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326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13《边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docx

高中语文13《边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3《边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5

教学目标:

1、感受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美”。

2、品味学习小说中诗一般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真正的艺术应当经得起两样东西的检验:

一是纵向的生命力,那种产生时轰轰烈烈,经行中却经不起时间跨跃和时代洗礼的东西,绝非真正的艺术;二是横向的美感效应,即无论是谁,无论你从哪一个角度去审视它,它都能像水晶石一样熠熠生辉,使你能从中获取你所需要的东西,从而产生愉悦人心的美感效应。

沈从文的《边城》正是这样一篇美文,自它问世以来,对它的评论便接踵而来,有人赞它为“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有人讥之为“有意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

70多年来,经过历史浪潮的千淘万洗,人们渐渐认识到《边城》是一颗闪光的金砂。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投影、配乐、朗诵)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

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

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小说写的就是这户人家的故事,其中的“女孩”名叫翠翠。

她是怎样的姑娘呢?

(投影,女生朗读)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鹿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这就是翠翠。

小说中天保、傩送这两兄弟都爱上了她,不禁为爱情展开了竞争,按当地习俗,要在大月亮的晚上用歌声向姑娘求爱,阴历十四到了,月亮也快圆了,我们的课文中的故事便是从这儿开始的。

2、整体把握,梳理情节:

课前大家已自读了课文,下面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投影)

(1)课文三节内容有没有一个中心事件?

(2)围绕这个中心事件,三节内容具体写了什么?

(同学们讨论发言)

明确:

A.节选的三节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事件来写的,中心事件是“听歌”。

B.三节内容具体写的是:

第一节:

十四的晚上祖父与翠翠听歌的情景。

第二节:

十五的白天祖父进城鼓励大佬继续唱歌,却意外得知唱歌的是二佬。

第三节:

十五的晚上祖父与翠翠听歌的情景。

3、深入研读,把握旨趣:

欣赏《边城》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眼光,它不同于一般小说以情节取胜,它向我们展示的是美。

沈从文说:

“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懂得它意义的却很少。

沈从文的《边城》就是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纯厚的世俗人情,来表现一种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我们一起来发现美、展示美、品味美。

自己选择课文的美点,认真揣摩,品味美在何处?

①景美——湘西的青山绿水

“我平常最会想像好景致,且会描写好景致。

”沈从文对写景可算是一个圣手。

《边城》写景处皆十分精彩。

例:

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

(这样的月下情境在文中几番出现,同样是舒缓的语气,轻柔的文字,同样是那样的静谧、幽深、充满温情与凄美)

小说里为什么要写景?

——景是人物所在的环境,是人物的外化,人物的一部分,景即人。

例:

孙犁《荷花淀》开头: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

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着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例:

“天快黑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这段文字,从气味、声音、色彩等方面生动细腻地描绘出一幅湘西乡村所独具的古朴色调的黄昏图景。

以景烘托情,以情渲染景,即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与惆怅,也使景物带有忧郁的情调,认人们自然而然感受到人物“内心薄薄的凄凉)”

②情美:

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沈从文写翠翠的精彩之处,便是以其特有的诗性笔触,捕捉并描摹出一个山野少女灵动微妙的神思流露,轻而且细,我们不妨细读。

例:

小说开头:

翠翠看到“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色薄云”,看到夜幕降临,祖父仍“忙个不息”,“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因为翠翠此时心中“好像缺少什么”,担心“这个日子过去了”,而这个日子恰是“规矩”中听歌的日子。

由此可见这正是她对爱的朦胧渴求和向往。

由于祖父不理解她的心事,她竟有点怪祖父,冒出“坐船走”,让爷爷“满城打锣找”自己的念头。

还有后文写翠翠在梦中跟歌声各处飞以及第二天晚上等歌的情景,都表示翠翠对爱的向往。

当暮色笼罩一切时,阴郁的感觉也锁紧了翠翠极度烦乱的心境。

她“坐在溪边,望着溪面为幕色所笼罩的一切。

望到那只渡船上一群过渡人,其中有个吸旱烟的打着火镰吸烟,且把烟杆在船边剥剥地敲着烟灰,就忽然哭起来了。

”(从最初的心神飘忽,到后来难受得想哭又无理由可哭,再到莫名其妙哭起来,翠翠原来对爱的期待、兴奋和迷醉,已渐渐为无边际、无着落的烦闷和恐慌所淹灭。

沈从文曾说:

