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139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70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8页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8页
亲,该文档总共1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 必修3doc.docx

高中生物必修13册各单元检测训练均有答案必修3doc

2007届广东新课标高考生物专业复习资料

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一单元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1课标要求

A.内环境的概念B.内环境的理化特性C.人体细胞如何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知识网络体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pH值:

正常人血浆的pH值在7.35~7.45

温度:

人体的体温平均37.5℃

渗透压:

人的血浆渗透压(37℃时)约为770Kpa。

相当于生理盐水。

3重要考点归纳

1、内环境:

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了内环境

2、内环境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

内环境含有水、无机盐各种营养和代谢废物,具有一定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3、内环境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复习策略

1.本知识点内容较多不易区分,所以要构建知识网络,将各知识点进行梳理。

2.根据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科内知识点的整合,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把握概念,如内环境。

注意区分相关概念。

血液与血浆、血清。

5经典例题剖析

例1:

(2004·广东)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只有血浆

解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

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

答案:

D

点评: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具体分析血细胞的内环境。

属于应用层次。

要求学生不仅知道内环境的组成,而且要知道血细胞的分布。

例2:

(2004·全国)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中乳酸浓度下降是由于()

A.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B.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D.乳酸与Na2HP04反应生成H3PO4

解析:

: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03,H2C03分解会产生水与CO2。

答案:

A

6基础试题训练

1.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液B.组织液C.血浆D.唾液

2.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

A.血浆B.血浆和组织液C.淋巴和组织液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3.红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只有血浆

4.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

5.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是()

A_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6.对内环境的论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指的是体液B.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

C.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指的是组织液、血浆和体腔液

7.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

C.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8.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内吸收氨基酸()

A.淋巴B.组织液C.血液D.血浆

9.人体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

A.细胞内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

10.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是()

11.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

12.细胞内液是指()

A.人体内全部液体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7创新应用训练

1.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

2.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3.和内环境物质交换关系最密切的四大系统是()

A.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B.消化、呼吸、循环、泌尿

C.循环、泌尿、消化、神经D.呼吸、运动、内分泌、循环

4.人体内细胞和外界进行各种物质交换必须通过的系统是()

A.消化系统B.呼吸系统C.循环系统D.泌尿系统

5.血浆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6.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水肿,这是因为()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淋巴生成率降低D.淋巴循环受阻

7.(2004·全国)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泡”,“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

A.体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

8.(2004·广东)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和组织液

9.(2002·广州)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

10.(2002·上海)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淋巴、组织液D.内环境

11.(2002·上海)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细胞内液B.组织液C.细胞外液D.血浆

12.(2000·上海)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

A.K+B.Na+C.Cl-D.Na+和Cl-

13.(2000·上海)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14.(2002·全国)脂类物质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输送

到各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

A.①③②B.②③①C.①②D.②③①②

15.(2000·全国)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消化道内B.肾脏内C.细胞内D.内环境

16.(2000·全国)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出内环境的实例是()

A.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内B.牛奶被喝入胃中

C.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里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7.(2000·全国)观察血浆、细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指出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A.①中性粒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D.④红细胞

18.(2002·徐州)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19.(2003·广东)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A.淋巴中无蛋白质B.淋巴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淋巴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20.(2004北京)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21.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_______,B液为_______,C液为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等动物的细胞直接与_____________进行物质交换,再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系统,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课标要求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

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4、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2知识网络体系

3重要考点归纳

1、稳态:

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的意义:

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稳态的实现:

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人体的呼吸、消化、循环、排泄等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4复习策略

节本知识点中对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的理解,稳态维持的调节机制等都要求我们重视对前面知识点的整合和应用,重视本节知识与人体四大系统的联系,才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经典例题剖析

例1(2004·上海)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解析:

人体内的液体存在于细胞外的有三种: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血浆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进入组织的间隙,形成组织液。

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内,和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组织液与细胞交换物质后,大部分又可以渗回毛细血管。

