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5391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docx

高考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2014年高考(645)2014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

2014-05-262036

2014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拎包(līn)        档期(dǎng) 春风骀荡(dài)     戛然而止(jiá)

B.觊觎(jì)         瓜蔓(màn)   悄然无声(qiǎo)   悬崖勒马(lè)

C.游弋(yì)         龋齿(qǔ)       度长絜大(xié)     情不自禁(jīn)

D.女红(gōng)  趿拉(tā)        棠棣之花(lì)         岿然不动(ku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暮霭    座落     别出心裁     浮想联翩

B.干练     安详     歪门邪道     不加思索

C.销假    陨落     萍水相逢     唇枪舌剑

D.渔船    凋敝     祸起萧墙    鞭辟入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合,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B.生活实践既是大学生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发现新知、运用真知的重要途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和最终归宿。

C.由于发表网络歌曲的门槛很低,网友原创的歌曲都可以传到网络上去,这也造成了网络歌曲创作的鱼目混珠。

D.过去城西的河水发黑,满目疮痍。

现在,堤上种植着美人蕉和菖蒲,河里则放养几万尾鲢鱼,美化了视觉环境,也净化了水质。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我们曾经传奇般地翻译、写作、生活。

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了,但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的幸福是永恒的。

B.房地产开发商在新楼盘售房之初往往采取这样的办法:

先将不太好的楼层介绍给客户,却将三四层等好楼层雪藏,声称好楼层已经售罄。

C.我们要和“中国梦”主题系列丛书的主编王先生协商,提出选题计划,再请懂外文的资深编辑对译本做出评估。

D.诗歌既要讲“奇”,又要讲“通”。

所谓“奇”,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而“通”,按我的理解,则是一种诗意的合理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有分析认为,在物价、医疗上涨等背景下,老年人对自身财务状况渐渐失去信心,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赚“快钱”的骗局。

B.只有对核电池的回收、流通和制造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的新能源才能用于现实生活。

C.举办微山湖放鱼节,有助于进一步加大微山湖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群众关心水域生态环境、呵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

D.病媒(蚊子、臭虫、虱子和淡水螺一类的小生物)能传播各类疾病,我们虽然制定了有效的防控体系,但其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马与龙的文化缘

庞进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

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

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

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

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

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

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

“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反映在古籍中,如:

《周礼•夏官•司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

”《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

“马有三分龙性。

”柳宗元《龙马图赞》:

“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

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

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

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

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马鹿。

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

《尔雅翼•释兽》:

“……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

”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

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

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

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

“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

“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

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

                                                                                        (《中国文化报》2014年02月07日,有删改)

6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甲骨文,龙字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

B.《论衡•龙虚》《尔雅翼•释龙》《录异记•王宗郎》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D.由于龙也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征,所以说创造龙这一神物时模仿了马。

7.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B.玉龙的造型,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C.“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即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

D.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应是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融合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B.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

C.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的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D.“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

父元休,以文学著。

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

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

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

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传檄郡邑,多有应者。

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

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

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

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

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曰:

“夫子为卫君乎?

”更无他词。

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

宁以长子属同母弟曰:

“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

”因往平原,谓真卿曰:

“先人有嗣矣!

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

愿佐公以定危难。

”真卿深然之。

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

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曰:

“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

”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

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

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

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

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

广德初,加库部郎中。

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

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

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暴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

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

执政者以为不附己,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

宁默默不得志,且曰:

“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

”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

亲友强之,复一朝请。

上居奉天,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

德宗还京师,宁曰:

“可以行吾志矣。

”因移病,罢归东都。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零五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授:

授予,任命

B.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唱:

倡导

C.贼将史思明来寇郡                            寇:

侵犯

D.惟尔所适                                          适:

适应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    B.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源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弃郡,夜渡河而南                        D.见肃宗于凤翔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轻暖不足于体与

11.以下六句话分别变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穆宁“清慎刚正”的一组是(    )

①传檄郡邑,多有应者               ②喻以大义,不为挠折

③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④时不我容,我不时殉

⑤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  ⑥宁诣行在,拜秘书少监

A.①②⑥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宁之父曾以文学著名,因撰《洪范外传》而受唐玄宗赏赐授官,穆宁则因考中明经科而被调任盐山县尉。

