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19554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卷一百七十九 志第一百三十二doc.docx

卷一百七十九志第一百三十二doc

卷一百七十九志第一百三十二

  ◎食货下一(会计)  宋货财之制,多因于唐。

自天宝以后,天下多事,户口凋耗,租税日削,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敛名额繁矣。

方镇握重兵,皆留财赋自赡,其上供殊鲜。

五代疆境逼蹙,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院,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以临之,输额之外亦私有焉。

  太祖周知其弊,及受命,务恢远略,修建法程,示之以渐。

建隆中,牧守来朝,犹不贡奉以助军实。

乾德三年,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

时藩郡有阙,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务,或遣京朝官廷臣监临。

于是外权始削,而利归公上,条禁文簿渐为精密。

诸州通判官到任,皆须躬阅帐籍所列官物,吏不得以售其奸。

主库吏三年一易。

市征、地课、盐曲之类,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等并亲临之,见月籍供三司,秩满较其殿最,欺隐者置于法。

募告者,赏钱三十万。

而小民求财报怨,诉讼烦扰,未几,除募告之禁。

  先是,茶盐榷酤课额少者,募豪民主之。

民多增额求利,岁更荒俭,商旅不行,至亏常课,乃籍其赀产以偿。

太宗始诏以开宝八年为额,既又虑其未均,乃遣使分诣诸州,同长吏裁定。

凡左藏及诸库受纳诸州上供均输金银、丝帛暨他物,令监临官谨视之。

欺而多取,主称、藏吏皆斩,监临官亦重置其罪。

罢三司大将及军将主诸州榷课,命使臣分掌。

掌务官吏亏课当罚,长吏以下分等连坐。

雍熙二年,令三分勾院纠本部陷失官钱,及百千赏以十之一,至五千贯者迁其职。

  淳化元年诏曰:

"周设司会之职,以一岁为准;汉制上计之法,以三年为期。

所以详知国用之盈虚,大行群吏之诛赏,斯乃旧典,其可废乎?

三司自今每岁具见管金银、钱帛、军储等簿以闻。

"四年,改三司为总计司,左右大计分掌十道财赋。

令京东西南北各以五十州为率,每州军岁计金银、钱、缯帛、刍粟等费,逐路关报总计司,总计司置簿,左右计使通计置裁给,余州亦如之。

未几,复为三部。

  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

太宗孜孜庶务,或亲为裁决。

有司尝言油衣、帟幕损破者数万段,帝令煮之,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

调退材给窑务为薪,俾择其可用者造什物数千事。

其爱民惜费类此。

  真宗嗣位,诏三司经度茶、盐、酒税以充岁用,勿增赋敛以困黎元。

是时条禁愈密,较课以租额前界递年相参。

景德初,榷务连岁增羡,三司即取多收者为额。

帝虑或致掊克,诏凡增额比奏。

上封者言:

"诸路岁课增羡,知州、通判皆书历为课最,有亏者则无罚。

"乃令诸路茶、盐、酒税及诸场务,自今总一岁之课,合为一,以额较之。

有亏则计分数,知州、通判减监官一等科罚,州司典吏减专典一等论,大臣及武臣知州军者止罚通判以下。

  至道末,天下总入缗钱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

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余万,大半以金银、绫绮、絁绸平其直给之。

天禧末,上供惟钱帛增多,余以移用颇减旧数,而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出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七万五千二百,而赢数不预焉。

景德郊祀七百余万,东封八百余万,祀汾、上宝册又增二十万。

丁谓为三司使,著《景德会计录》以献,林特领使,亦继为之。

凡举大礼,有司皆籍当时所费以闻,必优诏奖之。

  初,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以恭俭简易。

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任官未甚冗,佛老之徒未甚炽;外无金缯之遗,百姓亦各安其生,不为巧伪放侈,故上下给足,府库羡溢。

