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6554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3.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各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木模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

质量问题名称

现象

防治措施

带形基础的质量

通病

带形基础通长方向,上口不直,宽度不够,下口陷入混泥土内,拆模时混泥土缺损,底部钉模不牢固

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正确。

模板上口应钉木带,以控制带形基础上口宽度,并通长拉线,保证上中平直。

隔一定间距,将上段模板支承在钢筋支架上;支撑直接在土坑边时,下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承载面,两块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固

杯形基础的质量通病

杯口模板位移,混泥土浇筑时芯模浮起,拆模板时芯模取不出

中心线位置及标高要准确,支上段模板时采用抬轿杠,可使位置准确;拖木的作用是将轿杠与下段混泥土上面隔开少许,便于混泥土拍平。

杯芯模板要刨光直拼,芯模外表面要认真涂刷隔离剂,底部可钻几个小孔,以便排气,减少浮力。

浇筑混泥土时,在芯模四周要均匀下料及振捣。

拆除芯模,一般在初凝前后即可用锤轻轻打撬拔动

梁模板质量通病

梁模板梁底不平,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微缩短。

梁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模钉牢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混泥土浇筑前应充分用水湿润。

柱模板质量通病

柱模板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泥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根据规定间距钉置柱箍(间距一般在㎜左右)。

成排柱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

四周斜撑要牢固。

模板安装质量通病及防治

质量问题名称

现象

防治措施

凸肚、缩颈

拆模后发现混泥土

梁、墙出现凸肚、缩颈或

翘曲现象

梁底及支撑腰间距应保证在混泥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

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销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围檩间距在㎜左右,对销螺栓直径由计算确定。

浇捣混泥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泥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当梁,板跨度大于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要求时,起拱度为全跨的

标高偏差

混泥土浇筑时造成楼层标高有偏差

设标杆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

麻面、蜂窝、孔洞、露筋

混泥土表面出现严重的孔洞、露筋

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量,制作时拼缝要求严密.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泥土时,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钢模板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钢模板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嵌缝.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应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

捣空

高柱高墙混泥土出现捣空现象

高柱高墙(超过)侧模要开浇捣孔(留门子板),以便于混泥土浇筑和振捣

偏歪、下翘

梁模板下口炸模,上口偏歪,梁中下翘

根据梁的高度适当加设横档,一般离梁底板㎝处加Ф㎜对拉螺栓,沿梁长方向相隔不大于。

夹木应与支撑顶部的横档钉牢;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炸模

柱模板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泥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

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柱箍间距为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支模前必须校正钢筋位置。

较高柱子,应在模板中部一侧留临时浇灌孔,以便于浇灌混泥土、插入振动棒,当浇灌到临时洞口后,再封闭临时浇灌孔

框架结构模板安装质量与防治

质量通病名称

原因与现象

防治措施

柱模质量通病

截面尺寸不准,混泥土保护层过大,柱身扭曲

支模前按图弹位置线,校正钢筋位置,支柱前柱子应做小方盘模板,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根据柱子截面尺寸及高度,设计好柱箍筋尺寸及间距,在柱四角做好支撑及拉杆

梁、板模板质量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梁侧鼓出,梁上口尺寸偏大,梁中部下挠

梁、板模板应通过设计确定龙骨、支柱的尺寸及间距,使模板支承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以防止浇灌混泥土时模板变形;梁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防止挠度过大

墙模板质量通病

墙体混泥土厚度不一致,截面尺寸不准确;拼板不严,缝隙过大造成跑浆

模板应根据墙体高度和厚度通过设计确定纵横龙骨的尺寸及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和角模的形式;模板上口应设拉结,防止上口尺寸偏大

