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6688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6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专题12 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docx

专题12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讲练解析版

部编教材九年级中考复习

七年级下专题12第五单元之体会借景抒情,学习托物言志

【基础梳理】

一、字音字形

1.瀑()布2.辉huáng()3.迸()溅4.挑逗()5.沉淀()

6.船舱()7.伫()立8.凝()望9.疑惑()10.fán()密

11.笼罩()12.枯槐()13.伶()仃14.遗憾()15.酒酿()

16.蜂围dié()阵17.忍俊不禁()18.仙露琼()浆19.察()言观色

20.盘虬()卧龙21.忏悔()22.哆嗦()23.褪()色24.矜()持

25.孱()头26.委屈()27.执()着28.服侍()29.猥()琐

30.渺()小31.魂魄()32.幼zhì()33.懊()丧34.灼灼()

35.chàn()抖36.赤luǒ()37.shā()那38.花bāo()

39.淅淅()沥沥40.血气方gāng()41.轰轰烈烈()42.垂垂mù()老

43.huò()不单行44.zhèn()静45.shùn()息46.怀liàn()

47.shè()足48.萋萋()49.幽jì()

【答案】1.pù2.煌3.bèng4.dòu5.diàn6.cāng7.zhù8.níng9.huò10.繁

11.zhào12.huái13.líng14.hàn15.niàng16.蝶17.jīn18.qióng19.chá

20.qiú21.chàn22.suō23.tuì24.jīn25.càn26.wěi27.kánɡ28.yōu29.葺30.莹

31.pò32.稚33.ào34.zhuó35.颤36.裸37.刹38.苞39.xī40.刚41.liè

42.暮43.祸44.镇45.瞬46.恋47.涉48.qī49.寂

二、词语理解

1.终极:

终点。

2.繁密:

多而密。

3.伫立:

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4.凝望:

凝神而望。

5.蜂围蝶阵:

是指蜜蜂围绕着,蝴蝶就像在列阵一样。

6.仙露琼浆:

古代传说中神仙所喝的美酒。

比喻酒非常鲜美;后来指极少,不多见。

7.盘虬卧龙:

形容枝干弯弯曲曲、苍劲有力。

8.迸溅:

向四处飞溅。

9.伶仃:

瘦弱无力的样子。

10.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忍俊,含笑。

11.遗憾:

这里指不称心。

12.索性:

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13.枯槐:

枯死了的槐树。

14.依傍:

依靠。

15.褪尽:

指年龄、颜色、物体、岁月等消散、消失、褪散。

16.傲慢:

看不起人,对人怠慢,没有礼貌。

17.矜持:

自鸣得意;自负。

18.孱头:

称呼软弱无能的人。

19.猥琐:

(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20.祸不单行:

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21.忏悔:

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22.镇静:

情绪稳定或平静。

23.忧郁:

忧伤、愁闷。

24.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霎时,刹那。

25.怀恋:

动词,怀念依恋。

26.人迹:

人的足迹。

27.涉足: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28.萋萋: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9.幽寂:

幽静,寂寞。

30.延绵:

绵延。

三、文学常识

1.《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

宗璞,当代女作家,

原名冯钟璞,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7月生于北京。

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就读清华大学附属成志小学校。

抗战爆发,10岁时随父赴昆明,就读南菁小学和西南联大附属中学。

1945年回北京。

1946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1948年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51年毕业。

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1960年调《世界文学》编辑部。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

“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等,《红豆》曾受到不应有的批判。

“文革”后,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

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说散文选》。

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

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2.《一棵小桃树》为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家。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1978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于1825年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创作的一首诗歌。

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被认为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4.《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文学作品。

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Frost,1874—1963),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父亲为记者,后从政,在儿子11岁时亡故。

