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259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1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docx

各地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汇编

1.(2019·安徽)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

熏陶,沾染。

②与:

赞许。

③狎:

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

(5)今则不然然:

13.

(1)……的原因(这里表示原因)

(2)痛心、遗憾(3)希望(4)偏爱(5)这样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

(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结合日常积累联系上下句便可作答。

(4)(5)题为课外词语,解答时可结合上下文意,联系课内词语来判断。

(4)中的“私”,联系课内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便可知本题中的“私”是动词,“偏爱”的意思;(5)中的“然”,联系课内的“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便可知本题中的“然”是代词,“这样”的意思。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4.

(1)这(些)都是忠正贤明,(可以)为保全节操而死的人。

(2)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拒绝小人。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注意

(2)题是判断句。

其次,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如

(1)“悉”是“都”的意思,“贞良”指“忠正贤明”,“死节”指“为保全节操而死”,

(2)“亲爱”指“亲近爱护”,“疏斥”指“疏远拒绝”,最后,逐字逐词翻译,语言要连贯。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5.汉室之隆立身成败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要填的内容都加了引号,说明要用原文填空。

结合【甲】文中的句子“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可知“亲贤臣,远小人”的目的是“汉室之隆”,乙文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文段首句“立身成败,在于所染”是这一段的中心所在,后文具体阐释对待君子小人的不同态度决定了“立身成败”。

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

16.

善人,指贤臣或君子。

善行,指好的品行。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意。

从甲文来看,这种“善”结合句子“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可知这里的善表现为对国家忠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贤臣和君子;从乙文来看,这种“善”结合句子“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可知这里的“善”主要表现为有气节、讲名声的良好品行。

【参考译文】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

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

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今天却不是这样了,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

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

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

2.(2019·福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

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

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前承示谕③:

“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

”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

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

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

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

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

②奉思:

思念。

③前承示谕:

不久前你告知我。

④外慕:

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

⑤半古之人:

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不知其旨也旨:

_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反:

_______

  (3)诚能如是是:

_______(4)令心意不驰走走:

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2分)

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6.(4分)

(1)味美

(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

(1)和

(2)为课内重点注释词语。

(3)“是”有“这”、“判断动词”等义,这里结合上下文是“这”可联系《河中石兽》中“如是再啮”的“是”,意思是“这样”。

(4)“走”可联系《木兰诗》中“双兔傍地走”的“走”,意思是“跑”。

7.(3分)B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常见文言句读的能力。

解答时要注意根据语意来判断。

一般情况下,还是有技法可循的: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3.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4.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这句话的翻译是外甥聪明敏锐,一定能理解我所说的这些,因此我就详尽地介绍给你。

即可得知断句为B。

8.(5分)

(1)(3分)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2分)(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句翻译能力。

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至”最好的,“弗”,不;“善”,好处。

(2)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同时抓住重点词语“人事”人世间的俗事,“尽”全。

9.(4分)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甲文的观点“教学相长”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所以虽谈到学习,但也更多地体现二者相互促进的作用。

乙文“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即一定能摒弃人世间诸事的闲扰,专心治学。

所以乙文也谈到了学习,但“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侧重的是学习要独立思考。

【乙参考译文】师川外甥奉议:

自从分别以来,我天天想念你。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我想你在侍奉双亲之余,一定能摒弃人世间诸事的闲扰,专心治学。

你从前来信中写道:

“当用十年的功夫,修养心性,探索道义法则。

”我很赞赏这句话,如果真正做到,则可以与古人媲美,可以洗刷前人羞愧之心。

学习要有正确方法,读书时必须力求对书中的一字一句进行钻研,以使自己能对书中所言有透彻的了解,这才真正是古人读书的用心之处。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效果,不至于自费力气。

如果还想深入进去,必须摒弃对学问以外的事物的追慕,全身心投入。

古人说:

“纵情于养心探道这一欲望之中的人,不论坏事或好事,都搁置在一边,那么这样就可以无事不明察了。

”读书时必须打扫干净书房,烧上香,使心思专一。

才能深入领会书中所言。

少年的性情往往气盛骄躁,如果能经常这么做,年纪不大,就可以事半功倍,大见成效。

外甥聪明敏锐,一定能理解我所说的这些,因此我就详尽地介绍给你。

夏初也许能见面。

因五舅行,草书于此。

3.(2019·湖北孝感)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第20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呼,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

常居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

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复请李牧。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

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②莫府:

即幕府。

③飨(xiǎng):

用酒食招待。

④入盗:

入侵。

⑤收保:

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

“保”通“堡”。

⑥让:

责备。

⑦百金之士:

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16.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可结合文言句子的意思来断句,本句意为“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

