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6052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6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 一湘教版新教材.docx

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模拟卷一湘教版新教材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地理期末模拟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右图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示意图。

火星车的肚子旁还装有4个“大翅膀”,但是它并不能飞,这4个“翅膀”是太阳能电池板,专门为火星车运行提供能源。

完成下面小题。

1.“天问一号”探测器()

A.发射和运行时可能受极光的干扰B.定轨以后位于地球平流层

C.运行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D.发射起飞后成为自然天体

2.我国首次海上航天发射试验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进行是为了避免()

A.地球磁暴导致航天器方向错乱B.黑子和耀斑爆发带来降水异常

C.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不畅D.太阳风暴干扰发射场风速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

2019年7月31日,美国宇航局发布新闻公告说,美国系外行星探测器“苔丝”最新发现了31光年外的围绕着一颗名为“GJ357”的恒星旋转的三颗行星,其中一颗被命名为“GJ357d”,且位于恒星的宜居带上。

据科学家推测,该星球表面可能有水,可能支持生命存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包含行星“GL357d”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

4.根据材料可知,“GL357d”可能支持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有()

①公转周期较短②存在液态水③温度条件适宜④存在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读“我国110°E沿线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我国110°E沿线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值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A.20°N附近B.30°N附近C.35°N附近D.40°N附近

6.我国110°E沿线相应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同纬度全球平均值差异大,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地势高B.云雨多C.纬度低D.白昼短

下图为我国江汉平原某河段平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顺河流流向左侧为左岸,右侧为右岸。

下列河段河岸侵蚀作用明显的是()

A.①左岸B.②左岸C.③左岸D.④左岸

8.关于图中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向下的侵蚀为主B.河道曲折多河漫滩平原C.以溯源侵蚀为主D.凸岸有利于建河港

下图为某古镇周边环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古镇建设时充分考虑到通风散热,据此推测古镇主干道路和房屋朝向为()

A.西北—东南走向,房屋朝向东南

B.东西干道,房屋坐北朝南

C.南北干道,房屋朝东

D.东西干道,房屋坐南朝北

10.若C处湖泊的形成与河流密切相关,则该湖泊类型为()

A.潟湖B.冰水湖C.牛轭湖D.冰碛湖

11.该镇城市规划时既要营造“绿水青山”的美好环境,又要保护古镇风貌,拟开发新区发展港口经济,则最合理的选址是()

A.a处B.b处C.c处D.d处

为了缓解全球气候变暖,某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码代表各种辐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氦气球上升停止的大气层是()

A.对流层B.电离层C.平流层D.高层大气

13.对流层大气的热能主要来源是()

A.①辐射B.②辐射C.③辐射D.④辐射

14.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

A.减弱①辐射B.减弱②辐射C.减弱③辐射D.增强④辐射

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

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A.平流层B.臭氧层

C.对流层D.高层大气

16.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②机内温度过低③飞机颠簸强烈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读下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8.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①B.②C.③D.④

19.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图中所示的()

A.①B.②C.③D.④

20.利用人造烟幕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幕能使大气的()

A.逆辐射作用增强B.逆辐射作用减弱C.反射作用增强D.

反射作用减弱

库布齐沙漠气侯干旱、风力大,曾经黄沙肆虐,植树成活率低。

如今,该地植被覆盖率已达53%。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库布齐沙漠植树成活率低的直接原因是()

A.①多B.②少C.③少D.④少

22.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提升后()

A.①减少B.②增加C.⑤增加D.④减少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①②③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

A.温度、密度、盐度B.密度、温度、盐度

C.盐度、温度、密度D.密度、盐度、温度

24.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

A.温度约为10℃B.盐度约为35.6‰

C.纬度约为5°ND.密度约为1020.5kg/m3

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榕城”,“独木成林”而闻名的榕树在福州种植普遍,然而每年都有很多榕树被大风所吹倒。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榕树属于()

A.落叶阔叶林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6.推测榕树树冠和树根的特点是()