母亲为中学教师,收入微薄,加之外祖父多病,一家人勉强维持生计。

弗罗斯特曾就读于达特茅斯学院和哈佛大学,但均中途辍学,在30岁之前的十余年间始终靠打零工谋生。

弗罗斯特自幼喜好文学,自学写诗,20岁时在《纽约独立报》发表第一首诗歌《我的蝴蝶》(MyButterfly)。

20世纪初叶,赴欧洲进行创作和发展是当时美国作家的时尚,弗罗斯特为之所动,1912年举家迁居英国,开始了诗歌创作的一个辉煌时期。

5.《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的一首诗,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少任侠。

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

后世因称陈拾遗。

敢于陈述时弊。

曾随武攸宜征契丹。

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

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

有《陈伯玉集》传世。

6.《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7.《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汉族,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

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

嘉祐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

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任宰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园,封舒国公,不久改封荆,世称荆公。

卒谥文。

执政期间,曾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注释《诗经》《尚书》《周官》,时称《三经新义》。

其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

所著《字说》《钟山一日录》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

8.《游山西村》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其诗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

9.《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

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

有《定庵全集》。

【课文重点知识回顾】

一、课文主旨及写作特点

1.《紫藤萝瀑布》一文的作者宗璞女士偶然在家乡见到开得很旺盛的紫藤萝,心情感到十分舒服,淡化了弟弟离去的悲痛,感到生命的顽强、永恒和美好。

写作特点

(1)描写细腻,蕴含深情。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对一树让人心醉的紫藤萝花进行了生动细腻的描写: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巧用修辞,议论精辟。

文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繁盛的紫藤萝花瀑,寄托了自己浓浓的情思。

(3)首尾呼应,过渡自然。

文章开头,似天门中断楚江顿开。

2.《一棵小桃树》是贾平凹对自己成长的隐喻,艰难但倔强;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关心呵护“我”成长的奶奶的感激与怀念。

写作特点:

(1)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

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样子猥琐,被人忘却)——有墙院高了(被猪拱折,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

“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遭受种种不幸——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2)本文是一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一棵小桃树的顽强生长,书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作者笔下的小桃树瘦弱而顽强,寄予着深刻的含意。

作者明写小桃树,暗写自己。

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应了自己对美好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3.《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是两首新诗。

虽然主题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应当背下来。

在《未选择的路》中,可以适当思考一下人生道路的大问题,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写作特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这首诗采用假设的手法、劝告的口吻和平等的娓娓的语气写来,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

《未选择的路》:

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在这首诗里,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

诗人选择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林中岔道,来阐发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生活哲理。

4.《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此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写作特点:

(1)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作者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2)语言特点:

这首诗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更为明显的体现出作者的怀才不遇。

5.《望岳》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写作特点:

运用对比的百写作手法。

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

6.《登飞来峰》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

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写作特点:

本诗用隐喻,表明作者决心推行新法,不畏权贵。

也表达自己对时局的不满。

11.《游山西村》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诗人紧扣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全诗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写作特点:

此诗题材比较普通,但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

12.《已亥杂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

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从落花——春泥展开联想,把自己变革现实的热情和不甘寂寞消沉的意志移情落花,然后代落花立言,向春天宣誓,倾吐了深曲的旨意。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写作特点:

《己亥杂诗》多用象征隐喻,想象丰富、奇特,运用多种手法写景抒情。

二、课内语段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节选

但是我没有摘。

我没有摘花的习惯。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时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之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题目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何作用?

2.文章中写十多年前的紫藤萝有什么意图?

3.请找出本文的主旨句,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4.“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我为何加快了脚步?

这样结尾,有何作用?