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

佛老、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仁宗承之,经费浸广。

天圣初,首命有司取景德一岁用度,较天禧所出,省其不急者。

自祥符天书一出,斋醮糜费甚众,京城之内,一夕数处,至是,始大裁损。

京师营造,多内侍传旨呼索,费无艺极。

帝与太后知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下三司度功费然后给。

又减内外宫观清卫卒及工匠,分隶诸军、八作司。

旧殿直已上,虽幼未任朝谒,遇乾元、长宁节皆赐服,至是亦罢给。

故事,上尊号、谥号,随册宝物并用黄金。

帝曰:

"先帝、太后用黄金,若朕所御,止用涂金。

"时洞真宫、寿宁观相继灾,宰相张知白请罢不急营造,以答天戒。

及滑州塞决河,御史知杂王鬷复以为言。

既而玉清昭应宫灾,遂诏谕中外,不复缮修。

自是道家之奉有节,土木之费省矣。

3456789

  ◎食货下一(会计)  宋货财之制,多因于唐。

自天宝以后,天下多事,户口凋耗,租税日削,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敛名额繁矣。

方镇握重兵,皆留财赋自赡,其上供殊鲜。

五代疆境逼蹙,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院,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以临之,输额之外亦私有焉。

  太祖周知其弊,及受命,务恢远略,修建法程,示之以渐。

建隆中,牧守来朝,犹不贡奉以助军实。

乾德三年,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

时藩郡有阙,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务,或遣京朝官廷臣监临。

于是外权始削,而利归公上,条禁文簿渐为精密。

诸州通判官到任,皆须躬阅帐籍所列官物,吏不得以售其奸。

主库吏三年一易。

市征、地课、盐曲之类,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等并亲临之,见月籍供三司,秩满较其殿最,欺隐者置于法。

募告者,赏钱三十万。

而小民求财报怨,诉讼烦扰,未几,除募告之禁。

  先是,茶盐榷酤课额少者,募豪民主之。

民多增额求利,岁更荒俭,商旅不行,至亏常课,乃籍其赀产以偿。

太宗始诏以开宝八年为额,既又虑其未均,乃遣使分诣诸州,同长吏裁定。

凡左藏及诸库受纳诸州上供均输金银、丝帛暨他物,令监临官谨视之。

欺而多取,主称、藏吏皆斩,监临官亦重置其罪。

罢三司大将及军将主诸州榷课,命使臣分掌。

掌务官吏亏课当罚,长吏以下分等连坐。

雍熙二年,令三分勾院纠本部陷失官钱,及百千赏以十之一,至五千贯者迁其职。

  淳化元年诏曰:

"周设司会之职,以一岁为准;汉制上计之法,以三年为期。

所以详知国用之盈虚,大行群吏之诛赏,斯乃旧典,其可废乎?

三司自今每岁具见管金银、钱帛、军储等簿以闻。

"四年,改三司为总计司,左右大计分掌十道财赋。

令京东西南北各以五十州为率,每州军岁计金银、钱、缯帛、刍粟等费,逐路关报总计司,总计司置簿,左右计使通计置裁给,余州亦如之。

未几,复为三部。

  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

太宗孜孜庶务,或亲为裁决。

有司尝言油衣、帟幕损破者数万段,帝令煮之,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

调退材给窑务为薪,俾择其可用者造什物数千事。

其爱民惜费类此。

  真宗嗣位,诏三司经度茶、盐、酒税以充岁用,勿增赋敛以困黎元。

是时条禁愈密,较课以租额前界递年相参。

景德初,榷务连岁增羡,三司即取多收者为额。

帝虑或致掊克,诏凡增额比奏。

上封者言:

"诸路岁课增羡,知州、通判皆书历为课最,有亏者则无罚。

"乃令诸路茶、盐、酒税及诸场务,自今总一岁之课,合为一,以额较之。

有亏则计分数,知州、通判减监官一等科罚,州司典吏减专典一等论,大臣及武臣知州军者止罚通判以下。

  至道末,天下总入缗钱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

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余万,大半以金银、绫绮、絁绸平其直给之。

天禧末,上供惟钱帛增多,余以移用颇减旧数,而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出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七万五千二百,而赢数不预焉。

