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25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专项强化拔高训练系列六古诗阅读Word下载.docx

(“虚实结合”亦可)

【解析】

1.B项,“观失望的情绪”错误,从“此兴悠哉”可以知道。

2.题干问的是“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下片情怀”“如何抒发”。

应结合着诗歌关键词句、手法分析作答。

先回答手法,然后再回答手法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崇义里滞雨

李贺

落漠谁家子?

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①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①南宫:

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

②签筹:

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第二联可以看出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雨沫飘寒沟”着眼于近景,运用了渲染衬托的表现手法,用凄风苦雨来烘托诗人的辛酸不幸。

D.“南宫古帘暗”摹画的是远景,写南宫在烟雨迷蒙中的昏暗景象,意境幽静冷寂。

2.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B

2.①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

②寄托着诗人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对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

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

用《庄子》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

丈人一心捕蝉,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

用南朝梁东王萧绎一只眼失明的典故,比喻弈者处于不利之局。

按照规则,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可现在只有一眼,情势危急可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B.诗中的“碧落”指天空,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和“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们在下棋方面浪费时间的不满。

2.颔联、颈联写出弈棋者怎样的形象?

作者是如何刻画的?

2.

(1)弈棋者的形象:

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韧。

(2)①比喻。

把弈棋者的心比作“蛛丝”,足见其心思之细;

②用典。

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心无旁骛;

③对比。

用只剩一眼的危急情形和弈棋者的努力构成对比,突出弈棋者坚韧。

作者通过上述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1.A项“而且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说法错误,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C项“已经”错,诗歌是说“尚可持”,即希望局势还能挽回;

D项“表明了作者……的不满”说法错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意在反衬人们下棋的专注,连时间都忘了。

2.考生可以先到诗歌颔联、颈联中找出描写弈棋者的词句,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

这是回答诗歌中的人形象的题目。

如何刻画,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答出具体的手法和手法的表达效果就可以了。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灞上①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灞上:

地名,位于长安东郊,为作者寓居之地。

②致身:

献身于国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孤独的氛围。

B.颔联中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的诗人独自处在寒意包围之中,面对的只有一盏孤灯,“寒”与“独”相互映衬,由寒灯而显出夜长难捱,因孤独而更感到寒气逼人。

C.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孤壁野僧邻”则是运用衬托,以只有“野僧”这样一个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的情景。

D.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前文景物层层渲染的基础上,尾联直抒胸臆。

本诗写情重在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尽管题材并不新鲜,却仍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2.有人评论,此诗中的“独”和“久”两字最能抒发诗人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1.C

2.“独”与“久”最能抒发诗人孤苦无依的情感。

面对急飞的雁群,诗人触景生情,引发了乡思之情;

在他乡落叶时节,孤独人独对寒灯,一“独”字写尽了他乡的孤独。

尾联直接说出心中的感慨:

寄居已久,却不知何时才能找到机会?

率直地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楚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1.C项,“颈联中‘空园白露滴’运用以静衬动的手法”分析错误,应该是以动衬静。

2.这是考查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一般是先回答出具体字的含义,然后再分析这个字的表达效果。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

李群玉

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

音书寂绝秦云外,身世蹉跎楚水头。

年貌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

风凄日冷江湖晚,驻目寒空独倚楼。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秋天景色写起,寥廓江天,一行北雁,令人生愁,“欲尽秋”三字将伤感基调融于其中。

B.首联后句将本与自己无关的雁寓于主观情感色彩,“一行”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生动可触。

C.颔联叙述了诗人目前的境遇,诗人在“秦云外”,而亲人在“楚水头”,两者相隔遥远,难以相见。

D.尾联以景结情,写作者孤身一人倚江楼,遥望江水的画面:

“空”字蕴含着诗人深切的情感。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1)思想之情。

题目中的“怀关中亲故”和颔联中的“音书寂绝”表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牵挂亲朋。

(2)身世蹉跎、时光易逝之悲。

颔联的后半句直抒自己“身世蹉跎”。

颈联中的“年貌暗随”可以看出诗人青春年华一年一年逝去,其中蕴含着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3)羁旅他乡的孤独之苦。

诗人在楼台之中,观茫茫江水,“秦云外”“江湖晚”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

而“风凄日冷”以及“寒空独倚”写出了诗人的孤独之苦。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元日田家

