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296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docx

二年级下册阅读理解

(一)

蚂蚁搬运食物

我蹲在地上,发现从小洞里出来几只蚂蚁,其中一只用它的触角触到了旁边一只蚂蚁的触角,第二只又用它的触角触到了第三只蚂蚁的触角,第三只又触到了第四只蚂蚁的触角……过了一会儿,从小洞里又出来了几十只蚂蚁,跟前面的蚂蚁一起向洞口的右边走去,它们到底要干什么呢?

只见它们走着,走着,在一只死虫子前停住了。

哦,原来它们是在传递“右边有食物”的信息啊!

这时,只见它们有的抬虫子的头,有的抬尾,有的抬腰,有的抬肩,不一会儿就回到了洞口。

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洞口太小,虫子塞不进去。

可蚂蚁们并不着急,它们又召集了一些蚂蚁,最后硬是把那只虫子塞进去了!

小小的蚂蚁竟然有着如此强大的团队精神,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

那么,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还有什么事情会做不到呢?

1、用“------”画出描写蚂蚁传递信息的语句。

2、用“﹌”画出描写蚂蚁们齐心协力把虫子搬运到洞口的语句。

3、“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句中的“道理”指什么?

 

(二)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

-------------------------------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写出表示“看”的词语:

--------------------------------------------

2、从文中划线的句子可以看出

①鱼儿非常快乐②少先队员借鱼儿表达自己对幸福生活的真切感受。

3、我们在朗读这一小节时应该读出()的语气来。

①欢快、自豪②兴奋、激动

 

(三)

狗、公鸡和狐狸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它们一同赶路。

到了晚上,公鸡跳到树上,在树枝上休息,狗就在下面的树洞里过夜。

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

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

狐狸()地说:

“多么美得嗓音啊!

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

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

”鸡()地回答说:

“请你去叫醒树洞里那个看门守夜的,它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

”狐狸立刻去叫门,狗突然跳了出来,把它咬住了。

1、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填序号)

①不怀好意②一本正经

2、读文中画“﹏”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

3、狐狸对公鸡说了哪些话?

用“-------”在文中画出来。

4、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不要听信狐狸的夸奖②面对危险的处境,我们要善于运用智慧来化解。

(四)

-------------------------

孔融小时候,家里常常买梨子,梨子又香又甜,大家都争着去拿大的吃。

可是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为什么要拿小的,他回答说:

“因为我年纪小,当然应该拿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好了。

”父亲听了,赞扬他小小年纪就懂得礼让。

1、给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经常-------()表扬--------()

3、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孔融每次都是拿最小的。

..

4、孔融为什么每次都拿最小的梨?

用“﹏”画出相关语句。

5、“礼让”在短文中指孔融我们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做个礼让

-----------------------------。

的孩子呢?

 

(五)

森林里住着一只梅花鹿和一只金丝猴,它们俩都觉得自己有本事。

于是大象伯伯说:

“河对岸有棵果树,树上有果子,谁先摘到果子,谁的本领就算大。

比赛开始了,梅花鹿飞快地向前跑去,轻轻一跳,过了小河,飞快地来到高大的果树下,一会儿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金丝猴呢,被河水挡住了去路,急得团团转。

大象伯伯说:

“你们想想办法就能摘到果子。

他俩明白了。

梅花鹿和金丝猴合作,一起把摘到的果子送给了大象伯伯。

他们俩笑了。

1、因为梅花鹿不会----------------,即使来到果树下也无能为力,而金丝猴却---------------------,也不能摘到果子。

2、梅花鹿和金丝猴想到的办法是()

①飞过去②合作③各自找别的帮手

3、通过这次比赛,梅花鹿和金丝猴都明白的道理是()

①合作力量大②自己都有本事③自己没本领

 

(六)

吃墨水

陈毅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有一次,他正在看书,妈妈端来饼和芝麻酱,叫他蘸着吃。

他一边看书,一边吃饼。

书桌上有一个大墨盒,他竟把饼蘸到墨盒里,一口一口吃得很香。

妈妈走进屋,看到他满嘴都是墨,吃惊地叫了起来。

这时,他才发现蘸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妈妈一边责怪他,一边心疼地拉他去漱口。

他却笑着说:

“没关系!

吃点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还太少呢!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从第()自然段可以看出陈毅爷爷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

2、墨水是很难闻的,为什么陈毅爷爷用饼蘸墨水还吃得很香?

