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741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 2.docx

语文语文文言文的专项培优易错难题练习题含答案含答案解析2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翊,字子相,颍川颍阴人也。

家世丰产,常能周施而不有其惠。

曾行于汝南界中,有陈国张季礼远赴师丧,遇寒冰车毁,顿滞道路。

翊见而谓曰:

“君慎终赴义,行宜速迭。

”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

季礼意其子相也,后故到颍阴,还所假乘。

翊闭门辞行,不与相见。

常守志卧疾,不屈聘命。

河南种拂①临郡。

引为功曹②,翊以拂名公之子,乃为起焉。

拂以其择时而仕,甚敬任之。

阳翟黄纲恃程夫人权力,求占山泽以自营植。

拂各翊问曰:

“程氏贵盛,在帝左右,不听则恐见怨,与之则夺民利,为之奈何?

”翊曰:

“名山大泽不以封,盖为民也。

明府听之,则被佞倖③之名也。

若以此获祸,贵子申甫④,则自以不孤也。

”拂从翊言,遂不与之。

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献帝迁都西京,翊举上计椽。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

翊夜行昼伏,乃到长安。

诏书嘉其忠勤,特拜议郎,迁陈留太守。

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

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

又逢知故困馁⑤于路,不忍委去,因杀所驾牛,以救其乏。

众人止之,翊曰:

“视没⑥不救,非志士也。

”遂倶饿死。

(选自《后汉书•刘翊传》,有删改)

(注释)①种拂:

字颖伯,东汉大臣。

②功曹,古代官职,官名。

下文的明府、孝廉、上计椽,都是古代官名。

③佞倖:

以谄媚而得到宠幸。

④申甫:

拂之子。

⑤困馁:

困乏饥饿。

⑥没:

通“殁”,死。

313.九

(1)班学生学了这篇短文后,针对翻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请根据情境完成下面讨论的内容。

小蔓:

“季礼意其子相也”中的“意”字怎么翻译?

小祎:

这个字我一开始也不清楚,后来我查看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上面有五个义项:

A.心意,意图。

B.怀疑。

C.意料,猜测。

D.同“抑”表示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还是”。

E.yī(依)。

通“噫”。

叹词。

我觉得应该选

(1)________,因为

(2)________。

小蔓:

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能帮我翻译一下“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这个句子吗?

小祎:

好的,我认为这个句子应该这样翻译:

(3)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

3.文章结尾说“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志士”指的是有坚定意志和节操的人,中国传统文化中,塑造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刘翊的“志士”品格。

【答案】

1.

(1)C

(2)因为上文讲到刘翊和张季礼是在途中偶然相遇,原先并不认识;刘翊把自己的车让给张季礼后,没有说自己的名字就离开了。

所以张季礼对刘翊的身份是猜测,解释为“猜想”更合理。

(3)(种拂)于是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

2.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

3.

(1)淡泊名利。

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把车让给因寒冻而车坏被滞留的张季礼,却不告知姓名策马离开;

(2)不畏权贵。

不肯屈从朝廷的任命;(3)志向坚定。

帮种拂解决有关生死祸福的事后,因耻于利用这事来获取功名而推辞了种拂的举荐;(4)乐善好施。

调任陈留太守,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5)扶危济困。

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殓;(6)舍生取义。

途中不忍抛下窘困饥饿的故交,杀自己所驾的牛給他充饥,致使自己一起饿死。

【解析】

1.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意”,意料,猜测。

(2)然后结合上文“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

”分析原因即可。

(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字词:

“乃”,于是;“举”,举荐,推举;“不就”,没有接受。

314.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翻译为:

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

故可断句为:

是时寇贼兴起/道路隔绝/使驿稀有达者。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

结合“即下车;与之,不告姓名,自策马而去。

”:

得出:

淡泊名利;结合“拂从翊言,遂不与之。

乃举翊为孝廉,不就。

”得出:

不畏权贵;结合“翊散所握珍玩,唯余车马,自载东归。

”得出:

乐善好施;结合“出关数百里,见士大夫病亡道次,翊以马易棺,脱衣敛之。

”得出:

扶危济困;结合“‘视没不救,非志士也。

”遂倶饿死”得出:

舍生取义。

然后综述即可。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

刘翊,字子相,是颍川颖阴人。

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

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扎的人要到远方赶赴老师的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留在道路上。

刘翊见到后说:

“你千万要去参加丧礼,马上启程尽早到达。

”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托,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

张季扎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徳重义的刘翊,事后他特意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

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扎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称病卧床,不屈意接受朝廷的任命。

河南种拂到颍阴任职,举荐(他)做功曹,刘翊认为种拂是名公的儿子,接受了举荐。

种拂清楚刘翊择时而出仕,非常敬重他。

阳翟黄纲倚仗程夫人的势力,想要把山泽占为己有。

种拂召见刘翊,向他询问:

“程夫人的权势很大,(她)在皇帝的身边,不顺从(他们)就恐怕被怨恨,给了他们就是侵夺百姓的利益,对这件事怎么办呢?

”刘翊说:

“不把名山大泽作为封地,就是为了百姓。

郡守听从了他的要求,您就遭遇成为谄媚的人。

如果因此而遭受灾祸,你的儿子申甫,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关爱。

”种拂听从了刘翊的建议,于是没有给他。

接着,举荐刘翊为孝廉,刘翊没有接受举荐。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

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

同乡及宗族人中贫穷的人家,死了就替他们筹备殡葬事宜,孀居或丧妻的就帮他们操办再嫁或再娶。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

这时贼寇非常猖獗,交通阻隔,很难通过。

刘翊就晚上出发,白天休息,才到达长安。

皇帝下诏表彰他的忠诚、勤勉,特任命他做议郎,调任陈留太守。

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

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敛了。

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

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

“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啊!

