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3434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docx

股骨干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干骨折诊疗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参照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年龄:

不限

〔2〕病史:

多有外伤史

〔3〕病症:

局部疼痛,肿胀明显,骨折处压痛,有螺旋、横断、斜行、粉碎及青枝骨折,并在不同的骨折部位,由于受肌肉牵拉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成角移位式。

可触及骨擦音,功能障碍。

〔4〕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类型

2.西医诊断:

参照?

实用骨科学?

第三版

〔1〕年龄:

不限

〔2〕外伤后引起大腿部剧烈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伤后局部疼痛、肿胀、下肢功能丧失。

骨折多数表现为明显的移位,出现缩短、成角、和旋转畸形。

患处重肿胀,大腿明显增粗,可扪及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重移位的下1/3骨折,可能刺伤腘动静脉而出现腘窝部巨大血肿,小腿感觉障碍,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末梢循环障碍。

此外,由于疼痛和出血可能会合并创伤性休克。

〔4〕拍摄X光片可明确骨折及分型

〔二〕骨折分型

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股骨粗隆下骨折

2.股骨干骨折

3.股骨髁上骨折

按照骨折类型分

1.斜行骨折

2.粉碎性骨折

3.螺旋形骨折

4.开放性骨折

二治疗案

〔一〕整复和固定

1.整复

1.1对于无移位的骨折无须整复

1.2对于有移位可先行牵引,待3-4天肿胀消减、缩短畸形矫正后,在运用手法进展整复。

1.2.1适用于横断、斜形骨折、碎片不多者。

〔1〕.上1/3骨折:

将患肢外展,略加外旋,然后由助手握近端向后挤按,术者握远端由后向前提。

〔2〕.中1/3骨折:

将患肢外展,同时用手自断端外侧后推挤,再以双手在断端前后。

外夹挤。

〔3〕.下1/3骨折:

有两种法。

〔1)在维持牵引下,膝关节屈曲,并以两手置于腘窝作支点,将骨折远端由后向前向近端推挤。

〔2)患者仰卧位,将患肢平放,膝屈曲位牵引。

一助手或用布带固定股骨近端,另一助手握小腿上段向远端牵引,第三助手握踝部向上牵引;在同时牵引下,术者从腘窝处向前挤压骨折远端向前,使之复位。

假设股骨干骨折重叠移位较多,手法复位未能完全矫正时,可用反折手法矫正;假设有斜行螺旋骨折背向移位时,可用盘旋手法矫正,往往使嵌顿于骨折断端间的软组织解脱;假设有侧移位,可用双手掌指合抱,肌力大的患者,还可用两前臂或上臂相对夹挤,术者一臂置于近侧骨折端的前外,另一臂置手远侧骨折端的后,两手穿插,同时用力,在左右两臂之间,形成一个钳式剪力,使骨折对位,或纠正骨后或侧移位。

1.2.2持续牵引复位:

此法多用于粉碎、斜形或螺旋骨折。

可用皮肤牵引或骨骼牵引。

此类骨折,多不用手法复位,或在牵引过程中,略加手法复位即可,然后加夹板固定。

对于粉碎骨折,假设碎片别离较重。

可在牵引早期,以两手掌夹挤即可。

常见持续牵引复位法有:

1:

悬吊牵引,适用于3岁以下儿童。

2:

水平皮肤牵引,适用于4~8岁患儿。

3:

骨骼牵引,适于8~12岁的,以及成人的骨折。

一,以作牵引穿绳之用。

将两髋屈曲90°,垂直向上,双下肢同时牵引。

重量以患儿臀部离开床1~2cm为度。

假设牵引后骨折处稳定,对位可,牵引三后,解除牵引改夹板固定。

假设牵引后骨折处有侧移位,可在牵引下用夹板固定,纠正侧移位。

维持断端的接触对合,直至愈合。

②水平皮肤牵引:

适用于4~8岁患儿,重量一般2~3Kg。

上1/3骨折,屈膝加大,松弛膝后关节囊,减少远端后移倾向。

中1/3患者屈髋、稍外展,在牵引下用夹板固定4~6,去除牵引,夹板固定至骨折愈合。

③骨骼牵引:

适用于8~12岁儿童、治疗与成人一样,但穿针牵引位置不宜在胫骨结节部,应选在低于胫骨结节下2~3横指处,以免损伤骨骺。

2.固定

2.1无移位的稳定型骨折或不能耐受手法整复、手术的高龄体弱患者,嘱患者卧床,患肢丁字鞋或牵引固定8-12。

伤后一可逐步开展功能锻炼

2.2待肿痛后改用膏支具。

即长腿膏管理。

这种法适用于股骨中1/3部及以下的骨折,以粉碎骨折最适宜。

在固定期间,发生有成角后,可以重新塑形矫正。

2.3手术固定:

股骨干骨折如经过合理的治疗,一般愈合不困难。

如经保守治疗位置满意,那么无需手术治疗。

但在以下情况,应优先考虑手术:

