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509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6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0页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docx

最新秋季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准备单元

倒立的小丑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本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是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要素,本单元通过研究“倒立的小丑”让学生感知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用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作铺垫。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同时对科学充满了好奇。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的探究经历,学生对“倒立的小丑”也非常感兴趣,可以提出很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所提出的问题是发散性的,有些问题超出学生现有研究能力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从提出的问题中挑选出在课堂能探究的科学问题,并对所的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从“倒立的小丑”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对所提出的可探究的科学问题作出假设。

(3)探索发现使小丑倒立更稳固的方法,从实验中感受平衡的原理和现象。

(4)喜欢参加科学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关于“倒立的小丑”的问题来研究,并作出假设。

难点:

针对假设做实验,并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走钢丝杂技表演视频、小丑卡片、卡纸、环形磁铁、棉线、剪刀、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马戏团里小丑走钢丝的演出视频。

2.提问:

“在马戏团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精彩演出?

预设:

小丑在走钢丝!

3.交流:

小丑怎样走钢丝?

预设1:

走钢丝时小丑的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杆子。

预设2:

小丑不是把杆子举高,而是放得很低。

……

3.讲解:

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表演让我们叹为观止。

其实这些杂技表演正是应用重心低于支点的原理。

走钢丝的演员为了不使自己的身体很大幅度的左摇右晃,手里往往都要拿一根长长的杆子,这样相当于延长了手臂的作用,也就是使身体的重心尽量保持在小幅范围的晃动。

另外这根杆子不是被举起来的,而是尽量放低,这样身体的重心就下移了,重心低于支点时才更为稳定。

4.实验演示,引出研究目标:

倒立的小丑。

瞧,有一位冒险小子,它也想来学走钢丝,它想先学着让自己倒立在钢丝上不摔下来。

(出示课题:

《倒立的小丑》)

(实验方法:

请两位同学拉直棉线,把小丑模型头部朝下,并把小丑模型头部开口的地方放在棉线上,上下调整棉线高低,小丑就可以倒立着走钢丝了。

但小丑在棉线上摇摇晃晃,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可能。

二、提出问题

1.关于这个“倒立的小丑”,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预设1:

小丑为什么能倒立在棉线上?

预设2:

怎样制作倒立的小丑?

预设3:

怎样才能让小丑更不容易从钢丝(棉线)上掉下来?

预设4:

小丑的头部为什么要开一个口?

预设5:

怎样才能让小丑在棉线上自由滑动?

……

2.挑选出课堂上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1)提问:

哪些问题是科学问题?

哪些问题是在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

(2)讲解:

所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并且问题难度不能超出我们现有的研究能力。

(3)交流:

挑选出课堂上能够探究出答案的科学问题,并汇总。

(4)记录:

挑选一个在课堂上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并写下来。

三、猜想假设

(1)讲解:

假设要有依据,可以从问题发生的条件或原因等角度思考。

例如:

如果……,那么……

(2)针对我们挑选出的科学问题,说一说自己的假设,并记录下来。

四、实验

(1)针对假设,从材料超市中选取实验材料。

(2)写出实验步骤(用文字或图画的方法)。

(3)针对假设做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得出结论

根据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给小丑的手掌对称的地方各贴上一样多的环形磁铁,小丑更稳固。

(2)延长小丑的手臂,小丑更稳固。

……

六、总结

我们的猜想和假设可以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和假设不一定正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要勇于调整自己的观点。

七、拓展

你还能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关于加强重心达到稳定目的的例子吗?

预设:

不倒翁、落地扇厚重的底座……

【教学反思】

 

2辨认风向

【教学分析】

本节是第一单元第二课,在研究过天气中的气温后,紧接着研究天气中也十分重要的风。

教材第一部分用学生讨论,讨论的是如何判定风向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主题:

风。

第二部分是提出问题:

关于风你有哪些已经知道的?

还有哪些想知道的,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将自己有关风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第三部分是阅读,本节是首次通过阅读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学生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了解到风向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风向。

第四部分是制作,在阅读了如何判断风向后,我们需要一个小工具来帮助我们判断,因为只靠自己的感觉来判断并不准确,第四部分以步骤图的形式向学生仔细介绍了风向标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第五部分是用自己做好的小小风向标实际观测试一试,通过使用工具和记录单,像上一课一样观测并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感知是很深刻的,但是都停留在感觉上,没有对于风的具体的描述,特别是关于风的方向上,引导学生关注风除了大小不同方向来源也很重要。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语文的学习,阅读能力大大进步,通过简单地阅读进行学习并没有什么障碍,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在资料中寻找关键点的能力,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向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风吹来的方向是风向,能够辨认方向来表示风向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向标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风向来描述风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每组:

剪刀、铅笔、吸管、硬纸板、大头针、指南针

(2)活动场地:

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

同学们,今天有风吗?