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互相渗透。

毛细淋巴管是一种壁薄而末端封闭的盲管,只有一部分组织液可单向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再由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循环。

答案:

D

例2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解析:

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首先进入组织液,然后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答案:

A

例3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解析:

从两方面分析:

(1)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隔着毛细血管壁,水、无机盐等物质可以相互交换;淋巴管中的淋巴又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中。

(2)水分通过渗透作用等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胞血管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因此选D。

答案:

D

6基础试题训练

1.下列细胞或生物体成正常生命活动所处的环境描述,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毒只要侵入人体内环境,就能进行旺盛的新陈代谢,增殖后代

B.单细胞的原生动物、细菌等往往直接生存于水环境等外界环境中,

可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C.鱼的心肌细胞处于内环境中

D.SARS病毒只有侵入宿主细胞才能完成增殖

2.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①酸碱平衡②Na+、K+平衡③血糖平衡④体温调节⑤蛋白质平衡⑥CO2一02平衡

A.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

3.毛细淋巴管阻塞,会引起()

①组织发生水肿②组织发生脱水③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增加

④组织液中高分子物质数量降低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成分渗出毛细血管就成为组织液B.组织液渗入毛细血管就成为血浆

C.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D.淋巴渗出毛细淋巴管壁就成为组织液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

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

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

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体液

6.人体花粉过敏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

7.人体在剧烈运动以后,你预测血浆中的pH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并解释其原因()

A.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乳酸是酸性物质

B.pH不变,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不会进入血浆

C.pH升高,原因是骨骼肌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后与血浆中的Na+结合形成乳酸钠,乳酸钠是碱性的

D.pH略有下降,原因是骨骼肌无氧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进入血浆后造成的

8.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02溶液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

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不包括()

A.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状态B.人体体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状态

C.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的相对稳定状态D.人体血液pH恒定不变

10.人体下列体液中,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有()

A.脊髓液B.消化液C.房水D.代谢生成的水

1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通过各自器官的协调来维持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

1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A.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

13.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

14.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

15.剧烈运动时,血浆中乳酸含量大增而pH基本不变,对此现象的不正确解释是()

A.血浆是一种缓冲溶液体系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弱酸H2CO3

C.H2CO3分解成的CO2可经呼吸排出

D.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后马上被稀释或被彻底分解

16.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示意

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体内环境是指;内环境指图中的标号等部分。

(2)组织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氧是如何从毛细血管到达细胞的?

(用图中的标号表示)。

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从组织细胞到达毛细血管的?

(用图中的标号表示)。

(3)组织细胞所需的外界营养物质通过、系统才能到达组织细胞,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17.根据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主要是由、和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保持相对稳定性。

(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①;②;③。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⑤为。

(4)用简明短语表述⑥

18.下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名称:

A,B,C,D。

(2)以上B、C、D合称,A、B、C、D合称。

(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作用。

19.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方式进行的。

过程b不包括对大部分的吸收。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只写字母)。

其中A中的水以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A和B的交换是通过结构进行的。

(4)过程e与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

前者,后者。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

20.健康人体内血液的pH是7.35~7.45,若外界因素作用突然发生改变,就会引起“酸中毒”或“碱中毒”。

倘若pH低于7或高于7.8,则有生命危险,由于人体体液中存在如下两个平衡:

H++HCO-H2C03C02+H2O

2H++P043-HPO42-+H+H2P04-

故可以凭上述平衡运动(称之为缓冲系统)来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以保证正常生理活动。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强酸性物质进入人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怎样维持体液中的酸碱平衡?

②当强碱性物质进入人的体液后,上述缓冲系统怎样调节体液中的酸碱平衡?

③某病患者在静脉滴注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液中的pH是否会发生大的变化?

