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246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docx

广东省预算执行情况和预算草案的报告

广东省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广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广东省财政厅厅长 刘昆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提出广东省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5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我省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严格依法理财,加强收入监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需要;深化财政改革,加快体制创新步伐;强化财政监督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千方百计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预算完成情况良好,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据财政快报统计,2005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6亿元,按可比口径为省代编预算的107.69%,超收129亿元,比上年增收280.78亿元,增长18.41%。

2005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2287.54亿元,为省代编预算的112.75%,超支258.74亿元,比上年增支434.96亿元,增长23.48%。

 

    2005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各项补助款和预算结转、结余,减去支出以及上解中央款项后,全省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05年省级财政总收入完成525.89亿元,比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482.92亿元超收42.97亿元。

超收的主要项目是:

(1)省级一般预算收入超收36.07亿元;

(2)上下级结算及中央返还收入增加5.03亿元;(3)上年结余增加1.87亿元。

    2005年省级财政总支出完成518.91亿元。

比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481.94亿元超支36.97亿元。

主要是根据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有关政策精神,对2005年超收作了适当安排,主要用于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其中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达10.98亿元,包括16个扶贫开发县开展免费义务教育试点经费、省部共建“985工程”等。

上述安排除列收列支项目外已报告省人大常委会批准。

    2005年省级财政总收支相抵,结余6.98亿元,全部结转下年使用。

    2005年,为确保预算任务的顺利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度重视收入征管工作,确保收入稳步增长。

    在2005年第二季度我省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灾的严峻形势下,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按照省委的部署,切实做好财税收入的协调工作,坚持执行财税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深化预算执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加强财税部门工作联系和信息交流,落实收入征管责任,及时将财税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同时,认真落实专人分片抓收入制度,对收入完成出现异常的地区和税源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效应,有效带动各地加快经济发展、做大财政“蛋糕”的积极性。

2005年全省财政收入增长呈现出“双提高,双平衡”的良好态势,即财政收入增幅和增长质量均得到提高;财政收入时间进度上和区域上的增长平衡。

2005年我省财政收入增长无论是增收绝对额还是增长率都达到近四年最好水平;超收可用财力增加,财政收入增长质量得到提高。

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并保持时间进度上的平衡,各月累计增长率曲线平滑,未出现前高后低,大幅度波动现象;各区域收入增长较为平衡,珠江三角洲地区财政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东西两翼、粤北等山区收入增长步伐加快,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增长率高1个百分点左右,表明我省经济健康运行,对经济的调控日趋科学。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各级财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保证了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密切相关的资金需要。

省财政在保障国家机构正常运行的同时,千方百计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培育和扩大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快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出口。

一是省级基本建设支出17.11亿元(不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基建支出),较好地发挥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支持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产业升级。

投入10.63亿元,其中: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2亿元、装备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出2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支出2亿元、名牌战略专项资金支出0.85亿元,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三是支持外向带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外贸出口专项资金支出5.98亿元,其中:

欠发达地区出口“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出4亿元(含上级调拨收入安排部分),科技兴贸资金支出0.5亿元,优化投资环境资金支出0.7亿元,有效促进外贸出口。

    实施科教兴粤战略,建设教育强省,提高科技竞争力。

共投入96.1亿元支持实施科教兴粤战略。

其中,科学事业费支出4.26亿元,科技专项投入16.33亿元,推动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教育事业费支出36.51亿元,教育专项投入39亿元,主要包括高校基建贷款贴息专项资金支出9亿元,省部共建“985工程”建设资金支出3.5亿元,高校“211工程”专项资金支出2.4亿元,支持高校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免费义务教育试点经费支出5亿元,困难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支出5亿元,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免收书杂费支出5.08亿元,经济欠发达地区山区农村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补助支出1亿元,欠发达地区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设施补助支出1亿元,职业教育经费支出0.6亿元等,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推进我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三农”投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农业投入48.01亿元。

其中,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省级补助资金支出12.35亿元,小型水库隐患人大议案资金支出4亿元,中央农业综合开发省级配套资金支出2.01亿元,贫困地区农村机电排灌议案资金支出1.2亿元,渔民转产转业议案资金支出1.02亿元,贫困村“两委”干部补助支出1.67亿元,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资金支出0.7亿元等,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支持农村、农业加快发展。

