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0044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docx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教学提纲

 

应知应会手册(最终版)

第一章安全篇........................................................................1

第二章生产篇.......................................................................13

第三章设备篇.......................................................................45

 

第一章安全篇

一、填空题

1.“三级教育”原则:

厂级教育、队级教育、班组教育。

2.“三违”:

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3.“三不伤害”原则: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

4.“四不放过”原则:

对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5.隐患治理“四定原则”:

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和定整改期限。

6.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助燃物、着火点。

7.安全监督“四全”原则: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天候。

8.三不用火是指:

没有经批准的用火作业许可证不用火、用火监护人不在现场不用火、防火措施不落实不用火。

9.石化集团公司的HSE方针是: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改进。

10.施工现场“三宝”是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11.四懂三会:

懂原理、懂构造、懂用途、懂性能、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一般故障。

12.设备运行四不准:

不准超压、不准超温、不准超速、不准超负荷。

13.安全生产五要素:

安全文化、安全法规、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事故管理:

是对事故的调查、分析、研究、报告、处理、统计和档案管理等事故发生后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4.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5.HSE体系的核心思想是:

以人为本。

16.体系精髓(灵魂):

事先预防。

17.“三同时”原则:

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与作用。

18.“三级教育”原则:

厂级教育、队级教育、班组教育 。

19.设备“十字”方针:

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

20.安全生产“五同时”原则:

企业领导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

21.责任制:

多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并明确规定责任范围内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实现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五同时”。

22.压力容器按压力分类:

分为低压容器、中压容器、高压容器、超高压容器。

23.压力容器的主要安全附件包括:

安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及常用阀门。

24.安全评价:

用定量、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四大类。

25.油罐火灾最常见的扑救方法有:

窒息法灭火、冷却法灭火、隔离法灭火、化学抑制法灭火等。

26.人体触电的基本方式:

主要有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和接触电压触电4种。

电流作用人体并造成伤害,主要取决于电压的高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27.冬季安全“八防”“一禁止”:

①防火②防爆③防滑④防冻⑤防中毒⑥防静电⑦防坍塌⑧防车祸;禁止一切违章操作。

28.石化集团HSE管理体系有十个要素组成。

29.国家抗震减灾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备不懈”。

30.在救火时应站在火场的上风方向。

3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两种类型:

电击和电伤。

32.防至击雷的保护措施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和避雷网等措施。

33.保护接地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4欧姆为合格,防雷接地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10欧姆为合格,防静电接地一般要求接地电阻不超过30欧姆为合格。

34.修理电器设备和移动电器设备时,要完全断电,在醒目位置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安全表示牌。

未经验电的设备和线路一律认为有电。

35.按照着火物质的不同,火灾可分为A、B、C、D四类。

A类是指可燃固体、B类是指可燃液体、C类是指可燃气体、D类是指轻金属。

36.在高空作业时,工具必须放在手提工具箱(袋)里。

37.家用电器失火的主要原因是电器短路、超负荷、漏电、线路接触不良。

38.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体制是:

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39.发生工伤事故的应急原则是:

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迅速报告有关部门。

40.各类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41.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重要环节。

4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29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施行。

43.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44.对于工伤事故中停止呼吸和心跳的伤员,在5分钟内抢救成功率极高。

45.建筑物起火的5-7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机,超过这个时间,就要设法逃离火灾现场。

46.人体允许通过的安全电流,男性为9毫安,女性为6毫安。

电流为50毫安时,将危及人的生命,称为致死电流。

47.全国消防宣传日是11月9日。

48.安全色分类及其含义:

红色:

禁止标志蓝色:

指令标志黄色:

警戒标志绿色:

提示标志。

49.在遇到高压电线断落地面时,导线断落点20米内,禁止人员进入。

  

50.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竭力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51.使用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对准火焰根部喷射。

52.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叫高处作业。

53.火灾蔓延的途径有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54.安全生产的范围包括人身安全、设备安全。