[唐]薛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①出门儿妇去,乌龙②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③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①蛮榼:

酒器。

②晋朝时,民俗以“龙”字为家犬命名。

后世以乌龙泛指犬。

③士林:

此处指读书人。

③本诗作于作者贬官四川之时。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

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指一年之“暮”,亦可指一生之“暮”。

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A

2.①过节的愉悦之情:

“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

②对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

“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③对回乡的渴望之情:

“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情是多么的迫切。

④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之情:

“树里茅檐”“蛮榼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

1.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

2.结合题目、注释,逐层概括诗人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①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

安史之乱"

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愁坐:

含忧默坐。

唐李白《酬崔五郎中》诗:

“奈何怀良图,郁悒独愁坐。

”书空:

是晋人殷浩的典故,意思是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A.诗人用"

多"

写"

带来的悲惨景象;

用"

独"

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

瓢弃樽无绿"

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

炉存火似红"

中的"

红"

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萧瑟凄凉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

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1.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说法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

2.先概括出第二联的景象,再回答具体手法及表达效果。

从结构和内容上来回答。

八、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题。

秋风辞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

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前者苍莽雄放,后者清新流丽。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2.①此两句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

②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的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不仅是对佳人的怀念,也可以是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或是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

③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注]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应是诗人的朋友。

A.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照应题目,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送别时的天气,渲染出凝重沉郁的气氛。

B.颈联暗示了李胄的东去,“海门深不见”的“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深不见”指海门水深而不见底;

“浦树远含滋”指远处两岸的树笼罩在细雨中。

“深”和“远”渲染出迷蒙暗淡的景色。

C.尾联直抒胸臆,强烈表达惜别之情。

结句“沾襟比散丝”的“散丝”即雨丝,一个“比”字将泪和雨交融在一起,情景完美结合。

D.本诗从“微雨”起,以“散丝”结,中间选取了“暮钟”、“重帆”、“迟鸟”、“海门”、“浦树”等一系列的意象,形成了浓重、阴沉的压抑氛围,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2.颔联围绕“雨”写景抒情相当巧妙,请简要分析。

2.①用叠音词“漠漠”写细雨弥漫,“冥冥”写细雨迷蒙。

②写帆因雨湿而重,鸟因羽湿飞迟。

③不用一个“雨”字而处处有雨,这迷蒙沉寂景象打上了诗人情感烙印,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1.B项,“‘深不见’指海门水深而不见底”不正确,“深不见”指海门深远而看不见。

2.本题相当于问的是颔联的表现手法是如何表现“雨”的。

先回答手法,然后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

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平甫①金山②会宿寄亲友

王安石

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③。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平甫:

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

②指镇江的金山寺。

③西兴:

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

④扶桑:

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营造了宏阔的画面。

B.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

C.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市井夜景的凄凉。

D.前六句诗,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2.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2.

(1)视听结合。

颔联前句写悠扬的笛声,是写听觉;

后句写闪烁的灯光,是写视觉。

有声有色,生动地描绘出江上清丽的夜景。

(2)巧用比喻或动静结合。

颈联“金破碎”写出松林间斑驳的月光,“雪崩腾”则写江间白浪腾涌,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高旷明丽的山月江水图。

1.C项,夜景的凄凉,错误,是清幽中透着繁华的夜景。

2.这道题的实质是分析写作手法和手法的表达效果。

要从写景角度入手分析,然后归结到具体的表达效果。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本诗作于杭州任上的第二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街鼓咚咚的敲起,衬托出诗人,开心愉悦的心情。

B.小狗眠于台阶,已知大地的潮湿,侧面表现出春天到来,大地潮湿难耐。

C.诗中对活泼的小鸟儿在窗前不停欢校的传神刻画,紧扣了诗题“早”字。

D.因为乡梦撩人愁思,于是诗人只好借酒浇愁,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答案★】1.B

2.①“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以致有头重脚轻之感。

②“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乍轻”呼应“新脱”。

③叙述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1.B.小狗眠于台阶,已知大地的潮湿,侧面表现出春天到来,大地潮湿难耐。

选项中说“侧面表现”错误,应该是直接表现出的。

2.要注意题干中“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的要求,只要选取从细微处写的诗句即可,然后分条答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