二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支出26.99亿元,为农村税费改革后镇级机构和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提供了资金保障。

三是落实种粮大户直补政策,补助资金0.52亿元,适当扩大直补面,调动农民产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

    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建和谐广东。

共投入33.51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其中,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等5.79亿元,促进和扩大社会就业;省属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经费支出18.29亿元,省属企业离退休干部补助支出1.11亿元,确保离退休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社会稳定;安排基本养老保险专项资金支出1.8亿元,省农垦、华侨企业养老保险纳入统筹补助支出1亿元,推进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军转干部、退役士兵生活及就业安置及伤残士兵医疗补助支出0.84亿元,解决军转、复员军人历史遗留问题;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转移就业补助资金支出0.85亿元,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

    建设文化大省,改善人文环境。

投入13.7亿元建设文化大省。

其中:

省博物馆建设支出3亿元,中山图书馆建设支出2亿元,文化企业改制专项资金支出0.3亿元,文化大省建设专项项目资金支出1亿元,宣传文化发展资金支出1.12亿元等,有效推动我省文化事业加快发展。

    确保卫生投入,构筑公共卫生体系。

共投入19.32亿元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其中,农村卫生专项投入1.5亿元,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支出1.77亿元,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医改及公费医疗超支款支出3.55亿元,加强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资金支出0.5亿元,结核病、艾滋病、乙肝等防治专项经费支出0.67亿元,市县企业离休干部医疗补助支出0.3亿元,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贴息支出0.2亿元,职业病防治经费支出0.1亿元等,促进了我省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生态环境。

共投入10.7亿元支持环境保护。

其中,生态公益林补偿费支出4.14亿元,治污保洁专项资金支出0.6亿元,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等支出0.23亿元,环保专项投入2.2亿元,东江、西江、北江、韩江流域涵养林建设支出0.40亿元,人工鱼礁议案资金支出0.50亿元,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出0.25亿元,珠江水质保护专项资金支出0.4亿元,自然保护区建设议案资金支出0.16亿元,林业防灾减灾及绿色通道专项支出0.3亿元等,支持环境治理,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各项转移支付资金支出80.62亿元,逐步均衡区域间的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进一步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激励机制,增强市县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动力,推动市县财政收入增长。

三是缓解县镇(乡)财政困难,财政安排4亿元,对财力薄弱镇(乡)给予补助,并鼓励市本级财政对县(市)和镇(乡)实行财力性转移支付,不断提高县(市)和镇(乡)财政保障水平。

    (三)坚持改革创新,大力推进财政改革。

    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2005年全省各级财政全面铺开部门预算目标基本实现。

省级对所有省直单位试行项目滚动预算,强化项目预算绩效观念。

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2006年部门项目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逐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收支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征收计划细化到具体项目;推进财政供养人员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基础信息库建设。

    加快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步伐。

不断扩大试点资金范围,探索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省级国库支付系统的整合工作,2005年,全省共有2,616个一级预算单位、4,504个基层预算单位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围,试点金额达702.28亿元,其中省级共有111个部门共401个预算单位纳入了试点,改革覆盖率达到70%,试点金额达70.12亿元,顺利完成了年初提出的2005年省级实施改革预算单位数达到半数以上的阶段性目标;改革向县级纵深推进,全省有38个县区先后开展了改革试点。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继续完善政府采购法规制度建设,做好《广东省政府采购管理条例》起草工作;强化省级政府采购计划管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政府采购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效益化;积极推进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管理,继续完善与健全政府采购的“一个制约机制”和“两个竞争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运作。

2005年,全省实际完成采购金额287.4亿元,采购规模增长26.5%,节约资金32.01亿元,资金节约率达11.14%。

    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2005年是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改革年,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开展“一免征,三改革”工作(全面免征农业税,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县镇财政体制改革)。

在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各选择一个县(市)进行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研究制定了《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改革试点的意见》,推进农村全免费义务教育;制定《关于我省县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逐步建立县镇公共财政制度,鼓励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乡镇推进“镇财县管镇用”改革,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有条件的乡镇进行“村级会计代理制”改革试点。

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和深化改革,全省农民每年从改革中获得55.5亿元的实惠,农民人均每年减轻负担106.93元,至此,全省农民实现了税赋零负担。

