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5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6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docx

高考生物精选考点专项突破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

专题16传统发酵技术与微生物培养技术

1.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成分

牛肉膏

葡萄糖

K2HPO4

伊红

美蓝

青霉素

琼脂

蒸馏水

含量

10g

10g

2g

0.4g

0.065g

1万单位

适量

1000mL

A.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抗青霉素的基因一定在拟核上

B.此培养基只起鉴别作用

C.此培养基可以用来检测自来水中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

D.此培养基可以用于选育转基因大肠杆菌菌种的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

【答案】D

【解析】能在此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抗青霉素的抗性基因一般位于大肠杆菌的质粒上,A错误;依用途划分,加入青霉素说明该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而加入伊红美蓝能够鉴别大肠杆菌,B错误;此培养基只能用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含量是否符合饮用水标准,C错误;大肠杆菌常作为基因工程的工程菌,此培养基可以用于选育转基因大肠杆菌菌种的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D正确。

2.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是由野生菌种突变形成的,自身不能合成组氨酸。

将其接种在缺乏组氨酸的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有极少量菌落形成。

2-氨基芴是一种致突变剂,将沾有2-氨基芴的滤纸片放到上述平板培养基中,再接种组氨酸缺陷型沙门氏菌进行培养,会有较多菌落出现。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接种前,2-氨基芴和滤纸片须进行灭菌处理

B.基因突变的可逆性与是否存在致突变剂无关

C.若用划线法接种可以根据菌落数计算活菌数量

D.此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

【答案】C

【解析】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实验材料、实验用具都要进行灭菌处理,A正确;由题意可知,2-氨基芴可使沙门氏菌中野生型增多,说明该化学诱变剂处理缺陷型细菌可使其变为野生型,但由题意不能说明野生型突变为了缺陷型,且根据致突变剂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但不能决定突变的方向,可判断基因突变的可逆性与是否存在致突变剂无关,B正确;计算活菌的数目常用稀释涂布法,而不是用平板划线法,C错误;根据菌落的变化情况,可推测环境中的化学致突变剂,D正确。

3.根据以下实验操作或结果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玻璃棒在搅拌过程中需沿一个方向轻缓进行

B.图2中将干燥的滤纸条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⑤

C.图3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D.欲获得雌性个体,胚胎移植前常选用图4中内细胞团作性别鉴定

【答案】B

【解析】图1中的玻璃棒在搅拌过程中需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目的是加速细胞的破裂,这有利于DNA的充分释放,A错误;为使色素滤液在滤纸条上涂得细、直,以及同种色素扩散的整齐,图2中需将干燥的滤纸条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⑤,B正确;图3倒平板操作时,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待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C错误;欲获得雌性个体,胚胎移植前常选用图4中滋养层作性别鉴定,D错误。

4.“通州老窖”是以优质高粱、麸曲、产脂酵母为原材料酿制出的一种白酒。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质、菌种和发酵时间会影响酒的品质B.所用的菌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可用划线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菌种浓度D.酿制过程必须进行严格的灭菌操作

【答案】A

【解析】影响酒的品质的因素很多,如水质、菌种和发酵时间等,A正确;酿酒所用的菌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错误;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菌种浓度,C错误;酿制过程不能进行灭菌,防止把酵母菌杀死而影响酒的产量,D错误。

5.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表述正确的是

A.实验1、2、3、4中的颜色都是经过染色出现的

B.实验1不需要对照,图示结果表明细胞正在失水

C.实验2中刚果红培养基可用于筛选尿素分解菌

D.可从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取材进行实验1和3

【答案】D

【解析】实验1是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进行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其颜色是液泡中含有的紫色的花青素所致;实验2是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原因是: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纤维素水解后产生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颜色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水解后,刚果红-纤维素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就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实验3为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需要用碱性染料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实验4是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滤纸条上呈现的颜色是分离后的光合色素本身的颜色。

综上分析,实验1、4中的颜色不是经过染色出现的,A错误;实验1中用显微镜的先后三次观察形成了自身对照,图示的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已经达到渗透平衡,或是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若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则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正在失水,若正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则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正在吸水,若已经达到渗透平衡,则外界溶液的浓度等于细胞液的浓度,B错误;实验2中刚果红培养基可用于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错误;只要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均能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只要是有分裂能力的植物的体细胞都能进行有丝分裂,因此可从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取材进行实验1和3,如前者可取自成熟的叶肉细胞,后者可取自根尖细胞,D正确。

