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372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

常熟理工学院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常熟理工学院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一贯重视落实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

牢固确立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理念,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坚持将培养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作为学校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中之重和评价发展成效的核心指标。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学校领导经常通过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人才培养工作。

校长直接分管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经常就教学内涵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进行专题策划并督促落实。

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学内涵建设,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双能协同、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先后出台《关于加强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的规定》《常熟理工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常熟理工学院合作教育管理办法》《常熟理工学院转专业实施办法》《常熟理工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常熟理工学院学生选课管理办法》《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常熟理工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常熟理工学院学生违反考试纪律的处分规定》等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围绕全省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性办学。

紧紧围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坚持走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办学之路,坚持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完善质量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专业设置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与产业良性互动的以工为主,理、管、经、艺、文、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

根据区域人才需求和学校发展现状,新增电子商务、金融工程、功能材料3个本科专业,停招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美术学、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生物科学、化学7个本科专业。

全校本科专业总数60个,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53个。

(三)在校生及生源情况

截止2016年9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数为18150人。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100%。

2016年我校生源结构呈现多样性,包括普通高考招生以及“专转本”(含自主招生)、对口单招、职教体系试点“3+2”项目、职教体系试点“3+4”项目。

学校计划招生5270人,实际录取5298人,实际报到5235人,报到率达98.8%。

省内外生源报考踊跃度有很大提升,录取分数线和录取平均分创历史新高,在省内同层次高校中位居前列。

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338分、331分,分别超出省控线13分和16分。

2016年,学校面向19个外省市招生,共投放招生计划1190人。

规模扩张的同时,生源质量逐步提升,上海、天津等地的录取线均高出其省(市)控线20多分,新疆招生计划顺利完成。

江西、湖南、广西和河北等四省美术、音乐招生计划共126人,报名考试人数达6100多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教师的比例逐步提高,年龄、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等结构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能够满足新建本科高校建设发展的需要。

截止2016年9月,专任教师963人,折合教师数为1083人,生师比为17.98:

1。

专任教师职称、学历结构见下表。

 

表1:

专任教师职称、学位情况

类别

教师数量(单位:

人)

比例(%)

总计

963

100

具有行业背景

201

20.87

职称

教授

105

10.90

副教授

348

36.14

讲师

460

47.77

助教

50

5.19

无职称

0

0

学位

博士

347

36.03

硕士

503

52.23

学士

96

9.97

无学位

17

1.76

 

本学年新增“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累计30人获“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新增“333工程”培养对象6人,科研项目资助1人,累计“333工程”培养对象30人;新增“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人,累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69人;新增“苏州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6人,累计“苏州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资助”培养对象11人。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团队”建设,共有6个省级创新团队,本学年新增4个,分别为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学校持续加大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教师脱产企业研修工程,本学年派出参加企业研修教师28人。

企业研修制度实施四年来,全校共有近百名教师参加了企业研修。

着力引进和培养具备专业(行业)执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教师,具有行业背景经历的教师达201人(占20.87%),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行业背景经历的教师达97人(占10.07%)。

本学年共有18名教师参加六个月以上的境外研修项目。

累计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为17.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半年以上境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比例为11.1%。

(二)教学条件

1.教学经费

学校始终突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在预算安排上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保持教学经费的逐年稳定增长。

2016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总额、教学经费预算总额、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分别为45835万元、30279万元、250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85%、21.50%、104.16%。

2016年教学科研设备支出、图书数据库费支出分别为2975万元、47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48%、0.21%。

学校各项生均经费情况见下表。

表2:

学校各项生均经费情况(元)

类别

金额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2543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

432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

301

 

2.基础设施

学校占地面积1169724.3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64.45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606971.56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总面积299822.53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总面积28874.82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8.11平方米;实验室、实习场所总面积148822.69平方米,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为8.20平方米;学校各类运动场馆总面积为81713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馆面积为4.5平方米。

 

表3:

教学科研及行政用房情况

项目

数量

1.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平方米)

299822.53

其中:

教室

66153.49

图书馆

47095.29

实验室、实习场所

148822.69

专用科研用房

12598

体育馆

19743.06

会堂

5410

2.行政用房(平方米)

