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1996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无锡传统民间工艺的社会实践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民间工艺现状调查

之惠山泥人篇

惠山泥人

软件工程(动画)1班邵洁

蜚声中外的惠山泥人,始于南朝,盛于明代,无锡是著名的泥人之乡,自明朝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无数艺术大师倾其精力和心血,精心探索,使这一传统民间工艺得到传承和弘扬。

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惠山泥人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有名的"

泥人街"

20世纪初,惠山镇的泥人店不少于120家,这一状况一直延续至今。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地区一米以下的土为材料,经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分"

粗货"

与"

细货"

两类,"

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表现内容,如大阿福、蚕猫、老寿星、渔翁等,寄托着民间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

即手捏泥人,这类作品主要取材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人物塑画生动传神,色彩色调秀丽明隽。

从清代中叶开始,惠山泥人已进入了兴盛时期,其艺术发展也渐趋成熟。

无锡泥塑以独特的艺术造型、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气息而深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被誉为"

无锡三宝"

之一,其“手捏戏文”和“大阿福”名满天下,广为人知,被视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彩塑。

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无锡泥人精品迭出,许多精品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专家收藏,不少作品还获得“山花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

但是目前,无锡手捏泥人面临着知识产权受侵害、手工制作成本飙升、人才大量流失、惠山泥日益稀少等严重的问题,亟待抢救性的保护措施。

在我们的采访过程中遇到这么一位热心的先生。

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的他还是相当的年轻,原本有份稳定的工作,工资也不低,但是他却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学习泥人的制作,然而他们从事泥人的制作的工资并不多,而他这么做纯粹是兴趣使然。

结合当下的形势,人才的流失无疑是造成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一重要原因。

但就这一方面,我们的实践小组得出结论就是要培养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工艺的兴趣,同时要适当的提高工资,从另一方面来诱惑人才的流入。

当然在采访中也有长辈给我们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是因为政府部门不够关心,缺少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必要的宣传作用。

所以我们呼吁当地政府要尽到自己的职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寻找工艺的足迹

软件工程(动画)1班蔡添华

随着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在人们对工艺品越来越忽视了,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前往惠山泥人厂进行了一场寻找工艺品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

惠山泥人产生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惠山有“江南第一山”美誉,无锡人把惠山看作是无锡人的福气,在惠山寺的山门口,就是惠山的两条主要街道;

直街和横街。

这里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各种泥人店。

传说,从宋代开始,惠山就有泥人了。

惠山泥人是用惠山脚下的泥土制成的,早在北宋年间,大诗人苏东坡途经无锡时,留下了“惠泉山下土如糯”的诗句,据说真正的惠山泥仅有十八亩半的面积,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强,而且干而不裂,弯而不断,被称为“磁泥”。

在采访惠山泥人厂是得知惠山泥人一直在慢慢的发展。

早期的惠山泥人,以儿童玩具为主,统称为“耍货”。

春季,江苏地区有不少地方要举行迎神赛会活动。

庙会上,艺人们用盘子托着泥玩具在人群中叫卖。

这时的泥玩具大都是用模具生产的。

它以质朴的彩塑语言、活泼的表现手法、优美的艺术造型和丰富多彩的题材,生动地反映了无锡地区的民俗民风和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清代晚期,惠山泥人的生产日趋专业化,涌现出大批技艺精湛的专职艺人。

惠山泥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产品开始转入高档。

随着市场的需求,艺人们开始强化手捏工艺的特点,着力刻画人物,形成了惠山泥人“细货”——手捏戏文。

惠山泥人厂的师傅说惠山泥人在制作上有“粗货”和“细货”之分,“粗货”就是用模具生产的一些像《大阿福》、《蚕猫》这类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的泥玩具。

而“细货”则是以手捏为主的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由于内容大多是以戏曲为主,因为又被自然数为“手捏戏文”。

