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55975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docx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简要说明

现金流量测算表编制说明

为正确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及时验证其准确性,在编报现金流量表的同时,要求各公司逐月编制现金流量测算表(详见附件)。

现结合各公司编制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对测算表编制方法及表中常规勾稽关系做一个说明。

现阶段各公司现金流量表一般是由出纳人员从u8系统中逐笔指定生成,会计人员对现金流量表的正确性进行审核时,若也是逐笔检查,不但工作量大,而且不易发现错误,而测算表对现金流量表中每一项均提供了一种检查方法,检查原理就是通过账户间勾稽关系,将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转换为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生成的现金流量表,以验证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正确性。

测算表按报表中各项目反映内容及性质不同,采取两种方法进行测算,一种是调整法,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项,另一种是列举法,如“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等项。

现逐表逐项进行说明:

一、经营活动测算表: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此项目是比较典型的使用调整法进行测算的项目,即以损益表中的营业收入为起点,通过调整相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出当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再与逐笔指定生成的金额进行比较,找到差异以验证其正确性。

测算原理:

首先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均是由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产生的,但不一定当期均收到现金,有可能收到上期或在下期收到现金,而这部分差额必然会反映在与其相关的往来款的增减变动中,如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所以通过对这几个往来科目增减变动额的调整,便可以将权责发生制的收入调整为收付实现制的当期所收款项。

当然收取的现金为含税价,所以要将增值税销项税额加计进来。

在测算表中,营业收入按损益表金额填列;往来款的增减变动可直接按资产负债表期初余额与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但对往来增减变动额中存在的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无关的发生额,则应在表中逐项列示、剔除。

举例如下:

1)若当期计提了坏账准备,则虚增了应收账款减少额,应将本期计提额从本项目中剔除。

2)若存在使用往来款抵减经销商费用业务,则应区分为两个业务进行反映,一是销售商品收到现金,一是支付经销商费用所付出的现金(应记入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不能按净额反映,所以在本项目中此业务虚增了应收账款减少额或预收账款增加额,应从本项目中剔除。

同时应特别注意:

此项调整额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的调整额存在勾稽关系,应进行相应调整。

3)在往来项目增减变动额中还应重点关注重分类现象,如期末对同一名称单位的往来金额进行合并而产生的在应收与应付、预收与预付之间的重分类,这项业务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无关,但影响了往来项目的增减变动额,所以应进行调整。

同时应注意,此项调整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调整额存在勾稽关系,调整金额及调整方向举例如下:

公司与A客户购、销均有业务往来,当期往来明细如下表:

项目

期初余额

借方

贷方

期末余额

应收账款

30

12

20

22

应付账款

0

20

20

0

业务描述:

当期确认收入但未收到现金12元(记入应收账款借方),购买商品但未支付现金20元(记入应付账款贷方),假设购买的商品全部库存,未投入生产,期末应付账款发生额20元合并入应收账款。

分析:

从明细账上反映应收账款减少8元,表面上看为应收账款减少8元,即销售商品当期收到现金8元,而实际情况是确认收入未收到现金,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中应反映为零;从明细账上反映应付账款当期购买商品20元并全部支付了现金,而实际情况是未支付现金,在现金流量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中应反映为零。

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应付账款部分明细金额合并入应收账款,所以在两个项目中要作如下调整: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一个事项进行调整有可能对现金流量表中多个项目产生影响,此之间产生的勾稽关系可以用以验证测算表编制的正确性。

类似情况将在表中多处出现,所以对某一事项进行调整时,应同时关注是否对其他项目产生影响。

另外:

因在测算表同一项目中进行调整(账户反映的业务性质相同),所以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之间的重分类,不必进行以上调整。

2、“收取的租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因为这两项所反映业务主要为特指的几项内容,所以采用列举法进行测算,可以根据现金流量表编制规程(序)中规定的项目逐项进行填列,一般情况下不应产生差异。

3、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此项目也是比较典型的使用调整法进行测算的项目,测算原理:

通过对各账户的分析调整,找到所有当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再通过相关往来的增减变动将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支付的现金。