A.树冠扁窄、树根浅B.树冠扁窄、树根深

C.树冠广展,树根深D.树冠广展、树根浅

下图示意2019年某国家城乡人口增长情况,该国近年来无战乱、饥荒、洪涝、地震等灾害发生,人口数量增长较快,国际人口迁移极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造成2019年该国乡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生育观念B.养老制度C.医疗水平D.生活水平

28.2019年该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约为()

A.40%B.50%C.60%D.70%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取决于土壤有机碳输入、输出及相关土壤性质和过程。

下图是艾比湖湿地7种植被覆盖下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深度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9.当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的特征是()

A.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高于深层B.干涸湖底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

C.土壤有机碳密度距湖越远越小D.植被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小

30.艾比湖湿地盐生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大的原因是()

A.土壤中有机碳分解迅速B.盐生草甸灌溉农业发达

C.盐生草甸的生物总量大D.盐生草甸土壤含盐量高

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形、地貌的发育演化也起到重要作用。

(1)黄河流经地区发育了多种地貌。

图2所示地震一般发育于图1甲、乙、丙三地中的____地,它是在长期的流水_____作用下形成的;黄河下游河床平缓,流水的___作用显著,在入海口形成了___。

(2)黄河下游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这与黄河的水文特征密切相关。

由图可见,黄河下游河水补给以___为主,其径流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___,全年径流量最大的月份是___。

(3)黄河下游地区除了自然因素外,其人为原因主要有___(至少答两点)。

为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紧张状况,目前正在实施___工程。

32.读“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大气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A层气温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臭氧层位于图中大气的________(填字母)层,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原因________。

(4)空气对流显著的大气层是________(填字母),适合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

(5)当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增多时,________(填字母)层中的电离层会被扰乱,影响________通信。

33.阅读下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名称:

D____,C____,B____,F____;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___。

(3)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与____(填字母)环节关系最密切。

新疆塔里木河参与的水循环是____。

(4)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水循环环节____(填字母)进行____,实现西归。

34.中国科学院发表报告《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主张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根据某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的高峰.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表)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表)

(1)目前该地区人口容量最主要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2)未来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大限制因素是________,解决问题的途径是:

两方面:

“开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但是这种资源在利用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2.C

【分析】

1.极光不会对“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和运行产生干扰,A错误;定轨以后位于地球高层大气,B错误;运行的能量依靠太阳能电池板吸收的太阳辐射能,C正确;发射起飞,离开地地球后成为人造天体,D错误。

故选C。

2.太阳活动强烈时释放的带点粒子流会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的无线电通信,导致信号衰减甚至中断,C正确;航天器并不是依靠地球磁场导航,磁暴对航天器导航不会产生影响,A错误;黑子和耀斑爆发可能会带来降水异常,而且不一定会影响航天器发射的区域,B错误;太阳风暴不会影响发射场的风速,D错误。

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影响气候:

黑子数增多→太阳活动强烈→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气候

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爆发→电磁波进入电离层→电离层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扰动地球的磁场(磁暴):

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产生极光:

太阳活动强烈→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高空→同稀薄大气摩擦→产生极光

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宇航器的安全

3.A4.B

【分析】

3.由材料可知,“GL357d”围绕“GJ357”的恒星,说明其所处天体系统属于恒星系,且中心天体不是太阳,所以包含该行星的天体系统不是太阳系和地月系,CD错。

银河系直径大约10亿光年,该行星位于地球以外31光年,所以该天体位于银河系内,不属于河外星系,A对、B错。

故选A。

4.由材料可知,该行星位于恒星的宜居带上,星球表面可能有水,②对。

位于恒星宜居带,说明距离恒星远近适宜,有适合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③对。

材料没有反映公转周期,且公转周期长短对生命生存关系不大,大气与行星质量有关,材料中没有反映行星质量的文字,①④错。

故选B。

【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自身条件是有适宜的温度、水和可供生命呼吸的大气。

5.B6.B

【分析】

5.读图可知,30°N附近,我国110°E沿线地区与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故选B。

6.我国110°E沿线,30°N处于四川盆地,附近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全球同纬度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低,是因为该地气候湿润云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的太阳辐射能分布等相关的知识点,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和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我国太阳辐射分布的特点,同时还考查了考生的读图能力。

