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3711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考研中医综合259.docx

考研中医综合259

中医综合-259

(总分:

3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

20,分数:

120.00)

1.古代哪部医书论述鼓胀病机时,认为“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

(分数:

6.00)

 A.《医学正传》

 B.《医门法律》 √

 C.《医宗必读》

 D.《医学入门》

解析:

[考点]鼓胀的历史沿革

[解析]“胀病亦不外水裹、气结、血瘀”出自喻昌的《医门法律》。

2.胁痛的辨证,主要应辨

(分数:

6.00)

 A.虚实

 B.寒热

 C.气血 √

 D.表里

解析:

[考点]胁痛的辨证要点

[解析]胁痛的辨证,主要是辨在气在血。

3.虚寒腹痛,呕吐肢冷脉微,治疗宜选

(分数:

6.00)

 A.附子理中丸

 B.小建中汤

 C.大建中汤 √

 D.通脉四逆汤

解析:

[考点]腹痛的治疗

[解析]虚寒腹痛见证较重,呕吐肢冷脉微者,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

4.下列除哪项以外,均为癫证的特点

(分数:

6.00)

 A.沉默痴呆

 B.语无伦次

 C.躁妄打骂 √

 D.静而多喜

解析:

[考点]癫证的特点

[解析]癫证属阴,躁妄打骂是狂证特点,其余都是癫证特点。

5.郁证治疗总的治则是

(分数:

6.00)

 A.疏肝理脾

 B.益气养血

 C.疏通气机 √

 D.化痰活血

解析:

[考点]郁证的治疗原则

[解析]郁证的病因主要是肝气郁结,导致五脏气机不和,所以治疗的关键是疏通气机。

6.胸痛彻背,感寒痛甚,伴胸闷心悸,舌苔白腻,脉沉细,治疗宜用

(分数:

6.00)

 A.栝楼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

 B.血府逐瘀汤

 C.栝楼薤白半夏汤

 D.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解析:

[考点]胸痹的治疗

[解析]根据舌脉症当属阴寒凝滞,所以治疗当辛温通阳,开痹散寒,方药选栝楼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7.患者,男,64岁,咳嗽无力,气短声低,痰中偶夹血,血色淡红,午后潮热,两颧发红,舌质嫩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治疗宜选

(分数:

6.00)

 A.月华丸

 B.补肺汤

 C.保真汤 √

 D.生脉散

解析:

[考点]肺痨的治疗

[解析]咳嗽、痰中偶夹血、午后潮热当属肺痨,根据舌脉症,证候属于肺痨气阴耗伤,治疗当益气养阴,方用保真汤。

8.患者哮证日久,反复发作,发时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白,脉沉细者,治宜选用

(分数:

6.00)

 A.苏子降气汤 √

 B.金匮肾气丸

 C.射干麻黄汤

 D.七味都气丸

解析:

[考点]哮证的治疗

[解析]喉中痰鸣如鼾,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咳痰清稀,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淡白,脉沉细者,根据舌脉症,属于哮证,上盛下虚型,治疗当温阳补虚,降气化痰,方用苏子降气汤。

9.下列哪个症状是痰饮内阻型呕吐的见症

(分数:

6.00)

 A.兼有表证

 B.嗳腐吞酸

 C.呕吐清水痰涎 √

 D.口燥咽干

解析:

[考点]痰饮内阻型呕吐的特点

[解析]兼有表证是外邪导致呕吐的特点,嗳腐吞酸是饮食停滞导致呕吐的特点,口燥咽干常是胃阴不足的见症,而呕吐清水痰涎则是痰饮呕吐的特点。

10.下列哪项不是脱证的特点

(分数:

6.00)

 A.手撒遗尿

 B.目合口张

 C.鼻鼾息微

 D.肢体强痉 √

解析:

[考点]脱证与闭证的鉴别

[解析]脱证以阳气欲脱为主,因此手撒遗尿、目合口张、鼻鼾息微项都是脱证的见症,只有肢体强痉是闭证的特点。

11.下列哪项是肾虚腰痛的特点

(分数:

6.00)

 A.腰部冷痛

 B.腰痛如刺

 C.腰痛以酸软为主 √

 D.腰痛拒按

解析:

[考点]肾虚腰痛的特点

[解析]腰部冷痛是寒湿腰痛的特点,腰痛如刺属瘀血,腰痛拒按可见于湿热或瘀血引起的腰痛,只有以酸软为主是肾虚腰痛的特点。

12.《难经·六十八难》关于“五输穴”主治的论述中,“经”所主的是

(分数:

6.00)

 A.体重节痛

 B.喘咳寒热 √

 C.逆气而泄

 D.腹痛而泄

解析:

[考点]特定穴

[解析]《难经》第六十八难云言:

“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13.募穴的主要作用,是诊察和治疗与之相关的

(分数:

6.00)

 A.五脏疾患

 B.六腑疾患 √

 C.经脉疾患

 D.五官疾患

解析:

[考点]特定穴

[解析]根据《难经·六十七难》所言“阴病行阳,阳病行阴”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论述,即可推断脏病(阴病)多与背俞穴(阳部)有关,而腑病(阳病)多与募穴(阴部)联系。

故募穴主要用于诊治与之相关的六腑疾患。

14.复溜穴直上,平阴陵泉的骨度分寸为

(分数:

6.00)

 A.13寸

 B.12寸

 C.11寸 √

 D.10寸

解析:

[考点]骨度分寸法

[解析]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的骨度分寸为13寸。

复溜位于太溪穴上2寸,故复溜穴直上,平阴陵泉的骨度分寸为11寸。

15.以下哪种疾病不适于用三棱针放血治疗

(分数:

6.00)

 A.高热

 B.中风闭证

 C.中风脱证 √

 D.目赤肿痛

解析:

[考点]刺灸法

[解析]三棱针放血疗法,具有痛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

其适应范围较为广,凡各种实证、热证、瘀血、疼痛等均可应用。

较常用于治疗某些急症和慢性病,如昏厥、高热、中暑、中风闭证、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顽癣、痈疖初起、扭挫伤、疳证、痔疮、顽痹、头痛、丹毒等症。

16.治疗寒邪所致的病痛宜选用的灸法是

(分数:

6.00)

 A.瘢痕灸

 B.天灸

 C.隔蒜灸

 D.隔姜灸 √

解析:

[考点]刺灸法

[解析]隔姜灸功效为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瘢痕灸可扶助正气、治病保健,多用于哮喘、瘰疬等慢性病;隔蒜灸功效为清热解毒、杀虫;天灸包括白芥子灸、细辛灸、天南星灸等,其临床常用于治疗痹症、出血、中风等病症。

17.胆经的输穴是

(分数:

6.00)

 A.侠溪

 B.足临泣 √

 C.地五会

 D.丘墟

解析:

[考点]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胆经的五输穴分别为井穴足窍阴、荥穴侠溪、输穴足临泣、经穴阳辅、合穴阳陵泉。

18.大椎、曲池及十宣都可以治疗的病证是

(分数:

6.00)

 A.神志病

 B.脏腑病

 C.胸腹病

 D.热病 √

解析:

[考点]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大椎为督脉之腧穴,手足六阳经均交会于此,善治各种热证;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亦擅治疗温热病;十宣乃经外奇穴,尤其擅治热病。

故此三穴均可治疗热病。

19.同时针刺中脘、章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穴时,宜选择的体位是

(分数:

6.00)

 A.俯卧位

 B.仰卧位 √

 C.侧卧位

 D.仰靠坐位

解析:

[考点]刺灸法

[解析]行针之前明确患者应取之体位,可提高疗效,避免医疗风险的出现。

其中仰卧位适宜于取前身部的腧穴;侧卧位适宜于取侧身部的腧穴;俯卧位适宜于取后身部的腧穴;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面、颈、胸、四肢的部分腧穴。

侧伏坐位适宜于取侧头、面颊、耳、颈侧、上肢的部分腧穴;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的部分腧穴。

题目之中,中脘位于上腹部,章门位于侧腹部,内关位于上肢内侧,足三里位于下肢外侧,三阴交位于下肢内侧,故取仰卧位。

20.治疗癃闭取关元、膀胱俞,其配穴方法是

(分数:

6.00)

 A.表里经配穴

 B.上下配穴

 C.前后配穴 √

 D.同名经配穴

解析:

[考点]腧穴总论

[解析]前后配穴,是指将人体前部和后部的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具体是指将胸腹部和背腰部的腧穴配合应用。

本配穴方法常用于治疗脏腑疾患,如治疗癃闭,前取小肠募穴关元,后取膀胱之背俞穴膀胱俞,此俞、募穴配合的应用即为前后配穴法的范例。

二、B型题(总题数:

5,分数:

60.00)

∙A.千金苇茎汤

∙B.葶苈大枣泻肺汤

∙C.加味桔梗汤

∙D.桔梗杏仁煎

(分数:

12.00)

(1).治疗肺痈溃脓期的主方为(分数:

6.00)

 A.

 B.

 C. √

 D.

解析:

(2).治疗肺痈成痈期的主方为(分数:

6.00)

 A. √

 B.

 C.

 D.

