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3313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古钱基础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钱基础知识.docx

《古钱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钱基础知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钱基础知识.docx

古钱基础知识

古钱基础知识

古钱:

指已退出流通领域,失去了货币职能的古代货币和近代方孔铸币(包括:

贝币、布币、刀币、圆孔圆钱、方孔圆钱等)。

面:

指钱币之正面。

面文:

钱币正面的文字。

背:

指钱币之反面,又称幕。

背文:

钱背文字,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

小样:

指钱径小于同类型者。

大样:

指钱径大于同类型者。

重文:

又称摇头,铸造过程中往往因人为移动了模具而造成钱币上面或背文字重叠的币。

传形:

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

也有特意造传形的如刘备时造传形五铢具说就是特造的传形。

母钱:

就是古时翻铸大量钱币时,中央和地方财政所制作的标准样板钱。

雕母:

是指钱局工匠手工雕制的钱币,又称祖钱。

质料较精,文字工整深峻。

常见是铜、锡、铅、木、玉、象牙等质料制品。

很珍贵。

铸母:

是指用铜、铁等金属材料铸造出的母钱。

铸母钱的目的是颁发给各钱局作为翻砂铸钱之初钱.

xx:

铁钱的母钱,一般均据雕母以优铜翻铸而成,以两宋铁母为多。

钱体较铸制出的铁钱稍大,形制及文字亦比铁钱精整美观,甚珍罕。

铁范铜:

用铸铁钱的钱范铸造铜钱称之为铁范铜。

这类钱通常为厚重大样,呈样钱的形式。

特征:

一是与相应的铁钱文风格相一致;二是具有铁钱的形制特征,与相应的铁钱大小厚薄一样。

这种铁范铜钱品相虽不如铁母,但也十分美观。

还有一种是“局私”的铁范铜钱,这种铁范铜钱除了文字风格与形制和相应的铁钱一样外,其厚度比铁钱薄,重量轻,品相也差

借范:

一般指借用旧钱的现成的钱范铸新年号年。

通常在同一朝代或战争年代才会如此马虎。

但也有例外。

老生坑:

钱币锈色是长期埋藏在地上才会产生的,它相对于生坑色是出土的时间较长。

传世古:

是未入过土而是世代相传之品。

它的特点是币色呈乌黑发亮是经无数人手掌摩挲的产物。

原包浆:

是指币上呈的色泽未遭破坏,让人能看出该币的历史来。

对钱:

亦称“对品”、“对子钱”,是指同一种钱的钱文、大小、内外轮廓、厚薄和铜质完全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可以成为双配对的钱币,又叫“和合钱”。

对钱始于南唐,盛于北宋。

南唐所铸“开元通宝”,篆、隶成对,开创对钱之先。

此外,北宋天圣、明道、元丰、熙宁、政和、重和、宣和等币均可作对。

套子钱:

造型一致但重量、大小、担当价值不同的钱组合一起组成套子钱。

(现在来看一般套子钱都出之同一钱局)。

稚钱:

是指一种瘦小纤细的五铢钱,古时一般喜欢把此钱用于“射稚”的有游戏故而得名。

镇库钱:

铸钱局在开炉铸钱前,或为了纪念或为了避邪而特铸有“镇库”字样的大钱(但也有不铸“镇库”字样的同类性质的大钱)的统称。

该类钱一般都不参于流通故该类大钱也不谈“当几”使用等。

存世最早的为南唐“大唐镇库”钱。

开炉钱:

指历代钱监(局)在正式铸造前,先精工铸造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用来祭奠神灵,迎祥纳吉,或进呈上司之用。

xxxx:

指专供皇宫节日庆典、装饰、坠帐、挂灯、上梁、赏赐的特制钱品。

xx:

是清政府部库征收租税,出纳银两所用的衡重标淮。

它制定于康熙年间,在光绪三十四年由农工商和度支部拟订划一度量衡制度,规定库平作为权衡标准,库平一两等于

37.301xx。

文:

钱币的基本单位,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串:

一百钱(文)称串。

xx:

一千钱(文)称贯。

xx:

铜钱最普通的形制,即一文小钱,又称平钱,它是使用铜钱时代的最小货币单位,其直径约

2.4—

2.5厘米,重约3—4克,但是也有不一定的有些钱币的小平钱就在

2.5-

2.7厘米,折二钱的直径就到了3-

3.1厘米了。

又有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当二十、当三十、当

四十、当五十甚至当百、当千大钱。

折二:

钱径一般

2.7-

2.9厘米,重5-8克。

南唐李璟交泰二年

(959)所铸“唐国通宝”为最早的折二钱。

北宋至明均有发行。

折三:

钱径一折五:

钱径一般

3.2-

3.6厘米。

重量不一。

五代十国始有发行。

其后北宋至明均有发行。

折十:

直径约

4.0cm-5cm左右

铢两货币:

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

五分钱:

xx高后六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

交子:

交子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

三分钱:

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发行的货币,属半两钱的一种。

比轮:

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

四文:

即一钱当小钱四枚用,一般指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中大小适合的钱。

大钱:

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

广穿:

指钱xx较大者。

狭穿:

指钱孔较小者。

内xx:

指钱xx四周这突出部分,又称好xx。

xx:

指内部较宽者

狭xx:

指内部较狭者。

重xx:

指两重内xx。

决文:

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者。

四决文:

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

xx角:

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

四出文:

指钱身方孔四角有阳文延伸至郭外,又称四出,四道。

外xx:

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

宽缘:

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

狭缘:

外部较狭,又称狭轮,狭边。

重轮:

指二得外xx。

额轮:

指外xx高内低,多见于xxxx。

削边:

指外xx斜削,正与额轮相反。

磨边钱:

指磨去外xx边缘之钱。

肉:

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无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

日:

指钱背之凸起的圆圈,又称日文

月:

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仰月,向下称偃月

星:

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

圈星:

指钱背下凹之圆圈。

孕星:

指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

指钱无文,又称素背,光背,素幕。

合背:

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

双面均有钱文。

合面:

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

直读:

钱文按上下右左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

旋读:

xx按上右下左次序排列,也称环读。

xx:

指钱文由左向右读。

离xx:

指钱文远离内xx

接xx:

指钱文均与内xx相连。

隔轮:

指钱文远离外郭不xx。

连轮:

指钱文与外xx相连。

深字:

指钱文特别深峻。

隐起文:

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

聚头:

指钱文之首均对内xx,又称聚首。

并足:

指钱文之首均对外xx。

生坑:

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

老生坑:

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

熟坑:

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

传世古:

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

水银古:

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

样钱:

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

部颁样钱:

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称作母钱用。

进呈样钱:

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

剪凿钱:

剪边钱与延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

剪边钱:

被剪凿去外圈之钱。

又称对文

饼钱:

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

后来在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

公式女钱:

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铢钱,也称女钱。

男钱:

xxxx的俗称。

红钱:

清代xx铸行的铜钱,因红铜岳而得名。

正用钱:

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

厌胜钱:

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之用,又称压胜钱,押胜钱。

佩钱:

古人xx身上作为装饰品的钱币。

供养钱:

寺观内作为供品的钱币,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挂于佛龛之旁,又称佛脏钱。

春钱:

元代的一种金银小钱,妇女用作首饰。

秘戏钱:

带有简陋的男女**图案的钱币。

打马钱:

打马游戏中的棋子,又称马钱。

金背:

明代用四火铜(经过四次熔炼的铜)铸的铜钱。

火漆:

明代用二火铜铸的铜钱。

旋边:

用旋车对铸钱进行挫磨加工。

恶钱:

唐代劣质私铸钱的称谓。

有铁锡,铜沙,铜荡,穿穴等名目。

xxxx:

北宋微宗年间xx主行的一种xx铁钱。

xx:

铸钱模型,印钱币正面的称面范,印背面的称背范。

分冠宝:

xx“xx”字无右折钩。

蟹爪xx:

“宝”字的“尔”右折钩和右点下垂,形成蟹爪型。

曳尾:

一般指“通”走之长,尾由上向下滑动。

接xx:

古钱文字均与内xx相连。

寄xx:

古钱文字内侧与内xx靠近。

正xx:

上面的文字位于正中。

进.退:

以穿孔为中心,古钱上下文字,偏左为进,偏右为退。

xx.降:

古钱左右的文字,高于穿孔上横线为“昂”。

低于穿孔上横线为“降”。

xx.俯:

xx右倾为“仰”,xx为“俯”。

隐起文:

因浇铸不匀使钱文笔画高低不平。

甲文:

背凸起的圆弧,又叫月纹。

xx制:

文字xx秀美。

边炉:

与正用钱同时期的私铸钱。

正宝:

正xxxxxx简称。

遒劲:

文字雄劲有力。

抽示:

指崇宁通宝“崇”字瘦劲有力,“示”第二笔横长,二边有强顿点。

xx“手”:

指清钱满文与面文不同局。

如满文为“源”局,面文为“泉”局,既称:

泉手源.般2.9-

3.2厘米。

重8-12克。

北宋至明均有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