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6855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docx

毕节试验区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2范文

东关乡新一轮综合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黔党发〔2011〕13号),根据地委、行署先行先试的要求和县委、政府的安排,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东关乡新一轮改革发展综合试验试点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以“强乡升位、跨越发展”总目标,做好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拉动“三篇文章”,推进东关乡改革发展“双领先”,实现新跨越,创新“东关模式”,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化同步”、实现全覆盖民生保障机制、着力解决我乡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率先闯出一条新路子,把东关乡建设成为全区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不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示范试点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的原则。

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和省赋予试验区的先行先试政策,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试验,为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解决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人口问题,统筹解决关系全局、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

3、坚持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

对经过批准的改革试验项目,要大胆试验,稳妥推进,适时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及时作出调整,做到风险可控。

4、坚持自力更生、苦干实干的原则。

从我乡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扬“践行使命、勇于探索、艰苦奋斗、拼搏争先”的精神,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推动东关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5、坚持汇聚力量、借力发展的原则。

紧紧抓住中央和省高度重视毕节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和统一战线参与试验区建设的大好契机,继续争取各方面支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奋斗目标

按照“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总体要求,提出以下三个阶段的基本奋斗目标。

1、到2012年要实现的目标。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达到8.915亿元,力争超过9.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1033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1.1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87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52元以上;减少贫困人口4723人,贫困村全部“减贫摘帽”;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基本完成村村通油路;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完成东关乡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完成东关乡罗寨村街道硬化、亮化、给排水、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东关乡马鞍村、半冲村农民建身场所的建设;完成东关乡农贸市场建设;完成东关乡半冲村河道治理工程;加快乡工业化提速建设;完成214户“黔西北民居”建设;2个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森林覆盖率达38.1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2、到2015年要实现的目标。

全乡地方生产总值达14.16亿元,实现17%以上的年均增幅,力争达16.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677.24万元,实现18%以上的年均增幅;固定资产投资达57.95亿元,实现40%以上的年均增速;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实现15%以上的年均增幅。

力争实现“八个新突破”: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

初步形成硫化工、食品药品、文化旅游、物流商贸等新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三大产业实现互动融合,全乡工业总产值达3.234亿元,规模工业产值达1.94亿元,年均增长17%以上;农业总产值达924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第三产业总产值达7620万元,年均增长50%以上。

——城镇化带动实现新突破。

凭借我乡地处城郊结合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步伐。

——“五园新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全乡11个行政村基本建成“五园新村”。

其中把半冲村、岩下村、罗寨村、大寨村、田坪村、马鞍村打造成精品示范村。

——扶贫开发实现新突破。

全乡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现象。

——生态建设实现新突破。

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初步建成全县生态文明示范点。

——人口控制实现新突破。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20至59周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9.5年以上,初步建成人口控量提质的示范乡。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乡辖区内11个行政村全部通油路(水泥路),50%的村组实现通组油路(水泥路),建成快捷的现代交通枢纽。

——民生保障实现新突破。

基本建立起民生保障全覆盖机制,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

3、到2020年要实现的目标。

全乡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向稳定解决温饱并迈向全面小康转变,从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向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利用良性循环并重转变,从主要控制人口增长向继续控制人口数量与提高人口质量并重转变,确保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民生保障同步、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与提高人的素质同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与全区、全省同步。

3、改革试验内容

(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闯出一条新路

1、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探索农业产业化带动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信息化“一化带四化”机制,因地制宜推广山地农用机械,加快推进山地农机化;大力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化;切实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化;大力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

建立新型农业经营机制,推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模式,建立乡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管理机构和服务平台,促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园区+业主”、“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农业新型经营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依托“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和循环工业园区”的工程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大力实施农民创业工程,建设一批农民创业基地,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转市民,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2、着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建立产业发展向优化结构转变机制,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机制,着力构建结构优良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型能源,加快发展新型硫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积极开发生物质能、煤层气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条的延伸,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质态提升。

建立高碳产业向低碳发展转变机制,加强对煤矿瓦斯抽采、粉煤灰建材等利用途径,促进资源充分利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能。

建立资源加工向循环经济转变机制,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二)全面激发社会活力,在加快民营经济跨越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

1、建立健全准入体制机制。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建设,鼓励民营经济参股国有企业。

2、完善行政服务机制。

建立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由乡报批,县委、政府授权,相关职能部门备案,进驻企业相关手续统一由中心代办,实行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手续。

3、创新民营经济服务机制。

规范和简化民营经济进入园区的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审批工作效率。

4、创建民营经济发展载体。

规划建设一批民营经济工业园,促进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

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特色品牌创建”工程、“全民招商引资”工程、“产业平台搭建”工程,做大做强做优民营企业。

