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7835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docx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中学生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

是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生深刻的影响。

在学习早期阶段,尤其是对初一的学生来说,如果学习习惯在一定途径下得到顺利发展,并形成个体的一种需要,那么将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发挥深刻的影响。

因此,中学生要想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除了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奋力拼搏的精神,还要有良好有素的学习习惯。

那么,中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优良的学习习惯,怎样才能培养这些优良的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1为什么要进行课前预习

1.1什么是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就是在老师讲授新课前,学生有计划地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做好上课的准备。

1.2预习的必要性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有所准备。

“凡事预则立。

”有无准备,准备充分与否,效果大不相同。

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

把握好这个环节,也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

一座楼房靠坚实的地基支撑着。

没有坚实的地基,楼房就岌岌可危。

我们所学的各科知识和楼房一样,都有自身的结构和体系。

新的知识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旧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学习应循序渐进。

我们每个同学的学习,其实都是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去解释新知识、理解新知识的。

如果在学习新课时,与之相关的旧知识、旧概念不会了或者遗忘了,就意味着头脑中的知识序列出现了断裂。

或者说学习阶梯中断了,其结果对新知识不能理解和接受。

因此,我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必须预习。

通过预习,准备好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旧知识,从而为课堂学习扫清障碍。

1.3预习的重要性

1.3.1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听课效率同一班级的学生听同一老师讲同一内容,但对新课的理解和吸收水平却有很大的差别。

这是因为不同的学生听课的起点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

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上课时匆匆打开课本,对新内容一无所知,听课完全处于一种盲目被动的状态。

一节课下来,有时听懂了,有时似懂非懂。

遇到知识障碍就得听天书。

而预习过的同学,对新课有了整体的了解,新课要讲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心中有数。

预习时虽然不能对教材全部弄懂,但有时只要努力总能弄懂一些。

对自己弄懂的东西,对它就会产生兴趣;对虽经努力仍未弄懂的东西,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在这种心态下听课,精力自然就会集中到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听课时,目的就会明确,注意力就会集中,思维就会主动。

再经过老师的讲解、指点与启发,对知识的领会便可进入更高的境界。

总之,通过预习不仅对新课的内容达到了初步的领会,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大大减少了听课的盲目性、紧张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当堂消化吸收。

1.3.2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由于预习,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和板书所写的内容,哪些是教材上有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一清二楚。

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上,不至于造成既没记好,也没听好的局面。

1.3.3可以使你的学习变得轻松,享受学习的快乐预习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对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可以避免上课似懂非懂,下课再重新看书学习而浪费时间;对新知识的当堂消化吸收,也可以节省课后复习、作业的时间;还可以降低作业的错误率,从而节省了改错题的时间。

因此,课前预习并非浪费时间和精力,相反,它赢得了时间。

预习中独自琢磨通了的知识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即使没琢磨通的内容,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豁然贯通印象更深刻。

预习中理解错误之处,在听课时得以纠正。

有了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这比光是听听课,在脑子里印象深刻得多,容易记住。

学习被动的同学,往往是由于上课听不懂。

而听不懂的直接原因是课前不预习。

因为学习中缺少预习这一基础环节,而影响上课这一中心环节的质量。

上课效果差,又波及到复习、作业等环节,使学习陷入被动局面。

常常有这样一些同学,他们学习很努力,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作业,时间总是不够用,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

如何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办法只有一个,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良循环为良性循环。

越是时间紧,越要抽出一定时间预习。

通过预习避免无效的活动,通过预习赢得学习的时间;通过预习扭转被动的、苦恼的、倒退的学习过程的恶性循环。

越是上课听不懂,越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预习。

1.3.4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预习对培养自学能力也是一个重要方法。

自学能力是独立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自学能力直接影响我们的学习质量。

如在老师让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时,有些同学阅读的速度快,对所阅读的内容分析概括得准确、全面;有些则不然,不仅阅读速度慢,而且回答问题时抓不住要领。

这就是自学能力的差异。

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阶段复习等都是以自学为主的环节。

因此,在校学习虽然不以自学为主,但自学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有了自学能力,就像船儿挂上了风帆,可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自由地遨游。

