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18968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docx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全册教案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

1.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

这样的时代对其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时代:

(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冲击,“礼崩乐坏”;

(2)“周礼尽在鲁”

影响:

(1)提出“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

(2)孔子提出“仁”(核心),反对暴政

(3)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开创私人办学的先河

2.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如何评价?

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有什么地位和影响?

主要内容:

——思想:

(1)“礼”:

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

立身的基础。

主张“克已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

图维护奴隶制度。

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2)核心:

仁。

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给“仁”下的两个最重要的定义。

主张以爱人之心和

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3)中庸:

把伦理范畴的“仁”

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

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政治:

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教育:

(1)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基本教材。

地位和影响:

——对中国:

(1)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

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

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

了条件。

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

(3)“六

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

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对亚洲:

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欧洲:

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材料二1981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阜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拄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

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改名为《倾听龙的心声》。

材料三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请回答:

(1)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

(2)从材料二中公刘先生为密特朗照片的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

(3)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呼吁?

【参考答案】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提倡“为政以德”,对于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更与他所鼓吹的开明专制思想有很大的一致性。

(2)从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通过了解孔子,进而让世界了解中国,弘扬中华文化;孔子学说不仅在中国影响深渊,而且泽被周边,远播世界;传达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友好合作、平等交往的愿望等角度,加以诠释或联想。

(3)联系孔子所倡导“仁”的观念、“中恕”之道、重德教化等人文关怀思想;结合在文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弊端,如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等问题,说明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需要道德约束和教育等。

◎亚里士多德

1.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

①哲学:

A.继承并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产生

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这一观点使他“接近了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之间。

B.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

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②生物学:

对五百多种不同的动物进行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

③物理学:

在《物理学》中,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④逻辑学:

提出三段论:

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

⑤教育:

创办“吕克昂”学园,著书讲学。

⑥伦理学:

提出“中庸之道”。

2.评价亚里士多德

①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

②“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③其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使他继承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④他是一个职业教师,使古希腊教育理论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局限:

①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

②体现出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局限性。

3.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

相同:

都强调“恰到好处”,反对两极。

不同:

①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

②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过犹不及”。

③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

◎唐太宗

(一)评价

1.功:

执政思想强调存百姓,执政用人唯贤,虚怀纳谏,轻徭薄赋,慎法文治,崇儒尊孔,对边疆安抚怀柔,对外政策友好开明,形成“贞观之治”局面,为封建盛世打下坚实基础,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过:

晚年难免一些过失,享乐思想做法滋生。

3.总评:

封建社会走向强盛时期的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关于太宗治国之道,《贞观纪要》为后代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

(二)贞观之治

唐太宗在统治过程中,能够吸取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罚的政策,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延揽人才,励精图治,因而形成“贞观之治”局面。

1.贞观盛世的表现:

①隋统一全国,隋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为唐的发展提供了基础;②唐初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进一步完善中央集权制度,励精图治,重用人才;③经济上,沿用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重视农业生产;④文化上,完备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⑤正确处理了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实行友好交往政策;⑥广大农民在较为安定的环境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精神财富。

2.具体措施:

(贞观盛世出现的原因)

(1)政治方面:

①选贤与能——唐太宗在人才的甄选上注重惟贤与才是用,既往不咎。

(书例:

魏征);②虚怀纳谏——唐太宗认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2)经济方面:

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目的:

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并发展农业生产——③影响:

保证农业生产,减轻对农民的剥削,利于人口增加。

(3)法律方面:

慎用刑法,制定《唐律》——原则:

仁义为本,刑罚为末——措施:

立法精简,执行慎重

(4)文化方面: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影响:

a、兴儒学,完善科举制,加强人才选拔和思想统治;b、唐太宗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并无政治地位的社会中下层人士,可以凭靠自身本领获得参与政治的机会,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c、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

(5)民族关系:

积极开明——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实行积极开明政策——民族团结发展

(6)对外关系:

开放的政策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

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

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参考答案】⑴有。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3)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

◎华盛顿

1.领导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建国初:

A.拒绝接受王位。

B.主持制宪:

制定《1787年宪法》,实行三权分立,美国确立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

C.担任美国总统:

(1)第一届任期内:

政治上:

以周全的考虑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财政上:

建立国家银行,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

外交上:

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

(2)第二届任期内:

①对外:

在英法战争中“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事中。

②对内:

推进西进运动。

③引退:

不当终身总统,为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了范例。

3.评价华盛顿:

①具有高尚品格:

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

②功绩:

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建立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

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

③局限:

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④总评:

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

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

1.拿破仑最后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强于资本主义势力

主要原因:

①法国连年战争,消耗了国力,国内人民厌战。

②大陆封锁政策既打击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③两线作战,削弱了进攻的力量。

④被奴役国家人民的反抗。

2.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

性质:

①革命性:

反法同盟(前期);②争霸性:

英俄(后期);③侵略性:

埃、西(后期)

作用:

积极作用:

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瓦解封建生产方式,加快封建制度的解体。

极作用:

奴役、侵略,引起反抗,导致帝国解体。

3.拿破仑一世改造法国

(1)1804年,加冕称帝,即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

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

(2)改造法国的政策(见书本补充完整):

政治:

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人民的权利

经济:

改革财政;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

军事:

以征兵制代替雇佣兵制

法制:

发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确立自由平等原则;以法律形式确

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宗教:

用人:

外交:

(3)影响:

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法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4.评价拿破仑:

①身份:

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1799年他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1804年他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功:

对内:

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颁布《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

这些措施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

他对外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前期作战捍卫革命成果,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③过:

对内:

实行专制独裁,镇压人民反抗;对外:

后期作战主要是侵略奴役欧洲各国,争夺霸权,给欧洲人民带来灾难,体现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总之,拿破仑有功有过,功大于过。

◎甘地

1.甘地“非暴力“思想内容:

①消极抵抗;②坚持真理,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2.促进甘地“非暴力”理论形成的原因:

①家庭影响和性格;②受《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③赞同托尔斯泰的书中所提到的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

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运动背景:

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②一战后反英情绪迅速增长;③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④英国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印度人民主权,甘地发动“文明不服从”运动,由于超出非暴力界限被甘地终止;⑤根本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⑥直接原因:

阿姆利则惨案;

(2)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

①准备:

1915年,甘地建立非暴力抵抗基地,培养具有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青年骨干。

②起因:

a、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罗拉特法案》,损害了印度人民的民主权利,激起全印度的激烈抵抗;b、英国殖民当局实行高压政策,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③斗争:

a、方式(内容):

印度人民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等实行普遍的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纺车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争取印度民族自治。

(和平方式);b、目标:

实现印度民族自治;c、手段:

“非暴力不合作”;(合法手段);d、过程:

全国性的抗英斗争——英经济损失惨重;e、结果:

1922年,出现暴力冲突,甘地停止了非暴力运动;(原因:

群众运动突破“非暴力”界限,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与妥协。

)随后,甘地被捕入狱,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

④影响:

积极: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日后独立奠定基础;

消极:

发动了广泛群众,但非暴力又限制运动的深入发展;赢得敬意——“圣雄”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背景:

a、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b、1929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英国为转嫁危机,加强对印度殖民掠夺,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损害印度人民利益。

②运动:

1930年,“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③结果:

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人民煮盐,停止不合作运动。

④影响:

进一步打击英国殖民统治,但没有实现印度独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新发展

二战时期,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

(特点: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4.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积极性: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独立奠定基础。

局限性:

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例题】人们对甘地的评价众说纷纭。

一些人认为他简直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欺世盗名的救世主”“矫揉造作的阴谋家”,甚至斥责他为“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主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

英国当时驻印度的总督孟巴顿则称甘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有人指出,甘地及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甘地的做法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很适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需要。

甘地把“非暴力”看作最高原则,表示:

“我最关心的乃是手段和它的不断应用。

我知道,只要我们看重手段,则目的肯定能达到。

”“如果通过暴力获得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我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

请回答:

(1)“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需要”指的是什么?