2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人体体温的来源是。

(2)人体体温昼夜差别。

保持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和保持的结果。

(3)在炎热夏季的15点时,人体体温为。

22.两种鼠A和B,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A、B中选择等量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渗透调节功能,选择的鼠的重量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喂等量的食物,但不喂水。

实验结果如下表:

物种A

物种B

代谢得到的水分

81

80

蒸发失去的水分

90

168

粪便含水量

2

20

(1)指出哪一种鼠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给出一种理由,说明作出的判断。

(2)指出鼠得到水分的一种代谢方式。

(3)说出两种由于蒸发而失水的途径。

4如果不向实验动物供水,一段时间后A、B的生存状况如何?

7创新应用训练

1.(2004·广东)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2.(2004·广东)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过程中,皮肤和泌尿系统

的功能主要是()

A.提取营养B.气体交换C.调节水、盐平衡D.物质运输

3.(2000·全国)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内细胞②细胞外液③血液(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

(1)氧气从体外空气进入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A.⑦④③②①B.⑦③④②①C.⑦③①④②D.⑦④③②

(2)二氧化碳从体内到体外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⑦B.③④②⑦C.①③②④⑦D.①③⑤⑥⑦

(3)营养物质消化后进人人体内细胞的正确顺序是()

A.⑦⑥⑤④③②①B.⑦⑥⑤③②①

C.⑦⑥③②①D.⑦⑥②①

(4)代谢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D.①②③⑤⑦

4.(2003·全国)根据下图所示的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依次表示系统、系统、系统。

(2)虚线方框内的3种液体称为;在图上画箭头表示出这3种液体间的关系;淋巴与血浆通过途径相联系。

(3)由图可见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内细胞,只有通过才能和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它们只有依靠的分工合作,才能使新陈代谢和其他各项生命活动得以顺利地

进行。

5.(2003·广东)恒温动物的体温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有人认为维持体温恒定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有人认为位于脊髓。

现给定四只大小相同、健康生长的小白鼠做实验材料,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

(1)将四只小白鼠分别定为甲、乙、丙、丁。

甲鼠不作任何处理。

(2)乙鼠。

(3)丙鼠。

(4)丁鼠既破坏下丘脑,又破坏脊髓。

(5)将四只鼠放在寒冷环境下,观察各自的体温是否恒定。

(6)预期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课标要求

1、能力要求

1、概述神经调节的反射弧结构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3、概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明白主要功能区。

2、内容要求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知识网络体系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和反射(反射过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通过突触单向传导)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脑是高级中枢,各有特定的功能,脊髓是低级中枢。

4、人脑的高级功能(对外部世界感知及控制机体反射,有专门的神经中枢,有学习,记忆功能。

重难热点归纳

1.如何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理论上看反射中枢在哪里,反射中枢在大脑皮层的是条件反射,在大脑皮层以下的是非条件反射。

实际判断就看:

①天生的是非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

如有尿意排尿,是非条件反射,有尿意却有意识不排尿,是条件反射。

②不会遗忘的是非条件反射,会遗忘的是条件反射。

如天气寒冷人打颤,是不会忘记的,属非条件反射,天气寒冷人添加衣服,是可能忘记的,属条件反射。

2.反射弧与反射的关系?

反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反射:

动物体或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关系:

反射弧是完成反射这一功能的结构基础。

3.静息电位与局部电流的形成?

静息电位: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造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局部电流:

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

结论:

没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产生局部电流,形成神经冲动。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如何传递?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这个结构产生神经递质实现的。

而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产生,向突触后膜传递。

结论: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单向传递。

经典例题剖析

1、(2005,上海)轴突是神经细胞的

A.一种细胞器B.保护结构C.分泌物D.突起

[解析]此题考察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功能。

轴突和树突都是神经元的突起。

[答案]D

2、(2003,上海卷)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1、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

[解析]此题考察反射弧的结构及其功能。

有感觉,说明感受器、传入神经完好。

有运动障碍,则很有可能是传出神经或神经中枢的前根受损。

至于效应器,其部位不在腰椎部。

[答案]A

3、(2004,江苏卷)分别刺激下图Ⅰ、Ⅱ、Ⅲ、Ⅳ四处,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多选)

A.ⅠB.ⅡC.ⅢD.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