“我是天生就一种理解女子的心。

”的确,如此细腻的人生、人性,只有沈从文能如此深细而精微地表达,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凄婉缠绵的情思。

李商隐:

“春心莫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鲍照:

“两相思,两不知”。

翠翠这样一种没法对人诉说的朦胧的对爱的神往的表达,便默默地融入那片青山绿水,那片烟雨晨昏。

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

翠翠对爷爷的爱带着一些任性,一些娇气,更有深深的依恋。

爷爷对翠翠关爱的具体表现:

在听歌的第二天,他找到大佬天保,“很快乐”地鼓励他继续唱歌。

回来后又以“笑话”的方式委婉地劝翠翠要“懂歌中的意思”表明他为有人向翠翠求爱而高兴,尽心尽力地希望她有个好归宿。

他同时也时时怀着对翠翠难以割舍的慈爱与依恋,一种相依为命的深情。

如小说中翠翠说“万一跑了”时,爷爷说“我到那时可真像疯子,还怕大水大浪”。

补充赏析一段:

老船夫向各个过渡本地人打听二老父子生活,关切他们如同自己家中人,绝望的体验已在他心上如阴云密布,终于承受不住而病倒了,躺了三天,人居然好了。

心中惦念一件事,便预备进城过河街去,他仍不肯罢休,最后一次要去打听消息,也是最后一次,再想为那个愿望尽点心力。

接下来这一段文字,请你慢慢读:

“老船夫在城里被一个熟人拉着谈了许久的盐价米价,又过守备街门看了一会新买的骡马,才到河街顺顺家里去。

到了那里,见到顺顺正同三个人打纸牌,不便谈话,就站在身后看了一阵牌,后来顺顺请他喝酒,借口病刚好点不敢喝酒,推辞了。

牌即不散场,老船夫又不想即走,顺顺似乎并不明白他等着有何话说,却只注意手中的牌。

后来老船夫的神色倒为另外一个看出了,就问他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老船夫方忸忸怩怩照老样子搓着他那两只大手,说别的事没有,只想同船总说两句话。

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挣扎!

——既想在层层绝望后面极其小心地探出一点希望来,又害怕揭晓的是更彻底的绝望。

边民纯朴的风情:

唱歌求爱的美好风俗

大佬、二佬的“君子风度”

二佬的不爱碾坊爱渡船

③人美:

抓住典型对话段,分角度朗读对话,体会总结人物性格特点:

翠翠:

纯真美丽、淳朴善良

爷爷:

仁厚慈善、坚毅自忍

天保:

豪爽、慨慷大度

总结:

边城的创作动机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我注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

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板书设计:

青山绿水的乡土气息————景美

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

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情美

边民纯朴的风情

翠翠:

纯真美丽、淳朴善良

爷爷:

仁厚慈善、坚毅自忍————人美

天保:

豪爽、慷慨大度

 

2019-2020年高中语文1.3《边城》精品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5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涎(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

B.火镰(liǎn)  埋(mái)怨  结(jié)子

C.莞(wǎn)尔  焖(mèn)菜 竹篁(huáng)

D.胡诌(zhòu)  茶峒(tòng)  傩(nuó)送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忌讳悲悯硬扎黑黝黝

B.滨水挪移弛名荧火虫

C.甬道逢场烟杆草荐

D.笼罩碧溪岨翘起大拇指

3.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与现在常用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

“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

  B.她便同祖父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事情。

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C.(老船夫)很快乐地说:

“大老,你这个人,又走车路又走马路,是怎样一个狡猾东西。

  D.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

4.选词填空( )

  ①天空被夕阳_____成桃花色。

  ②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_____的去想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

  ③“爷爷,为什么不来?

我要你!