B.安史之乱时,穆宁以代理东光县令的身份率兵抵抗叛军;后与颜真卿并肩作战,因建议未全被采纳致功业未成。

C.穆宁深明大义,恪守传统,在前往平原郡辅佐颜真卿抵抗叛军之前,将自己的长子托付给自己的弟弟安顿照看。

D.穆宁经历坎坷,仕途并不顺利,曾多次被贬。

但当德宗回到京师后,他又乐观地认为可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每小题3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

(4分)

                                                                    

(2)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

(3分)

                                                                    

(3)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

怨王孙

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萍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1)全词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4分)

                                                                    

(2)请简析“眠沙鸥鹭不回头”的妙处。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3)驾一叶之扁舟,                 。

(苏轼《赤壁赋》)

(4)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靡有朝矣。

(《诗经•氓》)

(6)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阅读下面一则短讯,用一个整句概括主要内容。

要求:

语言简洁,要点完整,符合整句要求,字数20字以内。

(4分)

3月1日21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蒙面暴徒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

截至3月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恐怖分子手段极其残忍,罪行令人发指。

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转瞬之间家破人亡,整个昆明沉浸在悲痛中。

但也是在这一刻,昆明各界市民用行动传递爱的力量。

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受伤群众,附近的酒店、饭馆打开大门,保护惊恐的旅客。

昆明市11个献血点和采血车前都排起了长龙,大街小巷的餐厅、商店用自己的方式向民警、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提供免费餐饮。

                                                                    

17.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构成排比句。

(4分)

中国古典诗词深受俊秀神奇的山水的滋养,其意蕴醉人身心。

总想泊舟枫桥,静候寒山寺的钟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我才能找到精神的安放之所。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以鲁迅的身份给书局写回信。

要求:

语意连贯,表达委婉,不超过40字。

(4分)

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家书局发稿子按字数算稿费,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

有一次,这个书局收到了鲁迅寄来的稿子,既没划分段落,更无一个标点。

书局无可奈何,只得写信给鲁迅:

“请先生加一加新式标点符号。

”鲁迅回信说:

“             。

”书局只得把标点符号也算稿费。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我是爸爸,再见

弧笑弦

我爸不好了。

孙姐来电话时美国这里还是白天,可我觉得天一下就黑了。

我匆匆忙忙往国内赶,可还是晚了,死神带上我爸永久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父子不和,详情我不愿再提。

总之,自从三年前我的母亲过世,我便认为国内的一切都和我没什么关系了。

我甚至不愿去想:

说不好哪一天,患心肌梗塞又贪杯的父亲也会死去。

我爸的遗体停在太平间,而我身边只有几个叫不上名字的远房亲戚。

还有一个人就是孙姐,她是我们家的老邻居。

我爸的遗容十分安详,仿佛知道我回来,静静地等着。

这份安详加重了我心中的凄凉:

他是我爸爸,我没能为他送终,总得为他办个体面一点的葬礼吧?

这样凄凄凉凉地总不成个样子,可我又能怎样呢?

“对了,”孙姐悄悄取出一部手机,“你爸临终前叫我把这个给你。

一部新手机。

新得连指纹都看得清清楚楚。

“开机,”孙姐又说,“这也是你爸说的。

”我照办了。

开机不到三分钟,手机上传来了短信提示音。

“打开看看。

”孙姐又说。

我又照办了,手机屏上显现一行字:

“回来了?

我是爸爸。

现在按我说的做……不要发愁,我会帮你把我的葬礼办得像模像样的。

”事出意外,我有点发蒙。

不过,我还是按照短信提示回到家,打开写字台抽屉,从里面找到一个信封。

信封里有个小本子,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电话号码,一共有六七十人。

他们全是有必要请来参加我父亲葬礼的人。

我爸的遗体转到了殡仪馆,接到我电话的人们陆续赶来。

自从接到第一个短信,手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显现一条新短信。

“刘×,你得叫他刘叔,给他打电话,请他帮你主持我的葬礼。

“别让来宾饿肚子。

你给××饭店打电话,我跟老板打过招呼了,让他们送盒饭来。

每日三餐不能少,少了失礼。

“别求车,我不在乎那排场。

找公交公司雇一辆大巴,一天才二百块,省钱又实惠……”

“我快火化了吧?

