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536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组第1课总计3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9月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4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

(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

(课件:

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来源:

学#科#网]。

二、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

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

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来源:

学§科§网]

4.检查自学效果: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①什么叫寒山?

什么叫石径?

“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

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

“坐”是什么意思?

“晚”是什么意思?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

“红于”呢?

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

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生提问)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

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四、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怎样才能读得美呢?

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词句,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五、课外作业。

改写《山行》或画一幅山行图。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组第4课总计3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9月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

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

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

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

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

为什么?

[来源:

学科网ZXXK

六、指导书写。

1.师写生看。

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课件显示课题——夜书所见)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来源:

学科网]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来源

2.出示

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

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

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问题一:

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

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4.有感情朗读。

 

教学反思:

 

第二组第5课总计第2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9月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课时目标】

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

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法国梧桐树

同学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对,它就是法国梧桐树。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法国梧桐树,大乔木,高可达20-30m,树冠阔钟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状剥落。

幼枝、幼叶密生褐色星状毛。

叶掌状,花黄绿色。

多数坚果聚全叶球形,3-6球成一串,呈刺毛状,果柄长而下垂。

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它适应性强,又耐修剪整形,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有害气体,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疏疑:

巴掌为什么是金色的?

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

二、学习生字、认读新词。

1.读准生字字音,在课文中圈划出生字,再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词义。

2.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

pūníjīnɡjǐnyuànyìnpáilièɡuīzéluànzōngchí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

指名领读,正音。

“则”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

“紧、院、乱”是前鼻音,“晶”是后鼻音。

(2)出示新词

wāyìnlínɡzēnɡzōnɡxuē

水洼印着凌乱增添棕红色雨靴

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

“增、棕”是平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

3.自由练读。

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

指名读。

齐读。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思考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

2.给课文分段,理清层次。

全文共十一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3.熟读课文。

四.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

铺、泥、院、列、棕、迟。

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

[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排:

扌+非规:

见+夫则:

贝+刂

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田字格课件,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并交流:

“铺、泥、院、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印列规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五.反馈检查,比赛认读。

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又对又快。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看完画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很美)

3.(板书: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把你看到的感受印在脑海里,与同学们读课题。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评读。

2.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

(板书: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九自然段。

谈话过渡: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有了什么新发现呢?

(1)自由读第第二至九自然段,思考:

“我”有什么新发现?

(2)总结: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板书:

彩色的地毯金色的小巴掌)

(3)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

(4)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我一张一张仔细地数着。

读读第二至九自然段,读出“我”的喜悦之情。

2.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板书:

水泥道真美)

带有赞叹地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三、拓展读文,阅读链接。

1.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

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子,到

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

2.学生自由阅读,指名读,教师范读。

3.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组第6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9月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6.秋天的雨

教学目标:

会认8个生字:

钥匙、五彩缤纷、频频点头、小喇叭、衔来、衣裳、小喇叭、趁;会写12个生字:

扇哪扇哪、一枚枚邮票、凉爽、柿子、仙子、梨、菠萝、粮食、加紧、杨树;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一、谈话导入新课

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你听,它在说什么?

2.让我们拿起课文纸静心聆听。

被陶醉了吧?

那我们也读一读这么美的一篇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

1.读的同时,你还能发现这两个词当中藏的秘密吗?

2.你的观察真细致;你的眼光真敏锐;你说的真清楚……

3.在老师出示的这几个生字当中,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

4.和老师一起来写一些这几个字:

爽,枚。

请拿出笔,在田字格旁写一遍。

三.学生自由品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指导。

有没有发现其实每一段话的开头就是问题的答案;都找出来了吗?

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

四写一写

1.瞧,把你们找的放在一起,不就是一首写秋雨的诗吗你最想了解秋雨的哪一个特点?

2.那就让我们先走近秋雨的色彩,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训练

1.学生品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差不多了,是吗?

那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谁先来说:

从第二自然短中你看到了秋雨的哪些色彩?

2.学生说,教师板书。

3.你说的真全;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4.这么多颜色在一起,你会用一个什么词形容这样的画面?

5.你真会学习,用上了今天课文中一个词;你的积累真丰富。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组第7课总计2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9月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7.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教学准备:

课件

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流水声)。

3、歌曲《秋日私语》

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

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揭示课题:

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声音?

2、请小朋友分读六个小节。

3、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1-3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

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

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去听秋的声音,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

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节。

师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的高兴,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配乐朗诵诗)

布置作业:

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组第8课总计1课时主备人:

投放日期2020年9月3日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语文园地二

一、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2.词句段运用,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

3.书写提示,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握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注意“横平竖直”的书写方法,把字写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有关秋天的词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词语。

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有关秋天的词语。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解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

语文园地)

2.板块一:

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

2.小组交流,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课件出示:

生1: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会查字典,字典就是我们无声的老师,我请教它的时候很多,它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

有一天我看到一句话有“忐忑”这个词语,我就是通过查字典明白它的意思的。

生2:

我时常运用组合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

生3:

刚才的同学说得都不错,我有时候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词语或句子。

生4:

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可以找这个词的近义词,如“美丽”一词,它的近义词是“好看、漂亮”等。

这就是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效果也不错哟。

师:

同学们说得真好,除了刚才你们提到的方法,还可以用换词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

直接进入板块,然后根据学生的经验让他们放开去说,学生平时也有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只是不善于总结归纳,老师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激励他们动脑子去思考,去组织语言,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1.你会用哪些词语形容不同的季节?

2.小组交流,组长记录。

3.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教师评议并小结:

(1)查字典理解词语。

憧憬:

就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忐忑不安:

忐忑,心神不定。

指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听了老师的这番话,我憧憬着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

如“即将到来的一天”“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然后再思考“憧憬”的意思,就能领会“憧憬”在这里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的意思了。

(3)运用查字典和组合法理解词语。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忐忑不安”一词,“忐忑”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就是有心神不定的意思,“不安”是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的意思,“忐忑不安”就可解释为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心神不定。

三、板块三:

书写提示。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生字的笔画、笔顺。

2.学生按照提示“横平竖直”的规则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个别指导。

3.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1)笔画要写规范、正确和整洁。

(2)字的大小要适中。

四、板块四:

日积月累。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

1.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

2.以上词语都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成语?

(秋天的成语)

3.分清这些词语的意思。

秋高气爽: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气候凉。

一叶知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

比喻透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五谷丰登:

登,成熟。

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天高云淡:

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

指秋天的天空。

金桂飘香:

金桂,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

而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所以“金桂飘香的季节”就代指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

果实累累:

累累,连续成串。

形容果实多。

秋风习习:

和煦的秋风暖暖地、慢慢地吹动的样子。

用于晚秋的景色。

层林尽染:

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4.自由朗读,积累背诵。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