”祖父听到了这种带着_____,有点儿_____的声音。

  ④溪面_________着一层薄薄白雾。

  A.烘放肆娇埋怨浮             B.照惬意焦怨气飘

  C.染大胆怒反感流             D.漂烦恼怨害怕升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且想象她出走以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来   地躺在船上。

  ②翠翠,你人乖巧,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也莫生气。

我   说个笑话给你听。

  ③她   为了等着这样的歌声,沉默了许久。

  ④老船夫见他眼神冷冷的,不明白他的意思,就用眉眼做了一个可笑的记号,表示他明白大老的冷淡处是装成的,表示他有好消息可以    。

A.无可奈何 信口雌黄 确实 宣告

B.无能为力 口若悬河 似乎 报告

C.无可奈何 信口开河 似乎 奉告

D.无能为力 滔滔不绝 仿佛 忠告

6.下列各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王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类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B.东西两路军同室操戈,紧密配合,在长山湖一带重创来犯的侵略者。

C.你这部小说已很完善了,我要是再补充,就是狗尾续貂了。

D.高一(8)班学生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恪守不渝,得到学校领导的充分肯定。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次大会上,没有一个人不说他不对,所以同意他的意见。

B.这个经验值得全省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歌唱演员重视。

C.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如果一旦出现漏电现象,就应当立即切断电源。

D.“心连心”艺术团在老区的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然后完成文后各题。

(一)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

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

翠翠在成熟的生命中,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

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

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于是胡思乱想:

  “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她都无结果,到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

不管事!

’‘怎么的?

我家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

’‘那你怎么办?

’‘怎么办吗,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

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二)

  “我万一跑了呢?

  “你不会离开爷爷的。

  “万一有这种事,爷爷你怎么样?

  “万一有这种事,我就驾了这只渡船去找你。

  翠翠嗤地笑了。

“凤滩、茨滩不为凶,下面还有绕鸡笼;绕鸡笼也容易下,青浪滩浪如屋大。

爷爷,你渡船也能下凤滩、茨滩、青浪滩吗?

那些地方的水,你不说过全是像疯子,毫不讲道理?

  祖父说:

“翠翠,我到那时可真像疯子,还怕大水大浪?

  翠翠俨然极认真地想了一下,就说:

“爷爷,我一定不走,可是,你会不会走?

许会不会被一个人抓到别处去?

  祖父不作声了,他想到不犯王法不怕官,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办。

  老船夫打量着自己被死亡抓走以后的情形,痴痴地看望天南角上一颗星子,心想:

“七月八月天上方有流星,人也会在七月八月死去吧?

”又想起白日在河街上同大老谈话的经过,想起中寨人陪嫁的那座碾坊,想起二老,想起一大堆过去的事情,心中不免有点儿乱。

8.文字

(一)中,翠翠为什么要“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想让祖父最后“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9.文字

(一)中,为什么翠翠会“吓怕起来了”?

 

10.文字

(一)中,“怎么办吗?

拿了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翠翠想象中的爷爷可能会说的话,而不是爷爷真正说过的话。

  B.翠翠之所以这么想,还能编出爷爷和别人的对话,正说明翠翠对爷爷的了解,知道爷爷疼她,喜欢她,故意说反话,狠话。

C.翠翠对爷爷是了解的,她知道自己一旦离开爷爷,爷爷就会杀了她,这说明了爷爷的凶残,是对湘西摆渡人野蛮本性的真实写照。

D.这是翠翠吓唬自己的话,仿佛自己一旦离开了自己深爱的爷爷,世界就会变得残酷,连爷爷也会凶残起来了。

其实这只是小女孩的凭空的幻想,反而说明了她对爷爷的依赖性。

11.文字

(二)中祖父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呢?

 

12.比较文字

(一)

(二),你觉得翠翠会跑走吗?

如果翠翠跑走,祖父会怎么做?

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然后完成文后各题。

阵阵沁人心肺的清香从湖上飘来,愈往前走愈分明地看出湖上的那一片绿,啊,到了,荷花洲!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暇;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我在一块大青石上坐下。

凝神思索,古人许多咏荷的诗句纷至沓来……屈原在《离骚》中曾幻想集芙蓉以为裳”。

魏晋时的曹植以荷花的美形容过理想的洛神:

“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

”白居易则描绘了荷花不枝不蔓,不容亵玩的品格:

“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

”另外,不少诗人或取其清新,或取其艳丽,写过许多秀丽如画的佳句。

忽然,一阵凉风吹来,一阵清香袭来,田田荷叶轻轻摇动,把颗颗珍珠倾入湖中。

我的联想中断了。

看看眼前的景象,一个奇异的念头油然而生,而且夹杂着一丝隐隐的不平之气。

我大胆设想:

如果去掉荷叶,只留下一枝枝光杆荷花,茕茕孑立,景色还能这样迷人吗?