【答案】1.题目用了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紫藤萝盛开的壮观景象。

不仅提示了文章内容,同时也暗示了中心,使生命长河无止境之意得到诗意的表达。

2.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稀落与现在花开得繁盛形成对比,突出了现在花的生机盎然。

同时,以花喻人,说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悟花做好铺垫。

3.主旨句: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理解:

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生命是永恒的、美好的、顽强的,应积极乐观地对待生命。

4.我被紫藤萝的生命活力感染、催促,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从而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有所作为,所以脚步自然会加快。

作用是:

照应开头,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并深化主题。

【解析】1.根据所学了解文章的内容,判断文题与内容的关系。

点明文题比喻的修辞手法,根据文章内容从表现紫花藤萝生长旺盛的特点以及作者表达对生命的杏歌颂这一主旨来概括文题的作用。

2.阅读了解作者所写十年前的藤萝与现在的藤萝有什么不同,从对比的角度来说明作者表现现在的藤萝生长旺盛的特点,并从作者以植物的生命来比喻人的生命这个角度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

3.理解作者以花的生命写人的生命,据此在文尾文段中摘引句子。

从人如果像藤萝一样遭遇不幸而坚强生存乐观向上这一点来理解。

4.从作者对藤萝的描写中体会作者对人的生命的感悟,理解作者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思想。

点明在结构上归结全文,突出主题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棵小桃树(节选)

贾平凹

①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

“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我们都认真起来,全含了桃核爬上床去。

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想这甜甜的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不做,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

②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

那个春天的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

“这是什么呀?

”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

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

“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成。

”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非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③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

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

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大的。

我想我的姐姐弟弟,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④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

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

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有去想了。

⑤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我渐渐地大了,脾性儿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

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

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家里人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

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

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弟弟说:

“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他们曾嫌它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默默忘却了呢?

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⑥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竞全开了呢。

我曾去看过终南山下的夹竹桃花,也去领略过马嵬坡前的蜜水桃花,那花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我忍不住几分忧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

1.阅读文章选段,根据时间概括小桃树的状态和作者的情感。

时间

小桃树的状态

作者的情感

好多年前的秋天

桃核

期待

那个春天

嫩芽、长得很慢

先A______,后高兴

我到城里上学

有院墙高了

先遗忘,后B______

如今

花竟全开,C______

可怜

2.揣摩词句,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

(2)联系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比较赏析甲乙两句中的“拱”字。

甲:

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个嫩绿儿,便叫道:

“这是什么呀?

乙:

弟弟说:

“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

3.第⑥段中写到小桃树终于开花了,作者为何还要落泪呢?

【答案】1.A执着偏爱B懊丧C弱小苍白挣扎

2.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桃树人格化,用“弯了头”“紧抱身子”生动形象写出了小桃树发芽初期生长的缓慢,不起眼、长得很委屈,但具备顽强的生命力。

呼应下面奶奶的评价,更加衬出作者对小桃树发芽的期待和执着的偏爱。

(2)①甲句用拟人修辞,将小桃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写出小桃树在墙角挣扎着发芽的情态,乙句用动作描写,写出了猪对小桃树的破坏;②两个“拱”都突出小桃树开花的不易,经历的磨难,更加体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意志;③表达了我对小桃树的喜爱赞美之情。

3.①小桃树开花弱小稀疏、淡白单薄,是挣扎着拼尽了生命绽放美丽,虽艰难但依然用顽强的意志和生命力笑着,感动敬佩它的顽强;②类比自身经历,虽知自身渺小,但仍像小桃树一样奋斗,实现价值,同时也为之前身漂异乡忘却小桃树而深深懊丧;③奶奶照顾小桃树,而我没照顾好奶奶,没能看她最后一眼,对奶奶有着无限的愧疚和感怀。

【解析】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依照所示小桃树的状态和作者的情感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小桃树的状态和作者的情感。

主要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或词汇。

如A处,可提取第2段“执著地非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一句分析,即可得出“执着偏爱”的答案。

B处,可提取第5段“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中的“懊丧”作为答案。

C处,可提取第6段“长得弱小”“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等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本题为句子赏析题。

句子赏析题首先点出句子有没有使用修辞或特殊格式的词语,再分析修辞或特殊格式词语的作用,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1)给出了从修辞手法赏析的答题方向。

“它长得很委屈,是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