7.B8.B

【分析】

7.直流河道中,北半球水流侵蚀右岸,左岸堆积,①④左岸是堆积岸,侵蚀作用弱;曲流处流水侵蚀凹岸,凸岸堆积,②左岸、③右岸都是侵蚀为主。

选B正确。

8.图示河段,多曲流,应是以侧蚀为主;曲折处凸岸堆积多河漫滩平原;凹岸侵蚀作用强,水深利于建港;下蚀作用主要发生在上游地形落差大处;溯源侵蚀在河流的源头区。

选B正确。

【点睛】河流侵蚀地貌分为:

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因此侧蚀严重。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在于‘下蚀’,因此在河流的源头出现。

9.A10.C11.B

【分析】

9.街道走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形成“狭管效应”,利于通风散热。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夏季盛行东南风,因此古镇主干道路应为西北—东南走向;该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位于该镇以南,为了冬季获得更多的光照,房屋应朝南。

故选A。

10.“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A错误。

“冰水湖”指在冰川作用区外围,由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冰碛湖”是冰川在末端消融后退时,挟带的砾石在地面堆积成四周高、中间低的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积水形成的湖泊。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低,没有高山,因此图中无冰川地貌发育,A、D错误。

图中c湖泊位于河流凹岸,呈弯月形,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牛轭湖,C正确。

故选C。

11.港口应建在河流凹岸处,排除A、D。

与b处相比,c处与古城有河流分隔,不利于古城与新区的联系;b位于古城外,既可以保护古城,又方便古城与新区的联系。

故选B。

【点睛】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

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

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狭管效应”。

由“狭管效应”而增大的风,称为峡谷风或穿堂风。

不论河流流向,河岸向哪边弯曲,哪边的岸就是凹岸。

第二小题宜采用排除法。

12.C13.B14.A

【分析】

12.注意材料关键词“19千米的高空”,该高度范围应位于平流层,C正确;对流层厚度小于19km(注意低纬度地区对流层较厚,低纬地区对流层平均厚度大致介于17-18km),A错;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高层大气位于平流层之上(平流层顶部高度大致介于50-55km),BD错。

故选C。

13.对流层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所以对流层大气的热能主要来源是地面辐射,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故选B。

14.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太阳辐射,即减弱①辐射,A错;被大气吸收的②增强,B错;空气中微粒增多,大气逆辐射不会减弱,C错;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其总体变化量较为稳定,空气中微粒增多并不会导致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增强,D错。

故选A。

【点睛】本题组第1小题中,需要注意大气的垂直分层以及各层的厚度。

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地区为17-18km,高纬度地区仅为8-9km;平流层范围是对流层顶部至50-55km的高空;高层大气的范围是平流层以上的大气。

15.C16.B

【分析】

15.材料指出,“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该高度位于对流层,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6.由于飞机内气压高,高空气压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挡风玻璃会向外脱落,故机长不会被风挡玻璃砸伤,故①错误。

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是面临的困难,故②正确。

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故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对飞机的迫降影响不大,不会导致飞机迫降,故④错误。

综上,正确的是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分析,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对流层的气温特点及对流层的特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17.D18.C19.D20.A

【分析】

17.由图可知,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经过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D。

18.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由上题分析可知,③为地面辐射,故选C。

19.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是大气逆辐射,由1题分析可知,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D。

20.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截留因地面辐射散失的能量,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能量部分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保温效应,而人造烟幕相当于云的作用,能增强大气逆辐射,使保温作用增强,故能防御霜冻,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21.D22.B

【分析】

21.库布齐沙漠植树成活率低的直接原因是①降水少,水源不足,树木缺水难以成活,A错误;库布齐沙漠气候干旱,植被少,所以②植物蒸腾少,因果关系错误,B错误;③蒸发作用弱不是植被难以成活的直接原因,C错误;库布齐沙漠的④地下径流量少,地下水源不足是树木成活率低的直接原因,D正确。