手捏泥人是随着戏曲在江南流行而兴盛起来的,它塑造戏曲人物为主,也表现市民生活、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

手捏泥人,不用模具,由艺人直接捏塑而成,造型设计以突出人物为主,特别注意把握人物的神态、动态,做到神形兼备,栩栩如生。

现在的惠山泥人已经没有粗货和细货之分了,在制作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工艺和技术,作品不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地方特色,而且创作出了具有现代风格的泥人作品。

在惠山泥人厂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泥人作品,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清明上河图》,那座泥人作品规模庞大,非常的有气势,而且把每个人物都刻画的惟妙惟肖,连细小的树叶都十分的逼真,这不禁让我对这门艺术产生了崇敬感。

在采访过程中遇到了一位从南艺毕业的陈师傅,他年纪轻轻,当我们问之他为什么要从事这项工作时,他的答案出乎了我们的意料,陈师傅说他当年毕业后其实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薪水也很高,但他还是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那份工作来到了他热爱的泥人制作行业,虽然现在的工资不如以前,但他还是很快乐,因为从事泥人制作一直是他的梦想。

陈师傅说现在愿意从事泥人制作行业的人并不多了,因为从事泥人制作的钱不多,所以这门艺术有可能会渐渐的消亡,这是人未亡而艺将绝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泥人历史悠久,怎么能让它消亡在一个优秀进步的社会中呢。

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重视起这门艺术,拨一些资金让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更好的从事这项工作,让它继续发展壮大下去。

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也让我看到了艺术的强大魅力,我们一定要杜绝人未亡而艺将绝这种现象,让惠山泥人为21世纪再添上光辉的一笔。

之无锡刺绣篇

无锡精微绣

软件工程(动画)1班曹智丽

在这一个炎热的暑假,我们参观了无锡市的惠山泥人厂。

走过热闹的站前商贸城,穿过拥挤的闹市区,我们来到了相对安静的惠山山脚下。

不同于市中心的的繁华,在这里,入目的皆是像小镇上才有的一长串的矮矮的小平房,破旧、萧索,甚至有的上写了大大的“拆”字。

由于是中午,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这样的大热天出来闲逛,只看到公园前还未完成的新建的壁墙,孤零零的暴晒在太阳底下。

看样子,这里大概会有一次大整修。

让我们安心的是,惠山泥人厂的老旧的门依然静静的矗立在这一同样老旧的街道上。

惠山泥人厂里有很多无锡传统的工艺美术,而泥人厂不过是一个总称而已。

我在小队里,主要是参观无锡的精微绣。

在这个安静的艺术坊里,精微绣只有占了一个小小的角落,比起苏绣,精微绣确实只是米粒之光,但就在这里,出了一个现代最有名的锡绣伊人——赵红育。

赵红育,女,生于1958年4月,汉族,江苏省无锡人,刺绣艺术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现任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学会理事、无锡市工艺美术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1996年江苏省政府授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刺绣)。

1973年,赵红育师从无锡著名刺绣老艺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华慧贞学习刺绣,1979年调入无锡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刺绣研究和创作工作。

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在继承锡绣传统的基础上,整理创作出戳纱针法一套87种,又有许多创新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切马鬃绣”的基础上创新品种“马鬃绣”,作品入选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

特别是首创成功的双面精微绣,作品卷幅微小,内容丰富,构图精巧,绣技精湛,与一般双面绣相比,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用针用线用料用色上更严谨讲究,尤其在绣刺细部时,须将一根丝线分成七十至八十分之一,局部细微之处,无法用笔勾勒,全凭手眼与心灵相通方能绣成。

在全国刺绣行业中独树一帜。

作品曾多次在全国、省市重大的工艺美术评比、展览中获金奖银奖。

作品双面精微绣《丝绸之路》被国家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

作品,《百鸟朝凤》、《饮中八仙》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作品《百寿图》获全国旅游产品一等奖,

发绣长卷作品《古运河梁溪风情图》获“中国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并获江苏省大阿福金奖。

