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乐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400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第一单元 乐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乐趣.docx

《第一单元 乐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乐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 乐趣.docx

第一单元乐趣

第一单元乐趣

《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体会到乐趣所在,有所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作者心情,能将作者高兴处读出。

3、找到你最能体会作者心境的句子,说说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4、在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及养花带来的乐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要用细心的人能够将他们记录。

有的时候自己高兴的事儿,越回味越觉得心情愉快,非常想告诉他人,今天这么高兴的人就是老舍。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分享他的快乐吧!

板书:

13养花。

二、介绍老舍、老舍养花

(本文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1937年,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

在现代文学史上影响很大。

还创作了《方珍珠》、《龙须沟》、《月牙儿》、《西望长安》、《茶馆》、《四世同堂》等剧本和小说。

曾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关于老舍养花,是从33岁结婚组织家庭后开始的。

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兴趣就更大了。

老舍先生特别爱养菊花,经常与爱养花的朋友互相交谈,致使花的品种达到100多种。

大风、暴雨来临,全家就抢救花草。

到了群花盛开的时候,老舍先生总是邀请好友前来饮酒、赏花,他觉得这是非常有乐趣的事。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和课文

1、按生字表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通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朗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拼读,读生字,注意纠正错误。

记清字形,理解词义:

有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

讨论时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

秉烛夜游:

部首:

禾或丿。

笔顺:

秉,与“乘”区别。

词义:

秉,拿。

举着灯烛在夜间游赏。

纠正字音:

乐趣、计较、虽然、适当、尽管、倾盆

2、多音字:

3、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如有不理解的提出来大家讨论。

如:

置之不理,置,放。

把它放在一边不去理睬。

4、指名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从哪几方面来讲的?

(整体感知)

(养花给“我”带来乐趣。

5、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质疑。

(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还写忧?

五、练习朗读课文,读熟课文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说出段意,理清线索。

板书: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3、想想自己喜什么花草,它有什么特点和为什么喜欢,以及在养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养花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

2、给课文编写提纲。

3、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2、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本课

谁养过花?

请举手,说说你的感受。

老舍先生养花有什么感受呢?

(乐趣)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读讲课文

1、请你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养花的乐趣的?

(学生列提纲,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随机解决。

)请同学按提纲上的内容读一读相关的段落。

2、请你再默读课文,举例说一说,课文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

(自读——批注——讨论——交流)

点拨:

(1)为什么只养好种易活,自己能奋斗的花?

什么叫“奇花异草”?

教师:

这与老舍的性格有关,对花草提出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不追求外形大小,色香,要自己奋斗。

老舍的一生就是勤勉奋斗的一生。

有感情地朗读。

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人生启迪:

勤勉奋斗。

(2)“多么有意思”指什么?

(在养花实践中摸到门道,花养得很好。

)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用一句话归纳作者在养花中得到了什么?

为什么养花能得到知识?

(花种类不同,习性不同,对自然环境与管理要求不同)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增长知识)

(3)作者的收获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只有按规律办事,花才能养活,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摸到门道,增长知识。

(4)“这多么有意思呀!

”指什么?

养花的乐趣在哪里?

(养花须付出劳动,但有益身心,有所收获。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板书:

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5)那么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板书:

有喜有忧)

“喜悦”是乐趣,那么“忧”也算乐趣吗?

(养花有喜有忧,生活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样才是有趣的人生,无忧只有喜,生活平淡无味。

而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奋斗。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这段在全文中的作用,与前面几段有什么关系?

(分、总),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照应)养花的乐趣是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

3、自己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养花的乐趣。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找出中心句。

(第7自然段)

2、从《养花》中,你对老舍有什么了解?

(热爱生活,热爱劳动,探求知识,积极奋斗。

3、投影出示本课的提纲:

文章中心: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材料安排:

  1、把养花当作乐趣。

  2、分述养花的乐趣:

  ①养自己能奋斗的花——人生启迪

  ②养花要摸门道——增长知识

  ③养花要付出劳动——有益身心

  ④养花使人喜悦——有喜

  ⑤养花使人忧伤——有忧

  3、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写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写一个片段。

要写出它的特点和你为什么喜爱它

  1、说说你喜欢的花草有哪些。

  2、说说这些花草的特点。

  3、比较一下哪种花草最有特点,然后说说你为什么喜爱它。

  4、构思。

  5、写出来。

板书设计:

养花

 1、为什么养花;  

2、养什么花;

3、养花要摸门道;

 4、养花有益身心;

5、养花使人喜悦;

 6、养花使人伤心;

7、养花的乐趣。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查找跟诗有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古诗内容,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认会9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

一、导言:

一年之中有哪几个季节?

你能用一首诗来告诉同学们你喜欢哪个季节吗?

(学生交流)是呀!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学习了有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板书课题:

《四时田园杂兴》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下面老师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看谁听的最认真?

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还记得我们一年级时学过的古诗《夏日》吗?

那就是诗人范成大的作品,让我们一起背一下吧!