6.餐厨废水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研究者将三种细菌单独或混合接种于餐厨废水培养液中,通过测定菌悬液细胞密度(结果如下表)研究三者的关系,以期为利用餐厨废水制备复合菌肥的研究提供依据。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上述细菌作为分解者将餐厨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B.对照组的培养液为没有经过灭菌处理的餐厨废水

C.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活菌数

D.由结果可知,解磷巨大芽孢杆菌的竞争能力较强

【答案】B

【解析】上述细菌能够将餐厨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属于分解者,A正确;表中信息显示:

对照组三种细菌的细胞密度均为零,说明对照组的培养液为经过灭菌处理的餐厨废水,B错误;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二者都能使细菌纯化,但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不能计数,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所以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不同条件下的活菌数,C正确;表中信息显示:

无论是将三种细菌单独接种于餐厨废水培养液中,还是混合接种于餐厨废水培养液中,解磷巨大芽孢杆菌的细胞密度均最大,说明解磷巨大芽孢杆菌的竞争能力较强,D正确。

7.脉孢霉的许多不同的营养缺陷型能在加有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中一些还可以在加有其他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表示生长、“-”表示不生长):

进一步实验证明,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精氨琥珀酸后,Arg-10能生长而Arg-1不能生长。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够推理出的结论是

A.精氨酸的合成途径是谷氨半醛→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

B.在Arg-3突变株培养基中,可能有瓜氨酸积累

C.Arg-1能够合成精氨琥珀酸,而Arg-10不能

D.精氨琥珀酸可以取代基本培养基中的瓜氨酸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并分析表中信息可知:

Arg-3与Arg-12突变株在添加瓜氨酸的基础上才能在加有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二者体内缺乏合成瓜氨酸的途径,但存在“瓜氨酸→精氨酸”的合成途径,同理可推知:

Arg-5与Arg-6突变株体内缺乏合成鸟氨酸的途径,但存在“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的合成途径,Arg-8与Arg-9突变株体内缺乏合成谷氨半醛的途径,但存在“谷氨半醛→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的合成途径,可见,精氨酸的合成途径是谷氨半醛→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A正确;Arg-3突变株体内缺乏合成瓜氨酸的途径,在加有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中再添加谷氨半醛、鸟氨酸时均不能生长,因此会停留在鸟氨酸这一步,其培养基中不会有瓜氨酸积累,B错误;在含有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精氨琥珀酸后,Arg-10能生长而Arg-1不能生长,说明Arg-10有利用精氨琥珀酸的途径而Arg-1没有,但不能说明Arg-1能够合成精氨琥珀酸,C错误;由于加入精氨琥珀酸后,Arg-10与Arg-1出现了生长的差异性,说明精氨琥珀酸是这一系统代谢途径的一环,但精氨琥珀酸并不能取代瓜氨酸,D错误。

8.酵母菌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应设空白对照

B.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可判断其呼吸方式

C.在果酒制作时,酵母菌来源于自然环境或人工培养

D.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适宜用于酵母细胞的分离纯化

【答案】C

【解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不需要设空白对照,本身实验前后可以形成对照,A错误;检测酵母菌培养过程中是否产生CO2不可判断其呼吸方式,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在果酒制作时,酵母菌来源于自然环境或人工培养,C正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适宜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酵母菌是真菌,应用马铃薯培养基培养或者麦芽汁琼脂培养基,D错误;故选C。

9.大熊猫主食竹子,但自身不能产生分解纤维素的酶,主要依靠肠道菌群消化纤维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

B.从加入刚果红的鉴别培养基中可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

C.大熊猫肠道内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之间是寄生关系

D.大熊猫与其肠道内微生物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

【答案】C

【解析】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只有可以分解纤维素的菌株才能生存,可以筛选产纤维素酶的菌株,A正确;加入刚果红的鉴别培养基中,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越强,透明圈越大,故可筛选出纤维素酶活性高的菌株,B正确;大熊猫肠道内多种纤维素分解菌之间是竞争关系,C错误;大熊猫与其肠道内微生物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实验叙述中,正确的是

A.斐林试剂直接滴加在苹果的切面上即可完成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

B.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的颜色变化可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通常用卡诺氏液解离洋葱根尖细胞

