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61573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9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docx

完整升级版《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研究教育专区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歌曲分析与创作》教案

一、教学目标

《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法,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

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歌曲分析与创作》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

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

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

《歌曲分析与创作》旨在通过对中外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

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要求

《歌曲分析与写作》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以下音乐基础之上:

具有熟练的读谱、记谱能力;较深入的基础乐理水平;一定的文学分析理解能力、较强的音乐语言组织能力和较高水平的音乐综合修养。

学生必须认真领会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真完成课下作业。

三、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内容设及歌词的基本内涵、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歌曲的高潮、歌曲的从属部分、歌曲常见的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及音域、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歌曲写作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等。

本课中歌词与旋律的关系、歌曲主题的构思与创作、歌曲主题的发展技巧、歌曲曲式结构的设计、歌曲高潮的布局与形成以及歌曲前奏的设计与创作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为保证本课教学计划高质量地完成,本课将采取以下教学原则与方法:

1.围绕高师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本着“兼收并蓄”的原则,精选中外各个时期的经典

歌曲作为分析内容。

不断充实新创作的、富于时代特色的优秀歌曲,丰富更新教学内容。

2.本课程的教学应与其它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以保征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协调一致。

注重结合学生在《声乐》以及《中外音乐史》、《中外音乐名作欣赏》等课上所接触到的歌曲进行分析鉴赏。

并通过分析鉴赏,加深对歌曲艺术表现技巧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歌曲创作水平。

3.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以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形式为主,注重调动学生的

学习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

4.教书育人。

在教学中,注重对民族优秀歌曲作品的赏析。

从而起到弘扬民族文化,树

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5.通过多种形式,如课堂提问、组织讨论,作业讲评、考查、新作品试唱会等形式,对

学生对所学所知识的理解,歌曲分析能力、歌曲创作能力进行考查。

6.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贯彻从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组织教学。

7.本课程注重音乐教学的特殊要求及教学规律,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

学生从声音、图像、文字等方面全方位地理解歌曲艺术。

四、教学进度与学时安排

按音乐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时间执行。

(参见附表)

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

课内实践教学

备注

课时数

教学

方法手段

课时数

教学

方法手段

1

第一讲

歌曲的艺术特征

2

讲授

分析

创作

2

第二讲

歌曲的体裁及演唱形式

2

讲授

分析

创作

3

第三讲

歌词

2

讲授

分析

创作

4

第四讲

歌词与旋律的结合

2

讲授

分析

创作

5

第五讲

旋律的构成要素

4

讲授

讨论

分析

创作

6

第六讲

调式及表现特征

4

讲授

分析

创作

7

第七讲

歌曲的曲式结构(上)

4

讲授

分析

创作

8

第八讲

歌曲的曲式结构(中)

4

讲授

分析

创作

9

第九讲

歌曲的曲式结构(下)

2

讲授

分析

创作

10

第十讲

歌曲的主题

4

讲授

讨论

分析

创作

11

第十一讲

歌曲主题的发展(上)

4

讲授

分析

创作

12

第十二讲

歌曲主题的发展(下)

4

讲授

分析

创作

13

第十三讲

歌曲的高潮

2

讲授

分析

创作

14

第十四讲

歌曲的从属部分

4

讲授

分析

创作

15

第十五讲

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

2

讲授

讨论

分析

创作

16

第十六讲

回顾与总结

2

讲授

讨论

新作品

试唱

自十六周至十七周复习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

1.使用教材:

《歌曲分析与写作》方智诺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参考教材:

《歌曲写作教程》朱敬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歌曲创作90题》杨瑞庆编著北岳文艺出版社

《歌曲创作与小乐队配器》王好亮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歌曲分析与写作》徐希茅著江西高校出版社

《歌曲写作教程》陈国权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中华百年歌典》上海音乐出版社

《声乐教学分级曲库》张幼文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附:

教材简介

本课采用教材是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歌曲分析与写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方智诺编著)。

本教材针对高师音乐专业教育特点而编写。

全书共分为总论、歌词常识篇、旋律分析篇、写作实践篇。

内容设及歌词的基本内涵、构成旋律的各种要素、主题及其发展的基本手法、歌曲的主要结构形式、歌曲的高潮、歌曲的从属部分、歌曲常见的体裁、歌曲的演唱形式、人声的分类及音域、歌曲写作实践的相关思考、歌曲写作技能技巧的基本训练等。