(学生齐背古诗)

2、教师范读古诗

同学们背的真好,下面我们来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请同学们把书端起来,听老师读古诗,注意听清本课生字的字音,听清古诗的重音和节拍。

(读毒:

昼、夜、各、供、学)

3、学生自读古诗,圈画并借助拼音认识本课生字。

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注意古诗的停顿,并用喜欢的符号圈画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然后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4、检查认字情况

A、指名认本课生字:

杂、昼、耘、绩、供、织、傍、桑、阴

B、交流识字方法

同学们能这么快就认识本课生字,你一定有好的办法,愿意把你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吗?

教师抓住契机总结识字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

供、织、傍、阴、耘、杂、绩。

②熟字换偏旁:

洪把三点水去掉换上单立人就念供

      明----阴运----耘职---织哄---供

      运---耘仇---杂

③熟字组新字:

九+木=杂

同学们真棒,交流了这么多识字好方法,老师猜想现在你们一定能记住这些字了,下面我们各小组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快,认得对。

你认为哪个字的字音在读时要特别注意?

杂(平舌音)昼织(翘舌音)供(多音字)

C、小组比赛识字

D、接力识字:

比一比,看谁认得既对又快。

E、找朋友:

你能给这些字找到一个朋友,组成一个词语吗?

5、默读古诗、交流探究

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把你读懂的说给同学听听,好吗?

理解:

昼(白天)耘(耕种)绩(搓)未解(不懂得)傍(靠近)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

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6、指导背诵古诗

我们已经理解了古诗的内容,那么我们比一比,看谁能把它背下来?

三、拓展(比较两首古诗)

背诵《夏日》和《四时田园杂兴》,在这两首古诗里,你都知道了什么?

(农民伯伯热爱劳动)

四、总结:

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在我们的校园或家里应该怎么做呢?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第二课时

一、整体感知,读通诗文

1.谁来说说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2.按照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诗文。

4、指名读诗,理解词语。

[注释]

①梅子:

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②麦花:

荞麦花。

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

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

③篱落:

篱笆。

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④蛱(jiá)蝶:

蝴蝶。

5、指名说出每句诗的大意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

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

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二、再读古诗,交流探究

1、读诗思考:

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哪些地方给了你启发?

宁静。

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第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点面结合,动静相称。

4、指导朗读:

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

5、尝试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

三、总结交流

比较两首诗,说说它们各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第一首诗表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景象,第二首诗描写的是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

让我们从中体会到田园之美,自然之趣,劳动之乐。

四、拓展阅读

搜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的其他诗篇,阅读欣赏。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

清新

田园的宁静

安逸恬淡

 

《山中杂记》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驯xùn(驯服、顺从)瞥piē(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蹒跚pánshān槭qì(落叶小乔木)

正音字:

触chù,不读chǔ瑰guī,不读guì

2.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3.思想情感目标

对“我”(冰心)从各种动物身上获得乐趣的原因的理解。

对爸爸带“我”爬树的目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文章的语言特色。

难点:

对博爱思想的理解。

理解父亲带我去爬树的深层用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相信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小动物吧/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呢?

它给你怎样的感受?

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呢?

(生说)在生活中你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动物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让我们一同去品位冰心的思想,找到差距学习冰心的精神。

二、阅读感知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A、作者简介

冰心现代作家,原名谢婉莹。

她为儿童写了许多作品,如《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B、写作背景

本文选编的是《山中杂记》的第十篇原名为《鸟兽不可与同群》意思是不能与鸟兽同群。

这是一句反语,其实是说喜欢与小动物亲近,与鸟兽同群,因此被同伴称做傻子。

C、字词检查(生标音及解释)

庞然大物温驯狂吠瞥见倚蹒跚憨涩

2、指名读文,巩固字音。

3、生点评读文情况(纠正多音字,个别语句的语气)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A、课文中写了哪几种动物?

B、作者认为每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自己感受到了怎样的乐趣?

C、学生畅所欲言,回答问题。

既写了马小狗小猫小鸟虫儿五种动物

作者感受到了马的温驯,狗的驯良,猫的活拨,鸟的快乐,虫的可爱。

四、写法借鉴

那么同学们注意观察,作者一种动物,一种动物地讲开去,在描写动物时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呢?

从大动物到小动物,使成层次非常清楚,那其中自己打交道追最多,观察最仔细,最喜爱的是哪一种动物?

(小鸟)所以她自然重点叙诉和描写,对内容的处理详略得当,我们应该借鉴这一写法。

五、归纳总结

六、布置作业

重点研读文中写小鸟的语段思考每段在写些什么?

板书设计:

山中杂记

马--------温驯

狗---------驯良

猫---------活泼

鸟---------快乐

虫---------可爱

 

《爸爸带我去爬树》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按照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小作者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心情变化。

3、通过感悟文章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回归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感情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感受回归自然的乐趣。

 教学难点:

从小作者心情变化的描写中比较两次爬树的不同,渗透对比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朗读法,对比法,自学法,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平时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到哪里玩呢?

生汇报:

我和爸爸妈妈到花溪公园玩。

妈妈带我去天佑城玩。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顺峰山。

在家乡时爸爸带我爬过村边的大榕树。

……

2、引出课题。

3、审题。

从课文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你想进一步了解什么?