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低于活菌数

【答案】D

【解析】还原糖鉴定的实验中,需要将苹果制成组织样液,再加入斐林试剂经过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反应,A错误;二氧化碳遇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会由蓝变绿再变黄,利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只能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不能根据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呼吸方式,B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细胞,C错误;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时,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会被统计成一个菌落,故统计结果会比实际偏低,D正确。

11.研究小组利用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来探究某池塘中大肠杆菌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答案】C

【解析】进行涂布平板操作时,取少量菌液(不超过0.1ml)滴加到培养基表面,再用灭菌后的涂布器推匀,A错误;涂布完成后,在培养皿底做好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B错误;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选项中各菌落数符合要求,求平均值即可,C正确;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判断有无杂菌污染,题目中空白对照组有5个菌落,说明在培养过程中有杂菌污染,应重新开展实验,D错误。

12.下列有关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加水时,水面应与三角搁架平齐

B.加盖时,将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

C.加热时,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

D.切断电源后,打开排气阀使压力表降到零后开盖

【答案】D

【解析】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加水时的水面应与三角搁架平齐,A正确;加盖时,应该将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B正确;加热时,应该等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再关上排气阀,C正确;切断电源后,应该等压力表降到零后再打开排气阀并开盖,D错误。

13.下列有关“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可以用于制取土壤稀释液

B.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不同

C.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D.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平板划线法可以采取连续划线的方法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答案】B

【解析】分离土壤中的尿素分解菌实验中,采集的土样经高温灭菌后,其中的微生物全部死亡,不能得到尿素分解菌,A错误;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不同,为了获得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就需要按不同的稀释度进行分离,可见,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度范围也不同,B正确;测定土壤样品中的活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一般不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C错误;接种土壤微生物稀释液时,可借助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但并不是使微生物均匀分布,D错误。

14.无菌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紫外线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碳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

B.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

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

D.在微生物接种的实验中,用95%酒精对实验者的双手和超净工作台进行消毒

【答案】A

【解析】用紫外线照射30min,可以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碳酸等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A正确;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待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才能开启锅盖,不能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B错误;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冷却后才可以快速挑取菌落,C错误;在微生物接种的实验中,一般用75%酒精对实验者的双手进行消毒,用紫外线照射30min对超净工作台进行灭菌,D错误。

15.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l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

C.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的原因是因为纤维素被分解为葡萄糖导致的

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答案】D

【解析】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一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此种方法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二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此种方法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A错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0mg/mL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B错误;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C错误;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由于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而形成透明圈,D正确。

16.总状毛霉和米根霉是常见的霉菌。

研究人员将总状毛霉和米根霉的孢子悬液分别接种到两组豆腐切块上,完成前期发酵后,分别测定两组霉菌产生的蛋白酶的活力,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总状毛霉与米根霉都能利用蛋白酶将分解产生的肽和氨基酸分泌到细胞外

B.总状毛霉与米根霉接种量与蛋白酶活力呈正相关

C.相同适宜条件下接种等量的两种菌,总状毛霉使豆腐块中的蛋白质减少更多

D.接种量为5CFU/mL时发酵制作的腐乳品质最好

【答案】C

【解析】总状毛霉与米根霉都能将蛋白酶分泌到细胞外,进而将豆腐块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肽和氨基酸,A错误;据图分析,随着接种量的增加,总状毛霉与米根霉产生的蛋白酶的活性都是先增加后减弱,并不是一直呈现正相关,B错误;相同适宜条件下接种等量的两种菌,总状毛霉的蛋白酶活性更高,因此使豆腐块中的蛋白质减少更多,C正确;图示只能证明接种量为5CFU/mL时,蛋白酶的活性最好,但是不能说明发酵制作的腐乳品质最好,D错误。

17.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

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出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过程的目的是稀释

B.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C.I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先灭菌后调节pH

D.从Ⅰ号培养基挑出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图中①过程是稀释嗜热菌培养液的过程,A正确;接种嗜热菌即②过程所使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B正确;分析图示信息可知,Ⅰ号、Ⅱ号培养基都属于固体培养基,培养基配制和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先调节pH后灭菌,C错误;部分嗜热菌在Ⅰ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产生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产生的淀粉酶越多,因此应挑选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在Ⅱ号培养基上继续培养,D正确。

18.下图表示培养和纯化X细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步骤①操作时,倒好平板后应立即将其倒置,防止水蒸气落在培养基上造成污染