”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4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四时俱备(__________)

(2)沉鳞竞跃(____________)

2.本文是一篇美文,请从不同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

1.

(1)季节(时节时令)

(2)鱼

2.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色彩斑斓,动静结合;言简义丰,耐人寻味;情景交融,忘情山水。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在此处的意思为季节,在现代汉语中翻译为时间;

(2)运用借代的手法,用鳞借代“鱼”。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作答。

在结构上,每句都是四个字,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在景色描写上色彩鲜明,景物和动物一静一动,相互结合;内容上,阅读全文可知,前半部分描写山川之美,表达作者沉醉于山水的喜悦之情;最后发出“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感叹,表达了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点睛】

参考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3.(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

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矣。

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①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

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

若于此时,使②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选自蔡襄奏折《乞④用韩琦⑤、范仲淹》,有删改)

(注释)①支:

通“肢”。

②使:

假使。

③惮:

怕,畏惧。

④乞:

乞求,请求。

⑤韩琦:

北宋政治家,名将。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

(2)劳其筋骨(_____)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4)非徒愈病(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请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

(1)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说“______________”,有了这样的磨炼,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乙文作者认为“天下之病愈深”的原因使“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理国家的问题,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在人才的问题上,它们的看法又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1.起,被起用使……劳累通晓只,仅仅

2.

(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及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3.(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4.甲文观点:

生于优息,死于安乐。

乙文砚点:

选拔贤才,收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

相同之处:

都认为人才对国家至关重要。

君主要重视人才。

【解析】

1.试题分析:

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都是古今异义,如“徒”:

只,仅仅。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2.试题分析:

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是”“衡”“作”等词语的翻译,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困于心,衡于虑”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试题分析:

考查根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语句的能力。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两文内容,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找寻答案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语句。

4.试题分析:

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也是对比阅读。

一问,两文观点的不同之处。

甲文可以用文章的原句来作为答案。

通过分析全文内容,得出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这一结论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乙文要通过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之。

特别要抓住“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③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

”这句话进行分析。

二问,两文观点的相同之处。

都谈到了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此题理解词意、句意和段意最为重要。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援疑质理善良质朴B.久而乃和曲高和寡

C.不复挺者山重水复D.驽马十驾庶竭驽钝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翻译:

天气很冷,砚台里的水冻成了坚硬的冰,我的手指冻得不能曲伸,却丝毫不放松抄录。

理解:

这句是宋濂讲自己儿时借书来抄,怕到期不能归还,克服天气寒冷不敢懈怠抄书的故事,道出了“从师求学”的不易。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翻译:

我以为同学中有足以和我一起享受读书之乐的人,不知道吃的穿的都不如别人。

理解:

这句是宋濂用自己意志坚强地专注于学习,忘记生活的艰苦与物质的匮乏的故事来激励晚辈刻苦学习。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翻译:

君子广博地学习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理解:

这句是在具体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君子需要广泛学习,反省自己,才可以让自己知识通达而品行端正。

3.甲乙两文都是劝人学习的古代名文,通读后将下表补充完整。

(甲文)

(乙文)

劝说对象

马生

众人

劝说方式

精准设喻讲道理

文章内容

学习的经历

学习的意义

对你的启示

学业主要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要勤奋好学才能有所成就。

 

4.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粗食敝衣,乐在其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这些都是“儒者”美好的风范。

请你从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选取一则,简要谈谈“儒者风范”。

【答案】

1.D

2.C

3.①现身说法讲故事。

②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言行/学习重在积累,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重在用心专一。

4.答案示例:

如《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讲就是虚心向别人求教的儒者风范。

【解析】

1.D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

都是“劣马”之意。

“庶竭驽钝”中的“驽”可引申为才能平庸。

A前者“提出”,后者“本性”。

B前者“暖和”,后者“应和”。

C前者“再”,后者“盘曲”。

2.C理解全都正确。

A此句写的不是“从师求学”的经历。

B应翻译为: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D这句话不是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一空,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环境与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所以可填“现身说法,讲故事”。

二空,写启示。

如“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句是说学习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言行。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说/学习重在积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说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说学习重在用心专一。

4.题干要求从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选取一则,简要谈谈“儒者风范”。

首先要理解好什么是“儒者风范”,即“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粗食敝衣,乐在其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等。

然后根据自己阅读过的《论语》中选取一则进行阐述即可。

如“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一句,说的是吃饭不要多好,够吃就行;睡觉不要多舒服,能睡就行。

关键是学习与精神的快乐。

这就是“粗食敝衣,乐在其中”的“儒者风范”。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二)译文:

君子说:

学习不可以停止的。

譬如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块是冷水凝结而成的,然而却比水更寒冷。

木材笔直,合乎墨线,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到)如圆规画的一般的标准了,即使又晒干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

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但是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藏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5.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栖①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

“凡我父兄昆②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③进对④曰:

“臣闻之,贾人夏则资⑤皮,冬则资⑥,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⑦,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勾践曰: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①栖:

退守。

②昆:

兄。

③种:

指文种。

④进对:

进谏。

⑤资:

积蓄,准备。

⑥(chī):

细葛布。

⑦爪牙之士:

指勇敢的将士。

1.请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朝服衣冠

(2)皆以美于徐公

(3)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乃号令三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275.下列句子中,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