28874.82

3.仪器设备

截止2017年7月,学校入账固定资产总值98578.45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010.11万元,当年新增3707.63万元,生均教学科研设备值1.39万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增幅为15.91%;信息化设备资产总值8999.91万元,其中软件资产值1382.29万元。

教学用计算机5995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33.03台。

学校配备仪器设备实行优化配置的原则,严格执行仪器设备的申请、论证、审批、招标、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等管理办法。

注重仪器设备的日常检查,谨慎处置资产报废申请,同时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潜力,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提高利用率。

4.文献资源

截止2016年12月,学校纸质图书达164.2万册,生均图书84.3册,纸质期刊1098种。

本学年生均新增图书2.16册。

电子图书353万种,电子期刊种2.8万种。

电子数据库35个,新增数据库资源4个。

文献购置费用431万余元。

学校不断优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调整文献资源采购目标,保障学校重点专业和学科的文献资源需求,使之符合教学科研发展需要,并着力提高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打造良好阅读环境,利用经典阅读推进契机,建设优雅的经典阅览区,营造校园阅读氛围。

积极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加强文献资源利用培训和信息素养课程嵌入式培训。

5.信息资源

学校建成了网络教学平台、各类网络精品课程、网络试题库、网络仿真系统、网络素材库等网络教学资源。

共有教务管理系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平台、大学生创新计划系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毕业论文(设计)智能管理系统、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管理平台等教学管理和应用系统23个,自主研发了一个高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平台。

构建了学校共享数据中心,集中沉淀了各个业务系统数据;研发了教师综合信息管理与决策系统等在内的四个软件平台,提高了学校的科学管理与决策水平。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

1.专业建设

学校加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建设,坚持以“强化内涵、树立品牌、培育特色”的指导思想加强专业内涵建设,重点打造机械电子、自动控制、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能源材料工程、服装工程、经济管理、教师教育等8个专业群,建立与地方行业产业紧密对接的应用型专业建设体系。

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引领,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核心,以产教深度融合的合作教育为路径,以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提升为目的,切实提高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共有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重点专业15个(6类),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2个。

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共7个(国家试点专业4个,江苏省卓越试点专业5个,其中2个有交叉)。

江苏省卓越中学教师项目1个。

2.课程建设

学校贯彻工程教育认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核心理念,引领各专业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以核心课程为重点,按照分级分类建设的思路,有重点分层次抓好课程建设,打造一批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校本特色课程,重点推进研究性课程、校企合作课程、创新课程等课程建设。

全校省级精品课程共8门,校级优秀课程共82门。

学校开展“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以来,截止2017年8月,共立项特色课程164门,毕博在线开放课程42门,微课课程22门。

2016年下半年中有67门特色课程通过验收。

组织双语教学课程认定工作,两学期共20门课程通过认定。

组织公选课申报工作,课程库中公选课课程近800门。

全校课程库总课程为4800余门。

选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平均达到22.44%。

学校定期组织课程建设项目中期建设专项交流会。

截止2016年下半年,共组织“教学内涵建设年”4次专项交流会,2016年11月组织的第四次专项交流会共分研究性课程、创新课程、校地合作课程、双语课程4个分会场,第二轮特色课程项目负责人共60余人参加了交流会。

3.教材建设

截止2017年8月,全校共获批5部省重点建设教材,其中修订教材3部,新编教材2部,均已完成教材出版鉴定申请,其中2部已获省教育厅重点教材出版认定。

学校在“教学内涵建设年”活动中,将教材建设纳入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成果管理,鼓励教师将教学改革成果凝练为教材,本学年全校教师共出版教材41部。

(二)课堂教学情况

全校共落实各类教学任务累计6000余条,开设课程门次达5596门次,其中小班授课3976门次,比上学年同期增加1%。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为1930门,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为81.9%,比上学年同期增加1.4%。

教授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3.29%,比上学年同期增加1.7%。

兼职教师授课情况基本和上学年持平,为92门次。

教师能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功底过硬,注重在教学中引入学术前沿,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三)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室建设

截止2017年上半年,学校共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实践教育中心13个。

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实践与政府、企业共建实验室。

同时进一步修订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课外实践创新训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校实行实验室中心化建设,将全校400多个实验室整合成12个学院级中心实验室,生均实验室面积达4.3平方米。