(2)请对甘地、甘地主义以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1)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民族自治、独立;发展本国经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争取民主、自由、权利。

(2)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甘地一生反对殖民地统治,反

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了以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为核心的甘地主义,

并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主义意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

尽管具有明显缺陷,但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侵略者,把印度反英斗争推向了高峰,在印度独立的

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直至今日,都在印度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家

(一)马克思

1.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自由上升时期

(1)经济:

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政治: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暴露,工人运动兴起。

(3)思想:

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

2.主要贡献:

(1)主要理论贡献:

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

①三大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②理论:

A、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哲学;B、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上,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主要革命实践活动:

①1846年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②1847年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③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④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宣传民主革命纲领;⑤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⑥支持和帮助巴黎公社革命。

3.影响:

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

(二)恩格斯

1.时代背景:

(与马克思的同)

2.主要贡献:

(1)完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近代社会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

(2)充当“第二提琴手”:

①与马克思进行伟大合作;②支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

经济上资助;感情上支持革命;理论上的支持:

提供马克思所需的资料。

③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A、领导工人运动;B、成立第二国际;C、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三)列宁

1.时代背景:

帝国主义时代;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各种矛盾,发生了二月革命。

2.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召开,大会通过“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纲领”,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列宁主义诞生——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2)领导十月革命:

①理论上的指导:

列宁提出“一国胜利”理论。

②夺权和建设的理论依据:

《四月提纲》——提出革命两个阶段: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③指导武装起义:

《国家与革命》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④实践上的指导:

敦促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回国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领导巩固新生政权:

①退出一战,工作重点的转移,恢复经济;②全国基本建立苏维埃政权;③1918年开始和平创造性劳动。

(4)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①“直接过渡”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必修二来掌握)的失败;②实行新经济政策(结合必修二来掌握),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5)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

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3.影响:

(1)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2)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

(3)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无产阶级和殖、半殖地区人民的革命斗争。

(四)毛泽东(1893.12.26—1976.9)

<一>时代背景: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阶级救亡图存的努力相继失败;十月革命成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主要经历

1.投身中国革命(1913—1921年)

(1)主要活动:

①长沙求学,初步接触社会;②确立理想:

救国救民、改造中国;③思想变化:

从信仰改良主义到信仰马克思主义转变;④投身革命:

1920年转为共产主义者;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2.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1921—1928年)

(1)领导工农运动(1921—1927年):

①一大后回到湖南从事建党和开展工人运动。

②参加了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

③从事农民问题研究: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④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2)革命实践:

①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②1927领导秋收起义。

③1927—1928年,秋收起义后开辟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④巩固扩大革命根据地形成与新道路适应的战略战术。

(3)理论实践: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王明“左”倾错误打击,被排挤出中共领导队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

(2)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重新走上中共领导队伍,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建立新中国(1937—1949)

(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战胜利。

(2)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主义理论: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3)1942年领导开展整风运动,奠定革命胜利的思想。

1945年七大,毛思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4)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①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②进行解放战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

③1949年10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5.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49—1976)

(1)领导人民恢复国民经济:

①措施:

派陈云去上海工作;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召开七届三中全会;②结果:

到1952年底,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

(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三大改造、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开展一五计划经济建设(1953—1957年)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正确探索

A.经济上:

1956年春发表《论十大关系》:

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

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系统的思路。

B.政治上:

1957年3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②失误探索

A.经济上: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政治上:

发动“文革”,使“左”的错误达到顶峰。

a.原因:

毛泽东错误判断;个人威望、个人崇拜;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遭破坏;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

b.影响:

使左的错误达到顶峰

<三>主要贡献:

(1)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领导中共和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主要缔造者;(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