55.安全带使用2年后,应检查一次。

56.在高空作业时,工具必须放在手提工具箱或工具袋里。

手用工具不应放在工作台边缘是因为工具易与坠落伤人。

57.国家规定一顶安全帽的重量不应超过400克。

有效期:

枝条编制帽不超过2年;塑料低胶帽不超过2.5年;玻璃钢帽不超过3年。

58.安全帽上如标有“D"标记,是表示具有绝缘性能的安全帽。

59.安全带的正确挂扣应该是高挂低用。

60.凡有两层(含两层)以上作业人员,同时在同一垂直体内作业,这样容易发生物体打击的作业,称为交叉作业。

61.电伤:

指电流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电伤多见于人体外部有,往往留有伤痕。

62.触电现场挽救要点:

迅速脱离电源;准确实行救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就地进行抢救;救治要坚持到底。

63.周恩来同志于l957年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

64.特种作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许可证者,方可上岗。

65.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分别是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

炉水长期处理不当可能导致锅炉爆炸。

锅炉检测项目的周期外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

66.开启气瓶瓶阀时,操作者应该站在侧面。

67.压力表在刻度盘上刻有的红线表示最高工作压力。

68.在对锅炉、压力容器维修的过程中,应使用12伏照明。

69.机器防护罩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发生操作事故。

70.凡闪点小于或等于45℃的液体叫易燃液体,闪点大于45℃的液体叫可燃液体。

甲醇闪点12-16℃属易燃液体。

71.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中三个关键问题:

1、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重视是前提条件。

2、全员参与式关键。

3、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以及风险和环境影响评估是重要环节,也是首要的步骤。

72.HSE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有:

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思想;全员参与的观点;层层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程序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事前识别控制险情的原理。

二、选择题

1.(D)不是物质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

A可燃物B助燃物C着火源D明火

2.爆炸极限通常用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在空气中的(D)来表示

A密度比B,摩尔系数C质量分数D体积分数

3.物质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叫做(A)

A爆炸B聚变C裂变D燃烧

4.不能影响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爆炸极限的是(D)

A温度B压力C含氧量D火源的种类

5.对于一般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如果氧的体积分数达到(B)时,可免除燃烧或爆炸

A3%-8%B6%-14%C5%-10%D10%-15%

6.(C)不属于常用灭火方法

A冷却法B窒息法C隔热法D隔离法

7.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是(B)

A利用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产生泡沫B利用酸碱溶液的化学反应产生泡沫

C利用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产生泡沫D利用干粉与酸反应产生泡沫

8.能够用来扑灭电器火灾的(D)

A泡沫灭火器B二氧化碳灭火器C四氯化碳灭火器D干粉灭火器

9.干粉灭火器筒内装有主要成分是(A)的粉末状盐类物质

A碳酸氢钠B氢氧化钠C氯化钠D四氯化碳

10.国务院颁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自什么时候起施行(B)

A、2000年1月1日   B、2002年3月15日 

C、2002年10月1日  D、2002年12月30日

11.硫化氢在空气中的安全临界浓度是(C)ppm

A、0.13  B、 10   C、20   D、50

12.对于心跳和呼吸都停止的触电者,应(C)  

A、就地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B、使其安静休息,严密观察  

C、就地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D、 使其适量走动

13.特种作业人员要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A),做到持证上岗。

 

A、培训、考核    B、三级教育

C、思想教育     D、全面审查

14.测定大罐接地电阻时测量仪的接地柱要与大地接触,入地深度在(B)左右。

A10cmB30cmC50cmD80cm

15.测定大罐接地电阻时测量仪的电位极与测试柱间距不小于(),电流极与测试柱间距不小于(B)。

A10cm,20cmB20cm,40cmC30cm,60cmD40cm,80cm

16.测定大罐接地电阻时连接接地电阻测量仪与测点的导线截面积不小于(B),长度不小于(B)。

A0.5cm2,3mB1cm2,5mC2cm2,10mD3cm2,15m

17.测定大罐接地电阻时要求摆动测量仪摇把的速度在(C)以上。

A60r/minB90r/minC120r/minD150r/min

三、判断题

1.石化集团HSE管理体系属于企业内部内部标准,不具有强制性。

×

2.HSE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领导承诺,其核心是风险评价。

3.HSE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是风险评价与隐患治理。

4.体系文件主要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三个层次。

5.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适用于有害气体、粉尘及缺氧环境,不适用于水下作业、强酸、强碱环境。