有人有注意到吗?

生1:

今天没有风,如果有风会凉快很多

生2:

今天有风,只是风很小

2.提出问题

师:

看来大家看法还不太一样,那关于风你都知道什么?

还有没有什么想知道的,有关风的问题吗?

生1:

我想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

生2:

我想知道风是从哪儿来的?

生3:

我想知道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3.阅读

师:

我们都知道风的大小有很明显的差别,那你们知道风的方向也是不一样的吗?

师:

如何来辨认风的方向呢?

生1:

风从哪儿吹来的,就是什么风

生2:

不对吧,是风吹到哪里去才是什么什么风

师:

他们谁说得对呢?

我们去查查资料找找答案吧,请打开科学书阅读有关风向的内容

(学生阅读)

师: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到底什么是风向?

生: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比如说,风从北边吹来就是北风

师:

很好,说得很清晰!

4.制作

师:

那大家想不想亲自测一测今天的风向呢?

生:

自己感觉是不准的,有没有测风向的工具可以用的吗?

师:

你说得很对,观测天气现象很多都要借助工具,但是今天的工具我们自己来动手做——简易风向标。

需要以下的材料,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怎么做呢?

请仔细观看微课视频。

(播放制作风向标微课视频)

师:

学会了吗?

生:

学会了!

师:

好,在开始之前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大头针很尖更要注意安全。

好吗?

生:

(学生制作简易风向标,做好后归还工具)

师:

谁做好啦来跟大家分享以下自己的制作小经验?

生1:

我在用大头针扎吸管的时候觉得很不好扎,于是我用橡皮垫着就好多了

生2:

我在剪吸管的时候不知道该剪多深,所以我先剪了硬纸板,然后再根据硬纸板的大小去剪了吸管,我觉得这个步骤更好用。

生3:

我发现我的风向标扎了针以后不怎么转得动,我觉得可能是大头针磨到了吸管,所以我用铅笔头把针孔扩大了一些,现在好多了!

5.活动

师:

做好了自己的小工具,我们可以去操场上测一测风向啦,两个小提示:

测定风向时,要多测几次,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最多的风向作为观察结果;大家要保管好自己的风向标,里面有危险的大头针,不可以丢在操场上。

10分钟的观测时间,记得要带上记录册记录你观测的结果哦!

(学生下楼测定风向)

师:

我们分享以下大家测定风向的结果吧?

谁愿意来?

生1:

我测定是操场上早上11点半时的风向是东南风,风向标箭头刚好指的是东南方

生2:

我测定是在前门处早上11点半时的风向是东风,风向标箭头刚好指的是东方

师:

嗯嗯,看来不同的地方的风向还不尽相同呢

师:

我们这节课了解了什么是风向,制作了简易风向标,并用它测定了校园里不同地方的风向,下节课我们来继续研究风。

【教学反思】

 

3判断风力大小

【教学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三课继上一课研究风的方向后,继续讨论风力的大小。

教材第一部分引入对话从上一课的提出问题中选取了有关风的大小的问题作为本节课重点研究,紧接着一段有关风力大小的阅读,阅读中明确了什么是风力,什么是风力等级,以及测量风力等级的工具,和根据户外物体的状态估测风力大小的风力级别对照表。

明确风力和风力等级后,和上一课类似,第二部分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风力计,通过使用自制工具和记录单,观测并记录下自己观测的结果。

学生对于风的大小是有明确的感知的,并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够根据户外的一些物体的状态来判断风力的大小,但是对于科学上对于风力的划分没有概念,也少有利用过工具具体测量风力大小的。

本节课由于需要记录户外风力大小数据,需要教师提前考虑好室外宽阔场地的选址,以及下雨预备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风表现出力量的大小是风力,能够根据简单现象估测风力大小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风力计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风力大小来描述风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每组:

直尺、乒乓球、量角器、棉线、透明胶带、黑笔、剪刀

(2)活动场地:

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风向的问题,关于风我们还提了哪些问题?

生:

风的大小怎么判断?

生:

我觉得风的大小可以看外面的树来判断

师:

那到底风的大小是以什么来判断的呢?