5、创新品牌带动战略。

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培育,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申请国家、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创新奖励基金,对技术创新成果显著、获得国家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给予奖励。

实施品牌带动,大力打造具有“东关”标识的名优企业产品。

(三)推行“三化同步”,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改革试验方式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1、推动新型工业化建设:

抓住东关已列入药品食品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规划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配合上级着力抓好基地的“七建一平”建设工作,打造一流的食品药品园区基地。

2、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围绕工业园区建设,抓住东关融入毕节城市化建设的机遇,2011年年底完成东关乡罗寨街道硬化、给排水、亮化绿化工程建设;精心规划半冲村河道的治理工程,确保半冲村河道工程2012年年底全面峻工;按照“五园新村”建设的要求,规划全乡11个村的“五园新村”建设,2015年12月前,11个村全部建成“五园新村”;以阁丫古驿文化为载体,到2015年全力打造东关乡大寨—田坪—马鞍“白族风情街”。

全面加快特色小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提升特色小城镇品位和塑造东关对外的良好形象

3、培育农业产业化规模:

依托区位和交通两大优势,培育以生猪饲养为龙头,以牛、家禽为主的养殖业,打造养殖强村,到2012年12月以前,规种植划黄金梨3000亩、核桃3000亩、剌犁1500亩,建立水产养殖基地100亩,形成规模效应,确保农民创收增收。

4、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制度。

一是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建立乡村置换土地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

二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全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做到程序严格、公开公正、证件完备、档案齐全。

2011年对全乡农户的房屋进行摸底排查。

2012年对符合用地规划建设的房屋颁发产权证。

2012年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和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机制。

三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管理制度。

(四)全力完善公共服务,在实现民生保障全覆盖上闯出一条新路

1、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医疗、低保、养老保障、就业“四项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覆盖全乡的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统一、待遇一致。

二是建立覆盖全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三是建立覆盖全乡的养老保障制度,把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企业员工和机关事业编制外人员全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探索实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新农保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衔接。

四是加快建立覆盖全乡的就业保障制度,制定农民创业扶持政策,将农村劳动者按常住地纳入就业服务体系。

2、着力构建覆盖城乡的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信息“五个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覆盖城乡的教育服务体系,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

二是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推进东关职教基地、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乡培训基地建设,大力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健全乡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

三是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全乡11个村都建立1所幼儿园。

四是建立覆盖全乡的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医疗救治和服务能力,鼓励民营资本兴建医院,大力发展卫生服务。

五是建立覆盖全乡的文化服务体系,采取共建共享运行模式,构建和完善有线数字电视、乡调频广播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三位一体”的农村广播影视综合覆盖服务体系。

六是建立完善科技资源库,探索科技情报、科技声像为民生保障服务的有效途径。

七是加快建立覆盖全乡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乡、村两级信息服务体系,搭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3、着力构建覆盖全乡的信访、社区管理、调解网络、便民服务及“和谐四区”建设“五种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根据地委、行署的精神。

我乡作为全区五种社会管理服务模式改革试验的试点乡镇之一,从2011年7月正式启动试点工作,到2012年6月,全面建立起五种社会管理服务模式:

一是“三级联动视频接访”工作模式全面发挥效果,全面实现三级联动视频接访常态化,大量信访事项在当地解决,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

二是乡、村网络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开始建立。

在2011年12月底以前,建立东关乡罗寨村街道、乡政府所在地、食品药品工业园区指挥部、大纳路和贵毕路“四个网格”。

2015年年底,在全乡全面实行网络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

三是“平安和谐四区”建设工作模式。

2010年,结合我乡实际,计划建立“和谐工区、和谐矿区、和谐园区、和谐厂区”(四区工作模式)。

建立了杭瑞路东关段建立“和谐工区”、食品药品工业园区建立“和谐园区”、岩下村水泥厂、硫酸厂建立“和谐厂区”、宏富德煤矿、中发煤矿“和谐矿区”建设;配备“四区”治安警务室建设。

2012年实现“矿区、工区、园区”厂区”各类工作有序进行,实现全乡和谐稳定。

四是乡、村、组三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格工作模式。

实现“小矛盾纠纷调处不出组,一般矛盾纠纷调处不出村、单位,重大矛盾纠纷调处不出乡”的工作目标。

实现全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全覆盖。

五是建立县、乡、村、组四级便民服务网络工作模式。

规范完善乡及11个行政村便民服务中心。

(5)深入实施开发扶贫,在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1、完善扶贫协作机制,深入抓好结对帮扶,党建“1+1”帮扶,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和“四帮四促”活动,明确帮扶目标,落实帮扶责任。