跑浆

成型的混泥土有蜂窝、麻面,甚至有孔洞

模板缝隙要严密,对于纲模板一定要检修后再支模,尤其是钢模板的边胁必须调直后再用;木模拼缝应符合规定的标准,确保浇灌时不跑浆

柱子钢筋质量通病

主筋位移

在浇灌混泥土时,应有钢筋工随时检查,柱子主筋应校好位置牢固固定于梁的主筋上;浇灌到柱子上端时,混泥土投入模中要慢,避免将柱子主筋砸离原位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砌体强度低

砖砌体的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和斜向

1)砖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进场的烧结砖强度低,酥散);

2)砂浆强度不合要求(水泥质量不合格、砂的含泥量大、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砂浆搅拌不均匀)

1)进场水泥、砖等要有合格证明,并取样复检查符合要求;

2)砂子应满足材质要求,如使用含量超过规定的砂,必须增加机拌时间,以除去砂子表面的泥土;

3)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种类、强度等级及所用的材质情况进行试配,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的强度等级;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时间不得少于;

4)白灰应使用经过熟化的白石灰膏

砌体几何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墙身的厚度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

2)砌体水平灰缝厚度皮砖的累计数不符合验评标准的规定;

3)混泥土结构圈梁、够造柱、墙柱账模

1)砖的几何尺寸不规格;

2)对砖砌水平灰缝不进行控制;

3)砌筑过程中挂线不准;

4)混泥土模具强度低,导致浇筑后的混泥土结构账模

1)同一单位工程宜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砖;

2)正确设置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一般为,转角处均控制在㎜左右;

3)水平与竖向灰缝的砂浆均应饱满,其厚(宽)读应控制在㎜左右;

4)浇筑混泥土前,必须将模具支撑牢固;混泥土要分层浇筑,振动棒不可直接接触墙体

组砌方法不准确

1)砖柱砌筑成包心柱,里外批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边通天缝;

2)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缝和“二层皮”,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

1)搁底排砖不正确;

2)由于混水墙,就忽视组砌方法;

3)砖柱砌筑没有按照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墙错层

1)控制好摆砖搁底,在保证砌砖灰缝㎜的前提下考虑到砖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模数;

2)对混水墙的砌筑,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砌筑时要认真操作,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砖长;

3)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一砖或半砖厚墙体严禁使用半头砖;

4)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

第一层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与砖层必须吻合;

5)构造柱部位必须留马牙槎,要先退后进上下顺直;临时间断处留槎不得偏离轴线

水平或竖向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合格

砌体砂浆不密实饱满,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规范”和“验评标准”规定的

1)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直接影响砌体灰缝的密实和饱满度

2)干砖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即一块砖、一铲灰、一揉挤)砌砖法砌

3)水平灰缝缩口太大

1)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的稠度。

确保灰缝的砂浆饱满读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砌筑用的烧结普通必须提前浇水湿润,含水率宜在,严防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低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灰浆不饱满;

4)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而进行刮缝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

1)外墙转角处和楼梯见不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不留斜槎;

2)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以及在梁和梁垫的下面摆放条砖;

3)填充墙的顶层砖和梁板下部摆砌平砖;

4)砖砌台阶的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用顺砖

5)拉结筋的放置、长度、数量不符合规定

1)外墙砖角处、楼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2)承重墙最后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砖砌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应用顺砖,否则当上部承受荷载作用后砌体易被拉开,使砌体失去稳定性;

3)填充墙的顶部和梁、板的下面,摆砌平砖,造成墙与梁和墙与板断开节点,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和整体性差;

4)拉结筋设置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数量、弯钩的制作不符施工规范规定

1)砖砌体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和纵(横)交接处,和楼梯间的墙体应同时砌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

2)承重墙的最后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的砖、台阶的水平面上以及砌体的挑出层中(挑檐、腰线)等部位,均应采用丁砖砌筑挑出层,以便受力后能保证砌体的稳定性;

3)砖砌隔断墙和填充墙的顶部均应采用侧砖或立砖斜砌,并应挤紧,砂浆应饱满密实;