①重开放骨折,就诊较早者;②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探查及修复者;③多发骨折,尤其是同一肢体的多发性骨折;④多发损伤,为减少治疗中的矛盾者;⑤合并颅脑损伤,病人不能合作,而一般情况允进展手术者;⑥骨折端之间嵌夹软组织,手法复位无法解脱者。

对于手法复位后不能维持理想的位置,或中期出现成角畸形者,也属于手术治疗之列。

常用的手术法有两大类:

偏心固定及中心固定。

前者如用各种接骨板固定,后者那么为不同类型的髓针。

从力学观点看,中心性固定的效果较好,但容易破坏髓的血液循环,影响愈合。

〔1)按骨板固定:

固定股骨干骨折以螺丝左右交织式的接骨板效果好。

使用瑞士AO学派所推行的加压固定,无论加压器型或自动加压型〔D·C·P或Bagby型)在使用时都必须格按照其原那么、步骤操作。

按骨板放置的位置应在骨折的力侧,股骨的外侧。

行加压固定后,使该侧出现的力转化压力。

对蝶形骨折或其它粉碎骨折,那么应以拉力螺线钉先将主要的碎骨块与上、下两主骨折段复位固定,再加平衡接骨板〔neutralizationplate)固定。

AO加压固定法操作较复杂,要求较高,尤其是因接骨板的影响而容易造成接骨板下骨皮质萎缩,以及骨折愈合的塑形期难以最终完成,有再骨折的潜在危险。

因此必须具备完整的器材设备。

在原那么十分熟悉,操作准确无误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示其优越性。

(2)髓针固定:

髓针固定系利用不同类型的钢针,穿入所需固定的骨干髓腔,以控制该骨干的位置。

髓针固定作用的可靠程度与其在髓腔的作用长度,以及针与骨皮质接触的面积有关。

髓针在髓腔的作用长度系指其围无完整的皮质骨保护的那些长度。

其作用长度愈长,固定的巩固程度愈差。

髓针在髓腔与皮质骨接触面积愈大,其固定作用愈稳固。

为了增加其与皮质骨的接触面积,先利用髋腔扩大器将最狭窄局部的髋腔扩大,使髋针与骨皮质的接触的长度在2.5cm以上,所用扩大器一般比需用的髓腔针粗1.0mm即可。

在扩大髓腔时应注意:

扩大后的髓腔围的皮质骨,其厚度不得少于原有厚度的1/2,以免影响骨本身的坚强程度。

国常用的梅花针为开口型,"V'形针已渐被梅花型针所取代。

针在一侧的开口可使其具有弹性,能承受一定的压力,但另一面那么减弱了其巩固程度。

用以固定股骨干骨折时,假设开口侧应面向骨折软组织铰链的对侧,即面向力侧。

由于电视透视的广泛应用,现在闭合下穿针的技术日渐得以推广,即能固定骨折,又能利于皮肤的处理。

髓针一般适用于中上1/3骨折。

中、下1/3骨折,一般不用髓针用接骨板,对下1/3骨折用"L型"接骨板。

2.4夹板固定:

股骨干的夹板固定,有其特殊性。

部位亦要根据实际而定。

1.夹板:

四块板。

侧板、外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均有其特殊性。

上1/3骨折还要配合应用外展板。

2.压垫及夹板放置:

根据上、中、下1/3不同部位骨折而放置固定垫。

然后放夹板固定。

①上1/3骨折时,平垫放近端的前和外侧;②中1/3骨折时,平垫放在断端的外侧和前;③下1/3骨折时,平垫放在近端的前。

然后放置夹板。

侧板由腹股沟至股骨髁;外侧板由大转子到外髁;前侧板由腹股沟至髌骨上缘,后侧板由臀横纹至腘窝上缘。

上1/3加外展板。

夹板放好后用四道扎带绑好。

〔二〕药物治疗

1.外治

可以外敷膏剂、散剂、巴布剂、水剂等,也可采用熏、洗等法。

骨折早期可外敷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肌成效的膏剂、散剂,如双柏膏、消淤止痛膏、金黄膏、伤科黄水等;骨折中后期可选用具有温筋通络,化瘀止痛、接骨续筋作用的膏、散剂,如活血散、接骨散、驳骨膏等。

也可采用中药汤剂熏洗局部,以舒筋活络,如海桐皮汤、舒筋洗药、四肢损伤洗等,有重力性水泡和使用伤膏后过敏这防止使用。

2.服

按骨折三期辩证施治进展分期治疗。

〔1〕骨折初期:

治法:

行气活血,消肿止痛。

推荐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牛膝、灵脂、归尾、丹参、独活、木香、赤芍等。

中成药:

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

〔2〕骨折中期:

治法:

和营止痛。

推荐药:

和营止痛汤加减。

赤芍、当归尾、川芎、木、皮、桃仁、续断、乌药、乳香、没药、木通、甘草等。

中成药:

接骨丹等。

〔3〕骨折中期:

治疗法:

补益肝肾。

推荐药:

壮筋续骨汤加减。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杜仲、川断、五加皮、骨碎补、桂枝、黄氏、虎骨代用品、补骨脂、党参、木瓜、寄奴、地鳖虫等。

中成药:

健步强身丸、续断紫金丹等。

〔三〕康复锻炼

1.功能锻炼

无论患者是否手术,都应尽早进展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局部功能康复及预防全身并发症。

练功治疗室中医一大特色,有利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增强骨折部生理应力,促进愈合;促进肢体功能康复;防止关节粘连和强直;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出现。

早期练功活动应在不负重状态下开展,后期练功可借助康复器械锻炼。

(1)牵引治疗患者应早期进展创伤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进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足趾的屈伸活动;1-2开场直坐床上抬臀运动。

3-4后,两手拉吊环,健足踏在床上,作抬臀活动,臀部可完全离开床,使身体与大腿、小腿成一平线,以加大髋、膝关节活动围。

(2)手术患者于术后6小时即可平卧位进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伸曲锻炼,第2天可半卧位进展患肢CPM锻炼。

3天后根据病人情况可坐起,便于拍背,擦洗等护理,防止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根据情况,1左右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帮助下不负重行走或坐轮椅户外活动。

随着时间推移,负重逐渐增加,6-8后可完全负重。

2.考前须知:

〔1〕扶拐行走要领:

先挪拐,后走路,患肢走一步,健肢跟半步。

〔2〕循序渐进,负重练习。

一般不宜负重太早,应据X照片显示愈合情况,再考虑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四〕其他疗法

可以辅助微波治疗仪、中药热奄包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骨伤治疗仪、中频治疗仪、气压泵治疗仪等理疗,以促进炎症消散、提高药效、改善血液物质循环、增加骨痂生长、止痛、镇静、改善围血管功能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五〕并发症及防治

1.患侧膝关节僵硬:

多由于固定针对阔筋膜肌运动具有阻碍作用,且老年人对疼痛较为敏感,因而影响膝关节功能锻炼的进展,容易出现膝关节的僵硬。

防治法:

术中按膝关节活动时固定针于阔筋膜肌上的活动轨迹从分松解,术毕麻醉失效之前,充分活动患侧膝关节;术后鼓励患者早期开展自主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2.支架针道感染:

支架针长期暴露于体外,对皮肤,皮下组织及其他软组织均产生较大压迫,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且老年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差。

防治法:

术中充分松解支架针口围的皮肤,防治压迫产生;术中使用低速钻,防止钻头产热对皮肤烧灼;加强护理,应用我院消肿杀菌的黄水纱外敷支架针口,促进针口炎症的吸收,减少感染时机;加强护理宣教,使患者养成规律护理针架针口的好习惯。

3.并发多种科疾病:

本病多见于老年人,由于缓那么年老体弱,伤后容易出现呼吸、心血管、泌尿系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

防治法:

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轮值的特长与优势,以扶正祛邪,辩证施治为用药指导原那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尽快进展功能锻炼,防治因卧床而出现的合并症。

〔六〕护理

1.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牵引轴线,牵引滑轮,牵引重量是否正确。

如发现滑轮偏移,轴线不对应随时调整。

牵引重量不可随意加减。

股骨干骨折初期牵引重量一般为6~8kg,骨折重叠纠正手法整复后,牵引重量可用3~4kg维持。

3.股骨上1/3骨折钢钳撬压者,应注意撬压钢针是否滑脱、松动,如有滑脱松动者应及时调整,防止骨折错位。

4.股骨干骨折手法整复失败或畸形愈合行固定手术者,术后应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及患肢末梢血循情况。

髋人字膏外固定者,护理见髋人字膏固定护理。

三疗效评价

〔一〕疗效评价标准

1.疗效评价参照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进展疗效评定。

1治愈:

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根本恢复。

.2好转:

对位对线尚满意,骨折愈合,患肢短缩2cm以,髓、膝关节伸屈受限在45°以,生活能自理。

3未愈:

骨折对线对位差,或骨折不愈合,有明显疼痛及异常活动,生活不能自理者。

四难点分析

股骨干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股骨干骨折发病率逐年增加。

治疗法有很多种式,选择治疗适应症的依据是骨折类型、病人年龄和全身状况等。

老年人常常会合并多种科疾病,如常见的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这些因素使病人对外科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差,手术风险也较高。

鉴于以上因素,局部病人不得不放弃切开手术,选择卧床牵引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患肢牵引制动,这使病人生活质量下降,护理工作也较为棘手;更重要的是,老年人一旦长期卧床,比拟容易出现问题,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将随之而来,原有科疾病进一步加剧,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病人陷于生命危险之中。

综上可见,寻求一种不开刀手术,又能使病人早期离床活动的治疗应该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改良法:

我们采取了手法整复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配合中药的法。

即在C臂机透视下,行手法复位后,给予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或膏固定,操作简便,损伤小,患者能够承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