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626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docx

考研历史试题答案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HaHRSrMDth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6.“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综合国力       B.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HaHRSrMDth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人文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A

A.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B.加强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

C.限制能源开发和利用    D.发展循环经济HaHRSrMDth

 8.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迫切要求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发展的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途径是C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    B.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

 C.发展公益性事业,建立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体系    D.调动社会力量

9.“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HaHRSrMDth

10.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HaHRSrMDth

      二、多项选择题:

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8.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2.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BD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HaHRSrMDth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2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  )HaHRSrMDth

 A.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B.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C.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的反映

D.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2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维护祖国统一    C.反对民族分裂    D.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繁荣HaHRSrMDth

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这是因为<  )HaHRSrMDth

A.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C.中国人民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强调“亲仁善邻,和而不同”    HaHRSrMDth

D.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26.十九世纪下半叶,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时30年,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A.指导思想的封建性    B.对外具有依赖性    C.民主阶级的荒谬性    D.民族资产阶级的腐朽性AB

27.邓小平指出:

“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

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中国内务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8.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华日报》刊出周恩来的题词手迹:

“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正确的方针和原则,避免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裂,这些方针和原则有

A.既联合又斗争      B.有理,有利,有节       C.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D.发展进步势力,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29.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

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是

 A.国民党政府专制独裁、官员贪污腐败      B.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利

 C.国民党顽固坚持内战政策    D.国统区爆发严重经济危机HaHRSrMDth

参考答案及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5.【答案】A

      【解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本质。

从社会需要方面来看,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在旧社会被压抑的社会需求被广泛铎放出来,人民对于崭新的社会制度能够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经过几十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实力有了巨大的增长,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也有了相当发展,但是生产力落后、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所以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中,生产力落后将长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以选项A为正确答案。

      6.【答案】D

       【解读】关于发展的重要性,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体现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为了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生产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实际利益,使社会主义更好地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

但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所以选项D为正确答案。

        7.【答案】A

        【解读】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它不仅体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它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选项A为正确答案。

       8.【答案】C

      【解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要协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

      9.【答案】B

        【解读】本题考查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物。

十月革命以后,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

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10.【答案】B

     【解读】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故选项B正确。

      HaHRSrMDth

    二、多项选择题:

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8.【答案】CD

        【解读】本题的考点是科技革命的重要性。

在题干中,我们可以看到,科技革命在社会形态更替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不是根本标志,当然,也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处理,社会危机的解决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入手,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CD。

              22.【答案】ABD

       【解读】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同资本主义经济反抗国家限制的不法行为作斗争的过程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本来主要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生产困难而采取的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毛泽东从总结经验中肯定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继续扩大和提高,就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途径,从而改变了将来某一天宣布国有化、一举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原有想法。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基本因素。

因此A选项正确。

        过渡吋期的总路线,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指出:

"我们现在不但正在进行关于社会制度方面的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革命。

而且正在进行技术方面的由手工业生产到大规模现代化机器生产的革命,而这两种革命是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B选项正确。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我国工业化建设是从1953年开始,其后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因此C选项错误。

       到1952年,经过三年的实践,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于新的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社会主义改造步骤的新认识,党中央和毛泽东原来关于转变的设想发生了部分变化。

毛泽东认为,制定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任务,现在是适时的和必要的了。

因此D选项正确。

           24.【答案】BCD

      【解读】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所以选项BCD为正确答案。

 26.【答案】AB

      【解读】本题的考点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发展近代企业,故A正确;洋务派官僚主张对外“和戎”,兴办企业一切依赖外国,故B正确;选项C显然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掀起的,选项D说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故D错误。

正确答案为AB.

      27.【答案】ABCD

      【解读】中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幵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因此A选项正确。

      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将工作重点放到农村,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不断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

因此B选项正确。

        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溥弱环节。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重心放到敌人统治力暈薄弱的农村去,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歩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因此C选项正确。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相互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

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D选项正确。

HaHRSrMDth

    28.【答案】ABD

        【解读】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原则。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原则是:

阶级矛盾服从于民族矛盾。

因此,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巩固统一战线,争取更多的人参加抗日,采取的方针和原则有:

又联合又斗争,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以及同顽固派的斗争,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因此,选项ABD正确。

选项C属于当时国内处理阶级斗争的对策。

        29.【答案】ACD

        【解读】本题考查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

由于国民党政府独裁专制和官员的腐败,使之成为了第二天战线反抗的对象,故A正确;第二条战线是为了争取和平、实现民主而开展的反抗运动,与国民党反动政府军事上的胜利与失败无关,主要在于国民党失去了民心,故B错误;国民党内战政策违背了人民的和平意愿,故第二条战线的反抗斗争是必然的,选项C正确;国统区生产萎缩,失业人数增加,经济危机严重,故选项D正确。

答案为ACD.

            HaHRSrMDth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