4)拉结筋有承重墙拉结筋和非承重隔断墙拉结筋之分。

以㎜隔断㎜配制Ф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其长度应从留槎处算起,末端应制成˚弯钩

砌体结构裂缝

1)砖砌体填充与混泥土框架柱接触处产生竖向裂缝;

2)底层窗台产生竖向裂缝;

3)在错层砖砌体墙上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

4)顶层墙体产生水平或斜向裂缝

1)砌体材料膨胀系数不同并受温度影响产生结构裂缝;

2)由于窗间墙与窗台墙荷载差异、窗间墙沉降、灰缝压缩不一,而在窗口边产生剪力,在窗台墙中间产生拉力;

3)房屋两楼层标高不一时,由于屋面或楼板膨缩或其他因素而推挤,形成在楼层错层处出现竖向裂缝;

4)顶层墙体因温度差产生变形,或屋面、楼板设置伸缩缝而墙身未相应设置,以致墙体被拉裂产生斜向裂缝,或女儿墙根部产生水平方向裂缝

1)对不同材料组成的墙应采取技术措施,混泥土框架与砖填充墙应采用纲丝网片连接加固而产生裂缝;

2)防止窗台竖向裂缝,是在窗台下砌体配筋;

3)屋面应严格控制檐头处是保温层厚度,顶层砌体砌完后应及时做好隔热层,防止顶层梁板受日照射变化因温差引起结构的膨胀和收缩;

4)女儿墙因结构层或保温层差变化或冻融产生变形将女儿墙根腿开而产生裂缝;在铺设结构层、保温层材料时,必须在结构或保温层与女儿墙之间留设温度缝

烟道、排烟道堵塞串气

住在宅工程的厨房、卫生间烟道(气)排不出

1)因操作不当,将砌筑砂浆、混泥土、砖块等杂物坠落在排烟(气)道堵塞;

2)烟道内衬附管时,接口错位或接口处砂浆没有塞严,酿成串烟和串气

1)砌筑附墙烟(气)道时,应使用烟道轴子来控制砂浆、混泥土和碎砖坠落烟道内;

2)做烟道内衬时应边砌边抹内衬或做勾缝,确保烟(气)道的严密性;

3)烟道附管应注意接口方法,承插应对齐对中,承口周边的砂浆打口必须严密,组装管道应固定牢固;

4)烟(气)道的顶部应设置烟(气)道盖楼,以加强烟(气)道的稳定性

墙体渗水

1)住宅围护渗水;

2)窗台与墙节点处渗水;

3)外墙透水

1)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缝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吸作用;室内装饰面的材质质地松散易将毛细孔中的水分散开;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易发生裂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门窗口与墙连接密封不严,窗口天盘未设鹰嘴和滴水线,室外窗台板未作顺水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后塞口窗框与墙体之间没有认真填塞和嵌磨密封膏,导致渗水;

4)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严

1)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坚持“三一”砌砖法;

2)对组砌中形成的空缝,应采用勾缝方法修整。

3)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要密实,严防有砂眼或龟裂;

4)门窗口与墙体的缝体的缝隙,应采用加有麻力的砂浆自下与上塞灰压紧(在寒冷地区应先填保温材料);勾灰缝时要压实,防止有砂眼和毛细孔而导致虹吸作用;若铝合金和塑料窗应填保温材料;

5)门窗的天盘应设置鹰嘴和滴水线;

6)脚受眼及其他孔洞,应用原设计的砌体材料按砌筑要求堵实

通病名称

质量缺陷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砖砌体组砌混乱

1)混水墙组砌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砖柱采用包心砌法,里外皮砖互不香咬,形成周圈通天缝,降低了砌体强度和整体性;

2)清水砖的规格尺寸误差对墙面影响较大,如组砌形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影响美观

1)混水墙面要抹面,操作工作容易忽视组砌形式,因此,出现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现象;

