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27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docx

毕节试验区发展改革规划

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08——2020)

二〇〇七年七月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毕节试验区基本情况………………………………3

一主要成就………………………………………………3

二基本经验………………………………………………5

三面临的机遇……………………………………………7

四问题和困难……………………………………………8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10

一指导思想……………………………………………10

二基本原则……………………………………………10

三奋斗目标……………………………………………11

第三章主要任务…………………………………………14

一开发扶贫……………………………………………14

(一)基础设施………………………………………14

(二)绿色经济………………………………………20

(三)循环经济………………………………………22

(四)城镇经济………………………………………26

(五)旅游经济………………………………………28

(六)劳务经济………………………………………35

(七)扶贫帮困………………………………………37

二生态文明……………………………………………39

三人口控制……………………………………………43

第四章改革试验…………………………………………49

第五章保障体系…………………………………………57

一组织保障支撑体系…………………………………57

二监督考核支撑体系…………………………………57

三政策保障支撑体系…………………………………57

四全方位开放支撑体系………………………………58

五科技创新支撑体系…………………………………58

前言

毕节地区是胡锦涛总书记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时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于1988年6月批准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

在世界典型的喀斯特高寒贫困山区建立试验区,使当时已经陷入经济严重落后、生态严重恶化、人口严重膨胀的毕节地区走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恶性循环困境,是世界反贫困的伟大创举;是世界喀斯特地区走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

充分体现了胡锦涛同志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博大情怀,放眼未来、勇闯新路的进取精神,突破难点、推动全局的战略眼光,海纳百川、合力攻坚的宏伟气魄,深入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十九年来,毕节试验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深圳市等的倾力帮助下,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展示了试验区“小试验、大方向、作示范、探路子”的功能,彰显了试验区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行超前探索的价值意义,使试验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经济建设时期推动后发展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范例。

为了使试验区在新阶段开创新局面,展示新面貌,发挥更大的试验示范效应,在思想观念上再解放,在发展环境上再改善,在体制机制上再突破,在开放水平上再提高,在科学发展上再跨越,根据贵州省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结合毕节试验区目前实际和今后发展需要,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印发《毕节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毕节试验区成立二十周年有关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委厅字[2007]31号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省毕节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与部署,根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对2008——2020时期毕节试验区发展的方向、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作出了总体部署,是毕节试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也是制定本级和下级专项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的依据。

第一章基本情况

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邻本省贵阳市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市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省昭通市交界,北与四川省泸州市接壤,是川、滇、黔三省要冲。

全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在1200小时以上,常年降水量约为1050毫米。

全区总面积26853平方公里,辖毕节、大方、黔西、金沙、织金、纳雍、威宁、赫章、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等一市七县一区,2006年末总人口为73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区总人口的28%,农村人口593万,占总人口的81.3%。

境内岩溶地貌发育典型,山峦起伏,河谷深切,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40多种,其中煤、磷、铅锌、铁、稀土等蕴藏丰富,且品位高、分布相对集中、易开采。

一、主要成就

十九年来,毕节试验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及深圳市等的关心和帮助下,全区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发扬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坚持不懈努力,取得显著成就。

(一)开发扶贫成效明显,和谐社会基础不断夯实。

2006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264.68亿元,十九年间年均增长10.2%;三次产业比重由1988年的53︰22︰25转变为29︰40︰31,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稳定上升;财政总收入实现44.76亿元,与1988年的3.02亿元相比,增加41.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043元,年均增长13%。

粮食总产量从1988年的103.83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250.52万吨,增长1.41倍,基本解决了长期缺粮的突出矛盾。

绝对贫困人口从1988年的312.2万人减少到59.1万人,净减少253.1万人。

(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与自然日趋和谐。

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4%提高到2006年的34.92%,每年净增1个百分点以上。

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7287平方公里,流入“两江”的泥沙大量减少,为长三角、珠三角这两块中国经济最具增长活力地区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

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资源开发与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开发并重的体系日趋形成。

(三)人口控制水平逐渐提高,群众精神风貌为之一新。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88年的21.29‰下降为2006年的8.45‰,符合政策生育率从1988年的36.98%提高到2006年的92.13%;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全面完成了“两基”攻坚任务,人力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培训农民72万人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到119万人;以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为标志的卫生事业获得较大发展。

尤为可喜的是,在科学发展观理念指导下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日益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贵(阳)毕(节)高等级公路、大(方)纳(溪)公路和内(江)昆(明)铁路威宁段的相继建成和投入运营,黄(桶)织(金)铁路的开工建设和杭(州)瑞(丽)、厦(门)蓉(成都)高速公路的立项,也将为试验区融入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潮奠定良好的基础;资源开发利用有序进行,一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使毕节成为贵州省“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为加快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五)各项改革日益深化,体制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行政效能有所提高;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实施,公共财政框架初步建立。