我们来一起看看。

2.阅读

师:

仔细阅读教材上有关风力的阅读。

(学生阅读)

师:

好,到底风的大小是用什么来判断的呢?

生1:

风力的大小是以户外物体的状态来看的,每种状态对应一种风力

生2:

不是,风力的大小是要风力计测算出来的,但是在没有风力计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判断户外物体的状态来估测

师:

说得真好,那谁可以来介绍一下具体的风力等级吗?

生:

阅读里有一个对照表的口诀………………

师:

那我来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最快告诉我对应的风力等级好吗?

轻风拂脸面?

红旗飘摇?

纸片乱飞?

风吹树枝断?

(教师与学生互动游戏作答)

师:

在科学上一共分出了18级来区分风力的等级,但是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不需要这么细的等级来这么精确的区分风力,所以我们可以制作一个建议的风力计,只要可以判断得出微风、中风和小风就可以啦。

3.制作

师:

仔细观看微课视频,看一看如何制作简易风力计

(观看微课)

师:

看懂了吗?

量角器上微风、中风、大风的范围可以直接从打印好的纸上剪下来粘上。

生:

看懂了。

师:

提醒大家使用剪刀注意安全,保持桌面地面整洁。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活动

师:

大家都已经做好自己的简易风力计了,我们去试一试吧!

在操场上测量风力,判断一下今天风力的大小是多少?

请注意,观测时间10分钟,请大家按时回教室。

(学生下楼活动,测定风力大小,教师巡视指导)

师:

你们测定的风力有多大?

谁来自己的发现?

生1:

我测了4次,有三次是中风,有一次是微风,我觉得可能今天应该是中风。

生2:

我测的时候发现有时候会忽然有一个风吹过来一下就吹成大风了,但是很快又没有了,一般来说都是稳定在微风的位置,所以我认为今天是微风。

生3:

我在测的时候发现要顺着风向去测定,不然那个绳子就会贴在量角器上,飘不起来,我测的时候是微风偏多,但是我觉得这个只能算是我测的时候的风力,不能用来说今天一天的风力都是微风。

……

师:

大家都说的很好!

也提出了问题: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差呢?

生1:

风力就像风向一样,是容易经常变化的,甚至有的时候只是忽然吹来一阵风,所以风力的测试也是在短时间内有效的

生2:

我们制作的小工具比较简陋,我觉得如果用专业的设备去做可能会更好一些。

生3:

我想到如果能够过一点点时间就测一下,然后看看一天中风的范围再来确定可能会更好!

师:

这都是大家都努力思考的结果!

真棒!

一般在气象站测试时,也会采取一些统计的方法来更合理的确定一段时间内的风力大小,取最多出现的等方式来减少某一次测量风力所产生的误差。

师: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风力的大小,关于风大家还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也可以继续研究下去。

【教学反思】

 

4云量和降水量

【教学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和支持条件分析等……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四课,在研究过风向和风力两个有关于风的天气问题后,本节课着手于云量和降水量。

教材引入一段对话,分别从观察云和观察降雨的角度提出问题:

今天是晴天还是多云呢?

怎么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要解决引入的问题就需要了解到云量与降水量,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阅读,分为云量与天气和降水量两个部分,分别用图片、示意图、表格等方式介绍了云量、云量与天气之间的关系、降水量以及降雨强度等级表。

学习了云量和降水量之后,最后一个部分是制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雨量器,并且准备好用自己制作的雨量计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降水量做以测量和统计。

学生对于降水量的概念较为熟悉,但是对于云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于云量的观察较少,有时更多的关注云的形状,对于云的多少,特别是占天空面积的多少并没有太多关注。

学生生活中经常听到晴天、阴天、多云这样的描述天气的词汇,但是更多的是用这些词来描述整体的天气状况,而不是根据云量来进行判断,存在一定的误区。

本节课由于可能需要一段较长时间来记录户外降水量数据,需要学生将制作好的雨量器带回家,教师提前考虑好材料准备和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云量是云占天空面积的多少,降水量是降水多少的数据。

(2)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3)能够按照设计好的基本步骤完成雨量计的制作

(4)知道可以用云量和降雨量来描述天气

(5)通过动手制作工具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每人:

塑料小筒,透明塑料尺,双面胶

(2)活动场地:

操场上较开阔的地方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

我们经常听到天气预报里的一些词语,比如:

晴、阴天、多云,这些词是什么含义呢?