①因为他把心思全用在读书上了,竟把饼蘸到墨盒里,没吃出墨水的滋味,以为吃的是芝麻酱,所以吃的很香。

②因为他喜欢吃墨水。

3、陈毅爷爷说的肚子里的“墨水”指(),他吃的墨水指()

①知识、文化②写字时用的墨水

 

(七)

诺贝尔是瑞典大化学家,被誉为“炸药大王”。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近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轰!

”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了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

“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是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

“成功了!

成功了!

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烈性炸药,他因此闻名世界。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慢慢-----()急忙------()出名-------()

3、诺贝尔是()化学家,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发明了()。

 

(八)

------------------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他发现检票口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

中年妇女没有车票,硬要上车。

人越围越多,把路都堵住了。

雷锋上前拉过那位大嫂仔细询问,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都丢了。

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

大嫂含着眼泪说:

“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是哪个单位的?

雷锋说:

“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主要写雷锋对大嫂的帮助。

2、检票口为什么吵吵嚷嚷围了一群人?

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给短文取个题目,填在文前横线上。

4、从文中可以看出雷锋是一个()的人。

 

(九)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了,到处都是鸟叫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2、用“------”画出文中描写鸟儿多的语句。

3、文中描写鸟的颜色的词语有()、().

4、这段话不仅告诉我们鸟的天堂中,鸟的()、(),而且它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

1类多②数量多③颜色多

 

(十)

猴子下山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下山来。

它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

它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

走着走着,看见一只小兔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

小兔跑进树林子,不见了。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又大又多又()又()又()又()

2、小猴子下山,先掰了(),然后扔了()去摘();接着又扔了()去摘();最后,它扔了()又去追()。

结果,小猴子()。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①做事情不要太贪心,应该知足。

②做事情要有耐心。

(十一)

水陆空三用电力车

水陆空三用电力车像一只大大的乌龟,由蓝、红、黄等颜色组成。

它的头顶上有一个潜望镜,就像两只大大的眼睛,能看见大海的所有区域,它的最后面是个像草一样的东西,那是在水里用的螺旋桨。

它下面有四个轮子,能载着车在陆地上随意穿行,不用的时候还可以被收进“腹中”。

它肩上还有两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呢!

那是能让它在

空中飞行得更顺畅的翅膀------“光能板”,它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把太阳光转化成水陆空三用的电力车的能量。

1、水陆空三用车由()、()、()等颜色组成。

2、“光能板”的作用是()。

①把太阳光转化成水陆空三用电力车的能量②保持平衡

3、你想发明什么呢?

为什么?

 

(十二)

燕子妈妈笑了

菜园里,冬瓜躺在地上,茄子挂在枝上。

屋檐下,燕子妈妈问小燕子:

“你能不能飞到菜园里去,看看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飞去了,回来说:

“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燕子妈妈说:

“不错。

可是,你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飞去了,回来说:

“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燕子妈妈点点头,说:

“很好。

可是,你能不能再去认真地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小燕子又一次飞去了,回来后高兴地叫着:

“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呢!

燕子妈妈高兴地笑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燕子妈妈要小燕子到菜园里去看()。

3、因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看得(),所以燕子妈妈()。

4、小燕子一共看了几次?

每次的结果怎样?

 

(十三)

美丽的大公鸡

我家的大公鸡头上长着一簇像燃烧的火焰似的鸡冠子,好看得很。

它全身的羽毛有淡黄色的,有朱红色的,还有金黄色的。

人家都说我家的大公鸡真是美极了。

1、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在文中画出来。

2、把短文中打比方的句子用“﹏﹏”画出来。

3、短文是抓住大公鸡的()、()、()、()四个方面来写的。

 

(十四)

妈妈,您瞧这湖水中的月亮,多像一把镰刀。

我要把它捞上来,送给爸爸去收割金色的小麦和金色的稻谷。

妈妈,您瞧这湖水中的月亮,多像一把银梳。

我要把它捞上来,送给您,让您把头发梳得永远乌黑、漂亮。

您瞧,妈妈。

月亮听见我的话,她笑了。

笑的湖水展开了笑纹,那银色的波光,一闪一闪……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有()句话。

2、湖水中的月亮像(),又像(),这个月亮是()的。

3、“我”把月亮捞上来干什么?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答案。

4、作者把湖水的()写成笑纹,写得多美啊!

