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5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docx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

特征:

(1).高等教育是分专业和分层次的高级教育活动。

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按照我国的实际,高等教育在层次上一般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

(2).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服务。

高等教育既要不断深化内部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又要密切结合社会发展实际,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3).高等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展,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也越来越产生重要影响。

2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是怎样兴起的?

答:

(1.清朝末期,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经济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先后兴起。

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开始向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

(2.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现代第一所高等教育学堂,它标志着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产生。

(3.戊戌变法期间我国开始出现真正的新式大学。

(4.随着天津中西学堂头等学堂、南阳公学上院和京师大学堂的先后创办,我国近现代大学诞生。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答:

所谓高等教育的特殊性,是指高等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活动所具有的特殊情形,具体体现是:

一、高等教育活动的性质和任务具有特殊性。

首先高等教育的性质属于培养高级人才的专业教育,其次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高等学校的教师行为与活动具有特殊性。

除了具有一般教师的特点外,高等学校教师还具有更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特点。

三、高等学校学生具有特殊性。

表现为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接近或达到成人水平,具备了高度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四、高等学校职能具有特殊性。

具有教育教学职能、科学研究职能、社会服务职能。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答:

高等教育学是对高等教育长期发展实践的理论总结。

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了解和探索高等教育现象及规律、提高大学教师教书育人水平、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实现自身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有助于高校教师系统了解高等教育。

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书育人水平。

三、有助于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

四、有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答: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贯穿于高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高等教育具有指导意义,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导向作用。

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来说,高等教育目的都具有目标导向作用。

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二、调控作用。

高等教育调控作用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从宏观上来说,高等教育目的对高等教育的规划、高等教育政策、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等都具有支配控制作用。

从微观上来说,高等教育目的对高等教育的实际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组合,也具有支配和调控作用。

三、激励作用。

高等教育能够激起人们更强的责任感、更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更有效的工作。

四、评价作用。

高等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

高等教育目的体系是由许多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目标构成。

高等教育目的由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三个层次构成。

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对接受高等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所提出的统一标准和总体要求。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是指高等教育的各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科特点而确定的对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的总规定。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手段。

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

答:

一、注重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对大学生强调全面发展是社会对其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努力构建培养新型创新人才的育人环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注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社会本位思想的体现,明确了教育“培养什么人”和“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

答:

社会本位价值观:

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

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个体本位价值观:

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

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幸福生活。

两种价值观应相辅相成。

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答:

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地途径就是能够使高等教育目的得以实现的具体实施方式,及教学工作、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

一、教学工作。

教学是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活动。

二、科研训练。

科学研究室高等学校的重要研究之一,也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重要途径之一。

高等学校通过科学研究,在重点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其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培养其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划分的?

答:

当代高等教育已经发展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整体。

高等教育的机构类型,宏观上主要包括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类型结构、区域结构等;微观上主要有高等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教师结构、学生结构、课程结构、科研结果等。

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

答:

高等学校管理体制主要是指高等学校的活动中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及其运行机制。

它既有宏观上政府、社会与高等学校的联系方式,也包括微观上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

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答:

一、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高等教育是为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阶级培养人才的教育,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法规,控制教育经费和官员任免、规定教学内容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形式对教育的领导权,以确保高等教育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

二、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三、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

高等教育是高深文化的传承。

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

答:

(1为经济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在生产的任务,劳动力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生产的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

(2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3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此外,高等教育还承担着指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任务,在城市经济布局、区域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智囊和参谋作用。

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

答:

(1培养专门人才。

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

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是国家科学研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展社会服务。

开展社会服务是当代高等学校上述两种职能的延伸。

第四章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1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你如何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

答: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就是指高等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特性。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应该从高等教育本身的内在矛盾中去寻找。

由于时代的变迁,高等教育的主要功能已是生产知识和人才。

这种独特的生产方式的内涵是:

生产力包括教育生产资料、教育生产对象和教育工作者,教师所具有的科学知识和教育能力属于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包括教育生产资料的占有制关系、人们在教育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分配关系,其中教师对作为教育生产资料的科学知识和教育能力的占有制关系是第一生产关系,它决定了高等教育领域中人们的其他关系。

高等教育的发展遵循教育生产力决定教育生产关系、教育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教育生产力的规律,其特征是:

一、教育生产者与教育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二、办学主体多元化与办学形式多样化的结合;三、教师治教与学生治学的结合。

2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答: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决定和制约着教育,教育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反作用。

一、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培养规格

3.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的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更新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潜在的劳动力——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形式