景德郊祀七百余万,东封八百余万,祀汾、上宝册又增二十万。

丁谓为三司使,著《景德会计录》以献,林特领使,亦继为之。

凡举大礼,有司皆籍当时所费以闻,必优诏奖之。

  初,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以恭俭简易。

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任官未甚冗,佛老之徒未甚炽;外无金缯之遗,百姓亦各安其生,不为巧伪放侈,故上下给足,府库羡溢。

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

佛老、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仁宗承之,经费浸广。

天圣初,首命有司取景德一岁用度,较天禧所出,省其不急者。

自祥符天书一出,斋醮糜费甚众,京城之内,一夕数处,至是,始大裁损。

京师营造,多内侍传旨呼索,费无艺极。

帝与太后知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下三司度功费然后给。

又减内外宫观清卫卒及工匠,分隶诸军、八作司。

旧殿直已上,虽幼未任朝谒,遇乾元、长宁节皆赐服,至是亦罢给。

故事,上尊号、谥号,随册宝物并用黄金。

帝曰:

"先帝、太后用黄金,若朕所御,止用涂金。

"时洞真宫、寿宁观相继灾,宰相张知白请罢不急营造,以答天戒。

及滑州塞决河,御史知杂王鬷复以为言。

既而玉清昭应宫灾,遂诏谕中外,不复缮修。

自是道家之奉有节,土木之费省矣。

3456789

  ◎食货下一(会计)  宋货财之制,多因于唐。

自天宝以后,天下多事,户口凋耗,租税日削,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敛名额繁矣。

方镇握重兵,皆留财赋自赡,其上供殊鲜。

五代疆境逼蹙,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院,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以临之,输额之外亦私有焉。

  太祖周知其弊,及受命,务恢远略,修建法程,示之以渐。

建隆中,牧守来朝,犹不贡奉以助军实。

乾德三年,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

时藩郡有阙,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务,或遣京朝官廷臣监临。

于是外权始削,而利归公上,条禁文簿渐为精密。

诸州通判官到任,皆须躬阅帐籍所列官物,吏不得以售其奸。

主库吏三年一易。

市征、地课、盐曲之类,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等并亲临之,见月籍供三司,秩满较其殿最,欺隐者置于法。

募告者,赏钱三十万。

而小民求财报怨,诉讼烦扰,未几,除募告之禁。

  先是,茶盐榷酤课额少者,募豪民主之。

民多增额求利,岁更荒俭,商旅不行,至亏常课,乃籍其赀产以偿。

太宗始诏以开宝八年为额,既又虑其未均,乃遣使分诣诸州,同长吏裁定。

凡左藏及诸库受纳诸州上供均输金银、丝帛暨他物,令监临官谨视之。

欺而多取,主称、藏吏皆斩,监临官亦重置其罪。

罢三司大将及军将主诸州榷课,命使臣分掌。

掌务官吏亏课当罚,长吏以下分等连坐。

雍熙二年,令三分勾院纠本部陷失官钱,及百千赏以十之一,至五千贯者迁其职。

  淳化元年诏曰:

"周设司会之职,以一岁为准;汉制上计之法,以三年为期。

所以详知国用之盈虚,大行群吏之诛赏,斯乃旧典,其可废乎?