2)为了少用七分头砖,对三七砖柱习惯于包心砌法

1)提高操作工对砌砖组形式的重视,使其认识到不单纯为了清水墙美观,同时也为了满足传递荷载的需要;因此,不论清、混水墙,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砖长;内外皮砖层砖最多隔五层就应有一丁砖拉结(五顺一丁),为了充分利用半砖头,但也应满足砖长的搭接要求,半砖头应分散砌于混水墙中;

2)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

3)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4)砖体组砌形式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

砖缝砂浆不饱满

1)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规范规定);

2)竖缝内无砂浆;

3)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大于㎝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

1)砖层水平灰缝和易性差,砌筑时挤浆费劲,使底灰产生孔穴,砂浆层不饱满;

4)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中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

5)用干砖上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

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和提高粘结强度的关键;

2)改进砌筑方法;并推广“三一砌筑法”;

3)严禁用于干砖上墙;冬季施工时(白天在℃以上)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

配筋砌体钢筋遗漏和锈蚀

配筋砌体(水平配筋)中钢筋操作时漏放,或没有按照设计规定放置;配筋砖缝中砂浆不饱满,年久钢筋受到严重锈蚀而失去作用使配筋体强度大幅度地降低

1)操作时疏忽造成;

2)配筋砌体灰缝厚度不够,特别当同条灰缝中,有的部位(如窗间墙)有配筋,有的部位无配筋时,皮数杆灰缝若按无配筋砌体画制,造成配筋部位灰缝厚度偏小而使钢筋在灰缝没有保护层,或局部未被砂浆包裹,使钢筋锈蚀

1)砌体中的钢筋与混泥土中的钢筋一样,都属于隐蔽工程项目,应加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存档;

2)钢筋宜采用冷拔钢丝点焊网片,砌筑时,应适当增加灰缝厚度(以钢筋网片厚度上下各有㎜保护层为宜);如同一标高墙面有配筋和无配筋两种情况,可分划两种皮杆;

3)为了确保砖缝中钢筋保护层质量,应先将钢筋刷水泥浆;网片放置前,底面砖层的纵横竖缝应用砂浆填实,以增强砌体强度,同时也能防止铺灰砌筑时砂浆掉入竖缝而出现露筋现象

力柱、门窗洞口、阳台和环窗雨篷不成线

1)筑前没有弹线,轴线偏移;

2)多层建筑弹线时,没有在固定的一端轴线上发尺;

3)平面不弹线,标高失控,上下不吊线

1)层层弹出墙体中心线和砌体边线,砌筑大角头时校正垂直线

2)皮数杆应标明楼地面、门窗洞口及圈梁标高;每层弹线应从同一端轴线上发尺,以消除偏差;

3)立柱、门窗洞口、阳台与环窗雨篷,逐层分中定位,弹好砌筑边线;模板安装时测好标高,上下吊角吊边;砌筑时做到左右拉线,上下挂线锤

窗台返(窗台与屋面板下渗水污墙)

1)窗杠框底未留空隙或空隙很小窗台粉面时未留流水坡;或粉面砂浆填掩窗框,砂浆干缩开裂,雨水从裂缝中渗水入内墙面;

2)安装窗框时未拉线,框底离空不一;

3)窗台下,屋面板上下砖墙灰浆不饱满,不密实,雨水渗入墙内污墙

1)画皮数杆时,必须把窗台板是砖面标高标明,使窗框底留有㎝空隙,粉窗台时在框底嵌入砂浆填实堵严;

2)拉线安装窗框,线要绷紧平直窗台下皮砖、山墙板头镶砖,用水泥混合砂浆砌实心体,砖应湿透,每皮灌稀浆,切忌用水冲浆灌缝

毛石墙里外两层

1)选料不当,每皮石块压搭过小;

2)未砌拉结石;

3)砌筑方法不正确

1)大小石块搭配使用;立缝要小;坚持每隔丁砌一块满墙拉结石,上下皮错开;