如果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

(引导学生:

我了解到作者通过写我学会了爬树来体现爬树的乐趣。

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

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想像爸爸教我如何爬树?

师:

你为什么要用上“想像”?

(引导:

因为我爸爸不要说教我爬树,就是我要出去玩他都不准,说不安全,何况这里也没有树爬,所以只能想像。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水渠qú 桧guì树 槭qì树 凹āo进去 恍huǎng惚hū

3.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说说你是用哪些方法理解词语?

大呼小叫 热身赛 莫名其妙 恍恍惚惚 盘算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5.学生浏览课文,看看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又记叙了哪些内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板书小提纲——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

 三、自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在爬树的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有哪些变化?

小组内阅读交流。

(二)集体交流,共同品读。

1、围绕本单元主题“乐趣”,查找文中能表示“乐趣”的相关语句。

(爬树“非常舒服”“很快乐”“很舒服”等语句,明白了这种感觉来自树,来自树上能看到而在地上看不到的景致,也来自“爬”的过程,来自爬树过程中体会到的父子情。

这便是爬树的乐趣。

2、交流:

爬树前“我”的心情怎样?

(“我开始担心起我能不能爬上树,爬树要有什么本事,要不要带一些手套、护膝”这句话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担心”。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担心。

4.交流第一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紧张地爬上树杈,手死死地抓住,腿不顾一切地翻下去,肚皮和胸脯全都不敢松劲地树身上······”),抓住“爬上,抓住,翻下去,贴在”等描写作者动作的语句体会。

5.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板书:

紧张。

6.交流第二次爬树时作者的心情。

(“不知怎么的,我越来越觉得身子底下的树干很亲切似的,我贴着它,抱着它,抓着它,好像是一个可以信赖的朋友;有时,还会觉得它是活的,而且很温暖,不像爬铁管那样令人发抖。

······我的四周都是枝条、绿叶,我像只猛兽,站在地球上!

”)

7.学生交流,老师板书:

自豪。

8.比较:

第一次爬树和第二次爬树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爬树:

大呼小叫,像动物。

第二次爬树:

觉得亲切,像猛兽。

9.交流爬树后作者的心情。

(围绕课文第19—22自然段谈自己的感受。

10.教师相机板书:

快乐。

 四、合作探究,理解主题

1.结合课文中的疑问句“人在树上真的很舒服。

为什么?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引导学生感受文章通过“爬树”来突出“回归自然”的主题。

3.引导学生深思:

现实生活中“爬树”不太可能,那么应该怎样回归自然呢?

有没有回归自然的亲身经历和喜悦感受想与大家分享?

4.课堂练习。

鼓励学生把城市人回归自然的设想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或把亲身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5.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仿写一篇习作:

《爸爸带我去      》或者《××带我去       》。

六、板书设计:

爸爸带我去爬树

爬树前            担心

第一次爬树        紧张        回归自然

第二次爬树        自豪        热爱自然

爬树后            快乐        保护自然

 

《美猴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课文,扫除文字障碍,理清结构层次,围绕课后思考与练习自习课文。

2、合作学习:

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提倡小组的合作精神,碰到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通过想象画出心目中的美猴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助。

3、探究学习:

课文较浅显,学生可以自学,因此,可延伸拓展到整部小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到阅览室查阅有关《西游记》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小说的内容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识的特点。

2、了解中国的四大名著。

设计思路:

1、美猴王是《西游记》作者热烈歌颂的一个英雄人物,也是我们喜爱的亲密朋友,他“美”在哪里?

小小的猴子如何成王?

我们要了解美猴王天地生成,聪明灵巧,本来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特点,能有层次地复述课文,做到连贯、流利、清楚。

2、美猴王是一个神、猴、人三一体的形象?

要理解神话小说的特点和孙悟空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3、这篇课文是培养学生想像力的好教材,要求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观看录像的基础上每人绘一幅画,进行观赏、评比。

4、课文组织学生阅读原著,开展讲故事比赛,引起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进行片断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1、学生方面:

布置预习课文,到阅览室阅读《西游记》这部书。

 2、教师方面:

制作课件,刻录《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复述课文,美猴王"美"的几个部分在多媒体上投影出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洁的导入。

 教师:

孙猴子是我国家喻户晓、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我这样说对不对?

 学生:

应说“孙悟空”,不能说“孙猴子”。

教师:

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本身有个发展过程。

他是神、猴、人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

最初是石猴,由于本来高强,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便成了猴王,而且前面加了重要的字:

美。

那么美猴王究竟"美"在哪里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本文。

2、检查学生课前了解有关作者吴承恩以及神话小说《西游记》的简介。

3、自由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一名同学主持听写,二名同学上黑板写,其他同学写在课堂笔记本上,完成后让学生自己点评,师生共同校正错误。

听写词语:

镌 迸裂 麋鹿 瞑目 石碣 天造地设 滔滔不竭 力倦神疲 拖男挈女 瞑目蹲身 喜不自禁 抓耳挠腮

第二教学板块: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文章的结构。

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

(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

(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

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

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二、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

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