其内容较为详实,体例新颖,是一本较适于我院《歌曲分析与创作》课教学的教材。

六、考试考核方法

考试试题遵循《歌曲分析与与创作》教学大纲的要求,试题内容覆盖《歌曲分析与与创作》课程的基本内容,注重广泛性,同时注意突出重点。

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识记和理解,也要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的检验。

考试试题难易分为三级,即较易、一般、较难,所占分数比重大体是40%、50%,10%。

考试形式主要为主卷和平时成绩相结合。

主卷考试采用闭卷形式。

七、教学手段

本课各章节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应用教具:

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课件、音频录音软件、MIDI音序软件、作谱软件、截图软件等。

八、实践教学要求

本课以讲授为主,附以课堂讨论,课下作业、平时作业、最终考试等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环节,组织新作品试唱会等话动。

九、其他:

教学反馈:

电子邮箱:

    QQ号码:

《歌曲分析与创作》

教案

主讲人:

陈建国

第一讲 歌曲艺术概述

一、教学要求

了解歌曲艺术的形式特点;理解学习《歌曲分析与创作》的意义。

了解中国歌曲艺术创作之路及中国近代创作歌曲的内容、风格之演变。

二、内容要点

歌曲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歌曲(特别是近代歌曲)走过了一种怎样的创作之路。

三、重点难点

歌曲的艺术形式及特点。

四、教学建议

要求学生掌握歌曲的形式及特点;充分认识歌曲艺术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充分

认识学习和学好本课的的意义。

五、课后训练(本讲之后)

第一节  歌曲的艺术形式

歌曲是音乐表现中的形式之一,通指有伴奏或无伴奏的声乐作品。

所有歌曲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歌词与音乐同时随着时间的延续得以展现。

两者以其有声的表达方式结合为统一的、完整的艺术形式——歌曲。

歌曲艺术是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

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歌曲的艺术形式

歌曲是歌词与音乐一对姊妹艺术的结构形式,是两种语言的结合。

歌词通过文学的形象,歌词的语言、诗韵,直感清晰地表述内容。

音乐以抒情见长,不以描绘为特征。

一切自然界的声响溶化到音乐中,便具有的人世间的感情因素。

歌曲艺术使词曲相得益彰,给音乐艺术开拓了宽阔的表现天地。

二、学习《歌曲创作与分析》的意义

音乐艺术的各门类中,歌曲艺术由于具有结构短小、形式简便、便于理解、易于普及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歌曲创作与分析》课程的学习,可起到提高音乐素质、丰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歌曲创作回顾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歌曲艺术经历了诗经、楚词、乐府诗、绝律诗、词曲等不同体制的发展与演变,从而使歌曲形式不断得到完善,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形成了以“情”为核心内涵;以“字正腔圆”为审美标准;对“声音”音色的独特选择;“润腔”的创造性歌唱;重“表演”与“表现”的中国歌曲创作与演唱的独特风格。

一、原始社会时期的歌曲

原始音乐与劳动生活在着密切关系。

相传黄帝时作的《弹歌》,反映狩猎生活:

《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的“八阕”,则是反映农牧民生活的组歌。

《礼记·郊特牲》记载的一首古祭歌:

“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表现爱情的歌曲有以写禹的妻子等待他回家的——“侯人兮猗”

公元四世纪的《九歌》中有这样的歌词:

秋兰兮青青,

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

忽独与余兮目成。

       ——《少司命》

二、汉代乐府歌曲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三、唐代的歌唱艺术

永新是唐代开元年间著名的宫廷歌手,她的歌唱“喉啭一声,响传九陌”。

相传玄宗设宴,观者数万,人声喧哗,淹没鱼龙百戏之音。

永新出场歌唱,“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

四、宋、元时期的歌唱艺术

瓦栏、勾舍、茶坊、酒楼林立,唱赚、诸宫调、杂剧、散曲流行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满江红——(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还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五、明、清时期的歌唱艺术

城市集镇扩展,戏曲音乐兴盛,京剧艺术形成,民间歌舞流行。

明人卓柯月说:

“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打枣杆》、《银纽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

六、中华民国时期的歌唱艺术

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政府。

新音乐的启蒙与发展

“学堂乐歌”

七、三四十年代的歌曲创作

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刀进行曲》、《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解放战争时期的

《团结就是力量》等,对于唤起民众觉醒,推动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鼓舞人民

精神起到巨大的作用。

例:

毕业歌----聂耳曲

《毕业歌》是聂耳1934年为电影《桃李劫》写的主题歌。

表达了在国土不断沦丧的情况

下,青年学生日益高涨的爱国热情和担负起天下兴亡重任的决心。

它问世后,在群众中,特

别是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当时许多进步青年唱着这首歌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

例:

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

例:

团结就是力量——牧虹词卢肃曲

八、五十年代的歌曲创作

五十年代是我国歌曲艺术的高潮时期。

刚刚解放的人民兴高采烈,出现一大批优秀的歌曲。

如:

《歌唱祖国》、《我是一个兵》、《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多么幸福》等。

总之,五十年代是我国歌曲创作十分繁荣的时期。

例:

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

《祖国颂》创作于1957年,是《歌唱祖国》《我的祖国》之后又一首杰出的祖国颂歌。

歌曲以饱满的激情赞美江山的壮丽,人民的豪迈,欢呼社会主义事业的丰硕成果,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九、曲折前进十年中的歌曲创作

()

1957年“反右”开始,歌曲创作在阶级斗争中起伏。

这一时期,歌曲风格形成了战斗性、英雄性、歌颂性的特点。

歌曲题裁主要集中在歌唱祖国、歌颂党、歌颂领袖、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等。

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歌曲,如:

《祖国颂》、《长征组歌》等。

对于不符合上述情调的歌曲予以排斥。

六十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

在这个非常时期,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群众歌曲,以昂扬乐观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排除暂时困难,迎接光明未来的坚强意志。

《我们走在大路上》是这一时期群众歌曲的代表作。

音乐激奋有力,生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豪情,成为代表时代特征的歌曲之一。

十一、文革十年中的歌曲创作()

文化大革命是文化大倒退的十年。

在音乐领域中,民族音乐、外国音乐,甚至于五四以来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一概否定。

歌曲成为宣扬个人崇拜,政治斗争的工具。

风格“高”、“响”、“硬”、“快”,内容“假”、“大”、“空”。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好的歌曲,如:

《北京颂歌》等。

十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歌曲创作

结束十年的动乱,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式下,歌曲创作进入了新的时期。

从风格上讲,形成与前十年相对的风格。

歌曲内容开始表现人的情感,出现了《党啊,亲爱的妈妈》《年青的朋友来相会》《在希望的田野上》《我们就是黄河泰山》《我热恋的故乡》等优秀歌曲。

例:

心中的太阳——李文岐词李黎夫曲

例:

我热恋的故乡---徐沛东曲

作品创作于1986年,词作者广征以独特的批判视角宣泄了对家乡的挚爱,在沉积多年的呐喊中倾诉着对家乡的厚望。

曲作者徐沛东采用河北梆子音调为素材,写出地方色彩浓烈的旋律。

富于时代感的节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人心的冲击力,把人们对家乡的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例:

走进新时代

第三节  歌曲创作风格比较

通过对近代我国歌曲发展的回顾,可以看出歌曲发展的基本脉络。

从中也可以较清晰地看出歌曲在创作题材、创作角度、创作技巧及作品内容、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变化。

过去歌词大多反映大众的情感

现代歌词大多反映个人和情感

以往的歌词大多表现群情振奋

现代的歌词更多表现多彩情感

过去的歌词大多以正面角度描写

现在的歌词更多以侧面角度描写

1.从旋律方面比较

过去的歌曲旋律线表现出跌宕委婉的轮廓大多数歌曲的音调表现也运腔细腻的特点

现在的歌曲旋律线表现出平直爽朗的性格大多数歌曲的旋律表现出走音粗犷的特点

2.节奏方面的比较

过去的歌曲节奏处理大多是方整性的

现在的歌曲节奏处理大多是自由灵活

五、课后训练

简答题

歌曲是怎样一种艺术形式?

歌曲艺术与人民群众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习歌曲创作有何意义?

学习歌曲创作应具备哪些条件?

简述中国歌曲艺术的发展过程?