骨灰盒简简单单的就行,不就是个盒子嘛。

简单说,我爸的葬礼办得很好。

这一切,居然是凭借他留下的手机,凭借那一条条有如神算般的短信促成的,以致我都不敢相信他真的死了。

葬礼过后,我正在整理他的遗物,孙姐敲门进来。

“对了,”孙姐看着遗物说,“你爸好像有遗产给你。

”我说没有。

“再没收到短信?

”孙姐满面狐疑。

“没有。

”我说着取出那部手机。

可巧,这时一条新的短信出现了:

“我是爸爸。

我的葬礼办得还好吧?

以前爸爸和你有争执,是爸爸不对,因为我老是认为,儿子就该听老子的……这些都不提了。

你现在要办两件事,一件事是去通信公司结算。

他们开通了预约短信业务,你接到的所有的短信都是我预约设定的。

另外一件事是,我给你留了笔钱,在××银行的保险箱里。

你可以随时去领取,保险箱有我设定的密码,密码号是5468□□□□□……”怎么回事?

后面的密码号不显示了。

我和孙姐相互对视,瞠目结舌。

我找到了通信公司,对方答复说:

没错,那些短信都是我爸过世前半年预定的。

根据双方合同,一旦手机开机,就会自动发送那些由我父亲预先拟好的短信。

“可是,最后这条短信不完整,”我说,“密码部分后面的五位阿拉伯数字,看不见了。

”“我也觉得很奇怪。

”对方说,“你是第一个开机的人吗?

”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根据合同,这部手机里的短信允许循环发送两遍。

会不会有人在你之前开过机,把密码弄没了?

”的确,手机并未收到第二遍短信。

我回到了美国,每天照常上班下班,偶尔拿出父亲留给我的手机,出神地看上一会儿。

一天,我的邮箱里忽然多了一封国内寄来的挂号信。

看过信,我立即跑去银行,发现我的账户里果然多了一笔钱,对我来说相当多的一笔钱,那正是父亲留给我的遗产。

我把信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泪眼模糊。

“我是爸爸。

原谅爸爸在短信里骗了你。

我料到孙姐会在把手机交给你之前开机偷看,所以银行保险箱和密码什么的,都是我编的,逗她玩儿的。

现在邮局的信件、银行的国际汇款,都开通了预约业务,只要医院把我的死亡通知转告你刘叔,他就会帮我把一切办妥。

总之,等你看到这封信时差不多就可以去查看汇款了。

现在得说再见了。

再见,儿子。

爸爸爱你。

                                                                                          (选自《故事世界》2014年18期,有删改)

19.小说结尾告诉读者,孙姐偷看了手机短信。

对于这一点,小说在前文埋了哪些伏笔?

(4分)

                                                                    

20.分析概括小说中“爸爸”的人物形象。

(4分)

                                                                    

21.小说以“我是爸爸,再见”为题,有什么作用?

(4分)

                                                                    

22.这篇小说特别注重讲故事的技巧,即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一步步读下去。

请根据文本,对此作具体赏析。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舒婷)

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

(爱默生)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4山东省高考压轴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1.C(解析:

A项,档期dàng;B项,瓜蔓wàn;D项,棠棣之花dì。

)2.C(解析:

A项,座—坐;B项,加—假;D项,理—里。

3.B(A项,“场合”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医院”是处所,应用“场所”;C项,“鱼目混珠”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

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应改为“鱼龙混杂”;D项,满目疮痍: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不合语境。

4.C(解析:

A项,顿号改为句号。

B项,“三四”之间加顿号。

D项,“陌生化”用分号。

5.C(解析:

A项,搭配不当,“医疗”和“上涨”不搭配,“医疗”后加“费用”。

B项,不合逻辑,“回收、流通和制造”语序错误,应改为“制造、流通和回收”。

D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我们”前。

二、6.D(解析:

A项,只是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某些”二字不能漏掉。

B项,引《录异记》的文字是用来证明“龙形似马形”这一说法的。

C项,这三则引文只是“古人心目中”的看法和想法,不能以此断定“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7.A(解析:

强加因果,后一句是质疑“马龙说”的原因。

8.B(解析:

A项,文中说龙现已成为中华民族“广义图腾”,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不确切。

C项,这并不是辞典上的解释,文中说“‘龙马’还可有一解”,这是的推论。

D项,“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龙的精神”。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解析:

适:

到,往)

10.C(解析:

A项,“也”分别为“句末语气词,表判断”与“句中语气词,表停顿”;B项,“以”分别为“以,介词,凭借”与“以,介词,用、拿”;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