生1:

晴天就是不下雨,阳光很好;阴天一般看不到太阳。

师:

那晴天和阴天就是以看不看得到太阳为准?

生2:

我认为不是,不是还有一个多云吗?

可能是和云有关。

2.阅读

师:

那我们一起来找找,到底这些词语是什么含义。

请阅读教材“1、云量与天气”。

(学生自行阅读)

师:

找到答案了吗?

生1:

找到了,这个天气时根据云的多少来判断的。

生2:

不是云的多少,而是云占了天空的多少,书上有几幅示意图,如果云很少,不超过天空面积的二成就是晴,我之前一直以为晴就是不下雨的意思,看来不是的。

师:

是的,这些天气词语其实是和一个新名词有关:

云量,我们常常根据云量来描述天气。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分成了几个大类,分别是晴、少云、多云和阴天。

那今天的云量情况是怎样的呢?

我们亲自去观测一下吧!

请大家带好练习册和铅笔,去操场上观测一下今天的云量,并把看到的云量填涂到圆中,并勾选你认为今天天气的情况。

5分钟观察,可以回教室进行填涂。

(学生户外观测云量)

师:

今天的云量情况怎么样?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

今天的云量很少,只是少少的飘了几朵云,我认为没有超过天空的二成,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天气情况是晴天。

师:

你说的真完整!

真棒!

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看来我们都已经学会如何判断云量了,以后也可以多多观察自己来判断天气。

师:

除了云量可以描述天气的情况外,天气中也有一种经常出现的天气:

雨。

有时雨大,有时候雨小,那怎么来知道下了多少雨呢?

我们先来猜测一下吧。

生1:

可以用一个小盆接住雨,下了多少就知道了。

生2:

那你一个小盆只能接住小盆那么大的地方的雨,其他地方下的雨就不算吗?

生3:

可是也不能用一个超级大盆去接住所有地方的雨水吧。

师:

你们说的真热闹,我们先来看看,科学上是用什么来衡量下了多少雨的。

请阅读“2、降水量”。

(学生自行阅读)

师:

你们的疑惑解决了吗?

谁来说说?

生1:

雨的多少用降水量来衡量的,单位是毫米,我还知道了降雨等级表,是根据降水量你的多少来衡量是否是大雨的,而且我知道了降水不单单是下雨,下雪下冰雹都算降水的。

生2:

我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生3:

我知道了,因为不可能把每个地方下的雨都接起来看有多少,所以我们就只算下雨下了多“厚”,就是下的水有多深,因为下雨了之后是到处都有雨的,只要测出一个地方下了多深的水,其他的地方是一样的。

师:

你太厉害了,是的,我们不可能去接住所有的雨,但是雨一般是下的比较均匀的,所以我们只需要在一些地方进行测量下雨的水深就能代表到底下了多少雨水下来,结合降雨强度等级表就可以判断降雨强度。

3.制作

师:

接下来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能够测量降水量多少的雨量器吧,请大家先自己阅读步骤,找一找操作中哪里最容易出错?

(学生自行阅读)

生:

我找到了!

尺子贴上去的时候,0刻度线要对准杯子里面的杯底,不是杯子外面的杯底。

师:

真棒!

大家注意了,制作过程中千万要对好尺子的刻度位置哦!

(学生领取材料,制作雨量器)

师:

时间到,谁对自己做的雨量器比较满意?

来和我们展示一下?

生:

这是我做的雨量器,我的尺子贴的很稳,而且0刻度是对准里面的杯底的。

我还在杯底写上了我的名字和今天的日期。

师:

他的雨量器做的可真好!

我都忍不住想去试一试了,可惜今天没下雨。

不过没关系,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模拟降雨器,这是一个扎了孔的塑料瓶,只要装上水,把有孔的一面朝下,就可以模拟下雨了!

我们可以用模拟降雨器模拟24h的降雨,然后测量一下你的降雨量是多少,对应等级表看看是什么等级的雨。

师:

提醒大家,不要把自己弄湿了,请在操场上模拟,不要弄湿教室。

时间:

5分钟

(学生领取模拟降雨器,进行模拟降雨)

师:

你们的“雨”下得大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1:

我们测量的降水量是12毫升,对照表格,这是中雨。

生2:

我们的模拟降雨器上有很多孔,我们测量的降水量有35毫米,这已经是大雨了!