调整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

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将其还原为当期记入损益的商品和劳务金额。

主营业务成本由直接材料(含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组成,其中制造费用主要由物料消耗和折旧费组成,所以应将生产成本中的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折旧费剔除,使其仅反映为直接材料和物料消耗(制造费用中所包括的车间管理人员费用也应扣除)。

其他业务支出主要反映销售材料支出,所以应记入,还应加记入与本项目相关的管理费用中的物料消耗、办公用品及营业费用中的运费等项目。

特别提醒的是,在此处应注意核对各调整金额与“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调整金额之间的勾稽关系。

第二层:

分析存货的增减变动,找到当期购入未投入使用留存的存货或当期投入使用以前期间购入的存货,将第一层次调整为当期实际购买的商品或接受的劳务。

若本期存货增加,表示本期购入的商品有留存,未全部记入损益,所以要加回;若本期存货减少,表示除本期购入商品记入主营业务成本中的直接材料外,主营业务成本中还包括了以前期购入的存货,所以应减除。

存货的增减变动应注意两点:

A.若当期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虚增了存货减少额,应将本期计提额从本项目中加回。

B.若存货的增加或减少含有非经营性项目,如在建工程领用存货、工程物资转入存货等,应对其进行调整。

第三层:

当期购入商品或接受的劳务不一定当期均支付现金,有可能支付上期或在下期支付,而这部分差额必然会反映在与其相关的往来款的增减变动中,如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应付票据等,所以通过对这几个往来科目增减变动额的调整,便可计算出当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

当然支付的现金为含税价,所以要将增值税进项税额加记进来(注意:

应填列“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金额,不是冲减“进项税转出”明细后的净额)。

对往来增减变动额中存在的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无关的发生额,则应在表中逐项列示、剔除。

例如:

因期末对同一名称单位的往来金额进行合并而产生的在应收与应付、预收与预付之间的重分类(详见“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并注意核对勾稽关系);因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而产生的往来变动(注意:

公司制度规定应付账款、预付账款中不能反映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往来,所以此处只会产生因购买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发生的调整额)。

4、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主要为工资、福利及各项保险,均反映在成本费用中,但记入当期损益的以上各项费用并不一定当期全部支付现金,如预提工资、福利等,所以需要通过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增减变动进行调整。

若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中含由于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现金而产生的变动额,也应单独列项调整。

应注意核对本项目中各测算项目调整金额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扣除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中工资及福利等费”项目调整金额的勾稽关系。

5、支付各项税费

在损益类科目中反映的各项税费,如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中反映的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在管理费用中反映的房产税、印花税及所得税,不一定在当期支付现金,如预提所得税等,所以需要通过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进行调整。

因增值税为价外税,并不反映在损益表中,所以对当期实际交纳的增值税进行单独列示,相应的,在调整项目“应交税金减少数(-增加数)”中就不应再包含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的增减变动了。

6、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除以上各项列示的经营活动外,其他经营活动大部分反映在三项费用中,如差旅费、广告费等,所以以三项费用为起点,扣除不属于其他经营活动的内容(如与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有关的运费、物料消耗,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工资、福利及保险费、制造费用中的折旧费用等)后,再通过相关往来的调整倒推出本项目。

若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或其他往来中(如其他应收款)中含与其他经营活动有关的项目,也应进行相应调整。

填制本项目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各项费用可按损益表或明细账金额填列,对于财务费用注意仅填列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手续费支出等,存款利息收入已记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货款利息支出应反映在筹资活动中。

②.对费用的调整,还应注意核对与其他项目调整额的勾稽关系,如存在使用往来款抵减经销商费用业务的,应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相关项进行核对。

③.对相关往来中存在的非经营性项目应全部扣除,如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往来、各事业部与总部的拆借资金等。

对这部分非经营性的往来变动调整额(依据现行公司制度,主要表现为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的增减变动),在四张测算表中存在几个勾稽关系,即:

A.经营活动测算表中有关非经营性项目的调整额分为两部分,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应等于投资活动测算表中“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有关经营性往来增减变动调整额的负数(不包含长期应付款调整额);其中各事业部调整出的与总部的拆借资金金额应等于筹资活动测算表中“集团内部资金拆入”金额;同时以上两项调整金额合计应等于补充资料测算表中“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项目调整金额的负数。

B.投资活动测算表中有关非经营性往来项目增减变动调整额应等于经营活动测算表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调整额的负数,同时应等于补充资料测算表中“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相关项目调整金额。

C.筹资活动测算表中“集团内部资金拆入”金额应等于经营活动测算表中调整出的各事业部与总部的拆借资金金额,同时应等于补充资料测算表中“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相关项目调整金额的负数。

D.补充资料测算表中“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往来调整金额应等于经营活动测算表中有关非经营性项目的调整额的负数,其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调整金额应等于投资活动测算表中有关经营性往来项目增减变动调整额,其中与总部拆借资金调整金额应等于筹资活动测算表“集团内部资金拆入”项金额的负数。

举例如下:

公司当期明细账如下表:

业务描述:

①当期固定资产原值增加31元,其中外购1元(未支付现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在建工程转入30元,当期计提折旧20元,全部计入管理费用;

②本期发生广告费4元,未支付现金,在其他应付款挂账;同时支付上期挂账差旅费2元,冲减其他应付款;

③当期向本部拆借流动资金10元;

④当期共支付上期购买固定资产款26元,其中冲减其他应付款6元,冲减长期应付款20元。

根据以上业务填列相关项目如下,请关注各项目之间调整金额的勾稽关系。

分析:

通过以上业务描述可反映出当期实际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现金仅为支付的差旅费2元,首先分析管理费用,合计24元费用中折旧费20元不对现金流产生影响应扣除;广告费4元是否当期支付了现金要分析与之相对应的其他应付款的增减变动。

从其他应付款—经营性往来明细看当期增加2元(期末8元-期初6元)说明有2元进行挂账未支付现金,所以从广告费4元中扣除2元得出当期实际支付的现金2元。

但其他应付款中还含有非经营性往来项目,所以要对按资产负债表填列的其他应付款增减变-7元(期初16元-期末23元)进行调整。

拆借资金往来增加10元,使其他应付款减少数虚减10元,所以应加回;固定资产往来减少5元(期末5元-期初10元)使其他应付款减少数虚增5元应扣除,这样就将其他应付款减少数还原为经营性往来的增减-2元(=-7+10-5)。

分析:

从业务中了解到,当期固定资产实际增加1元(固定资产原值借方发生额31元减在建工程转入30元或固定资产合计减少数19元加计提折旧额20元),是否支付现金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往来其他应付款及长期应付款。

其他应付款中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往来减少5元(期末5元-期初10元)说明当期不但支付了新增固定资产的现金1元还支付了上期购买固定资产未支付的现金5元,共计6元(当然从业务上反映为本期购入1元未支付,而是支付上期6元,但对现金流来说是一样的)。

长期应付款减少20元(期末80元-期初100元)说明支付了上期未支付的现金20元。

通过以上调整便可计算出本期购置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26元,与实际支付情况相符。

注意其他应付款调整额5元与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现金”项目中的调整额-5元存在勾稽关系。

分析:

在筹资活动测算表“集团内部资金拆入”项反映的是当期实际从总部拆借的资金净额,即当期若有归还应以负数填列,所以此项应按其他应付款拆借资金往来明细的增减变动填列,此处应填入10元。

注意与经营活动测算表、补充资料测算表相关调整额的勾稽关系。

在补充资料测算表“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项主要注意将非经营性往来剔除,本例中拆借资金往来增加虚增了其他应付款的增加额应扣除,购建固定资产往来减少虚减了其他应付示的增加额应加回。

注意与经营活动测算表、筹资活动测算表相关调整额的勾稽关系。

本例所举业务比较简单,主要是为说明每一种业务的测算原理及相互之间的勾稽关系,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复杂业务可将其拆分为多个简单业务分别进行考虑。