6.灭火的基本方法有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抑制法。

7.作压力0.1MPa的容器不属于压力容器。

×

8.安全阀一般至少每年检查一次,检查的内容包括:

清洗、研磨、零件更换、定压和气密试验。

安全阀的定压值不得随意变更,其值最大不得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

9.安全第一是指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生产都必须服从于安全。

10.净化厂使用的安全阀均为弹簧式。

11.不符合就是事故隐患。

12.耐压试验应在测量绝缘电阻合格后进行。

13.灭火器压力在1—2MPa时就应重新灌装。

×

14.净化厂用的灭火器有手提式和推车式两种。

×

15.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按压部位应该是在剑突上方两模指处。

16.避雷器的特点是正常电压下与地绝缘,雷电侵入时击穿导通。

17.硫化氢中毒发生的特点是:

突发性、偶然性、滞后性。

18.触电致死的主要原因是心室颤动。

19.在据地面2米以上作业且无防护设施时应采取保护措施。

20.HSE代表的是:

H-----环境S-------安全E-------健康×

21.进行人工呼吸时,应在触电者头下垫些物品以通畅气道。

×

22.任何环境条件下对人体都不构成伤害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23.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报废标准为10年。

×

24.电器作业时,监护人应该始终留在现场,但不得参与工作班工作。

25.临时用电线路的要求与正式线路完全相同。

×

26.安装照明灯时,单极开关必须控制零线。

×

27.根据阀瓣直径大小的不同,安全阀可分为全启式和微启式两种。

×

28.安全阀与容器之间严禁安装截止阀门。

×

29.防雷接地引下线在进入地面一段应加钢管保护。

×

30.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时,喷粉要由近至远缓慢推进。

×

31.防火的基本原则就是将燃烧的三个要素全部消除。

×

32.化学爆炸的过程也是可燃物迅速氧化的过程。

×

33.火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火势强大、迅猛不易救治的火情。

×

34.当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或可燃粉尘等和空气混合,当浓度达到一定值以上时遇到火源即可发生爆炸,这个值称为爆炸极限。

×

35.温度增高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爆炸上限降低,容易引起爆炸。

×

36.压力增高,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的爆炸下限反而降低。

37.容器的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低。

×

38.每半年检查一次灭火器的总质量,若低于瓶体标明量的五分之四时,应灌药充气。

×

四、名词解释

1.安 全:

处于和保持平静、稳定、完备、齐全、不缺少、无损害、无伤害的状态。

---“无危为安,无损则全。

2.劳保用品:

用于人身保护、使其免遭或减轻伤害或职业危害的用品。

3.工伤保险:

以法律保证实施的,对遭受伤害职工或遗属补偿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其基本原则是带有强制性,实行无责任赔偿,个人不交费,补偿与事故预防及职业康复相结合。

4.危险源:

可能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5.事故隐患:

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上的缺陷。

6.安全生产:

消除或控制危险因素,防止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生产安全事故的方针、原则、要求、措施和活动。

7.什么是点检?

是按照规定的人和时间,用确定的方法检查设备的指定部位,依据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决定维护检修工作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8.压力容器:

指所有承受流体介质压力的密闭容器,在工业生产中用于完成储运、分离、传热、反应等生产工艺过程。

9.最高工作压力:

指容器顶部在工艺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最大表压力(不包括液体静压力)

10.耐压试验:

指压力容器全面检查合格后,所进行的超过最高工作压力的液压试验或者气压试验。

11.爆炸极限:

指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氧气)形成混合物,在点火源作用下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