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取得明显成效。

二、基本经验

毕节试验区肩负着“作示范、探路子”的历史使命。

十九年来,通过不断深化对试验区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使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

毕节试验区是胡锦涛总书记任贵州省委书记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未来趋势,集中各方智慧,结合岩溶山区人民的丰富实践,解放思想,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改革开放路线的产物。

试验区建立后,毕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化改革和探索,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进行理论创新,开展试验实践,深化试验内容。

坚持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位一体,从整体上构建人与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格局,全方位体现“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自然(环境)的全面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力地推动着试验区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不断前进。

(二)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统筹处理经济、生态和人口关系。

试验区人民坚持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既高度注重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又注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着力于通过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整合各类生产要素以开发优势自然资源。

积极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开发路径,整合社会系统,包括城乡协调发展,使不同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等,在全社会形成合力。

坚持“一方面和贫困作斗争,一方面扩大生态张力”。

坚持“把经济搞上去,把人口过快增长降下来”。

使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社会进步协调推进。

把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能力培养、人口结构改善、人力资源开发、人的精神塑造有机结合,促进了社会、自然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试验区坚持重点突破、分步实施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发展多种经营,着重解决农村人口的生活问题,提高其收入水平。

坚持因地制宜,以科技为先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把烤烟种植、复烤加工、卷烟生产销售等统筹考虑,系统开发,“两烟”成为重要支柱产业。

把为国家做贡献和促进自身健康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开发矿产、生物资源,培育壮大矿业、能源等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了毕节成为“西电东送”的最重要基地之一,为国家发展和富民强区确立了合理的结合点。

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西部资源富集的贫困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道路等等,为试验区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支撑。

(四)坚持把自力更生、扩大开放有机结合,着力于改变封闭的经济社会结构。

遵照胡锦涛总书记当年倡导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方位开放的意识”的指示精神,试验区干部群众在改革试验中,特别注重“借助外力,加快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步伐”;特别注重“从目前毕节的实际出发,着重抓好投资环境的改善”,注意处理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本地利益和外来者利益,国家、集体、个人间的利益的关系。

不断加强对外联系,广泛开展横向联合,与国内外各类组织机构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合作与交流,为试验区长足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特别是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以“BOT”等方式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为深化对外开放推动试验区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各方各界特别是民主党派专家、学者的优势。

试验区建立和发展的实践表明,胡锦涛总书记当年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商请中共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国家民委、特别是由民主党派高层专家组成的顾问组等的密切合作,推动和帮助毕节试验区沿着正确道路大步迈进,推进毕节试验区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各民主党派人士肝胆相照、共谋改革发展的政治意愿。

由胡锦涛同志开创,贵州省委、省政府和以中央统战部牵头的各帮扶单位、深圳市与试验区人民与时俱进地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实践,以及集中各方智慧,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探索,对丰富中国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发挥了强有力的实践和探索作用,产生了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六)坚持培育和弘扬试验区精神,以正确的思想武装人。

全区各级干部和群众,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当年在试验区成立大会上向试验区人民提出的“发扬艰苦奋斗、扎实苦干精神”的要求,经过长期锤炼,形成了毕节试验区精神,即“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精神。

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节人民对我国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激励毕节各族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不竭精神力量。

三、面临的机遇

2008年至2020年,毕节试验区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许多共性的机遇和特殊的机遇。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显现,国际贸易和投资日益扩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在改变全球经济的格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我国将更多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

所有这些都为毕节试验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国内看,毕节试验区发展有更明显的有利条件:

一是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加快,为毕节试验区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发展壮大产业集群,优化经济结构带来了战略机遇。

二是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为毕节试验区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

三是国家产业政策更加有利,实施一系列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毕节试验区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必将更明显的发挥出来。

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各项举措,毕节作为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必将获得广泛的关注和更多的支持。

五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毕节试验区工作,全方位大力支持毕节试验区的建设;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国家有关部委、省直相关部门、深圳市及社会各界长期高度关注、热情帮扶毕节试验区,在新阶段将更加激发各族群众建设毕节试验区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决心。

四、问题和困难

虽然毕节试验区通过十九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就,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

(一)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到目前为止,全区境内没有机场,没有高速公路,地区所在地不通铁路,全区250个乡(镇、办事处)有134个乡不通油路,3928个行政村有1306个不通公路。