从美学意义上讲,荷叶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失去了这部分就失去了美。

再从生物学意义上看,没有叶子,便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便绝对长不出这样漂亮的荷花以至莲蓬和藕。

难道那些荷叶就不值得歌颂吗?

难道它们只能作为一种陪衬出现在古人的诗中吗?

是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多少年来默默无言地居于人们强加给它的陪衬地位,上摧芙蓉赤,下助玉藕白。

盛夏时候,它们从不与人争风,反而像把团扇把阵阵清风送来。

这是一种朴实无华的品格!

它们又是无私的,久旱初雨,它们一点一滴都不沾唇,而总是小心地把水保存起来,那该是留给湖中的鱼儿吧!

当风雨袭来时,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压,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护持着朵朵荷花;当烈日吐火时,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虾游戏。

它们襟怀坦荡,外直中通,日月能囊括在心中,当人们把荷叶从茎部掐断时,千丝万缕连着根,那是它们不忘湖塘养育之恩的证明。

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作为药材,它可以去热消火;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

另外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温馨,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帮助生长了人类有用的莲和藕。

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

但最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美。

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

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13.文中第四自然段中“一个奇异的念头”是指()

A.赞美荷花B.赞颂荷叶

C.不平之气D.批评古人赞美荷花的做法

14.第六段末说,最吸引我的是荷叶的精神美。

“荷叶的精神美”指的是()

A.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的B.荷叶的自然美

C.精神,一种内在的精神D.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15.本文在写作上有独到之处,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起笔不凡,未见荷花先写荷香,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之情。

B.第二自然段从正面描写荷花的迷人景色,而第三自然段则是间接描写荷花。

C.第五自然段采用并列式,主要分说荷叶的各种美好品质。

D.文章连用两个反问句,为荷叶受到屈原、曹植和白居易的冷落而不平。

16.对文章内容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B.“它本身美,而且创造了荷花的美”,从荷叶自身和与荷花相辅相成的关系上评荷叶的美。

C.第六自然段从荷叶对人类的作用和作者的评价两方面写荷叶的美好。

D.末段以“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作结,既简明扼要,又点名题旨。

语言表达

17.根据文意,填写恰当的比喻句,并使之完整。

是呀!

黄山的暮色时分的确是一天中最光辉灿烂的,它将薄薄的晨曦,绚丽的云彩,灿烂的阳光全收进自己的怀里,这正如一个人的,,因而它才显得。

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缪塞尔•斯迈尔斯认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圆心”,这个圆心的外面被很多“圆圈”包围着,其中包括:

父母圈、妻子和子女圈、左邻右舍圈、工作单位(雇主)圈、助人为乐圈、爱护花草动物圈……圆心外面的圆圈越多则“人生半径”越长,反之,则越短。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因“人生半径”的不同而呈现出内涵和色彩截然不同的生活,请以“人生半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参考答案〗

1.C  2.B  3.A  4.A 5.C 6.C 7.B

8.翠翠感到日子有点痛苦,“好像缺少了点什么”,她觉得委屈,自然地迁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娇的祖父,她并不当真地胡思乱想着自己出走以后带给爷爷的惩罚。

(注意,翠翠的“惩罚”手段仍然是建立在两人亲情深厚的基础上,她深知祖父爱她,所以设想让他尝尝失去她的痛苦。

9.只是这样一个念头,就吓坏了翠翠,她不敢想象没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顾爷爷正忙着摇船,一次又一次叫爷爷回家,仿佛晚一点他们真会分开。

这是一种依赖感,也是一种孤独感。

10.C(不是凶残。

可以参考题支D的解说。

11.死亡,即“被死亡抓走”。

12.不会。

因为翠翠离不开祖父,正如祖父也离不开翠翠一样。

祖父希望能够照顾翠翠到获得幸福的生活,但是他很担心自己一旦死去,翠翠就无法生活下去。

正是基于这种爱,如果翠翠真的不见了,他会很着急地去寻找,一旦找不着,甚至于会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

13.B14.C15.D16.A

17.例:

这正如一个人的晚年,收藏了童年、少年、青年的美好时光,因而它才显得庄重、深沉、含蓄、灿烂。

18.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