其最低浓度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浓度称为上限。

当混合气浓度低于(或高于)爆炸极限的下限(或上限)值时,对混合气点燃不能产生火焰传播。

12.劳动保护:

用科技和管理措施,消防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防止事故,保护安全与健康。

13.风险评价:

依据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对危害分析后果做出判断的过程

14.安全管理:

针对问题,运用资源,发挥智慧,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实现人与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目标。

其内容包括:

机构、人员、责任制、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培训教育、档案管理等。

15.职业卫生:

防止劳动者在职业岗位上发生职业性伤害和健康伤害,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16.特种作业:

是指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的作业。

17.闪燃:

当火焰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气与空气混合物会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的现象。

18.闪点:

指易燃液体表面挥发出的蒸气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

19.油品火灾的特点:

具有突发性强、容易爆炸、燃烧火焰温度高、辐射强度大、易发生沸溢等特点。

五、简答题

1.高处作业分哪几级?

a.2-5米为一级高度作业;

b.5-15米为二级高度作业;

c.15-30米为三级高度作业;

d.30米以上为特级高度作业。

三级以上高度作业必须要有高空作业许可证。

2.简述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

a.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b.坚持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

c.坚持“三同时”原则:

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坚持四不放过原则。

3.不安全因素分为几类?

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安全管路上的欠缺和自然灾害及营蓄破坏。

4.怎样打火警电话?

a.火警电话打通后,应讲清楚着火单位,所在区县、街道、门牌号码等详细地址;

b.要讲清什么东西着火,火势情况;

c.要讲清是平房还是楼房,最好能讲清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和燃烧情况;

d.报警人要讲清自己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

e.报警后要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指引消防车去火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起火地点。

发现火警应及时报警,这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5.用隔离灭火时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拆除火源周围的易燃物和导火物。

(2)火源周围的可燃物转移到安全地带。

(3)切断一切可燃物和助燃物来源。

(4)电器着火应切断电源。

(5)控制燃烧物在火灾现场的飞溅与流散。

6.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要领包括那些?

a.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当地安全监察部门颁发的《压力容器操作人员合格证》后,方可独立承担压力容器的操作;

b.压力容器操作人员要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有关容器的结构、类别,主要技术参数和技术性能,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c.压力容器要平稳操作;

d.压力容器严禁超压、超温运行;

e.严禁带压拆卸压紧螺栓;

f.坚持容器运行期间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操作中或设备上出现的不正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或消除;

g.正确处理紧急情况。

7.简述正压式呼吸器的使用方法及主要事项。

a.使用前要检查气瓶压力和报警器及高、中压系统的密封性。

b.背好气瓶。

佩带面罩、检查 面罩的气密性。

c.使用中应使气瓶阀处于完全打开状态。

d.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压力表的批示数值,当压力下降到5-6MPa时,应及时撤离现场。

e.使用中感觉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困难、出现头晕等不适现象要及时撤离现场。

f.使用结束后,脱下面罩,关闭供气阀;卸下呼吸器;关闭气瓶开关,打开旁通阀,放空系统管内的余气,再关闭旁通阀。

g.用完后用水清洗、充气、存放在通分干燥处。

8.简述心肺复苏的步骤。

a.判断有无意识(神志)

b.呼叫他人

c.放置体位

d.清理异物

e.畅通呼吸道

f.确定呼吸是否存在

g.口对口呼吸两次

h.判断心跳是否停止

i.胸外心脏挤压建立循环

9.硫化氢的性质及危害:

硫化氢为无色、具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可溶于水、醇和石油中,它是一种既可爆炸,又可引起操作人员中毒的具有双重危险性的气体,其爆炸极限为4%-44%。

车间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0mg/m3。

硫化氢对人的眼睛及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进入血液后,部分地生成硫化血红蛋白使人中毒。

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为8000~10000ppm时,能使人迅速丧失意识,呼吸停止并死亡;100~300ppm时,在3~5分钟内使人丧失嗅觉,眼睛及呼吸道强烈刺激,因此将10ppm作为报警仪的报警点。

当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达到0.3ppm时,人已经能明显感觉出臭味。

10.甲醇对人体有那些危害?