2)墙厚在㎝以上时,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其中一块长度应大于墙厚的;

3)采用铺浆法砌筑,每砌一块石上下,左右应垫靠,前后石块有交搭,砌缝要错开,排石应稳固,严禁采用平面成十字缝的“块石块碰头砌法”

砌块外墙透水

1)砌块本身存在不同程度的表面膨胀、松软、分层、灰团,空洞、爆裂和贯穿面棱的裂缝等缺陷,雨水从砌块内渗入;

2)砌后打凿,损伤砌块

1)进场砌块应严格进行外观质量检查,产品不合格不准使用;

2)砂浆应机拌,和易性和保水性要好;

3)砌筑铺灰长度控制;实体砌块为。

4)水平垂直灰缝的厚度:

中型砌块㎜,小型砌块㎜;

5)预埋件应在砌筑时埋入,砌后不允许在墙上开糟、凿洞

砌块墙体裂缝

1)圈梁底墙体有水平裂缝;

2)内墙横、纵墙尽端有阶梯形裂缝;

3)竖缝和窗台底下有竖向裂缝

1)砂浆强度低,粘接力差;

2)砌块表面有浮灰等污物没有处理干净,影响砂浆与砌体之间的粘结;

3)砌块未到养护期,砌块体积收缩没有停止就砌筑,产生收缩裂缝;

4)砌块就位校正后,经碰动,撬动使周边产生裂缝;

5)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粘结差;

6)砌块排列不合理,上下两皮竖缝搭砌小于砌块高的或㎜,也没在水平灰缝中按规定设置拉结筋或钢筋网片;

7)墙体、圈梁、楼板之间纵横相交处无可靠连接,砌块墙与砖墙咬槎不好

8)砌块体积大、灰缝小,对地基不均匀沉降敏感,易在砌体中出现阶梯形裂缝

1)配置砂浆的原材料必须符合要求,设计配合比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砂浆稠度应控制在,施工配合比必须准确,保证砂浆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砌筑用砌块必须存放以上,待砌块收缩基本稳定再使用;

3)砌筑前应清除砌筑面污物,保持砌块湿润;

4)纵横墙相交处,按砌块模数定,一般每隔两皮加一道ф水平拉结筋或网片(间距控制在㎜左右);

5)设计上应考虑采取一些增强房屋整体刚度的措施,如窗洞口处加设水平钢筋,在房屋四周大角楼梯间等处,沿房屋全高设置钢筋混泥土构造柱,将基础、各层圈梁连接成整体,对五层以上及五层以上的小砌块、空心砌块建筑,应沿墙每隔两皮砌块在水平砂缝内设置与构造柱连接的拉结钢筋等;

6)按规定设置伸缩缝,伸缩缝,伸缩缝内不得留有砖、木、垃圾等硬物

砌块灰缝不饱满

1)水平缝砂浆疏松,不饱满;

2)竖缝有空心缝

1)砂浆用砂偏细,砂浆的施工配合比不准,和易性好水性差;

2)砌块砌筑前浇水量不足,湿润程度不够;

3)竖缝过小或灌缝不实,形成空心缝;

4)砌筑时铺灰过长,砂浆失水后松散

1)配置砂浆不宜用细砂或含泥量过高的砂,配合比计算应准确,一般稠度控制在㎝,砂礓应有良好的和易性,随拌随用,不准用隔夜砂浆,水泥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混合砂浆在内用完;

2)混泥土空心砌块不宜过多浇水,但是粉煤灰硅酸盐密实砌块在砌筑前要浇水或浸水充分细润,按气侯情况控制好砌块湿度,砌筑时应保持湿度

3)灰缝应均匀,一般中型砌块灰缝㎜小型砌块为㎜,砌筑时随砌随用原浆勒缝;