生3:

我们本来测好端上楼的时候撒了一些,是20毫米,现在来看是中雨,如果没有撒可能是大雨。

……

师:

大家都说的很好,这是我们上课体验的模拟下雨,试用了一下雨量器,非常成功。

所以请大家回家后,把雨量器放到户外露天的地方,我们用雨量器测一测真实的降雨量,测量一周时间的降雨情况并记录在练习册上,好吗?

生:

师:

那我们下节课再来看看一周的真实的降水量是怎样的。

期待大家的观察结果哦。

【教学反思】

 

5.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教学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环境和支持条件分析等……、

本课是第一单元天气的最后一课,在学习了气温、风向、风力、云量、降水量之后做以总结和拓展。

引入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制作一份《气象科普小报》,向同学们宣传气象的有关知识。

教材主要展示了设计制作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图讨论在制作小报过程中的需要注意到的问题,比如:

配图、版面、内容的选择。

之后展示了两个已经完成的气象科普小报的样例:

分别是天气与气候和暴雨的相关介绍,图文并茂。

为学生在制作时提供参考。

最后的活动是将大家制作的《气象科普小报》展览,表达交流。

学生在上过前面几课后,对天气中常出现的一些天气的指标有了较好的认识,但是都相对比较独立,对于整体的天气和气候、一些特殊天气极端天气、天气气象与生活的关系等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普遍有所听说,但是没有认真的研究过,也没有和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过。

本节课需要教师提供现代化的查找资料的设备,或提前为学生整理好可以供他们使用的图片以及资料。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2)知道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

(3)能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

(4)激发学生主动和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5)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

每组:

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1.引入

师: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有关于天气的知识呢?

都做了哪些好玩儿的活动呢?

一起来总结回顾一下吧:

(板书:

气泡图主题【天气】)

生1:

我们认识了气温、风力、风向、云量和降水量这几个科学的描述天气的词

生2:

我们制作了很多工具,测风力的、测风向的、还有雨量计

生3:

我们还知道了天气里的很多标准:

风力等级的标准和降水量等级的标准

生4:

我还会用了温度计

生5:

我们还画了柱状图

……

(学生回忆学习到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的气泡图上做以补充)

师:

我们原来已经学到了、做到了这么多事情!

2.提出问题

师:

这些是我们已经学习到的,关于天气我们还提出过很多问题,或者说,除了这些,关于天气你还想知道什么?

比如说:

你有在哪里听说过或读过一些有关天气的小内容?

你有听过哪些不太明白的有关天气的词?

你还有哪些特别的天气现象很感兴趣?

都可以说一说

生1:

我知道地球上很多地方的天气都不太一样,比如南北极就很冷,非洲赤道附近就很热,我想知道哪些地方气温最低,哪些地方气温最高,那里的人是怎么生活的

生2:

我知道台风、雷电、暴雨都是比较少见的天气情况,但是经常已出现就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预防或者正确及时的躲避呢?

生3:

我每天都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天气预报,我觉得天气预报很神奇,我们只能看到现在的天气,但是预报能够预测未来,我想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做出来的?

生4:

我有时候看天气预报,电视上会说一些什么什么预警,有的是红色、蓝色的,我想知道这个预警到底是什么,这些颜色代表什么?

……

师:

大家提的问题都太棒了!

我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去研究它们!

3.设计制作

师:

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制作一张《气象科普小报》来想同学们介绍你感兴趣的有关气象的问题,或者帮助同学们了解他们想知道的问题。

这张小报要如何做才能让大家都喜欢呢?

生1:

内容大家要感兴趣,如果内容不感兴趣,做的再好也没有人看

生2:

除了内容,对于小报的设计装饰也很重要,大家都会对做的好看的小报感兴趣些

生3:

设计也重要,要多放一些图片上去,我就很喜欢看图片,因为很直观。

……

师:

大家都从自己的角度提出了很多的小建议,那给大家3分钟的讨论时间,每个小组确认一下自己的选题和分工吧!

(学生讨论)

师:

好的时间到,我想请一个小组和大家分享一下他们刚才的讨论结果。

生:

我们组确认的选题是预警标志的介绍,因为一般预警的天气都是很厉害的天气,都不太适合出门,我们希望大家能够认识这些标志,以后就能根据预警来判断自己的出行了。

我们组的分工是,XX和XX负责从资料中选取内容,然后XX因为字写得很好,我们让他来把我们需要的内容抄上小报,剩下的寻找或者制作一些装饰和图片来让小报变得更好看。

师:

你们组的分工真细致!

那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请组长根据组内选定的课题到老师这里来领取相应的资料和图片,还有彩笔。

(学生开始设计和制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