的:

王安石是为了化解危机,富国强兵。

太皇太后是为了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

相同目的:

都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27.

(1)冗官。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

(3)主要原因:

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

新法在执行时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

(4)持肯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一定作用。

持否定意见:

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解析 第

(1)问依据教材知识可知,造成北宋“积贫”的原因是:

冗兵、冗费、冗官的三冗问题,而材料一中“增币”“养兵西陲”“费累百万”的有效信息,反映了北宋的冗兵、冗费问题,所以答案就是冗官。

(2)问和第(3)问应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取得成效及被废除的原因。

第(4)问具有开放性,支持哪种意见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就行。

支持肯定意见需要选取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影响;支持否定意见只需选取王安石变法中的不足和局限性,特别注意答清变法是如何脱离实际的。

28.

(1)青苗法:

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免役法:

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农民负担仍很沉重,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能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正确分析即可)

(2)平衡各阶层的利益,减小变法的阻力。

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认识,解决内部纷争。

(答出一方面即可)

解析 第

(1)问学生无论选什么,只要从成功和失败两个方面正确分析,即可得分。

(2)问只需答出一方面即可。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I)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书籍为吴泰先生所著《宋朝史话》,文笔平实流畅,通俗易懂。

书中第五章为“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变法运动”,书中所介绍的“社会危机”可能是指(  )

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②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③冗官、冗兵、冗费

④少数民族的威胁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北宋初年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果导致了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积贫积弱;统治者“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并导致农民反抗不断发生。

2.《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

“乾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实现了中央集权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

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答案 D

解析 转运使是北宋时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规定地方赋税除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故正确答案为D。

3.范仲淹于庆历三年九月将《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呈给宋仁宗,提出了十条改革主张。

由此可见,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  )

一明黜陟按政绩升迁官员;二抑侥幸限制恩荫;三精贡举;四择长官;五均公田;六厚农桑;七修武备;八减徭役;九覃恩信免去积欠的赋税和大赦方面的内容;十重命令,重视法令的制定和执行)

A.发展经济B.整顿吏治

C.增强军备D.重视律令

答案 B

解析 十条改革主张中前四条都是关于官员的选拔与任用问题。

可见,范仲淹认为当时改革的中心问题应是整顿吏治问题。

4.在议论变法时,上(宋神宗)曰:

“三代圣王之法,固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

”这句话体现出宋神宗对变法是何种态度(  )

A.宋神宗认为司马光的说法是正确的,要废止新法

B.宋神宗没有主见,摇摆不定

C.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希望克服危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D.认为祖宗之法宜应全部废除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分析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解题关键语是“圣王之法,固亦有弊”“安得不小有更张”。

5.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将兵法是王安石军事改革的措施,与“理财”没有直接的关系,将含③的选项排除。

6.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 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①是保甲法的作用;青苗法和募役法也没有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②③正确,选B。

7.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 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③农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 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 D

解析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即不增加百姓的负担而增加国家的收入。

③由农户出资兴修水利自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排除,故答案为D。

8.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了一道问题:

“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

此其故何也?

”这反映王安石在教学中注重(  )

A.因材施教B.军事教育

C.经世致用D.理财为先

答案 C

解析 王安石在讲学时依据国家现实情况,对比分析,探究原因,具有鲜明的经世致用的特点。

因此选C。

9.王安石:

“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司马光:

“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

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

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答案 C

解析 王安石认为政府实施青苗法,贷款给农民,可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司马光认为政府贷款利息偏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可见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A、B、D都与材料无关,因此选C。

10.司马光说:

“介甫(王安石,字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

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

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

”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指的是(  )

A.拥护变法的人B.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C.反对变法的人D.从变法中受益的人

答案 A

解析 “辐辏”指的是围绕在王安石周围的人,这些人当然是支持变法的人。

11.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

“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答案 D

解析 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反对王安石变法。

12.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

这说明(  )

A.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

B.梁启超对变法的超前意识做了批评

C.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

D.梁启超指出了王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看,作者对王安石变法有溢美之词,充满足了肯定,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民之所以有贫富者,由其材性智愚不同。

富者智识差长,忧深思远,宁劳筋骨,恶衣非食,终不肯取债于人。

故其家常有赢余,而不至狼狈也。

贫者……一醉日富,无复赢余,急则取债于人,积不能偿,至于鬻妻卖子,冻馁填沟壑,而不知其悔。

是以富者常借贷贫民以自饶,而贫民常假贷富民以自存,虽苦乐不均,然犹彼此相贵以保其生也。

——《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材料二 彼富民为之则害民,今县官为之乃所以利民也。

青苗钱令民愿取则与之,不愿者消不强焉。

收获之际令以中价折纳谷麦,此乃所以救贫者之乏,息富民之贪暴也。

——《宋会要辑稿·良贷》

材料三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造成当时贫富不均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实际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的观点实质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青苗法的态度有何不同?

二者的根本分歧在哪里?

(4)结合史实简要分析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

答案 

(1)“材性智愚不同”。

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

(2)维护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3)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则主张实行。

前者主张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是害民。

(4)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把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

解析 第

(1)问第一个原因可直接引用材料有关内容,第二个原因要结合北宋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回答。

(2)问的实质体现了作者的阶级属性。

第(3)问,要认真理解“态度”的含义,或赞成或反对。

材料三作者的观点明显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结于王安石变法,所以第(4)问要从王安石变法的进步性和北宋灭亡的原因两方面来分析回答。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则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

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祺《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三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就近与低价,这叫做“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实行的经济措施。

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与王安石变法在商业政策上的相同之处。

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答案 

(1)材料一措施:

重农抑商。

材料二、三措施:

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

影响: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其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强行收购、运输,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相同之处:

都是利用国家行政权力干预商业的发展。

原因:

商鞅以此引导人们从事农业,发展小农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