 

(十五)

可爱的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

花猫的一双小耳朵直竖着,长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它的嘴边有八根胡子,又细又长又硬,我知道那是用来量老鼠洞口大小的。

小花猫全身长满了黄一道、黑一道的花纹。

只有四个爪子是白色的,上面长着五个像鱼钩一样的小爪,走起路来没有一点声音。

它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总是来回摆动。

白天,小花猫总是爱睡觉,还不停地打呼噜。

一到晚上,它就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好像在侦察老鼠的活动。

我非常喜欢这只可爱的小花猫。

1、小花猫的尾巴(),眼睛(),胡子()。

2、描写小花猫颜色的词语有:

-----------------------------------------。

3、短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是

-------------------------------------。

4、用“-----”画出描写小花猫样子的句子。

 

(十六)

海滨的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那霞光染成了红色。

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

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便出现了启明星。

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渐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仿照例子造句。

例:

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

(1)公园里的花开得真鲜艳,尤其

(2)尤其

2、从文章的第2、3、4自然段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

3、望着海滨夏夜的景色,“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十七)

小马长大了

小马长大了。

老马请黑狗教小马跑步,请山羊教小马爬山,请黄牛教小马拉车。

小马都学会了,一样一样做给老马看。

老马看了很高兴,亲亲小马的脸说:

“你学会了这么多本领,真是个好孩子。

小马说:

“从明天起,我就可以帮妈妈做事,也可以出力为大家做事了。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二段有()句话。

2、老马请()、()、()教小马本领。

3、小马学会了哪些本领?

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4、小马学会了这么多本领要干什么呢?

 

(十八)

知了学飞

传说在很早很早的时候,知了是不会飞的。

一天它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地飞翔,十分羡慕。

于是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

知了很怕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学习很不认真。

大雁给它讲飞的道理,它只听了几句就不耐烦的说:

“知了!

知了!

”大雁教给它本领,它只试了几下,就自满地嚷道:

“知了!

知了!

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

知了想跟着大雁一齐展翅高飞。

可是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这时候,知了眼望着万里长空,只见大雁振翅远飞,真后悔啊!

可是这时已经晚了,它只好叹着气说:

“迟了!

迟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讲了()向()学飞行的事。

2、原来文中“知了”的意思是(),“迟了”的意思是()。

3、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知了本来就不适合学飞。

B、学习、做事态度要端正,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

(十九)

爱因斯坦在桥上

一天,下着蒙蒙细雨。

一辆小汽车向爱因斯坦的家开去。

开车的是爱因斯坦的一位朋友,他要去探望爱因斯坦。

忽然,他看见爱因斯坦独自在一座桥上走来走去,边走边自言自语,还不时地在纸上写着什么。

那位朋友走上前去问:

“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有个学生约我在这儿见面,他还没来。

”爱因斯坦笑着回答,并没有责怪那个学生的意思。

那位朋友听了爱因斯坦的话,对迟到的学生很不满。

他说:

“这不是浪费了您的宝贵时间吗?

“不,”爱因斯坦扬了扬手中被雨淋湿的纸片说,“没有浪费时间。

你看,我在等他的时候,已经解了一道难题。

爱因斯坦这位著名的科学家,是多么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啊!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看望-----()责备----()珍贵----()

2、填空。

爱因斯坦在桥上(),他在等(),在这段时间爱因斯坦()。

3、你觉得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十)

世界上最小最小的一种鸟,叫蜂鸟。

它的身体像一只黄蜂那么大,体重只有1.5~2克。

不过它飞得很快,在花间飞翔,好像花(从丛)中的颗颗流星。

你刚想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时,它却一闪就不见了。

凤凰、孔雀在人们的心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鸟。

但是,蜂鸟比它们更美丽。

它那羽毛,简直就像戏台上仙女的衣裳一样,五光十色,变(幻

幼)无穷。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用错的字。

2、短文写了蜂鸟的三个特点是体重轻、()、()。

3、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该句把()比作()。

 

(二十一)

欢庆

田野献上金黄的果实,枫树举起火红的旗帜,蓝天飞着洁白的鸽子,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国妈妈的生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鸽子()的果实

()的日子

2、用“-----”画出短文中描写动作的词语。

3、“十三亿孩子”指的是()

A、全世界少年儿童B、十三亿中国人民C、全中国少年儿童

 

(二十二)

乐于助人的小鹿

太阳快下山了,天上的红霞变换着颜色,黄的,蓝的,紫的。

小鹿可高兴了,用她又细又长的小脚,围着大树跳舞。

忽然,她听见草丛中发出“咝咝”的声音。

她拨开草丛一看,原来是一只小天鹅受伤了。

小鹿忙扶起她,摸摸她,又用草地上的露水给她擦擦身子,抹抹受伤的翅膀。

把她抱到池塘边去,给她洗掉身上的污泥。

池塘里的游鱼伸出头,说:

“小鹿真好!