三司自今每岁具见管金银、钱帛、军储等簿以闻。

"四年,改三司为总计司,左右大计分掌十道财赋。

令京东西南北各以五十州为率,每州军岁计金银、钱、缯帛、刍粟等费,逐路关报总计司,总计司置簿,左右计使通计置裁给,余州亦如之。

未几,复为三部。

  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

太宗孜孜庶务,或亲为裁决。

有司尝言油衣、帟幕损破者数万段,帝令煮之,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

调退材给窑务为薪,俾择其可用者造什物数千事。

其爱民惜费类此。

  真宗嗣位,诏三司经度茶、盐、酒税以充岁用,勿增赋敛以困黎元。

是时条禁愈密,较课以租额前界递年相参。

景德初,榷务连岁增羡,三司即取多收者为额。

帝虑或致掊克,诏凡增额比奏。

上封者言:

"诸路岁课增羡,知州、通判皆书历为课最,有亏者则无罚。

"乃令诸路茶、盐、酒税及诸场务,自今总一岁之课,合为一,以额较之。

有亏则计分数,知州、通判减监官一等科罚,州司典吏减专典一等论,大臣及武臣知州军者止罚通判以下。

  至道末,天下总入缗钱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

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余万,大半以金银、绫绮、絁绸平其直给之。

天禧末,上供惟钱帛增多,余以移用颇减旧数,而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出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七万五千二百,而赢数不预焉。

景德郊祀七百余万,东封八百余万,祀汾、上宝册又增二十万。

丁谓为三司使,著《景德会计录》以献,林特领使,亦继为之。

凡举大礼,有司皆籍当时所费以闻,必优诏奖之。

  初,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以恭俭简易。

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任官未甚冗,佛老之徒未甚炽;外无金缯之遗,百姓亦各安其生,不为巧伪放侈,故上下给足,府库羡溢。

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

佛老、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仁宗承之,经费浸广。

天圣初,首命有司取景德一岁用度,较天禧所出,省其不急者。

自祥符天书一出,斋醮糜费甚众,京城之内,一夕数处,至是,始大裁损。

京师营造,多内侍传旨呼索,费无艺极。

帝与太后知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下三司度功费然后给。

又减内外宫观清卫卒及工匠,分隶诸军、八作司。

旧殿直已上,虽幼未任朝谒,遇乾元、长宁节皆赐服,至是亦罢给。

故事,上尊号、谥号,随册宝物并用黄金。

帝曰:

"先帝、太后用黄金,若朕所御,止用涂金。

"时洞真宫、寿宁观相继灾,宰相张知白请罢不急营造,以答天戒。

及滑州塞决河,御史知杂王鬷复以为言。

既而玉清昭应宫灾,遂诏谕中外,不复缮修。

自是道家之奉有节,土木之费省矣。

3456789

  ◎食货下一(会计)  宋货财之制,多因于唐。

自天宝以后,天下多事,户口凋耗,租税日削,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敛名额繁矣。

方镇握重兵,皆留财赋自赡,其上供殊鲜。

五代疆境逼蹙,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院,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以临之,输额之外亦私有焉。

  太祖周知其弊,及受命,务恢远略,修建法程,示之以渐。

建隆中,牧守来朝,犹不贡奉以助军实。

乾德三年,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

时藩郡有阙,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务,或遣京朝官廷臣监临。

于是外权始削,而利归公上,条禁文簿渐为精密。

诸州通判官到任,皆须躬阅帐籍所列官物,吏不得以售其奸。

主库吏三年一易。

市征、地课、盐曲之类,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等并亲临之,见月籍供三司,秩满较其殿最,欺隐者置于法。

募告者,赏钱三十万。

而小民求财报怨,诉讼烦扰,未几,除募告之禁。

  先是,茶盐榷酤课额少者,募豪民主之。

民多增额求利,岁更荒俭,商旅不行,至亏常课,乃籍其赀产以偿。

太宗始诏以开宝八年为额,既又虑其未均,乃遣使分诣诸州,同长吏裁定。

凡左藏及诸库受纳诸州上供均输金银、丝帛暨他物,令监临官谨视之。

欺而多取,主称、藏吏皆斩,监临官亦重置其罪。

罢三司大将及军将主诸州榷课,命使臣分掌。

掌务官吏亏课当罚,长吏以下分等连坐。

雍熙二年,令三分勾院纠本部陷失官钱,及百千赏以十之一,至五千贯者迁其职。

  淳化元年诏曰:

"周设司会之职,以一岁为准;汉制上计之法,以三年为期。

所以详知国用之盈虚,大行群吏之诛赏,斯乃旧典,其可废乎?