故选D。

22.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提升后,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加大,有利于增加降水量①,A错误;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提升后,树木的②蒸腾作用增强,B正确;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提升后,含蓄水源能力提高,雨水下渗量增大,地下径流增加,⑤地表径流可能会减少,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提升后,雨水下渗量增大,④地下径流增加,D错误。

故选B。

【点睛】第一小题注意题干选择“直接原因”。

23.B24.C

【分析】

23.大洋水表层水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图中②曲线应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大洋水表层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③曲线应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则①表示密度,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由上一小题可知,①为密度曲线,从图中可读出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密度约为1022.5kg/m3,在5°N,C对、D错误。

过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点做垂直线,与温度曲线和盐度曲线相交,找出交点后可读出5°N温度约为28℃,盐度约为34.25‰,AB错误。

故选C。

【点睛】第二小题容易出现错选,读取盐度和温度值时,应首先注意在曲线图中分别找出将密度最低值的对应点,然后再读取数据。

25.B26.D

【分析】

25.由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榕树属于热带雨林树种,故选B。

26.由材料可知,榕树独木成林,说明树冠宽展,每年有很多榕树被大风吹倒,说明树根浅,故选D。

【点睛】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同时具有指示作用,比如骆驼刺反映了干旱环境等。

27.A28.B

【分析】

27.乡村的医疗水平,养老制度和生活水平均低于城市,故排除B、C、D项;受“养儿防老,多子多福”与“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念影响,乡村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故选A。

28.由于该国国际人口迁移极少,故该国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国内人口迁移。

根据图示可知该国乡村迁往城市人口数量远远大于从城市迁往乡村人口数量,乡村和城市的机械增长率的绝对值均接近5%,且乡村迁出人口即为城市迁入人口,故该国乡村人口数量与城市人口数量大致相当,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约为50%。

B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人口的增长及影响因素。

根据图的信息进行推断即可。

29.A30.C

【分析】

29.直接读图可以看出,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密度最高,且随深度增加而下降,A正确;盐生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最大,B错误;土壤有机碳密度距湖越远越大,C错误;由材料可知,植被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很大,D错误。

故选A。

30.由材料“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可知,艾比湖湿地盐生草甸土壤有机碳密度大的原因是盐生草甸的生物总量大,C正确;与土壤中有机碳分解、灌溉农业发达、土壤含盐量高与无关,A、B、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以“土壤有机碳密度”为载体,考查了其分布特点及密度大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认真读题及材料即可获得答案。

31.乙侵蚀堆积三角洲雨水夏秋季节径流量大,冬春季节径流量小8月黄河中上游地区水库修建和农业灌溉,使得下游地区径流量减小;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需水量大南水北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河流的补给方式、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等相关知识。

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详解】

(1)读图可知,图2所示地貌为典型的黄土地貌(千沟万壑),这种地貌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即图中的乙地附近,它是长期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黄河下游河床平缓,流水的搬运能力较弱,流水堆积作用显著;在入海口附近,河流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加之地势平缓,流速减慢,形成河口三角洲。

(2)黄河下游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读图可知,其夏秋季径流量大,冬春季节径流量小,表明黄河下游河水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其径流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

夏秋季节径流量大,冬春季节径流量小。

读图可知,全年径流量最大的月份是8月。

(3)黄河中上游地区由于大量水库修建,加之中上游地区农业灌溉,导致黄河下游地区径流量减小。

同时,黄河下游地区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需水量大,使得该区域水资源紧张;为了缓解该区域的水资源紧张状况,目前正在实施的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

32.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B臭氧吸收紫外线AB底部冷,上部热,空气稳定C无线电短波

【分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主要特点。

考查对知识的调用能力。

【详解】

(1)读图分析,ABC从地面向高空表示的大气层次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2)A为对流层,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距地面越远,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

(3)臭氧层位于平流层B,原因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最显著;平流层(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高空飞行。

(5)当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增多时,说明太阳活动活跃,会扰动高层大气(C)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33.

(1)A向上、D向上、C向左

(2)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E

(3)F;陆地内循环

(4)C;水汽输送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基础知识,较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