1、用文中的“忽然”造句。

2、草丛中发出“咝咝”的声音,原来是()。

3、小鹿是怎样帮助小天鹅的?

用“-----”画出来。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对小鹿说些什么?

 

(二十三)

好消息

三月的微风把好消息轻声告诉了一朵云,云儿背着许多小雨滴。

雨滴噼噼啪啪落下来,把好消息告诉了苹果树上的一朵花儿。

正在采蜜的小蜜蜂听到了好消息,就嗡嗡地唱着歌告诉山丘上的每一朵蒲公英。

蒲公英一句话也不说,她们金黄色的脸儿,在雨后的阳光下露出了笑容。

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春天来了。

1、全文共有()个自然段。

2、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字意思相反的词。

哭---()坏---()去---()上---()

3、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云一()人一()蜜蜂一()好消息

4、读了短文我知道这个好消息是()。

5、短文中在传播那个好消息的有:

()、()、()。

(二十四)

比本领

公鸡和鸭子比谁的本领大。

它们比跑步。

公鸡连飞带跑,把鸭子落下一大段路。

鸭子一摇一摆,怎么也赶不上。

公鸡得意地说:

“你可相信我的本领大了吗?

它们又比游泳。

鸭子游得又快又稳,公鸡全身是水,还差点淹死。

鸭子也得意地对公鸡说:

“看,到底谁的本领大。

1.这篇短文主要是写()和()比本领的故事。

2.第()自然段写它们比跑步,第三自然段写它们()。

3.照样子写词语。

一摇一摆()()

..

又快又稳()()

..

4.你觉得它们俩谁的本领大呢?

为什么?

 

(二十五)

妈妈的爱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给我扇着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

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一把伞遮住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

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哭了。

啊!

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回我对妈妈说了谎,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

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1、短文有()个自然段,文中写了妈妈为我扇扇子、()、()、()这四件事。

2、妈妈的爱是什么?

用“-----”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3、你认为妈妈的爱是什么?

仿照课文句式写一写。

 

(二十六)

彩虹

今天下午,下了一阵大雨。

雨后我走到院子里,看见天空中出现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弯弯的彩虹就像一座小桥。

我问奶奶:

“彩虹是怎么来的?

”奶奶说:

“天上有一位光明神,虹就是他的弓,他休息时,就把他的弓,也就是虹,挂在云端。

我还是很疑惑,就去问爸爸。

爸爸说:

“下雨过后,天空中有许多小水滴。

虹是由于阳光射到天空中的水滴里,分解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就成了我们能看到的虹。

空气里水滴越大,彩虹就越美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疑惑:

五彩缤纷:

2、读第一自然段,表示彩虹出现时间的词是(),表示彩虹色彩的词是(),表示彩虹形状的词是()。

3、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表示产生虹的原因的句子,用“----”画出来。

4、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这句话是把()比作()。

5、奶奶和爸爸的答案不一样,你更喜欢谁的解释?

为什么?

 

(二十七)

暑假的一天,我跟爸爸上黄山游玩。

我们沿着石(极级)上山,两旁的树木都披上了绿装,青翠的竹林密密麻麻,山路变成了一条绿色的长(廊郎)。

一路上,爸爸告诉我,黄山的怪石数不胜数,闻(明名)世界。

这些怪石有的像仙女,有的像巨人,有的像飞禽,有的像走兽。

怪石又仿佛都是活的,会飞,会飘,会叫,会笑,会唱,会跳,十分有趣。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1)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

(2)又多又密。

()

2、用“\”划去括号里用错的字。

3、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造句。

 

(二十八)

松树和啄木鸟

松毛虫在松树里疯狂地咬着松树,松树很害怕,他自言自语地说:

“这么多虫子,有一天,我可能会被他们咬死。

这时,一只啄木鸟飞到松树上,把树干啄得“笃笃”响。

松树禁不住想:

()。

“天啊,这可怎么办?

”松树想到这里更害怕了,他大叫:

“走开,你这讨厌的家伙!

“我是啄木鸟,不是坏蛋,是来吃你体内的松毛虫的。

”啄木鸟边说边叼出一条松毛虫给松树看。

“哦,谢谢你,是我错怪你了。

”松树说。

1、“讨”的音序是(),部首是(),“讨厌”的近义词是()。

2、请你用“----”画出短文中表示声音的词。

3、松树看啄木鸟来啄树干,心里是怎么想的?

认真读短文,然后把松树的想法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4、“哦,谢谢你,是我错怪你了”中的“你”指的是(),“我”指的是()。

5、啄木鸟飞到树干上干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