4)铺灰不宜过长,一般情况下密实砌块铺灰长度不应超过,空心砌块铺灰长度不超过㎜

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墙体的裂缝

1)斜裂缝一般发生在纵墙两端

2)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发展;

3)窗间墙水平裂缝一般窗间墙的上下对角线成对出现,沉降大的一边裂缝在下,沉降小的一边裂缝在上;

4)竖向裂缝发生在纵墙中央、在顶部和底层窗台处,裂缝上宽下窄,当顶层有钢筋混泥土圈梁时,顶层中央顶部直裂缝则较少

1)斜裂缝主要发生在软土地基上,由于地基不均匀下沉使墙体承受较大的剪切力,当结构刚度较差,施工质量和材料强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墙体开裂;

2)窗间墙水平裂缝产生原因是在沉降单元上部受阻力,使窗间墙受到较大的水平剪力,而发生上下位置的水平裂缝;

3)房屋底层窗台下竖向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窗台墙起着反梁作用,特别是较宽的窗口或窗间墙承受较大集中荷载情况下(如礼堂、厂房等工程,窗台墙因反向变形过大而开裂;另外,地基建在冻土层上,由于冻胀作用而在窗台处发生裂缝

1)凡不同荷载(高差悬殊的房屋)、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同一建筑物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和有部分地下室的房屋,都应设置沉降,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应有足够宽度;操作中应防止浇注圈梁时将断开处浇筑在一起,或将砖头、砂浆等杂物落入缝内,以免房屋不能自由沉降而发生墙体拉裂现象;

2)加强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强度这样可以适当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操作中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如砖浇水湿润、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和砖层间的粘接结;当留直差时应加拉结条,坚决消灭阴槎又无拉结条的做法;

3)宽大窗口下面考虑混泥土梁或砌反砖,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的变形,防止窗台处产生竖直裂缝;为了避免多层房屋底层窗台下出现裂缝,除了加强基础整体性外,也可以采取通长配筋的方法来加强;另外,窗台部位不宜过多的半砖砌筑

温度变化引起的墙体裂缝

1)八字裂缝主要出现在顶层纵横墙两端(一般在开间的范围内),严重时可发展至房屋的长度内;

2)水平裂缝一般发生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皮砖的灰缝位置,裂缝一般沿外墙顶部继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纵、横墙水平裂缝相交而形成包角裂缝

1)八字裂缝往往在夏季屋顶圈梁、挑檐混泥土浇筑后,在保温层未施工前,由于混泥土与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八字裂缝;

2)檐口下水平裂缝、包角裂缝以及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的竖直裂缝,其产生原因与上述相同

1)合理安排屋面保温层施工

2)屋面施工尽量避免高温季节;

3)屋面挑檐可采取分块预制或留置伸缩缝,以减少混泥土伸缩对墙体的影响

其他裂缝

1)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发生的竖直裂缝;

2)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

1)由于混泥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账系数不同,混泥土的线胀系数比砖砌体的线胀系数约大一倍,受较大的温差变化就会引起墙体裂缝;

2)大梁下面墙体局部竖直裂缝,主要由于未设梁垫或梁垫面积不足,砖墙局部承受荷载过大所引起;

3)砖和砂浆标号偏低及施工质量差

1)合理设置沉降缝,沉降缝应有足够宽度;

2)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梁下设置足够面积的混泥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

3)有些墙体裂缝具有地区特点,应会同设计与施工部门,结合本地区气候,环境和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然后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水泥砂浆和凝土地面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通病名称及现象

产生原因

防治措施

起砂(在表面出现一层松动的砂浆粉末,使表面粗糙,光洁度差)

1)使用过期受潮水,其活性降低或水泥量过多;

2)砂粒度过细;骨料级配不好,使拌合物产生泌水、离析;砂子含泥量过大,减弱了表面强度;

3)砂浆搅拌不均;水灰比过小或过大;压抹不实;

4)养护不当;地面压光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