三司自今每岁具见管金银、钱帛、军储等簿以闻。

"四年,改三司为总计司,左右大计分掌十道财赋。

令京东西南北各以五十州为率,每州军岁计金银、钱、缯帛、刍粟等费,逐路关报总计司,总计司置簿,左右计使通计置裁给,余州亦如之。

未几,复为三部。

  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

太宗孜孜庶务,或亲为裁决。

有司尝言油衣、帟幕损破者数万段,帝令煮之,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

调退材给窑务为薪,俾择其可用者造什物数千事。

其爱民惜费类此。

  真宗嗣位,诏三司经度茶、盐、酒税以充岁用,勿增赋敛以困黎元。

是时条禁愈密,较课以租额前界递年相参。

景德初,榷务连岁增羡,三司即取多收者为额。

帝虑或致掊克,诏凡增额比奏。

上封者言:

"诸路岁课增羡,知州、通判皆书历为课最,有亏者则无罚。

"乃令诸路茶、盐、酒税及诸场务,自今总一岁之课,合为一,以额较之。

有亏则计分数,知州、通判减监官一等科罚,州司典吏减专典一等论,大臣及武臣知州军者止罚通判以下。

  至道末,天下总入缗钱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

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余万,大半以金银、绫绮、絁绸平其直给之。

天禧末,上供惟钱帛增多,余以移用颇减旧数,而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出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七万五千二百,而赢数不预焉。

景德郊祀七百余万,东封八百余万,祀汾、上宝册又增二十万。

丁谓为三司使,著《景德会计录》以献,林特领使,亦继为之。

凡举大礼,有司皆籍当时所费以闻,必优诏奖之。

  初,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以恭俭简易。

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任官未甚冗,佛老之徒未甚炽;外无金缯之遗,百姓亦各安其生,不为巧伪放侈,故上下给足,府库羡溢。

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

佛老、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仁宗承之,经费浸广。

天圣初,首命有司取景德一岁用度,较天禧所出,省其不急者。

自祥符天书一出,斋醮糜费甚众,京城之内,一夕数处,至是,始大裁损。

京师营造,多内侍传旨呼索,费无艺极。

帝与太后知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下三司度功费然后给。

又减内外宫观清卫卒及工匠,分隶诸军、八作司。

旧殿直已上,虽幼未任朝谒,遇乾元、长宁节皆赐服,至是亦罢给。

故事,上尊号、谥号,随册宝物并用黄金。

帝曰:

"先帝、太后用黄金,若朕所御,止用涂金。

"时洞真宫、寿宁观相继灾,宰相张知白请罢不急营造,以答天戒。

及滑州塞决河,御史知杂王鬷复以为言。

既而玉清昭应宫灾,遂诏谕中外,不复缮修。

自是道家之奉有节,土木之费省矣。

3456789

  ◎食货下一(会计)  宋货财之制,多因于唐。

自天宝以后,天下多事,户口凋耗,租税日削,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敛名额繁矣。

方镇握重兵,皆留财赋自赡,其上供殊鲜。

五代疆境逼蹙,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院,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以临之,输额之外亦私有焉。

  太祖周知其弊,及受命,务恢远略,修建法程,示之以渐。

建隆中,牧守来朝,犹不贡奉以助军实。

乾德三年,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

时藩郡有阙,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务,或遣京朝官廷臣监临。

于是外权始削,而利归公上,条禁文簿渐为精密。

诸州通判官到任,皆须躬阅帐籍所列官物,吏不得以售其奸。

主库吏三年一易。

市征、地课、盐曲之类,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等并亲临之,见月籍供三司,秩满较其殿最,欺隐者置于法。

