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796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7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docx

中考语文专题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检测

专题巩固(十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论语》十二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1)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3)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4)子夏曰:

“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⑥,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

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piánbì):

谄媚逢迎。

③善柔:

当面奉承背后诋毁。

④便佞(piánnìng):

善于花言巧语,夸夸其谈。

⑤所亡:

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

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择其善者而从之(    )

(2)学而不思则罔(    )

(3)可谓好学也已矣(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篇目

内容

主张

(1)则

择师之道

(2)则

交益友,拒损友

4.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4)则内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曹刿论战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

“牛羊无用,徒縻⑤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

“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

“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

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

主管。

镇戎军:

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

日:

……的时候。

②虏兵:

敌军。

③辎重:

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④部伍:

兵士的队伍行列。

⑤縻(mí):

束缚。

⑥少选:

一会儿。

⑦几:

接近。

⑧痹:

麻痹。

⑨阑:

残,尽。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

(2)神弗福也(      )

(3)玮侦虏兵去已远(      )

(4)玮又使人谕之(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

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鱼我所欲也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廪丘:

地名。

②养:

供养之地。

③未之行:

没有采纳我的主张。

④丘:

孔子,名丘。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是亦不可以已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失其本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甲】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请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富贵不能淫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乙】齐大饥。

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1.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一怒而诸侯惧   人不知而不愠

B.以顺为正者以待饿者而食之

C.行天下之大道曾子闻之

D.不得志,独行其道扬其目而视之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富贵不能淫(      )

(2)贫贱不能移(      )

(3)蒙袂辑屦(      )

(4)黔敖左奉食(      )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的“饥者”体现了孟子所说的“大丈夫”的哪种品格?

曾子认为“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请说说这个观点与孟子的看法是否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

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

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④也固宜。

(选自《齐东野语》)

【注释】①血指:

伤指。

②刳取:

割取。

③郭索:

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

死亡。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2)入则无法家拂士(      )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

(4)悉可俯拾(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庄子》一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逍遥游》)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辨也。

(选自《逍遥游》)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父利其然也

B.怒而飞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以我酌油知之

D.彼且奚适也      且父未尝语我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怒而飞(      )

(2)去以六月息者也(      )

(3)志怪者也(      )

(4)此亦飞之至也(      )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小大之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

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礼记》一则

[2017·孝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然后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

“可以益②矣。

”孔子曰:

“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③,曰:

“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

“丘未得其为人④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

“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

”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此曲确《文王操》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释】①进:

继续学(新内容)。

②益:

增加、加深。

③有间:

过了一段时间。

④为人:

作曲的人。

⑤《文王操》:

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

B.弗学,不知其善也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矣,黑而长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弗食,不知其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B.《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

D.乙文中孔子一直不学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列子》一则

[2017·沈阳]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乙】凡音①,生于人心者也。

乐②者,通伦理者也。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是故知声③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能知乐。

是故审④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

知乐,则几于礼矣。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⑤,非致⑥味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知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选自《礼记》,有删改)

【注释】①音:

歌曲。

②乐:

这里指音乐和舞蹈(有时还包括诗歌)相结合的总称。

③声:

这里指声音。

④审:

仔细考察。

⑤食飨(xiǎng)之礼:

指食礼和飨礼。

用于宗庙祭祀或招待宾客。

⑥致:

极。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知音而不知乐者   溪深而鱼肥

B.唯君子能知乐虽有千里之能

C.而治道备矣右备容臭

D.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客之美我者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

4.

(1)【甲】文中伯牙和子期共同的兴趣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告诉我们制定礼乐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请用【乙】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7·兰州]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

“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

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

”封之万家。

召阿大夫,语之曰:

“自子守阿,誉言日至。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即墨:

古地名。

在今山东平度东南。

②毁:

诽谤。

与后文“誉”意思相对。

③厚币:

丰厚礼品。

④饰诈:

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2)时时而间进(     )

(3)自子之居即墨也(     )

(4)封之万家(     )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

(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