同时进一步强化“专职实验管理人员队伍、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职业岗位技能指导人员队伍、中心实验室主任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实现了实验室的中心化管理,构建了“中心实验室—实验分室—实验子分室”三级立体网络管理结构,真正做到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教师队伍优先化,教学设施现代化,仪器管理规范化,实验教学信息化。

2.实习实训

坚持“集中管理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确保过程真实”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逐年提高学生实习经费额度。

新增10家校外优质实习实训基地。

积极推进五合一基地建设。

进一步加强实习实训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手册和实习管理办法。

采取组织问卷调查、填报常熟理工学院校外实习基地联系表、听取实习单位的反映等方式加强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不断改进组织和管理。

实习实训采用项目制管理,严格审核实践教学计划、实习经费并规定经费使用办法,进行宏观监督管理。

积极引进校外资源进入学校共建实习实训平台,与南京万全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实验室,实验室设立在学校分析测试中心。

 

3.毕业设计(论文)

组织完成了2017届毕业设计(论文)重点资助课题和团队课题遴选工作。

112个毕业设计(论文)团队课题和26个毕业设计(论文)单项课题获立项资助,共拨发课题经费30.3万元。

依托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实时关注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情况,重点关注课题申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几个关键时间点。

222位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分别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二、三等奖,10个毕业设计团队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团队。

同时评选出22位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在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评选中,我校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六项,团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两项。

(四)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

不断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行业学院”建设,引导企业行业深度参与课程制定。

注重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推进跨学科专业的综合教学平台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体系建设,推进以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为主线,以实训平台建设为依托,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构建符合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新版培养方案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专业前期调研论证的规范性,同步制订《常熟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手册》。

二是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化“三课融合”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实现三类课程的深度融合。

学校总体安排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总学分不少于9学分,此外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修公共选修课中创新创业模块课程。

三是大学英语进行课程改革,第3学期大学英语进阶由学生自选选课。

积极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工作。

《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机制研究》获“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重大课题”立项。

“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用以致学”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通过验收,《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内容研究》在研;“省教育厅一般课题”《基于移动设备和WI-FI环境下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基于职业标准与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应用型本科电子类专业课程整体架构研究》《基于“学科性公司制”模式的机械工程学科综合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等四个项目在研;“高职与本科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立项课题-省教育厅重点课题”《自动化专业在高职与本科两个阶段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创新》通过验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3+4”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构建》在研;“自动化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面上项目”《基于国际视野面向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自动化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创新研究》《智能制造背景下电机与传动类课程群建设的创新研究》两个项目在研。

(五)合作教育

学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订各类合作协议108项,包括与苏州市共建“两院两中心”项目,与常熟市六大重点合作项目,与常熟高新区六大重点合作项目等。

学校逐步形成行业学院、N+1分散导师制等多元化校企合作教育项目模式。

学校正在运行的合作教育项目56项,合作开发课程19门,编写教材15部。

学校持续推进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积极探索“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

截止2017年8月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立项的我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计37项。

学校进一步拓展合作高校,与17所大学签署友好合作协议,结为友好学校。

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校的友好学校已经拓展到70所。

积极推进合作教育项目,完成电气及其自动化中德合作办学项目审核评估工作;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欧克莱尔分校共同制订经济与金融、软件工程两个专业共同培养方案,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列入中美大学生双向交流项目2017年招生计划;与英国利物浦约翰摩尔大学对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1合作办学课程,完成合作办学申报材料。

搭建出国留学平台、按专业拓展学生出国留学项目,各类出国(境)学生188名,相比前一学年增长42%。

四、质量保证体系

(一)质量监测

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教学质量监测,已初步形成一套常规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包括教学日常检查、教学专项检查、专业评估、教学工作考核、专项调研等。

以教学工作例会、《教学质量简报》、网站、OA平台、QQ群等形式进行信息反馈,本学年共撰写检查评估通报11篇。

1.日常检查

学校构建校院领导、校院教学督导、管理人员、教师同行等多位一体的听课制度,建立听课信息化平台。

构建校、院(部)两级常规检查制度。

学期初,学校各级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检查工作,确保教学秩序开局顺畅;学期中,组织教学计划落实情况检查,组织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期中考试,组织开展学生代表座谈,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向教师反馈意见并组织整改;学期末,组织课程考试的巡考检查。