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高校的两大职能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3举例说明教育要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

答:

一、社会政治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1.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

2.政治制度影响部分课程和教育内容

3.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制度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5.政治制度决定着国家的教育制度

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1)通过立法、人事管理等手段来领导教育。

2)通过控制财权来领导教育。

3)通过思想上的优势力量来领导教育

4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

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答:

与政治经济相比,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明显的不同:

1、从形式上看,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

2、从影响范围看,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不仅反映在教育价值观和内容上,也渗透在教育体制、课程教材、道德教育以及教育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中,具有广泛性特点。

3、从影响的方式和途径看,既有社会意识、社会舆论的影响,也有个人深层心理结构的影响。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

1)文化传统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2)文化的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制约和影响

3)文化内容结构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2.文化观念制约人的教育观念

1)文化观念制约和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态度和行为

2)文化观念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思想

3.文化模式制约教育模式

三、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保存、传递文化的作用

2.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生产、创新文化的作用

5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答: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笔下的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一部分,具有更高的理论和目标价值,而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实现这一价值的最佳选择手段;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提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旨就是要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形式与内容、目的与手段的高度统一。

存在的问题:

1教育规模扩张或快,教育质量年一同步提高。

2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还存在严重的不平等。

3高校财政危机,负担过重,缺少持续发展的后劲。

第五章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1简述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

高等学校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的培养高级人才的基本单位。

高等学校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规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

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是专业教学赖以展开的依据。

2简述学校专业与课程有哪些特点?

答:

一、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

社会生产的发展的协调离不开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中的基础科学学科,社会生活同样离不开艺术和体育。

二、以探求高深学问为首务。

三、能促进个人的完善和发展。

3简述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

(1课程内容综合化。

各国高校都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加强高校中的知识基础和拓宽知识面,势必影响高校课程,而课程对此的反映形式即是综合化。

(2课程设置和实施多样化。

这是人才培养规格和类型的多样化趋势在课程上的反应。

(3课程性质职业化。

职业化是当代各国高校课程改革的一种倾向。

(4课程方向人文化。

旨在培养完全人格的人文学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及哲学的课程内容。

4简述高等学校教材有哪些特点?

答:

(1共识性和探索性的统一。

以共识性为主,以保证教材的相对稳定性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2学科性和职业性的统一。

学科性强调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职业性强调的是大学生走出校门后所从事的职业。

(3体系性和协调性的统一。

大学教材要讲究学科知识的内在体系、各部分知识的关联和转换关系,在阐述时要遵循逻辑进程,中间不能“断档”。

(4逻辑性和历史性的统一。

逻辑性是指教材中概念、命题、推理的展开和理论体系的建构,历史性是指学科思想发展历史的梳理、研究方法演进的说明。

(5学术性和可读性的统一。

大学教材要有理论性、学术性,强调对事物本质的揭示、规律的论证。

5请结合所学专业谈谈本门学科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特点。

答:

高等学校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反映某一学科地教学目的、任务、教材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1教学大纲结构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一是说明部分。

二是本文部分。

三是附录。

教科书特点:

广泛吸收了近年来最新教育教学成果,同时涵盖了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基本原理和理论观点。

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实,通俗易懂,力求实用可读。

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是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答:

(1)课程建设的内容涉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设备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以及体制机制建设等。

(2)自2003年始,教育部开始实施精品课程工程,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

(3)就上述六个方面而言,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以及教学管理等内容,属于课程建设的外部条件,对于教师来说往往具有不控性。

因此,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关键是要在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进行课堂与教学改革,积极参与教材建设等等方面。

第六章高等学校的教学

1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有什么作用?

答:

(1授受知识。

把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迅速有效的传授给大学生,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2形成技能。

高等学校教学不仅授受知识,使大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还要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运用知识的技能。

(3培养创造才能。

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才能,既是高等学校具有发展科学的职能所决定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所要求的。

(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教学是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学能促使个体提高能力,改善气质和性格,形成健康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从而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

答:

(1明确的专业目的性。

高等教育是专业性教育,它的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某一学科或专业的专门人才。

(2对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学习与发现相结合的过程,大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进入了较高的发展阶段,并有可能接近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3把科学研究引进教学过程。

由于高等学校教学过程,要为大学生从学习过渡到就业后的独立工作做好准备,因而有必要把科学研究因素引进教学过程。

(4社会实践的多样性。

认识与实践一致,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都应遵循的原则。

3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过程有哪些环节?