    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根据《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规定,在完成“十五”期间高校基本建设财政贴息贷款资金、省商业集团公司启动债务重组财政资金借款、省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等三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的同时,全面推开了省级部门预算单位对500万元以上和跨年度的财政支出项目自我绩效评价工作,在115个省级一级部门预算单位中,有42个省级部门预算单位报送了属于自评范围的177个项目的评价结果,涉及省财政资金总额118亿元。

经过各部门预算单位自评、省财政厅初审、专家小组复查审核、向各部门预算单位反馈审核意见、抽样复核审查、正式下达审核结论等阶段,目前除个别项目需要组织重点评价外,大多数部门自评审核结论已全部下达各部门单位,并作为2006年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

    开展省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改革试点。

按照张德江书记的指示和省政府《关于开展省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以“两统一,一系统”为主要内容的省级财务集中监管的改革试点,通过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规程,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软件,逐步建立“大集中”模式的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系统,实现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使用全程进行实时、直接、无“盲点”监管。

为指导改革顺利实施,制定印发了《广东省省级财务核算集中监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省级首批10个单位于7月份开始试点。

    (四)加强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

    完善财政监督体系。

从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创新监督方式和方法:

在接受外部监督方面,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不断完善和扩大监督网络,进一步增强接受人大、纪检监察、审计、舆论等社会监督的自觉性。

“人大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建设由尝试阶段进入正式建设阶段;重视财政审计工作,加强对审计中存在问题的整改跟踪落实。

在内部监督方面,进一步完善财政内部循环监督工作系统,强调源头监管、同步跟踪,实行事前审核、事中监控检查、事后稽核评价相结合,推动了财政监督工作动态化。

在对外和下级财政部门的监督方面,加强对部分省直、企业及市县财政部门拨付、管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情况以及用款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加大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力度,强化对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行业和中介机构的监管,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

    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

继续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年度稽查,重点加强对交通规费收支的监督检查。

对我省2004年度汽车养路费、公路客运附加费的收支情况进行了核查,在全省范围内对2002-2004年连续三年省下达的公路客货运站场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收费情况进行稽查,规范了政府收费行为。

    加快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工作。

在基本摸清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的处置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工作的通知》,对资产处置范围、处置原则及组织实施作了明确的规定,据此,省财政厅下发了《关于省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处置预案的通知》,加强与省直77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沟通联系,经达成一致意见后,形成了77个单位的资产处置方案,并呈报领导小组审批。

    开展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清理工作。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财政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全国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和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全省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2005年8月至9月,省财政厅牵头组织了全省行政事业单位津贴补贴清理工作,基本摸清了全省39,495户行政事业单位2004年及2005年上半年津贴补贴发放情况,核实了津贴补贴项目、标准和资金来源,并对津贴补贴清理情况进行了必要核查。

    二、2006年预算草案

    2006年,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我省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财政收入呈稳步增长趋势。

但是,由于工业企业盈利增长放慢、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加大投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006年必须大力做好增收节支工作,收支安排应积极稳妥,要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一)2006年全省一般预算草案。

    2006年我省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和谐广东”和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的要求,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认真贯彻稳健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努力增收节支,严格依法征税,做到应征尽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整合政府财力资源,集中资金确保工资、政权运转和“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卫生、科技等重点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完善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严格控制政府债务,严防财政债务危机,确保财政安全;有效运用财政分配政策,提高社会分配公平水平,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广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按照2006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综合考虑我省物价水平、税收结构等因素,2006年全省一般预算收入预算按1,987亿元安排,增长10%.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加上中央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款,减除各项上解中央款项后,全省可支配财力为2,505亿元。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2006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预算相应安排2,505亿元,比2005年增长9.5%。

    

(二)2006年省级一般预算草案。

    根据2006年中央财政政策取向及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编制2006年省级预算安排的原则和重点是:

(1)积极稳妥安排财政收入,坚持应征尽收。

(2)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3)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社会公共需要。

(4)保证重点支出,确保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和战略决策的落实。

(5)适当调整省级部门公用经费标准,保障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

(6)加大地区间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推动区域均衡发展。

(7)实事求是编制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科学性。

(8)树立绩效观念,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2006年省级财政收入。

    2006年省级财政总收入安排562.11亿元,其中:

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436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9%;各市净上交收入47.67亿元,比2005年增加5.8亿元;中央税收返还省级收入111.03亿元,比2005年增加6.8亿元;上年结余6.98亿元;上交中央财政收入39.57亿元。

    2、2006年省级财政支出。

    根据2006年省级财政总收入情况,初步测算2006年可用于安排新增支出的财力为79.93亿元,来源构成是:

省本级税收收入增加24.93亿元;上划中央“两税”增量返还收入增加6.8亿元;各市增加上解0.9亿元;收回到期不再安排资金34.73亿元;2005年结余6.98亿元;上年结余增加3.59亿元。

    根据以上预算安排原则及新增财力情况,拟安排新增支出77.47亿元,加上继续安排的支出484.18亿元,2006年省级财政总支出561.65亿元,收支相抵,净结余0.46亿元。

    2006年是省级财政全面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转折,省级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等公共支出。

2006年省级财政总支出结构为:

用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支出为23.23亿元,占4.14%;用于维持政权运转的支出为140.64亿元,占25.04%;用于提供全省公共服务、发展公益事业的支出为233.46亿元,占41.56%;用于建立应急和预警体系,防范风险的支出为34.76亿元,占6.19%;用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帮助欠发达市县解决政权运转和发展问题的支出为129.56亿元,占23.07%。

 

    2006年省级重点支出保障及主要项目安排情况如下:

    

(1)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建设经济强省。

一是保障我省重点项目和战略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安排投入9.1亿元,主要包括重点项目及战略(潜力)产业培育资金6.5亿元、广东铁路投资项目资本金1亿元、大亚湾石化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财政贴息0.3亿元等;二是支持企业挖潜改造,扶持企业发展,安排资金8.64亿元,主要包括结构调整重点挖潜改造专项2亿元、装备制造业专项资金2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0.3亿元、民贸企业贷款贴息0.2亿元等;三是积极落实支持外贸出口各项政策,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安排资金4.58亿元(不含上级调拨收入安排的“以奖代补”资金),包括出口退税“以奖代补”专项资金、优化投资环境及招商引资资金、科技兴贸资金等。

    

(2)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

安排资金51.98亿元。

其中:

农林水部门正常事业费5.51亿元,专项投入46.47亿元。

主要项目包括: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安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项1.25亿元,统筹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农渔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农业标准化体系等项目。

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安排贫困村“两委”干部补助1.67亿元,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年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以下的约8,000条贫困村,每村每年补助3万元,确保贫困村“两委”成员补贴每人每月不少于300元。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安排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省级补助资金12.35亿元,用于107宗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项目,保障我省大中型水库、主要江海堤围等水利设施安全;安排小型水库安全隐患议案资金4亿元,扶持800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力争2007年完成全省3,279宗小型水库改造任务。

扶持农业发展,安排贫困地区农村机电排灌议案资金1.2亿元,新建及改造水轮泵站284宗,新增或改造装机33,854千瓦,提高我省农田排灌抗灾能力;安排渔民转产转业议案资金1.02亿元,扶持沿海渔业发展项目56个,解决渔民安居工程710户,安排渔民技能培训约5000人,促进渔区稳定,改善渔民生活;安排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议案资金0.98亿元,扶持机械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和创新,补贴龙头企业、专业服务组织、种养大户等购买农机具,建设农机推广站、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等,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按可比口径,2006年农业投入比上年增加5.21亿元,增长10.95%。

    此外,为巩固和深化我省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27亿元,确保全省农民真正实现零税负,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实惠。

    (3)保障教育投入,建设教育强省。

安排资金88.27亿元。

其中:

正常事业费12.13亿元(不包括高校生均定额经费);教育专项投入76.14亿元,主要用于三个方面:

一是义务教育专项投入22.68亿元,主要项目包括:

安排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1亿元,确保从2006年秋季起我省农村户籍学生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全省约960万农村户口学生受益(每年小学每生免收杂费288元,中学每生免收408元);安排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5.08亿元,对人均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和生活费给予补助;安排困难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5亿元,补助490所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学,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活设施和教学设备改造1亿元,计划补助333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安排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0.3亿元,奖励和资助民办学校,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发展。

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