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

故此句正确的断句为“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军细柳上自劳军

B.居无何常居雁门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他人代将

D.已而之细柳军赵之良将也

17.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A驻军/军队;B过了不久/驻扎;C派遣/派遣;D到/的。

故选C。

18.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

正确的。

18.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

文帝“改容式车”不是为了显示“君威”,而是皇上因周亚夫治军严谨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19.①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②像这样连续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

翻译文言句子就是运用现代汉语,如实、恰当地将文言语句的意思表述出来,做到忠于原句,字字落实,文通句顺。

有些关键的得分点一定要译正确,如

(1)约:

规定。

(2)如是:

像这样;亡:

阵亡。

20.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

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3分)

20.共同点:

①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②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

独特之处:

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甲文中“将军有约”乙文中“如故约”表明二者治军严谨;甲文中周亚夫面对文帝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乙文中李牧戍边坚守不出站而罢官,后来重新启用后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来抵御匈奴,均可见二者坚持原则。

乙文中李牧“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

(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甲文中并没有周亚夫如何对待士兵的描述,甲文中也不见周亚夫如何抵御外敌的战略战术的内容。

故二者不同之处为“李牧做到了厚遇战士;在战略战术上以退为进,蓄势以待”。

【乙文参考译文】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

常年驻扎在雁门郡,防御匈奴。

(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

(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

(他)制定规章说:

“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

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

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

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别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这样过了)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

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

又请李牧出山。

李牧到任,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

守边将士每日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

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干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

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大败匈奴十几万人马。

这以后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4.(2019·江苏淮安)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第7~11题。

(20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

【注释】①汝曹:

你等。

②施衿结缡:

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

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

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

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

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

鹄:

天鹅:

鹜:

鸭子。

⑧郡将下车:

指郡守初到任。

7.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分)

申父母之戒

【答案】申/父母之戒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句并断句的能力。

“申父母之戒”的意思是“陈述父亲和母亲告诫的话”,这是一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动词非主谓句,“申”是这一动宾短语的动词(谓语)部分,应该在其后断开(在动词谓语和宾语之间断开)。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

(2)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

(3)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4)数郡毕至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使……增长②离开③以……为乐④全,都

【解析】本题考查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

要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1)中的“广”是个使动词,要结合后面的宾语“才”来释义;

(2)中的“去”是个古今异义词,解释的时候要注意与今义区别;(3)中加点的“乐”是个意动词,和句中的第二个名词“乐”(快乐)意思不同,注意区别;(4)中的“毕”是“至”的状语,是个副词,不要误解为动词(完结,完成等)。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③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译文:

【答案】

(1)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2)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

(3)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如下重点词要准确译出:

(1)句中,静: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

培养品德。

以:

来。

(2)句中,夫:

句首发语词,可不译;才:

才干。

第(3)句中,常:

常常、时常;为:

替;是以:

以是,因此。

其中,以,因为;是,此。

效:

效法、效仿。

10.“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

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4分)

【答案】“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宂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枳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

答题时须从【甲】文中找出与“静”有关的句子,来分析“静”对于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甲】文中,与“静”有关的语句有: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等,还有从反面说“静”的,如“险躁则不能冶性”。

再根据这些句子的句意及其与做人、学习的关系上来分析。

11.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中学到了哪些。

(4分)

【答案】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

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地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教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

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地论证了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

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解析】本题考查对选文说理技巧的分析。

因为【甲】【乙】两则选文都是说理的文章(议论文),所以,其说理技巧就可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

【甲】文中对“静”与“躁”的论述,是对比论证;用“枯枝落叶”来比喻“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并说理,是比喻论证。

【乙】文举了龙伯高的事例来说理,运用的是举例论证的方法;又分别将龙伯高和杜季良作为正、反面的事例来说理,运用的是对比论证法。

【乙文参考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

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

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

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

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

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

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

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

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

(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

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

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

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

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

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

5.(2019·江苏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5分)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

(1)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

(2)先主器之_______________

(3)先主遂诣亮______________(4)孤不度德量力_____________

【答案】

(1)亲身亲自

(2)器重看重(3)往到拜访访问(4)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

(1)中的“躬”在古汉语中有如下义项:

①<名>身体。

②<代>自身;自己。

③<副>亲自。

结合语境,应为义项③。

(2)中的“器”需结合后面的宾语“之”解释为动词。

(3)中的“诣”应结合后面的宾语“亮(诸葛亮)”解释为对应的动词。

(4)中的“度”,根据“量力”可知是动词(“度德”也是动宾结构),应解释为对应的动词。

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答案】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句及断句的能力。

从“此人”和“将军”这两个名词可看出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因此“将军”前可断开;根据“可”和“不可”可判断出正、反两层意思来,可知“不可”前应断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