答:

(1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引导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状态。

(2感知学习材料。

学生感知教学材料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直接感知,二是间接感知。

(3理解教学材料。

理解教学材料就是要领会书本上的理性知识,它需要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加工来实现。

(4巩固知识经验。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记忆的要求,而且要指导学生的记忆方法,及时加以巩固强化,做到学以致用。

5运用知识经验。

运用知识经验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

6教学效果测评。

要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就必须通过信息反馈,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

4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有哪些特点?

答:

(1课堂教学方法。

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一般实行班级教学制,课堂教学是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实验等。

(2现场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一般包括参观、调查和实习三类。

(3自学指导方法。

主要包括读书指导法和练习法。

5简述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应依据什么原则?

答: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计划性原则。

6请结合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体系谈谈如何搞好高校教学工作。

答:

高等学校教学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与理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既要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二、知识积累与技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三、在教师主导下,发掘学生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能相对独立的进行探索和学习。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六、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七、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八、少而精原则。

九、量力性原则。

7请结合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基本环节,谈谈怎样上好一节课。

一、精心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这一环节中要注意三点。

一是通读教材整体内容或相关环节,以便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二是要多查阅参考书和资料,提高对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理解。

所谓的“教师胸中装有丰富多彩的‘一潭水’,才能碰给学生最甜美的‘一杯水’”,说的就是这个要求;三是要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水平,按照新课标理论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编写出实用的教学方案。

在编写教案时要做到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教学方法适当。

二、认真预演。

这里所谓的“预演”,相当于文艺演出活动中所说的“彩排”。

此环节的任务是通过试讲,及时发现教案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思路,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

预演过程中,还要注意调试、检查好教学辅助设备,如:

教学仪器、课件、教具、实验用品等,以防上课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试讲过程中的板书设计也要精心布局好。

三、调佳状态。

经过上面两个环节之后,就要进入教学的实质性环节----上课。

进入课堂之前,教者一定要把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确保在课堂上能够按照教案正常乃至超常发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课这一环节中,最重要一点就是教者既要依案而教,又不可照搬教案,而要注意教学机智。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

答:

特点:

(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高校教师劳动的迟效性和长效性。

(4高校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5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意义:

研究高校教师劳动特点的目的,不仅在于让高校教师理解这些特点并在劳动中有所体现,更在于发扬这些特点的长处,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一)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高等学校要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适时调整人才引进政策,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力、并得到同行和社会普遍认可的学科带头人。

(二)完善以岗位设置为重点的用人制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根据“按需设岗、择优聘任、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的原则,高校在用人制度上打破了终身制,强化了岗位、淡化了身份,初步形成了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的用人机制。

(三)完善以分配制度为重点的激励制度,激活教师工作创造性

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特点,积极探索与用人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以校内岗位津贴为主要模式的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在提高教师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加大对在岗教师的培养力度,实现“外引”“内扶”并重

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内扶”和“外引”并举,把引进人才作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突破口,切实做到“引得来、留得住”,实现教师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支持和培养体系。

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既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也是高等学校发展,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1树立新型的发展的师生观。

(2重视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

(3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不稳定性。

(4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和修养。

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

答:

个体素质是指教师本人智能素质的构成状况,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等。

(1知识结构。

高校教师知识结构素质包含这三个因素:

对本学科的体系及理论依据有较深的造诣;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有较广泛了解和熟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比较宽广的知识面。

(2智力结构。

智力通过观察、记忆、思考、想象、判断推理表现出来,在教师智力结构中,观察、思维、推理能力最为重要。

3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是高等学校教师智能素质的关键因素。

群体素质既取决于教师的个体素质,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构成状态,及教师队伍的结构。

(1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指高校教师队伍内部具有各种职称专业人才的比例状况,这是教师队伍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指教师队伍最后学历的构成状况。

(3年龄结构。

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包括各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和各年龄段教师数量的状况。

(4专业结构。

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状况。

(5学缘结构。

学缘结构是指教师毕业来源的构成状况。

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答:

(1高校师生间的教育关系。

(2高校师生间的人格关系。

(3高校师生间的心理关系。

(4高校师生间的道德关系。

(5高校师生间的法律关系。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德育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答:

(1方向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继承和创新的原则。

(4整体性原则。

(5层次性原则。

(6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7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原则。

(8严格要求与热情关怀相结合原则。

(9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答:

按照德育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品德形成过程、德育方法所具有的功能等综合起来加以分类,分为:

(1语言说理法。

说理法包括: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2感染熏陶法。

包括:

参观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