2、以贫困户脱贫为目标,扎实开展“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确保贫困户2012年实现“减贫摘帽”的目标。

3、充分利用财政扶贫资金、信用联社贷款(妇女小额贷款)、企业投资等,促进产业的发展。

4、免费为贫困农户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培训。

5、在东关乡工业园区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新农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优先使用当地贫困群众,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创收增收。

6、建立“农村能人库”,对进入“能人库”的所有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着力从政策、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对农村能人给予重点支持和倾斜,采取能人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方式,促进农村能人和群众共同致富。

7、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五保户和纯低保户)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

8、对马鞍村上、下半山组不适合居住和发展的贫困群众实行易地搬迁安置,到2012年全部搬迁安置完毕。

9、充分利用同心职业技术学校资源优势,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为毕节试验区大方食品药品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园区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六)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闯出一条新路子

1、健全领导机制,落实责任管理。

明确党政一把手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第一责任人,每月召开一次党政联席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工作存在问题。

明确两名副科级领导专抓人口计生工作,实行村支部书记向乡党委、政府工作质量承诺制度和人口计生工作后进村支部书记定期约谈制度。

加强过程性指导督查和考核。

建立绩效考核档案。

2、健全基层网络,强化队伍建设。

选好配强村级干部(人口主任享受正职待遇)队伍,配强育龄自管小组长和村级网格工作室计生协管员。

在县级提高村级干部报酬的基础上,乡财政加大投入,村级干部月报酬增加500元,正职达到1700元、副职达到1650元。

育龄妇女小组长任网格工作室主任,负责网格内人口变动信息核查更新和日常管理,月报酬从30元提高到150元,落实网格协管员月报酬800元。

3、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工作运转。

加大人口计生乡财政投入,完善稳步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2012年达到人均3元、2013年达到人均4元、2014年达到人均5元、到2015年人均财政投入达到6元以上。

社会抚养费全部用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

4、强化依法征收,增强法制意识。

重点对2002年9月1日以来违法生育家庭社会抚养费进行一次性清理核算,采取行政和司法措施相结合方式征收,首次征收到位率不低于30%,2012年完成应征额的60%。

对2002年9月1日以前违法生育家庭按有关规定征收。

聘请1名法律顾问,专门指导、处理、协调行政司法程序,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5、推进承诺诚信,建立和谐计生。

落实“双向三方承诺”。

在村委向村民承诺,村民向村委承诺的双向承诺基础上,增加职能部门公开向村委承诺相关事项,强化部门配合力度和责任。

加大宣传,力求群众对诚信计生知晓率达到100%,力争重点管理人群签约率达到100%。

建立并实行《村支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级诚信计生双向评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会商制度》和《计划生育“双诚信,双承诺”监督制度》。

以诚信计生为依托,到2012年12月,力争乡域1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合格村。

6、解决工作难点,推进重点工作。

一是创建村为主的“网格化信息化”流动人口社会综合管理模式。

落实双向管理责任,定期组织开展乡外流出人口协作联动,每年提留人均财政投入的10%作异地协作工作经费,流出应采取避孕手术的无措施人员,积极落实避孕措施,年度消化率达50%以上。

二是按照“一条龙”服务、“全程优抚”服务模式,着力破解二女户绝育难题。

对我乡及时落实绝育措施的二女户家庭,除县给予的奖励外,乡政府再加发1000元的奖励,其子女在1—7周岁期间,每户每月享受20元的保健补贴;对60周岁以上的二女绝育夫妇,除享受国家奖扶和其他利益导向政策外,每人每年由政府发给养老保障金500元,并落实基本养老保障;采取“教育、监督、服务”并重的控制模式,有效遏制早婚早育。

到2012年,基本杜绝政策外一孩生育。

7、落实利益导向,积极创新机制。

对当年晚婚晚育生育的夫妇,由政府组织慰问;对农村一般计生“两户”家庭,新农合指标比例提高10%,免交新农合医疗参保金,由上级计生、民政部门代缴;对农村一般计生家庭,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对农村计生“两户”家庭,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到100%,同时在发放各种小额贴息贷款和安排扶贫项目时优先考虑;全乡范围内的服务窗口,计生“两户”家庭凭证享受特殊优先待遇。

8、实施星级创建,推进优质服务。

开展“星级优秀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创建活动,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达到五星级管理服务水平,力争到2012年末建成优生实验室,服务设施、技术人员素质和优质服务水平在全省达到“三个一流”标准。