许多作品被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著名人士收藏。

许多作品曾多次在美国、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巴西、斯里兰卡、新加坡、新西兰、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览,得到高度评价和赞赏,并为海内外收藏家所追捧。

赵红育端坐在木制的专用刺绣工作台边,一针一针,像母亲温柔的抚摸着自己的孩子一般,绣出祖国的大好江山、嫔女的一颦一笑。

但可惜的是,她这一手神迹却没有后继者,其实这也是所有传统工艺师的担忧。

刺绣工作需要耐心与深厚的美术功底,而现在对此有兴趣的人已经不多了。

离开泥人厂时,街上人已经多起来了,吆喝的、叫卖的、打牌的,热闹又祥和。

但是中国神奇的传统工艺,能否想这街道一样,繁荣昌盛?

之留青竹刻篇

无锡竹刻期盼柳暗花明

软件工程(动画)1班倪郁佳

暑假期间,我们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赴无锡复兴传统文化调查小分队十人前往无锡进行无锡传统工艺的考察。

在无锡泥人厂的参观中,我们见到了著名的无锡泥人制作工艺和成品,看到了无锡另外一些不太出名的民间工艺,例如无锡刺绣、无锡竹刻。

我们还遇到了竹刻大师许炎,亲眼观看了竹刻的制作工程,并对他进行了一些关于竹刻现状与将来的访问。

生于1961年的许焱,自1978年高中毕业进市工艺品厂跟师傅乔锦洪学艺至今,从事竹刻艺术创作已有27年。

现在,在无锡,竹刻工艺师屈指可数,除了76岁的胡瑞康、58岁的乔锦洪外,44岁的许焱是无锡竹刻的中流砥柱。

他的作品有《滕王阁》、《兰亭序》、《心经》……他的作品曾获得工艺美术百花奖等多种奖项,被多位名人和法国、日本等地的博物馆收藏。

  据许炎大师介绍留青竹刻是利用只有零点几毫米厚的竹筠进行雕刻,所以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

除了在材料的准备上有采竹、蒸煮、开料、打磨等多道工序之外,刻制工序也必须有条不紊。

制作时须先选定底稿,然后将底稿或描或印地复制到竹面上,再用刀沿底稿的图画或书法的边框进行勾勒圈边,将周围大块无用之皮刮去之后,底稿的细节部分再须用刀小心翼翼地修整,待修整完毕,将竹地刮平,擦拭干净,一件作品就算完成了。

由于自古以来的竹刻作品多是文房用品,留青竹刻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它的题材多取自古人或名家的书画作品,而为了表现这些风格各异的书画,在刻制过程中又有许多不同的表现手法。

制作完成的无锡竹刻的确非常精致典雅,但现如今能掌握竹刻技术的人却寥寥无几,许炎大师说可能在他之后无锡竹刻将后继无人。

是的,在如今这个功利的社会,还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花几个月的时间去雕刻一个不是非常值钱的竹刻工艺品呢?

吃苦不赚钱的事大家想必都不会干。

就算有人不在乎名利去从事这个事业,但竹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首先竹刻师必须身强体壮,不然哪有力气去在寒冬腊月里进山里挑竹龄2-3年的毛竹,在砍下时又不能碰坏青皮,运回后,竹节要锯好,然后放进大锅煮,再趁烫把竹油擦掉,煮完后还要连续晒上半年,然后才开始绘稿、雕刻。

此外,你还得有绘画的底子。

最重要的当然是你对竹刻的热爱和天赋。

所以,有多少人能集齐这些条件呢?

这也是许炎大师迟迟不收徒弟的原因吧!

遇不到好对象,怎能随随便便就收下?