就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立身于社会,为人类做贡献。

2如何进行高效性的预习

2.1要分类预习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学期预习、阶段预习、课前预习。

学期预习,是指在开学前(假期中)或开学初,集中一定的时间,通览教材,进行系统自学的过程。

通过学期预习,了解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居高临下。

从全局的高度进行学习。

而且,这样预习也可以缓解平时学习的紧张。

对于难度较大,自己感到吃力的学科,这种预习更有必要。

阶段预习,是指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一章或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初步建立这部分知识的结构。

阶段预习可明确该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也有助于从系统的角度掌握知识。

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这类预习所用时间短,收效快,所以更为常用。

2.2选择预习重点,不要全面预习中学生课程比较多,每天除上课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作业,用于预习的时间有限。

如果各科预习全面铺开,势必手忙脚乱,顾此失彼。

全面预习是不现实的:

一是时间难保证,二是精力难保证,三是质量难保证。

预习要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内容/学科先预习。

“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认为作业时间紧,就放弃预习。

2.3明确预习任务预习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框架和思路;

(2)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3)找出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准备在课堂听讲中解决。

(4)适当做一些预习笔记和习题。

2.4选择好课前预习的时间课前预习时间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的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很多。

2.5课前预习法的步骤(以课题剖析法为例)第一步,课题剖析。

课题剖析是指就学习课题的名称或标题,分析包含的基本含义,力争对课题名称有一个明确的印象。

然后阅读课文找出从属于课题名称的各个并列项目,再通过比较找出主要项目进行认真阅读,画出重点内容,找出不懂的问题,最后按照课文顺序列出提纲。

在上课时能与老师的板书作对照,以便不断改进预习方法。

第二步,阅读教材。

阅读是预习的最基本方法。

预习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教材来达到对新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的。

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进行有效的阅读预习:

通读教材,目的在于找出重、难、疑三个点;充分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扫除障碍。

对确实不明白的地方,做适当标记,以便在新课学习中向老师学习;读完教材后要回顾全文,做好归纳性小结。

第三步,联系旧知。

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由于旧知识被遗忘了或存在知识缺陷造成的要及时补救;如果遇到旧知识的模糊不清,就要立即对它们进行重新学习或复习。

然后就这些原来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对新知识的内容结论进行推导、探究。

在推导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思路。

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新知识。

第四步,标记重点和疑点。

根据课后的思考题和自己的判断,标出教材的重点范围,这样就可以知道下一节要讲述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做好课堂笔记。

对教材中的新观点和有疑问的地方,你不必非要在预习中就全部弄清楚,否则就可以不用去上课了。

你只需要知道下一节课的难点在哪里,有哪些问题就行了。

找到了这些疑难之处,在听课时就会专心致志,增强学习的针对性。

第五步,动手解题。

预习从新课的联系开始。

在预习时,要先阅读课后练习,然后根据这些练习,在课文中寻找直接或间接的答案。

完成习题后,还要对练习进行检查,看自己的记忆情况是否符合课文要求。

做到课后习题与阅读课文的有效结合,提高预习质量。

2.6预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6.1迅速浏览新课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一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第二遍。

2.6.2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通过第一遍对新课文的迅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

认真细读第二遍。

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找、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2.6.3要边阅读边记笔记,边读边划,边读边批在预习时,需要认真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脉络和重点、难点。

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

预习笔记有两种:

一种是记在书上,一种是记在本上。

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画勾;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一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

“划”就是划层次,划要点。

读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层次,抓不住要点,那就是没有读进去。

“批”就是把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旁边。

这些体会、看法究竟对不对,可以在听课中验证。

2.6.4要找出重点和疑点预习中,一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它们带到课堂上去。

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一定要认真的边听、边思,听出老师讲解的思路。

经老师讲解后,仍不明白的问题,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向老师发问,直止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明白为止。

2.6.5阅读与查资料相结合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内容,要立即查字典、词典和其它参考资料,把生字、生词在书上注音、注解。

2.6.6独立思考,发现问题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预习中要先思考,后查资料;先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先看清意思,后再做笔记。