每两个月对各学院实验室进行全面常规检查,结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相关实验室进行突击检查,检查重点围绕“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实践教学运行”展开,分“自查自纠、现场检查、整改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2.监测与调研

主要开展了专题听课、课程考核材料专项检查、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抽检、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情况检查、二级学院(部)教学质量工作考核等专项检查。

持续推进新专业两年建设中期检查、四年建设合格评估、六年建设水平评估的专业内部评估体系,完成专业信息查询平台建设工作。

对2014年招生的秘书学、酒店管理等等二个新办本科专业进行中期检查;对2013年招生的车辆工程、经济与金融等两个专业开展新专业四年建设合格评估;对2010年招生的工程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4个新专业开展新专业六年评估。

表4:

主要监测与调研项目

项目

主要工作内容

完成时间

专项检查

落实全校听课制度

每月

组织督导专题听课(重点针对认证专业)

每月

课程考核材料专项检查

2016年9月、2017年3月

201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专项检查

2016年9月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情况抽检

2016年9月

二级学院(部)教学质量工作考核

2016年12月

 

专业评估

 

2014年招生新专业两年建设中期检查

2016年9月-11月

2013年招生江苏省新专业三年评估预评估

2016年10月-11月

2013年招生新专业学士学位授权预评估

2017年3月-4月

2010年招生新专业六年建设水平评估

2016年10月-12月

自动化专业认证校内评估

2016年10月-12月

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认证校内评估

2017年4月-7月

专项调研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

2016年9月-2017年3月

常熟理工学院2016-2017学年排课情况分析

2016年9-10月

2017年3月-6月

3.教师教学评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参评率达到98.96%;第二学期期中学生参评率达到98.56%,期末学生参评率达到97.72%。

2016-2017学年教师教学评价结果见表5。

 

表5:

2016-2017学年教师教学评价评价综合成绩分布表

成绩

学年

(学期)

参评教师人数

全校平均分

90分及以上

75-90分

60-75分

60分以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6-2017

(1)

719

88.72

275

38.25

442

61.47

2

0.28

0

0.00

2016-2017

(2)

693

92.55

551

79.51

141

20.35

1

0.14

0

0.00

4.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与分析

学校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要求,组织各部门召开协调会分配填报任务,并于2016年11月完成数据收集、审核、校验、上报工作。

2017年3月,根据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分析与应用”栏目提供的数据分析情况,撰写分析报告,全面分析学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

(二)专业评估与认证

1.专业评估

完成江苏省教育厅新设专业评估工作。

认真做好车辆工程、经济与金融两个专业数据采集及专业自评组织工作,并对专业数据和自评报告进行校内专家审核,最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省评估院的评审。

完成学士学位授权评审工作。

对2013年招生的车辆工程、经济与金融专业相关评估材料进行审核,开展实地预评审,查找薄弱环节并督促改进。

两个专业于5月通过省学位办专业授权审核。

2.专业认证

2016年12月4日至7日,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组对我校自动化专业进行现场考查,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认证。

我校自动化专业在认证过程中自身专业建设取得良好进展,其他工科专业以此为标杆,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8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申请被受理。

根据江苏省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要求,学校积极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筹备工作。

组织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及相关老师学习调研,学习论证标准,厘清内涵要求;起草发文《常熟理工学院迎接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和《常熟理工学院关于认真做好中学教育师范类专业认证评建工作的通知》,有序安排认证准备工作;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督促推进教师技能实训中心建设;组织督查,推进认证筹备工作。

3.国际认证

2017年6月,我校中德合作办学项目机械电子工程本科专业获得德国AQAS高校专业资质认证,该项目留德毕业生就业质量优势显现,连续三年共有16位学生被德国汉诺威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硕士专业录取。

五、学生学习效果

学校进一步加强考风考纪建设,修订完善了《常熟理工学院学生违反考试纪律的处分规定》。

举办多期“东吴讲堂”,致力于打造校园学术文化精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走进讲堂,传播学术前沿思想,分享智慧精神。

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激励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建成学风检查监督队伍,对全校教学楼实行不间断上课情况抽查,有效提升了课堂纪律。

学习指导全方位覆盖,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