虽然无锡的民间工艺到了即将衰败的程度,但其实在社会上还是有一部分人关心着这些没落的工艺,在我们小分队去惠山泥人厂的时候,厂内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之前已经有三批大学生去那里参观实践。

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很重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了解,他们还在崇安寺附近进行了宣传活动,目的是提醒现代人注意这些工艺,防止这些文化消失。

另外,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不时会看到有人来买泥人工艺品,经过询问,他们买泥人大多是为了送给外国友人,可见在国内不是很受重视的工艺品,在外国人眼中却是价值连城。

前几年,无锡竹刻申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开始关注这些民间工艺文化,即将在惠山泥人厂附近建一个惠山古镇,将无锡一些工艺搬进去。

我相信只要有社会的支持和政府的关注,无锡竹刻会“柳暗花明”。

竹刻的艺术

08环境工程陈璞阳

8月8日下午,社会实践小分队一行人来到了惠山泥人厂,观摩无锡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

与想象中的不同,惠山泥人厂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规模宏大,修葺一新。

相反的,厂房周围到处是写着大大拆字的旧式楼房,充斥着一种颓废和怀念,仿佛揭示着传统渐渐消失的宿命。

而在惠山泥人厂中,门房的破旧电扇喘息着转动着,碧绿的爬山虎早已爬满了灰暗的水泥墙面,周围一片寂静,空无一人。

我们于是直接进了泥人博物馆,很凑巧,碰上了泥人厂的厂长,他很热情介绍了泥人厂的情况,并引领我们参观了无锡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关于泥人同刺绣的制作,已经有其他队员在文章中讲述,在此我不再赘述。

基于个人对竹文化的喜爱,就简单介绍下无锡竹刻的情况。

竹刻中,以刀法的特殊和精良最负盛名,其传统技艺为:

“以刀代笔,以画法刻竹”,流传江南各地。

竹刻艺术最早见于《南齐书》的记载,齐太祖曾赐隐士明僧绍“竹根如意”。

大约最初是用来制作杖头、如意、笔斗、拂柄、抓背之类。

上世纪初,“嘉定”派的竹刻家继承和光大了“嘉定竹刻”,更多地将书画艺术结合到了竹刻中,在技法上崇尚以“浅刻”来表现韵味。

50年代后,他们的后人与学生分散到了苏南的苏州、常州、无锡等城市,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留青浅刻为主要艺术特征的现代竹刻流派,世称“江南竹刻”。

无锡竹刻大抵在这个时间形成。

竹子的青筠油亮滋润,经过阳光曝晒后呈黄白色。

”留青“就是在雕刻的过程中根据图稿留下的青皮上刻划具有各种质感的艺术形象。

通过青筠与竹肌的色泽对比、掩映烘托,中国人钟爱的植物——竹,便脱胎换骨,在艺人的手中成了竹刻,具有了一种古朴典雅、清秀素淡的特殊美感。

很有幸,我们遇到了无锡竹刻唯一传人:

许焱。

这是个睿智而幽默的大师,我们找到他的工作室时,他正在刮着竹板,做着后期工作,在他的工作室中,到处是雕刻精美的竹刻。

在我们的先期调查工作中,我了解到许大师的作品以留青浅刻为主,擅长书法、梅兰竹菊、花鸟等,尤以蝇头小楷为其特色。

他采用留青与阴刻相结合,在表现“兰”、“竹”等题材方面别具一格。

在调查中,许大师将自己的经历侃侃道来。

他十五岁拜师,过了五年才学全最基本的技术,经过27年的全心钻研,经历了辛苦同寂寞,终于达到了现在的艺术成就。

回忆往事的时候,许大师很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太过浮躁,没办法静心体会竹刻艺术的精华。

在这种艺术中,学会在竹子上雕刻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这并不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而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

雕刻者不仅手要巧,对书画,乃至于天文地理都要有所研究,竹刻是艺术创作,不是木匠活。

当我们问及竹刻的传承问题时,许大师微微一笑,说他已经是最后一个会竹刻的人了。

我们很惊讶,询问他是否着急时,他无奈的说,他无能为力,需要政府的帮助。

他的儿子今年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并不想学习竹刻,至于竹刻自他之后从此湮灭,他也没办法了。