解析:

[考点]肺痈

[解析]肺痈是指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清热散结,解毒排脓以祛邪,是治疗肺痈的基本原则。

针对不同病期,分别采取相应治法。

如初期以清肺散邪为主,其主方为银翘散;成痈期,以清热解毒,化瘀消痈为主,其主方为千金苇茎汤;溃脓期,则以排脓解毒,其主方为加味桔梗汤;恢复期,阴伤气耗者,则应养阴益气。

∙A.井穴

∙B.荥穴

∙C.合穴

∙D.输穴

(分数:

12.00)

(1).曲池在五输穴中,属(分数:

6.00)

 A.

 B.

 C. √

 D.

解析:

(2).太溪在五输穴中,属(分数:

6.00)

 A.

 B.

 C.

 D. √

解析:

[考点]特定穴

[解析]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腧穴,即“井、荥、输、经、合”五穴,称之为“五输穴”。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和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太溪位于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

∙A.中脘

∙B.天枢

∙C.巨阙

∙D.膻中

(分数:

12.00)

(1).大肠的募穴是(分数:

6.00)

 A.

 B. √

 C.

 D.

解析:

(2).心包的募穴是(分数:

6.00)

 A.

 B.

 C.

 D. √

解析:

[考点]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天枢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腧穴,其位于脐中旁开2寸处,为大肠募穴;膻中为任脉之腧穴,其位于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为心包之募穴;中脘为任脉之腧穴,又为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三经之会,为八会穴之腑会,亦胃之募穴;巨阙属任脉之腧穴,亦为心之募穴。

∙A.12寸

∙B.13寸

∙C.16寸

∙D.18寸

(分数:

12.00)

(1).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的骨度分寸是(分数:

6.00)

 A.

 B.

 C.

 D. √

解析:

(2).腘横纹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分数:

6.00)

 A.

 B.

 C. √

 D.

解析:

[考点]骨度分寸法

[解析]骨度分寸法,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

其中,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眉心量至大椎为18寸;眉心至前发际为3寸;大椎至后发际为3寸;乳头之间为8寸;胸剑联合至脐中为8寸;脐中至趾骨联合上缘为5寸;两肩胛内缘为6寸;上肢腋前纹头至肘横纹为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耻骨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为18寸;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为13寸;股头大转子至膝中为19寸;臀横纹至膝中,为14;耳后两乳头之间骨度分寸为8寸。

∙A.期门

∙B.神门

∙C.章门

∙D.梁门

(分数:

12.00)

(1).治疗脾病,宜选用的腧穴是(分数:

6.00)

 A.

 B.

 C. √

 D.

解析:

(2).治疗肝病,宜选用的腧穴是(分数:

6.00)

 A. √

 B.

 C.

 D.

解析:

[考点]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神门穴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痫等神志病症;梁门穴主治纳少、胃痛、呕吐等消化系统疾病;章门乃脾之募穴,又为脏会,其常用于治疗各种胃肠病证及肝脾不和所引起的病症;期门穴为肝之募穴,其可用于主治肝胃病证以及奔豚气、乳痈。

三、X型题(总题数:

15,分数:

120.00)

21.可以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的病证有

(分数:

8.00)

 A.胃痛 √

 B.郁证 √

 C.心悸

 D.胁痛 √

解析:

[考点]柴胡疏肝散在内科的应用

[解析]胃痛、郁证和胁痛都可以由肝气郁滞引起,都可以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而心悸没有肝气郁滞证型。

22.肺痨的治疗原则是

(分数:

8.00)

 A.滋阴清热

 B.治痨杀虫 √

 C.补虚培元 √

 D.清热解毒

解析:

[考点]肺痨的治疗原则

[解析]肺痨的治疗原则分两个方面,即治痨杀虫和补虚培元。

23.肺痈溃脓期,病情顺逆的转化,应观察哪些方面

(分数:

8.00)

 A.热势的盛衰 √

 B.痰血的消长 √

 C.饮食的增减 √

 D.水肿的有无

解析:

[考点]肺痈预后的判断

[解析]热势、痰血和饮食都是判定肺痈顺逆的参考,而水肿与肺痈关系不大。

24.内伤咳嗽与下列哪些脏腑有关

(分数:

8.00)

 A..肺 √

 B..肝 √

 C..脾 √

 D..肾 √

解析:

[考点]内伤咳嗽的病机

[解析]内伤咳嗽有肺脏自病和他脏病肺,他脏主要包括肝脾肾。

25.自汗的病因病机有

(分数:

8.00)

 A.肺卫不固 √

 B.阴虚火E

 C.营卫不和 √

 D.邪热郁蒸 √

解析:

[考点]自汗的病因病机

[解析]自汗是由于气虚不固引起,营卫不和和邪热郁蒸也可以导致自汗,而阴虚火旺导致盗汗。

26.胃痛可由哪些原因引起

(分数:

8.00)

 A.食滞 √

 B.寒邪 √

 C.气滞 √

 D.热郁 √

解析:

[考点]胃痛的病因病机

[解析]胃痛有食滞而痛、寒凝而痛、气滞而痛和火郁而痛。

27.癃闭证的临床表现可见

(分数:

8.00)

 A.小便疼痛

 B.小便点滴而 √

 C.小便闭塞不通 √

 D.小便量减少 √

解析:

[考点]癃闭的特点

[解析]癃闭的特征是小便量减少,点滴而出,甚或小便闭塞不通。

小便疼痛是淋证的特点。

28.冲脉的主治病症有

(分数:

8.00)

 A.不孕 √

 B.眩晕

 C.气逆上冲 √

 D.月经不调 √

解析:

[考点]冲脉

[解析]冲脉人体奇经八脉之一。

冲脉有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故名为十二经脉之海,与人体生殖机能相关。

在病理方面,《素问·骨空论》首记载“冲脉为病,逆气里急。

”因此,冲脉除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之外,其病候亦有月经不调,崩漏,不育等。

此外还多表现为胸腹气逆、拘急,燥热,瘕疝等症。

29.关元穴的主治证包括

(分数:

8.00)

 A.中风脱证 √

 B.月经不调、痛经 √

 C.遗精 √

 D.少腹疼痛 √

解析:

[考点]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关元穴具有培元同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之证均可使用。

临床上关元穴常用于治疗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尿闭、尿频、黄白带下以及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眩晕、尿道炎、盆腔炎和肠炎等病症。

30.分布在耳屏部的穴位有

(分数:

8.00)

 A.外耳 √

 B.外鼻

 C.咽喉 √

 D.肾上腺 √

解析:

[考点]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耳屏上的穴位主要有外耳、肾上腺、咽喉、内鼻、外鼻等。

31.光明穴常可用以治疗

(分数:

8.00)

 A.目痛 √

 B.夜盲 √

 C.下肢痿痹 √

 D.发热

解析:

[考点]经络腧穴各论

[解析]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络属足少阳胆经。

常用于治疗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等症。

32.呼吸补泻的操作方法是

(分数:

8.00)

 A.患者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患者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B.患者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 √

 C.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补

 D.患者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 √

解析:

[考点]刺灸法

[解析]针刺手法所产生补泻作用,可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

其中最主要的有单式、复式两类补泻手法。

单式补泻法包括疾徐补泻、呼吸补泻、开合补泻、迎随补泻、提插补泻及捻转补泻。

疾徐补泻即进针慢、退针快。

少捻转为补,进针快、退针慢,多捻转为泻。

呼吸补泻即呼气时进针,吸气时退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退针为泻。

开合补泻即出针后迅速按压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为泻。

提插补泻即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为补;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为泻。

迎随补泻即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顺经斜刺为补;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迎经斜刺为泻。

捻转补泻即左转时角度小,用力轻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为泻。

此外,临证亦有很多复杂的复式手法,常用的有烧山火和透天凉两种。

33.治疗落枕的主穴是

(分数:

8.00)

 A.肩井 √

 B.后溪 √

 C.悬钟 √

 D.阿是穴 √

解析:

[考点]治疗各论

[解析]落枕又称“失枕”,为常见病,其多发于青壮年,并以冬春季多见。

落枕常表现为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

其治法为。

舒筋通络,活血止痛。

治疗以局部阿是穴及手太阳、足少阳的经穴为主。

其临证组方为外劳宫、阿是穴、肩井、后溪、悬钟。

若风寒袭络者,加风池、合谷;气血瘀滞重者,加内关及局部阿是穴;若肩痛者,加肩髂、外关;背痛者,加天宗。

34.三叉神经痛的上颌支,在基本处方上加

(分数:

8.00)

 A.翳风

 B.颊车

 C.颧谬 √

 D.迎香 √

解析:

[考点]治疗各论

[解析]三叉神经痛,中医称之为面痛。

其以面颊部位抽掣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临床上基本治法为“舒筋通络、活血止痛”,治疗上取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之腧穴为主。

其中上颌部痛为三叉神经第2支即上颌支痛,在基本处方为四白、颧髎、迎香、下关、合谷。

35.针灸治疗阳黄应取主穴为

(分数:

8.00)

 A.阳陵泉、阴陵泉 √

 B.合谷、足三里

 C.太冲 √

 D.胆俞 √

解析:

[考点]治疗各论

[解析]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根据病机不同,多分为阳黄、阴黄、急黄等证。

临床上治疗阳黄之法为“清利湿热、疏泄肝胆”,并以取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穴及相应的背腧穴为主。

其主要选方为胆俞、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内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