9、树立婚育新风,建设人口文化。

深入开展“婚育新风”为主题的活动。

到2012年,乡建立1支文艺宣传队,有品牌性节目,每年进村开展计生文化演出。

村级建成3支民间文艺宣传队,落实省级“百千万工程”。

扶持现有的民间文艺宣传队,打造110户“四生家园”示范户。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在建设生态文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上闯出一条新路

统筹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探索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方式,2012年将完成营造林1000亩,2015年完成营造林4000亩,确保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2015年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结合“五园新村”建设,着力打造半冲村农家乐休闲娱乐中心,集休闲娱乐与旅游为一体;抓好田坪垃圾填埋场建设,确保如期完成投入使用,走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之路。

(八)着力创新金融服务,在完善农村金融体制上闯出一条新路

1、建立诚信农民体系。

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推、企业带动、金融推动、农民行动”的诚信建设要求,加快诚信农户、诚信企业、诚信合作社、诚信政府建设,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和农村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建立失信可追溯系统,着力推进诚信农民体系建设,加快“诚信东关”建设。

2011年前在信用社建立个人信用查询系统,完成信用乡创建及对东关农村合作信用社完善功能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

2、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建立金融机构与政府部门协作的农村支付结算责任机制。

创新账户服务功能,实现政府部门发放的各种涉农资金均通过一折(卡)通直接发放。

改变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中财政补贴资金以现金、存折发放的方式,逐步推行银行卡在农村代扣水电等公共事业费、代发农民工工资卡等银行卡服务功能。

3、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大力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品牌服务覆盖东关乡辖区全部村组。

推进农户电子档案建设,全面推行柜台阳光放贷,鼓励农村信用社开发多样化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2012年探索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大学生创业扶助基金,以贴息贷款方式支持创业。

积极探索开展农业订单贷款、专利权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广开展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大牲畜抵押贷款业务、非农户贷款业务、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个体工商户贷款业务、企事业单位职工授信贷款业务。

配合涉农金融机构加强与担保公司及协会等开展业务合作,开展政策性代理业务。

(九)坚持“同心同行”,在发挥统一战线优势,推进多党合作、共促发展上闯出一条新路

充分利用统一战线全力支持毕节试验区的契机,全力配合抓好同心工程,重点协助抓好食品药品园区、循环工业园区“同心”工程的建设;充分发挥产业示范效应,全面推动人才培训工作,每年培训各类人员600人(次)以上;深入开展集中供水工程、农村沼气池、村级卫生室等有关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好生态资源科学利用、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重点种植行业科技农业示范基地”等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村、示范户。

借助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帮扶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东关乡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为推进东关乡的科学发展汇聚力量。

5、突出发展重点,抓好八大产业,加快强乡升位,实现跨越发展步伐

1、煤矿产业:

加快年产30万吨的宏富德煤矿建设进度,实现产值1.375亿元,年税收4500万元。

2、熟料干法水泥产业:

抓好岩下年产150万吨的干法水泥生产项目,实现产值3.5亿元,年税收8000万元左右。

3、硫酸产业:

抓好岩下年产48万吨的硫酸生产项目,实现产值3.84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

4、建材产业:

抓好16个采石场的生产和与之配套的水泥预制项目,回收利用硫酸厂的废弃物来生产墙体材料和炼铁,延伸产业链,走集约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产值2000万元,年税收200万元。

5、食品药品产业:

依托药品食品产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咬住重大项目落地园区建设的机遇,引导农民合理流动,抓好食品药品产业项目,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带动模式;抓好农民劳动就业培训,输送给企业合格的劳动者,抓好商贸、餐饮、旅馆等多业并举,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6、物流产业:

随着工业园区建设的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的推动,必将带动交通、运输、商务、餐饮、服务、信息、房地产、旅游等产业的升位发展,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实现产值和税收双提升。

7、畜牧产业:

发展以饲养生猪、牛、家禽的畜牧养殖村,壮大养殖规模,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收入中的比重,同时,引导农民依托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大力发展蔬菜种植。

8、经果林产业:

依托区位优势,规划抓好3000亩黄金梨、1500亩刺梨和3000亩核桃种植规模,增加农民收入。

6、实施步骤

按照“八月份逐步启动、年底初见成效、党的十八大前大见成效”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改革试验。

(一)起步实施阶段(2011年9月中旬以前)。

1、召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改革试验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乡直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改革试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动改革试验工作。

2、按照《方案》改革试验内容,逐项抓好启动及落实,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能快则快,尽快出成效。

(二)推进发展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地县牵头部门、东关乡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倾力投入,使综合改革整体推进。

2、东关乡改革试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对综合改革试验工作的检查、督促、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在综合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三)提速发展阶段(2012年1月-6月)。

1、全面完成2012年前的综合改革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