2.6.7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时,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抓不同的要点。

2.6.8与其它学习环节相结合学习过程是由计划、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等各个环节构成的循环过程,偏废了哪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学习效果。

预习应与这些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二、培养学生认真的听课习惯

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增长知识、接受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

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课中度过的,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听老师的讲课来获取。

要想学习好,首先必须学会听课。

要实现高效听课,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关键。

通过预习,能让自己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听讲就有了目的地和针对性。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避免分心走神,二是容易听懂,便于接受。

2积极听讲

积极听讲的含义就是,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将自己努力和老师的讲课过程紧密的联系起来。

3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的重点,加深理解与吸收。

听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板书,老师讲解时,眼睛注视着老师的动作与表情;思想上与老师保持一直,紧跟老师的感觉走,然后全神贯注的边听、边思、边记。

上课思想不集中,人在教室心在外,这是多数学生学习平淡的最主要原因。

4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

不少学生听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埋头做笔记,思维不能与老师保持一直,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听讲方法。

听讲时,思维上必须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直,听老师怎样分析、推理;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

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

千万不可脱离老师讲课的轨道,一旦脱轨,就会造成学习上的“翻轨”。

5理解为主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

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课堂上“听”是主题,“想”与“记”是次体。

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

6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预习可使自己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上课时可以放松注意力,降低思维的紧张度。

而是须在课堂听讲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在听课中排除疑难,深化理解,还要通过听课检验和锻炼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这就要“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所谓“超前思考,比较听课”,即上课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头。

如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就应主动去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校对。

自己想对了,老师再一讲,就记得更扎实;想不出来,或和老师解答不一样,再听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或者,老师讲了一种解题方法,自己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

通过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原因。

7抓住重点

抓重点,首先要抓开头和结尾。

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常常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错误的认为开头语不是“正文”,可听可不听;结束语则是“正文”的重复,既然正文已听过,就不用听了。

因此,他们在上课时心不在焉,这是非常错误的。

实际上,老师讲课的开头,虽然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

我们只有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能眉目清楚,才能知道该做什么,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做。

结尾的话虽也不多,却常常是对一节课精心提炼和复习的提示,领会知识的实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总之,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的,它们对听课具有启迪、点拨的作用,必须注意和听好。

抓重点,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老师在讲课时反复强调的,在板书中用彩笔勾勒的,以及直接要求学生注意的,都是重点知识,必须重点关注。

8听懂重要细节

俗话说:

“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

”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头头道道和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

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

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9积极发言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

这个时候,正是锻炼自己和促进自己的最好时机,要积极大胆的抢先举手发言。

有些学生担心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因此就经常不发言;有的学生更害怕发言与提问,当老师提问到自己时,心跳的咚咚直响,眼睛不敢正视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

这种害怕提问,视老师提问为痛苦和麻烦的学生永远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10把握好做笔记的时机

边听边想边记。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边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听讲。

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做笔记的时机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由每个同学自己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原则是不能脱离前提——不影响听讲。

做笔记的关键是记下“必要”和“精华”——选择性的记(记重点、难点、疑点、思路、技巧等)。

11注意和老师交流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单纯是老师将知识授给学生的过程,更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

这种交流包括了非语言的交流(如目光交流)和言语交流(如回答老师的问题和向老师提问)。

当你和老师进行积极的目光交流时,一方面容易维持集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老师也容易从你的目光中“读”出你对问题的困惑,及你对问题的理解。

因而,目光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了解、感知的过程,你与老师的目光交流将有助于你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

在课堂中遇到不太明白的问题是很正常的。

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发问。

不少同学就是由于不敢问,才使本来很小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

问需要勇气,还要讲究方法。

听课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所以,在向老师提问时,必须是十分迫切需要解决而又不会对课堂造成大的冲击的问题,所以,学生应该在充分预习、积极思考的基础大胆而又谨慎地提问。

三、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

1做笔记的必要性

做课堂笔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技巧。

笔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笔记是一份永恒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

一堂课下来,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最多也只能记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很快就会淡忘,特别是那些资料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图表、数字、公式等)更容易被遗忘。