B.步骤②接种环和试管口应先在火焰上灼烧,接种环冷却后再放入试管中蘸取菌液

C.步骤③沿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可根据出现的单个菌落计数

D.步骤④是将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所得到的都是X细菌的菌落

【答案】B

【解析】倒完平板后立即盖上培养皿,冷却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A错误;步骤②接种环火焰上灼烧后,待冷却后才可以沾取菌液后平板划线,B正确;步骤③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但不能用于计数,C错误;步骤④将培养皿放在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X细菌进行分离得到纯种,D错误。

19.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及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被硝化细菌吸收利用。

在“养殖池底泥中硝化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  )

A.需要配制添加一定浓度铵盐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以筛选硝化细菌

B.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火焰旁进行

C.可以采用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还需与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同时培养

D.应将培养基置于30℃恒温下培养12h后,统计培养基中全部菌落数

【答案】B

【解析】要分离硝化细菌,应该用以铵盐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A错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污染,因此,应对采集底泥使用的工具进行灭菌,全部接种过程均需在火焰旁进行,B正确;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应该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错误;应将培养基置于37℃恒温下培养12h后,统计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培养基进行计数,D错误。

20.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配制步骤②、③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髙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答案】C

【解析】配制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髙压蒸汽灭菌,A正确;步骤③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通过涂布平板法分散,获得单细胞菌落,B正确;步骤③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C错误;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D正确。

21.下列能选择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培养基是

A.KH2P04、Na2HP04、MgS04.7H20、葡萄糖、尿素、琼脂、水

B.KH2P04、Na2HPO4、MgS04.7H20、葡萄糖、琼脂、水

C.KH2P04、Na2HPO4、MgS04.7H20、尿素、琼脂、水

C.KH2P04、Na2HPO4、MgS04.7H20、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水

【答案】A

【解析】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分解尿素,才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而且欲将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出来,培养基的配方中应加有凝固剂琼脂,以配制成固体培养基。

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22.下列评价果酒和果醋制作是否成功的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进行鉴定

B.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

C.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pH值变化进行鉴定

D.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

【答案】D

【解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利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若发酵成功,则发酵液中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数量会发生变化,因此可通过观察相关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进行鉴定,A正确;果酒发酵是利用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所以通过向果酒发酵液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进行鉴定的方法是可行的,B正确;醋酸菌将糖分转化成的醋酸会使发酵液的pH下降,因此可通过检测果醋发酵前后发酵液的pH值变化进行鉴定,C正确;果酒制作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所以不能通过检测果酒发酵前后发酵液的温度变化进行鉴定,D错误。

23.下图甲为果酒和果醋制作装置,图乙表示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b,适时打开阀a几秒钟

B.制作果醋时需打开阀a通气,打开阀b排气

C.过程①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的条件下

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A

【解析】图示装置中,阀a控制排气,阀b控制进气,制作果酒时应关闭阀b以创造缺氧环境,适时打开阀a几秒钟以排出产生CO2,A正确;制作果醋时,打开阀a是为了排气,打开阀b是为了通气,B错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过程②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过程①有氧和无氧都能发生,C错误;过程①②③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18~25℃),过程④是醋酸菌酿醋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在30~35℃,D错误。

24.甲、乙、丙、丁四个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流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甲: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

乙:

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

丙:

让豆腐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获得腐乳

丁:

取材→切片→染色→制片→观察脂肪颗粒

A.甲组所用发酵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

B.乙组欲让试管苗生根,应适当提高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

C.丙组在制作中时常向腐乳连表面喷水,以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D.丁组染色后需要用无水乙醇洗去浮色以便于观察

【答案】A

【解析】发酵瓶要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或用洗洁精洗涤,A正确;乙组同学欲按此原理培育试管苗,要让愈伤组织分化出根,应适当降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值,B错误;丙组在制作中时常向腐乳坯表面喷水,会导致豆腐含水量过高,不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C错误;丁组染色后需要用50%的乙醇洗去浮色以便于观察,D错误。

25.将少量的酵母菌提取液加入到足量的葡萄汁中进行果酒制作,16℃条件下密封保温-段时间之后,检测到反应体系含有少量的酒精。

如对上述实验的某个因子进行改动,实验的结果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增加葡萄汁量,初期产生酒精的速率不变

B.增加酵母提取液量,初期产生酒精的速率上升

C.间隔通入氧气,若消耗等量有机物,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