一番热烈的探讨后,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离开的时候了,我看着满室的竹刻艺术品,只觉的久久不愿意离去,竹刻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面临着上吐下泻的尴尬。

上一辈人才凋零,下一辈后继无人,也许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当我们面对逝去的艺术时,总是有种深深的依恋,也许是天性使然。

我们不顾一切的想留住它,很多事情都是等到失去时才悔恨,衷心希望政府能更重视对文化的传承,当然,在这个功利的时代确实很困难,但我们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守住清贫,耐住寂寞,传承传统工艺。

离开惠山泥人厂时,已经傍晚,夕阳的掩映下,泥人厂显的更外沧桑,而大大的拆字也被夕阳照的格外刺眼,我忽然有种感觉,也许这一切并非历史的终结,在另一片新的土地上,古老的传统工艺将适时而变,顽强的传承下去,新的希望在酝酿!

之队员感想与小结篇

暑期社会实践小结

软件工程(动画)1班倪佳

大一结束的这个暑假,我头一次接触到了社会实践。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了我很多的锻炼,通过亲身实践,我对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有助于我今后更快的融入社会生活中。

今年8月11号至16号,我们计软院暑期实践小组在无锡市崇安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这次活动以“无锡传统工艺”为主题。

重点关注无锡传统工艺的现状,艺人的工作前景,以及其传统工艺的未来发展前景,以此达到宣传,保护民间传统工艺的目的。

这些不仅是使我们亲身体验了一些社会最真实的形态,在我个人看来,最重要的是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无锡许许多多的传统工艺中,最有名的算是宜兴紫砂壶和惠山泥人了,我们无锡小分队选择了惠山当地的惠山泥人厂作为我们的参观对象。

刚进入这座厂房,我们就感觉到了一种出奇的静谧,与当年的喧嚣繁华先比,现在的泥人厂的确是落寞了,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平时没有机会见到的大大小小的泥人工艺品,各式各样的泥人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感叹工艺师们的鬼斧神工般的技艺,艺术感染力之强,之大是言语无法形容的。

在无数的工艺品中,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大阿福》是我们最为金惊叹的,这件获奖多次的作品誉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我们能近距离的感受它实在是我们的荣幸。

我们还参观了泥人生产车间并且与一些传统工艺艺术家惊醒了交流,他们也非常友好的接待了我们,耐心的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惠山泥人的历史,我们受益匪浅!

可是现在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惠山泥人近于消亡失传的窘境。

由于工艺师的工资都很低,加上现在年轻一代价值观的改变直接导致泥人学徒越来越少。

并且如今手工技艺的手工制作成本高昂。

导致学徒急剧短缺,大师们的一言一语让我们对传统工艺的现状心寒.而采访结束后泥人厂厂长让我们多多宣传泥人艺术的话语更加增强了我们的社会使命感!

相信只要政府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减轻传统艺人压力,传统工艺定会走出困境!

而我们也会继续宣传下去!

为无锡乃至中国传统工艺的复兴贡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

通过暑期实践,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大学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认识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我希望暑期实践作为一个跳板,将我们这样的服务延伸到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去。

当然我们还在活动中作了一些相关的调查,时间过得很快。

实践的第一天我曾对自己说我们不一定做得好好的,但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做,我们一定要有所收获。

事实证明,我收获良多。

我们参加实践的十余人在实践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并且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我也更加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在炎炎的夏日中,我们没有胆怯,没有退缩,能够参加这次“无锡传统工艺”实践活动,我自豪,我骄傲。

这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

暑期社会实践思想总结

软件工程(动画)1班吕华荣

8月11号到8月16号,我们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暑期实践团在无锡市崇安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以“无锡传统工艺”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

关注传统文化,研究无锡传统工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情况,以及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还有各种传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更加深入的了解无锡传统文化的内涵建设。