募告者,赏钱三十万。

而小民求财报怨,诉讼烦扰,未几,除募告之禁。

  先是,茶盐榷酤课额少者,募豪民主之。

民多增额求利,岁更荒俭,商旅不行,至亏常课,乃籍其赀产以偿。

太宗始诏以开宝八年为额,既又虑其未均,乃遣使分诣诸州,同长吏裁定。

凡左藏及诸库受纳诸州上供均输金银、丝帛暨他物,令监临官谨视之。

欺而多取,主称、藏吏皆斩,监临官亦重置其罪。

罢三司大将及军将主诸州榷课,命使臣分掌。

掌务官吏亏课当罚,长吏以下分等连坐。

雍熙二年,令三分勾院纠本部陷失官钱,及百千赏以十之一,至五千贯者迁其职。

  淳化元年诏曰:

"周设司会之职,以一岁为准;汉制上计之法,以三年为期。

所以详知国用之盈虚,大行群吏之诛赏,斯乃旧典,其可废乎?

三司自今每岁具见管金银、钱帛、军储等簿以闻。

"四年,改三司为总计司,左右大计分掌十道财赋。

令京东西南北各以五十州为率,每州军岁计金银、钱、缯帛、刍粟等费,逐路关报总计司,总计司置簿,左右计使通计置裁给,余州亦如之。

未几,复为三部。

  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

太宗孜孜庶务,或亲为裁决。

有司尝言油衣、帟幕损破者数万段,帝令煮之,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

调退材给窑务为薪,俾择其可用者造什物数千事。

其爱民惜费类此。

  真宗嗣位,诏三司经度茶、盐、酒税以充岁用,勿增赋敛以困黎元。

是时条禁愈密,较课以租额前界递年相参。

景德初,榷务连岁增羡,三司即取多收者为额。

帝虑或致掊克,诏凡增额比奏。

上封者言:

"诸路岁课增羡,知州、通判皆书历为课最,有亏者则无罚。

"乃令诸路茶、盐、酒税及诸场务,自今总一岁之课,合为一,以额较之。

有亏则计分数,知州、通判减监官一等科罚,州司典吏减专典一等论,大臣及武臣知州军者止罚通判以下。

  至道末,天下总入缗钱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

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余万,大半以金银、绫绮、絁绸平其直给之。

天禧末,上供惟钱帛增多,余以移用颇减旧数,而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出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七万五千二百,而赢数不预焉。

景德郊祀七百余万,东封八百余万,祀汾、上宝册又增二十万。

丁谓为三司使,著《景德会计录》以献,林特领使,亦继为之。

凡举大礼,有司皆籍当时所费以闻,必优诏奖之。

  初,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以恭俭简易。

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任官未甚冗,佛老之徒未甚炽;外无金缯之遗,百姓亦各安其生,不为巧伪放侈,故上下给足,府库羡溢。

承平既久,户口岁增,兵籍益广,吏员益众。

佛老、外国耗蠹中土,县官之费数倍于昔,百姓亦稍纵侈,而上下始困于财矣。

  仁宗承之,经费浸广。

天圣初,首命有司取景德一岁用度,较天禧所出,省其不急者。

自祥符天书一出,斋醮糜费甚众,京城之内,一夕数处,至是,始大裁损。

京师营造,多内侍传旨呼索,费无艺极。

帝与太后知其弊,诏自今营造所须,先下三司度功费然后给。

又减内外宫观清卫卒及工匠,分隶诸军、八作司。

旧殿直已上,虽幼未任朝谒,遇乾元、长宁节皆赐服,至是亦罢给。

故事,上尊号、谥号,随册宝物并用黄金。

帝曰:

"先帝、太后用黄金,若朕所御,止用涂金。

"时洞真宫、寿宁观相继灾,宰相张知白请罢不急营造,以答天戒。

及滑州塞决河,御史知杂王鬷复以为言。

既而玉清昭应宫灾,遂诏谕中外,不复缮修。

自是道家之奉有节,土木之费省矣。

3456789

  ◎食货下一(会计)  宋货财之制,多因于唐。

自天宝以后,天下多事,户口凋耗,租税日削,法既变而用不给,故兴利者进,而征敛名额繁矣。

方镇握重兵,皆留财赋自赡,其上供殊鲜。

五代疆境逼蹙,藩镇益强,率令部曲主场、院,其属三司者,补大吏以临之,输额之外亦私有焉。

  太祖周知其弊,及受命,务恢远略,修建法程,示之以渐。

建隆中,牧守来朝,犹不贡奉以助军实。

乾德三年,始诏诸州支度经费外,凡金帛悉送阙下,毋或占留。

时藩郡有阙,稍命文臣权知所在场务,或遣京朝官廷臣监临。

于是外权始削,而利归公上,条禁文簿渐为精密。

诸州通判官到任,皆须躬阅帐籍所列官物,吏不得以售其奸。

主库吏三年一易。

市征、地课、盐曲之类,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等并亲临之,见月籍供三司,秩满较其殿最,欺隐者置于法。

募告者,赏钱三十万。

而小民求财报怨,诉讼烦扰,未几,除募告之禁。

  先是,茶盐榷酤课额少者,募豪民主之。

民多增额求利,岁更荒俭,商旅不行,至亏常课,乃籍其赀产以偿。

太宗始诏以开宝八年为额,既又虑其未均,乃遣使分诣诸州,同长吏裁定。

凡左藏及诸库受纳诸州上供均输金银、丝帛暨他物,令监临官谨视之。

欺而多取,主称、藏吏皆斩,监临官亦重置其罪。

罢三司大将及军将主诸州榷课,命使臣分掌。

掌务官吏亏课当罚,长吏以下分等连坐。

雍熙二年,令三分勾院纠本部陷失官钱,及百千赏以十之一,至五千贯者迁其职。

  淳化元年诏曰:

"周设司会之职,以一岁为准;汉制上计之法,以三年为期。

所以详知国用之盈虚,大行群吏之诛赏,斯乃旧典,其可废乎?

三司自今每岁具见管金银、钱帛、军储等簿以闻。

"四年,改三司为总计司,左右大计分掌十道财赋。

令京东西南北各以五十州为率,每州军岁计金银、钱、缯帛、刍粟等费,逐路关报总计司,总计司置簿,左右计使通计置裁给,余州亦如之。

未几,复为三部。

  宋聚兵京师,外州无留财,天下支用悉出三司,故其费浸多。

太宗孜孜庶务,或亲为裁决。

有司尝言油衣、帟幕损破者数万段,帝令煮之,染以杂色,制旗帜数千。

调退材给窑务为薪,俾择其可用者造什物数千事。

其爱民惜费类此。

  真宗嗣位,诏三司经度茶、盐、酒税以充岁用,勿增赋敛以困黎元。

是时条禁愈密,较课以租额前界递年相参。

景德初,榷务连岁增羡,三司即取多收者为额。

帝虑或致掊克,诏凡增额比奏。

上封者言:

"诸路岁课增羡,知州、通判皆书历为课最,有亏者则无罚。

"乃令诸路茶、盐、酒税及诸场务,自今总一岁之课,合为一,以额较之。

有亏则计分数,知州、通判减监官一等科罚,州司典吏减专典一等论,大臣及武臣知州军者止罚通判以下。

  至道末,天下总入缗钱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

三岁一亲祀郊丘,计缗钱常五百余万,大半以金银、绫绮、絁绸平其直给之。

天禧末,上供惟钱帛增多,余以移用颇减旧数,而天下总入一万五千八十五万一百,出一万二千六百七十七万五千二百,而赢数不预焉。

景德郊祀七百余万,东封八百余万,祀汾、上宝册又增二十万。

丁谓为三司使,著《景德会计录》以献,林特领使,亦继为之。

凡举大礼,有司皆籍当时所费以闻,必优诏奖之。

  初,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以恭俭简易。

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