二、投资活动测算表

本测算表除“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外均采用列举法进行测算,因反映的业务较单一,可按表中所列各项逐笔填列即可,一般情况下不应产生差异。

“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测算原理:

首先从资产负债表或明细账中找到当期新增各项资产金额,然后通过相关往来(主要为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的增减变动还原为当期实际支付的现金。

当期新增固定资产金额可以采取两种方法取得:

一种是通过各项资产借方发生额扣除在建工程、工程物资转入固定资产金额,另一种是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合计”项目期末减期初金额加上“累计折旧”期末减期初金额。

相关往来增减变动调整额的填列及与其他各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详见“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另外,因固定资产利息资本化金额增加了固定资产价值但支付的现金在筹资活动的“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反映,所以此处应扣除。

接受捐赠、债务重组等原因增加的以上各项资产不产生现金流动,也应扣除。

三、筹资活动测算表

1、一般情况下“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两项金额相抵后应等于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两项期末与期初的差额。

2、“集团内部资金拆入”金额应等于经营活动测算表中有关非经营性项目的调整额中与总部拆借资金相关的调整额,详见“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3、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本项目采用列举法测算,各项按当期实际支付的金额填列。

本项中应注意核对两个勾稽关系:

A.“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项应等于补充资料测算表中“预提费用的增加(减:

减少)—预提利息支出调整额”项与“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项之和。

B.“在建工程中的利息支出”项应等于投资活动测算表中“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扣除固定资产利息资本化现金发生额(负数填列)”项的负数。

四、补充资料测算表

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助于报表使用人分析影响现金流量的原因和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企业净利润的质量。

按制度应调整四大类内容,即:

A、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B、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

C、不属于经营活动的项目,即:

投资、筹资无论是否影响现金所有项目都应调整;

D、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个人认为在实际操作时,针对每一笔业务,均可以按以下两条来衡量其是否需要调整,即:

某笔业务若同时符合以下两条或同时不符合以下两条,则不需要调整,只要是一条符合一条不符合,均要调整:

A、此业务对损益有影响;

B、此业务引起了经营性现金流动。

例如:

财务费用调整项目中只需要调整银行存款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两项,而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支出,同时符合这两条,对损益有影响又引起了经营性现金流动,所以不需要调整。

再如,对外现金捐赠,对损益有影响、也引起了现金流出,但在主表中现金捐赠引起的是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动,所以虽然调整项目中无此项,也要在其他项中进行调整。

再如领用工程物资用于管理部门,虽对损益有影响,但未引起经营性现金流动,所以也需要在其他项中进行调整。

再如,使用现金购买固定资产,即不影响损益,也不影响经营业现金流动,所以不需要调整。

再如,将存货领用入在建工程,即不影响损益,也不影响经营业现金流动,不需要调整,所以在补充资料中填列存货的增减变动时,应将此因素剔除,不能简单的用报表上期初余额减期末余额填列。

大家可以用以上四条或二条去衡量每一笔业务是否需要调整。

在补充资料测算表中各项主要采取列举法进行测算,除“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

减少)”项外,其余各项不应出现差异。

有几点需强调:

1、“预提费用的增加(减:

减少)—预提利息支出”项应填列“预提费用—预提利息”明细科目的期初减期末金额,并且此项与“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项合计金额应等于筹资活动测算表“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项金额。

2、“存货的减少(减:

增加)”项,一般情况下应填列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初金额减期末金额,但如果对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则已在“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项中填列,所以应在此剔除。

另外,若存货的增减中含有非经营性项目,如用于投资,在建工程转入等,均应进行调整。

3、在填列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增减变动中,一定要将非经营性的内容剔除出去,如应付账款中用于支付工程款、设备款的明细科目增减变动,即不影响经营性现金流动,又不影响损益,所以不需要填列,应进行调整,并且应注意核对调整金额与其他各表的勾稽关系。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若发现不妥之处,请及时与财务部联系,共同研究、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使现金流量表编制更加符合公司实际情况,更加完善。

中国万网财务部

2006年9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