甲醇是易燃和有毒的物质,当吸入甲醇蒸汽或甲醇侵入皮肤,就会引起中毒,刺激眼睛,甚至失明。

当人喝入甲醇时会引起眼睛失明或死亡,甲醇引起的慢性中毒症状表现为神经衰弱、视力减退、皮炎湿疹。

甲醇在工作地点空气中的最大允许浓度为0.05g/m3。

11.华北石油局、华北分公司安全生产禁令?

1)严禁违反操作规程操作锅炉、高压阀门和含硫化氢油气井等危险设备和设施。

2)严禁在易燃易爆区域使用非防爆通讯、照明设施等。

3)严禁违反规定采购、运输、装卸、储存、使用、处置放射源、火工器材、有毒有害物品。

4)严禁不佩戴专用防护用品(具)从事有毒、有害、腐蚀等介质和窒息环境下的危险作业。

5)严禁未经许可在生产装置区、罐区灌装化学品。

6)严禁油罐清洗、检修后不经验收直接进行收油作业。

7)严禁在易燃易爆区域用汽油等易挥发溶剂擦洗设备、衣物、工具及地面等。

8)严禁冒名顶替代签或未到现场就确认各种作业、工程票证。

9)严禁无内部准驾证驾驶公务用车;严禁200公里以上或单车乘员10人以上出车不执行长途派车审批手续。

10)严禁不系安全带驾驶、乘坐公务用车。

11)严禁赴工区或在工区工作期间驾驶私家车辆或外单位车辆。

12)严禁车辆未采取防火、防静电等安全措施进入易燃易爆危险区域。

13)严禁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不按规定路线行驶、搭乘无关人员、违规停放。

14)严禁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装卸过程中驾驶人员擅离岗位。

15)严禁不按规定静电接地进行各类油品、危险化学品车装卸作业。

16)严禁违反规程操作特种作业车辆。

17)严禁客运车辆超员、客货混装、搭载危险化学品。

18)严禁高处作业不系安全带;严禁高处作业抛掷材料、工具及其它杂物。

19)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绝缘工器具和专用防护用具进行电气操作及作业。

20)严禁使用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的电气设备、电动工具。

21)严禁带负荷操作刀闸、带电挂接地和作业前不验电。

22)严禁暴雨、雷电、大雾和6级及以上大风等天气时上罐、塔、平台等装置高处作业。

23)严禁擅自停用可燃、有毒、火灾声光报警系统。

24)严禁当班操作人员脱岗、睡岗。

25)严禁无特种作业操作资质的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第二篇生产篇

一、填空题

1.甲醇回收装置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料温度控制在70-80℃,塔顶温度控制在66-68℃左右,塔底温度控制在100-102℃。

2.常压精馏的原理是利用甲醇和水的挥发度的差异,对含醇污水采取反复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的精馏工艺使之分离。

3.回注水要求机杂小于15mg/l,含醇量小于0.1﹪。

4.锅炉炉水水质要求碱度6-24mmol/l,pH值控制在10-12。

5.在盐酸配置过程中,不小心将盐酸滴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后,再用2﹪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然后再用清水冲洗。

6.回注的脱醇污水和地层水不配伍,是因为回注水锶钡含量高,地层水含有大量硫酸根。

7.第一处理站在正常生产中要求循环水温度不得超过40℃。

8.第一处理站新鲜水罐主要供应厂内哪三部分:

锅炉用水、纤维球反洗、消防泵。

9.锅炉给水软化处理是采用钠离子交换法将水中的钙、镁离子除去,以降低水质硬度。

10.生产期间要求回收甲醇浓度大95﹪,外输甲醇浓度大于90﹪。

11.回注水泵启泵后要求空载运转5分钟后方可进入负荷运转。

12.水的总硬度是指水中的钙盐和镁盐的总含量。

13.精馏塔塔顶安全阀的整定排放压力是0.176MPa。

14.精馏塔是提供混合物气、液两相接触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