为了充分消化和理解,记录听课内容非常重要。

2做笔记的重要性

笔记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同时,笔记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记忆也有很好的效果。

笔记反映了老师讲课的重点、难点与疑点。

通过课堂笔记,可以掌握老师的思考方法,分析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所以,可以说课堂笔记是学生的信息库存和资料库,为学生课后复习和做作业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且这些资料又是教材和参考书中所找不到的宝贵内容。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日后反复思考的科目或内容,这种方便性尤其明显。

做笔记的一个好处,就是避免学生上课分心和思想开小差,促使学生听课时集中精力,积极思考,深刻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同时更能充分调动眼、耳、手、脑等器官的互相配合与协调,锻炼学生的器官协调能力。

3怎样做好课堂笔记

3.1明确宗旨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

因此,做笔记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3.2把握时机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

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

一是老师板书时,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尽快抽时间补记。

3.3注意方法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

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

对此很难作出简单回答。

课堂笔记,最祥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略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

课堂笔记要注意:

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3.4注意方式课堂笔记一般分三种情况来记: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老师所讲内容的重点记下来;二是一些经典的原话、定义、定理、公式、论点、结论、概念、时间、地点等,必须准确抄记,三是对不懂的问题和疑点,也要原样记下来,课后好去研究、思考、查对和询问。

3.5注意内容记笔记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

笔记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内容:

一是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与疑点;二是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与结论;三是基本观点、论据、论证及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事实、实例;四是老师对某些新问题的新见解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和技巧等。

3.6分清主次课堂上做笔记,最值得提醒和反复强调的就是要分清那是主体、那是次体。

“听”与“想”是主体,做笔记是次体。

一定不能“满堂记”和“满板记”,要保证自己去听懂,想好了再记。

3.7层次分明好的笔记,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一节课解决了哪几个问题,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这就要求:

记录一定要有条理,有层次,分段分层记录。

不要将几个问题搀杂在一段文字中。

不要吝啬纸张,每页的上下左右,都要留适当空间,以便在温习时加上自己的心得、疑问或者其它补充资料。

此外,绘图要大而清楚,论点之间要有充足的空白,以增强笔记的“视觉效果”,便于温习。

3.8及时补充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

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

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不仅是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需要,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

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突出时间上的要求——及时,态度上的要求——认真,思维上的要求——独立,作业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

如果学生的书写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自觉认真检查,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作业、练习时一定要独立思考,切忌抄袭,也不要直接看参考答案;遇到难题要多思考,实在想不出来时要先看课文,好好将相关知识点复习一下,掌握了相关知识后再做题。

       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

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不去认真的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弄清算理,这就导致了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机械模仿例题的现象。

稍有变形或引伸、综合便错误百出,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养成,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也是一种消极思维定势的障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多读、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实际上同时也是为了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的训练。

3、培养学生纠错反省的习惯。

在作业、练习时一定要及时上缴,认真订正,用其它颜色的笔将错题标出,对一错再错的知识要特别注意,必须花一定的时间好好进行补差,一些典型错题应写入错题簿,在考试前重温一下错题簿,力求在考试中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

五、培养学生高效复习的习惯

1复习的作用和任务

1.1复习的分类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我们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

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当天所学的知识;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较多的整体性的内容所进行的复习。

系统复习又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

1.2复习的意义

1.2.1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手段“重复是学习之母。

”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

我们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间接的书本知识,不是自己实践得来的,往往印象不深,加之我们每天学的知识很多,也不易记住。

如果不重复学习,很快就会忘掉,这就没有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没有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也就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

因此,必须通过重复学习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

巩固知识是复习的最主要的作用。

1.2.2复习有利于加深理解课堂上由于时间比较紧,进度比较快,加上每个人基础不一样,能力有大小,所以对知识的理解上会出现不同情况:

有的理解深一些,有的理解浅一些,有的甚至不理解。

课后进行复习,我们针对自己的问题,多思考,会使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一些,会有许多新大收获和启发,这就是“温故而知新”的道理。

只有温故而知新,加深理解,我们才能记得更牢,掌握得更好。

不加深理解,似懂非懂,似是而非,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