此行我们收获了许许多多在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一生珍藏和思量的。

我们无锡小分队选择了惠山当地知名的惠山泥人厂作为我们的参观对象。

惠山泥人厂位于无锡市惠钱路强巷20号,四周幽谧寂静,在这样的氛围中,一件件做工精致的艺术品在这里诞生,向全世界展现惠山、无锡独特的艺术魅力。

惠山泥人的代表作《大阿福》多次获得民间艺术博览奖。

“大阿福”的传说差不多无锡人家喻户晓,但由于年代较久,加上人们“锦上添花”,越传越神奇,越传情节越丰富,有的甚至加入了现代的文化内容,这次我们也有幸近距离欣赏到了这件被誉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在惠山泥人厂,我们参观了泥人生产车间,拜访了一些可能是当世传统工艺唯一传人的民间艺术家,他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惠山泥人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感受到了民间工艺大师不凡的风采。

然而,在采访中我们发现:

蜚声中外的惠山泥人竟面临着“人未亡,艺将绝”的窘境。

无锡手捏泥人面临着知识产权受侵害、手工制作成本飙升、人才大量流失、惠山泥日益稀少等严重的问题,而且如今工艺师的工资都很低,每月只能拿到1000元左右,学徒更少。

 “手工技艺的传承不像基础学科一样有章可循,它必须以人为载体、以言传身教的独特方式传承的。

可是目前的情况是大师们的生存都自身难保,徒弟又如何维持基本生活呢?

”采访气氛是愉悦的,大师的一席话却让我们每名队员感到了一阵阵辛酸.只有让现代的市场接受古老的手工艺术的文化元素,才能从根本上拯救濒亡的民间工艺。

采访结束后泥人厂厂长亲自送我们到门口,“希望你们多多宣传,以使更多人了解惠山泥人,了解无锡传统文化。

”刹那间我们有了一种深深的使命感。

每个人的眼中都写满了坚定。

走出惠山泥人厂,夕阳的余晖洒在我们身上,仿佛一瞬间感受到了一种美丽,我们会义不容辞的将她传承下去。

附录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无锡民间工艺现状调查问卷题目及分析

1.你对民间工艺感兴趣吗?

()

A.感兴趣B.不感兴趣

分析:

大多数人,至少是当地的无锡人对无锡的民间工艺还是很感兴趣的。

2.你是从什么渠道了解工艺品的?

A.朋友介绍B.网站C.广告宣传D.自己主动

由图可以看出,自己主动的了解和通过朋友介绍和广告渠道所占的比重差不多。

可见人们了解工艺品的渠道还是很多样的。

3.(多选)对于无锡手工艺,你知道哪些()。

A.惠山泥人B.宜兴紫砂C.无锡刺绣D.无锡纸马E.留青竹刻

F.其他请补充:

无锡的刺绣,泥人和紫砂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无锡民间工艺。

4.你知道惠山泥人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A.100多年B.200多年C.300多年D.400多年E.不清楚

一般的无锡当地人还是对惠山泥人的历史有一定了解的。

但还是有一大部分的人不清楚。

5.(多选)你知道无锡手捏泥人面临的问题吗?

A.知识产权受侵害B.手工制作成本飙升C.人才缺乏和流失

D.惠山泥日益稀少E.其他请补充:

人才的流失是无锡泥人面临人未亡艺将绝处境的最突出的一个原因。

经过本社会实践小组在无锡的考察了解到,政府的政策因素和经济的原因是造成民间工艺如此现状的主要原因。

6.(多选)你觉得民间艺术濒临灭绝的原因有哪些()

A.对其价值缺乏认识B.经费不足C.后继无人D.缺乏文化保护

E.其他请补充:

7.(多选)你觉得如何能够使无锡的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

A.国家颁布法律保护B.政府提供资助C.培养相关的专业人员D.加大对手工艺的宣传E.其他请补充: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