歌曲写作题:

根据下列指定的歌词谱写歌曲(任选其中一首)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词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晓——(唐)王维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二讲 歌曲的体裁与演唱形式

一、教学要求

掌握歌曲的体裁特点、演唱形式特点。

熟记各声部的音色特点及常用音域。

二、内容要点

歌曲的体裁,是怎样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国歌曲(特别是近代歌曲)走过了一种怎样的创作之路。

歌曲艺术与人们生活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歌曲如何反映生活现实。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抒情歌曲、群众歌曲及少年儿童的特点,各声部的常用音域。

四、教学建议

要求学生掌握歌曲体裁及特点。

五、课后训练(本讲之后)

第一节 歌曲的体裁

一、抒情歌曲的特点

内容广泛、风格多样、曲调优美、节奏丰富、结构自由、表情细腻

1.抒情歌曲的种类

(1)情性艺术歌曲

(2)通俗性抒情歌曲(3)民谣性抒情歌曲

(一)艺术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是相对于群众歌曲、通俗歌曲而言的一种歌曲风格类型。

从广义上讲,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歌词的文学性强,并与音乐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艺术技巧复杂,具有较高的难度,是一种专为音乐会演唱而创作的独唱歌曲。

1.抒情艺术歌曲的特点

歌词内容深刻,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旋律写作手法细腻、精致。

词曲结合紧密。

曲式结构严谨。

音乐表现意境深远、情感流露真挚。

具有精致的伴奏。

2.歌词的艺术特色

艺术歌曲的歌词大多具有诗化的意境与高度的文学性。

艺术歌曲的歌词具有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内涵,侧重于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并具有寓和哲理性。

3.旋律的艺术特色

艺术歌曲的旋律一般具有鲜明的特点的丰富的表情。

艺术歌曲的旋律善于用细腻的表现手法刻画人的内心世界。

艺术歌曲的旋律风格多样,个性鲜明,与歌词结合紧密。

艺术歌曲的创作常运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复杂的作曲技巧以及高难度的歌唱技巧。

4.钢琴伴奏的形象意义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的形象塑造,艺术表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既有一般意义上的情绪烘托、意境渲染与背景刻画等作用,又有着独立的形象意义。

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形成互补作用。

例:

《小夜曲》——舒伯特曲《黄河颂》——冼星海曲《枫桥夜泊》——黎英海曲《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曲

(二)通俗艺术歌曲的特点

通俗歌曲是相对于严肃歌曲(艺术歌曲、群众歌曲、革命歌曲)而言的一种歌曲风格类型。

从广义上讲,凡是形式简洁、曲调流畅、易于被大众接受和传唱的歌曲作品,均属通俗歌曲。

通俗艺术歌曲是表现当代人自我心理感受,细腻表述人生哲理的一类歌曲。

具有旋律流畅,词曲结合紧密,音乐语言通俗时尚,演唱风格多样等特点。

1.通俗歌曲的题材与表现特点

通俗歌曲的本质特点就是“通”和“俗”。

“通俗”——能为社会大众所喜爱,表现社会大众平凡的生活题材。

旋律——自然、质朴。

节奏——灵活、多变,与歌词结合紧密。

演唱——轻声、气声、直声、喊声、嘶声、颤声……

2.通俗歌曲的分类与音乐特点

柔歌风抒情歌风谣歌风劲歌风

(三)民谣性抒情歌曲的特点

这是以民歌素材为基础改编或创作的歌曲,常采用民族唱法演唱。

音乐风格纯朴、表现手法多样。

常采用五声性调式写成。

其节奏律动平稳,情绪表现多样,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二、颂赞歌曲

颂赞歌曲的内容

历史变革、祖国山河、家乡美景、英雄精神、领袖伟业

颂赞歌曲的特点

气势宏伟、宽广深远、旋律起伏跌宕、节奏自由舒展、表情细腻、热情奔放……

三、劳动歌曲的特点

节奏鲜明、风格多样、旋律朴实、生动活泼、结合劳动、一领合和。

四、进行歌曲

结构规整、节奏性强、坚定有力、雄劲刚健

例: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歌舞性歌曲的特点

结构规整、节奏性强、曲调流畅、风格多样

六、叙事歌曲的特点

讲述故事、口语化强、结构自由、旋律夸张、节奏多变、犹如说唱

七、诙谐歌曲和讽刺歌曲的特点

表现有趣事物、讽刺不良现象、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曲调夸张、结构自由多变、说唱口语性强

例:

跳蚤之歌——(俄)莫索尔斯基曲

八、少年儿童歌曲的特点

结构方整、音调简练、乐句较短、音域不宽、节奏规整、轻快明朗

歌曲的演唱形式

一、独唱

独唱是指一人独唱,有乐队或钢琴伴奏的演唱形式。

可分为男(女)声独唱。

按声型划

分为高、中、低音独唱。

根据风格可分为民族、美声、通俗演唱法。

二、齐唱或合唱

齐唱:

多人同唱一个声部的演唱形式,可分同声和混声两种形式。

合唱:

多声部的演唱形式。

可分为同声、混声多种形式。

是声乐演唱众多形式中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

具有音域宽广、力度变化幅度大、表情细腻等特点。

第三节 各声部的一般特点及人声音域

一、男高音的音域及特点

男高音具有热情、雄壮、明亮、有力、柔和、刚健的特点

常用音域为12度,自小字组c至小字一组的g(男声实际音域比记谱低八度)。

二、女高音的音域及特点

女高音比男高音高一个八度,具有秀丽、清脆、光彩、优雅、抒情、灵巧、宽广等特点。

常用音域:

小字一组c---小字二组g

三、男中音的音域及特点

男中音的音色具有坚实、庄严、雄浑、沉稳、苍劲等特点。

常用音域:

小字组的g至小字一组的e(实际音域比记谱低八度)。

四、女中音的音域及特点

女中音的音色具有结实、醇厚、温和、柔润、安祥等特点。

常用音域:

小字组g或a至小字一组e

五、童声的音域及特点

童声的音色具有明亮、甜美、纯净、脆嫩、活泼等特点。

常用音域:

约一个八度左右,小字1组的c或d至小字2组的d或e。

课后训练:

按照各声部的音域改正以下不正确的记谱:

歌曲的体裁主要有哪些?

其特点是怎样的?

歌曲的主要演唱形式有哪些?

各声部有何特点?

写出各声部的常用音域。

根据指定歌词或自选歌词谱曲:

(1)用你熟悉的旋律填写下列歌词:

春风,春风,温暖的春风,我唱一支歌把你赞颂。

(2)为下列指定歌词谱曲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词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春晓——(唐)王维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第三讲 歌词及词曲的结合

一、教学要求

(1)掌握词的定义及艺术特点  (2)歌词的结构形式  (3)词曲结合的一般规律

二、内容要点(3)词曲结合的一般规律

(1)歌词的艺术特点(2)歌词的结构形式(3)歌词中的衬词 (4)词曲结合的一般规律

三、重点难点

(1)歌词的结构形式 (2)歌词中的衬词 (3)词曲结合

四、教学建议

要求学生掌握歌词的定义及艺术特点;歌词中衬词的使用;充分掌握词曲结构的一般规律。

五、课后训练(本讲之后)

第一节 歌词的艺术特点

歌词的定义:

歌词,又称为“歌诗”、“声诗”,是一种供歌唱使用的“能合乐歌唱的诗”。

一首好的歌词,从其思想性而言,应是内容健康,从其艺术性而言,应具有一定的品味;从本质而言,应是相对旋律而独立并显现其美感的诗。

一、主题突出内容健康

主题的深刻性决定着歌词的思想内涵的深度与艺术成就的高低,并与作品的集中性相关。

主题是贯穿整首歌词的中心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是一首歌曲成功的关键。

一首好的歌词应该运用美的、高度集中与概括语言,成为抒发美好感情的载体。

要在有限的容量里表现出深刻而完整的思想内容。

例:

我爱你,中国——瞿琮词

二、感情真挚形象鲜明

一首好的歌词应具有真挚的情感的丰富而鲜明的形象性特点,为曲作者提供情感发展及形象塑造的基础,激发曲作者的创作灵感。

例:

那就是我——晓光词

例:

兵哥哥——石顺义词

三、语言凝练结构严谨

歌曲往往要受到时间或歌唱者条件的限制,因此歌词不宜太长,太大,应该具有词小情

长、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特点。

例:

长江之歌——胡宏伟词  走进新时代

四、节奏清晰声韵和谐

好的歌词应富于音乐性,在节奏上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与声韵和谐的语调表达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思想感情。

五、富于诗韵通俗易唱

歌曲艺术具有自身的特点,就是要在时间中展开,是一种听觉的艺术。

因此,歌曲艺术对

歌词在通俗性、形象性方面要求甚高。

好的歌词既要富于诗的韵味,更要具有语言简明、形

象鲜明、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易于歌唱的特点。

既不能生涩费解,也不过分直露。

应是意味浓厚,意境深远。

例:

说聊斋——乔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