(二)建设投资不足。

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低,物质资本积累少,投资主体单一,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后劲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试验区的持续发展。

(三)扶贫任务艰巨。

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群比重仍然很大,全区尚有贫困人口59.11万人,低收入人口100.3万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93元至958元),全区180.79万户中仍有无房户22000户,294.84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800多个村没有卫生室,202个村没有通电话(未通程控电话的村2000个)。

(四)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森林资源总量偏少,全区人均森林面积仅一亩多,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且森林林分质量低,林种结构不合理,部分地方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趋势还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还较为严重。

(五)人口控制工作任重道远。

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口总体素质的提高还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

第二章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

在新的历史时期,毕节试验区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为总目标,继续发挥作为科学发展试验田的功能,进一步深化“三大主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强化改革试验、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步伐、增强总体实力,用优异的发展成绩、丰富的改革成果,继续为西部岩溶贫困山区走科学发展道路,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示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化“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紧紧扭住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不动摇,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丰富和强化作为科学发展试验田的功能。

二、基本原则

按照上述总体思路和指导思想,毕节试验区的改革发展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科学发展原则。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深化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统筹兼顾原则。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注重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实现加快发展和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以人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着手,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改革开放原则。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用好试验区允许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奋斗目标

2008到2020年,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做强“五大经济”:

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城镇经济、旅游经济、劳务经济。

实现“五个转变”:

从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从石漠化严重地区向生态环境优美地区转变;从人口大区向人力资本强区转变;从欠开放地区向全方位开放地区转变;从平安毕节向和谐毕节转变。

达到“五个目标”:

科学发展的试验田;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中国西部最具特色的旅游胜地和精品生态旅游区;川滇黔三省交汇处的区域性经济中心。

经济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34亿元,年均增长12.6%,人均接近9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22∶46∶32;普及农村低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总体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城镇化率达到27%左右。

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32亿元,年均增长13.9%,人均达到1600美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4∶50∶36;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128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城镇化率达到38%左右。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0∶50∶40,基本实现全面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2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社会发展目标

到2010年,在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县城以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实现人人享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服务。

初步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逐步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到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现人人享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健等社会保障服务。

全面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普及并拥有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实现人人享有便捷的医疗保健、较完善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障等社会保障服务。

生态环境目标

到201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8%;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100万亩,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规定的指标以内,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治理石漠化面积200万亩,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得到有效遏制,重点区域和流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稳定43%左右,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人口目标

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左右,进入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质得到全面提高,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6.2年,人口预期寿命达到69岁以上。

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以内,稳定进入低生育水平;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年以上;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0岁以上。

到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在6‰以内;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以上;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1岁以上。

第三章主要任务

一、开发扶贫

(一)基础设施

1、交通

充分利用国家实施的高速公路网规划、省实施的“3388”骨架公路网规划、国家和省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强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试验区“二横三纵五联”骨架公路网,同时加快矿山、旅游等资源公路建设,推进交通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努力完善试验区交通运输体系。

逐步形成以毕节市为中心,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到2010年,不断构建试验区“二横三纵五联”骨架公路网,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质量明显提高,不断改善试验区运输通道的紧张状况。

到2015年,初步建成“二横三纵五联”骨架公路网,加快铁路建设,使试验区对外运输通道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交流的需求。

到2020年,全面建成“二横三纵五联”骨架公路网,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试验区对内对外的交通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公路:

重点建设“二横三纵五联”骨架公路网和农村公路。

二横:

“一横”为金沙外寨—金沙—毕节—赫章—威宁—威宁杉木箐高速公路。

该线即贵州省“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规划中的“一横”(铜仁—威宁公路),其中金沙外寨—金沙—毕节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杭瑞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一横”争取2008年开工建设。

“二横”为织金猴子沟—织金—纳雍高速公路。

该线即贵州省“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规划中的“七联”(清镇—纳雍公路),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厦蓉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二横”力争2008年前开工建设,2015年全线建成通车。

三纵:

“一纵”为大方黄花坪—大方—织金—织金文家桥公路。

该线即贵州省“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规划中的“四联”(黄花坪—望谟公路)。

大方至织金段规划为高速公路,织金至文家桥段规划为二级公路。

“二纵”为赤水河—毕节—纳雍—纳雍以角高速公路。

该线即贵州省“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规划中的“三纵”(毕节—安龙公路),其中毕节—纳雍—纳雍以角是国家高速公路网杭瑞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赤水河—毕节—纳雍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厦蓉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三纵”为威宁烟堆山—威宁—威宁藤桥二级公路。

该线即贵州省“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规划中的“五联”(烟堆山—安龙公路)的组成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