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118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docx

八上历史三四单元复习整理

3、4

第三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上)

——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

1、早期爱琴文明与城邦国家

(1)欧洲南部的希腊半岛,东邻爱琴海。

公元2000年前后,爱琴文明发祥干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

它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这也是欧洲文明的开端)

(2)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出现在小亚细亚海岸和希腊各地,它们在历史上被称为城邦。

其中,是最重要的两个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城邦时代来临)

(3)雅典濒临爱琴海,海上交通便利,商业贸易(航海业)使城邦繁荣起来。

(4)由于平民和贵族不断斗争,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制到极盛,由全体男性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一年召开40次例会,投票决定国家的内政、外交等大事,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在休会期间,从公民中抽签选出50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城邦的旧时常务,各级官员也都通过抽签产生。

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陪审员从公民中抽签选出,审理各种重大案件。

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

↓↓↓

陪五将

审百军

法人委

庭议员

↓事会

司会↓

法↓军

机行事

构政机

机构

(5)雅典的民主制好与坏:

正面:

与君主专制相比有巨大的进步,使公民主动积极地参政议政。

反面:

还是一种少数人地民主(局限性),妇女、奴隶和外国人都被排斥在民主政治之外。

(6)斯巴达是希腊的另一个大城邦,它崇尚武力,热衷于征服邻邦。

整个斯巴达就像一座大兵营。

(7)斯巴达和雅典都想压倒对方,彼此征战,消耗很大。

公元前5世纪晚期以后,希腊逐渐衰落下去。

(内部战争)

 

2、从共和国到大帝国

(1)公元前8世纪,罗马在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2)共和国的执政官有很大的权力,扈从肩上扛着象征权力和威信的束棒,叫做法西斯。

罗马人是个尚武的民族,他们崇拜英雄,教育孩子要勇敢、善战。

他们具有多兵种协同作战的集团军优势。

(3)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共和国的元首,独揽大权,实际上成为皇帝。

(帝制)在帝国前期,政治相对安定,经济上也出现了繁荣。

到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地中海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海,有人把它戏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之一。

(4)罗马扩张的目的:

掠夺土地、财富及人口。

扩张的过程:

公元前5-3世纪——意大利地区

公元前3-2世纪——地中海地区

(共和国时期)

公元前2世纪——地跨三洲

(地跨三洲)

(5)罗马为什么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1.依靠强大的军队:

军队组织严密,兵种齐全,军力强大。

2.士兵有宗教奉献精神,英勇善战,战术高超。

(6)3世纪(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3、西方文化之根

(1)辉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早就了西方文化之根。

(2)《雅典学院》描绘了古希腊人勤于思考、自由辩论,图中的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都是师徒关系)

(3)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制定并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刻在十二块铜板上,被称为《十二表法》。

罗马法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法律影响很大,成为近代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4)罗马的建筑庄严、厚重,多使用柱子和拱型结构。

(5)总结:

自然科学:

阿基米德浮力定律法律(法学):

《十二表法》

杠杆定律

古希腊:

古罗马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建筑:

柱子和拱型结构

人文科学:

戏剧

历史希罗多德(历史之父)

 

第二课欧洲中世纪与基督教文明

1、中世纪的国王与帝国

(1)古代希腊、罗马文明衰落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直到16世纪,人们把这段历史时期称为中世纪。

在经济衰落的同时,灿烂的古典文化也受到了摧残(特征:

王权与教权的紧密结合,统治整个社会)。

(2)法兰克人是日耳曼人的一支,他们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法国、德国部分)最为强大。

(3)800年,在罗马,教皇(代表上帝在人间的使者)为查理举行了加冕(这意味着上帝对查理的认可,查理负有传播和捍卫基督教的义务,标志着王权与教权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及其联盟的关系)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生,查理成为帝国的第一个皇帝。

(4)破产的农民被迫投靠封建主,变成了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同时,查理把征服得来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臣下(上层给下层是提供土地和保护;下层给上层是服役和纳税),建立一个互有义务的关系。

(5)“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意思是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6)欧封建等级制度:

A帝王

B大封建主

C小封建主

D农奴

(7)查理死后,帝国很快陷入长期内战,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在今法国境内的凡尔登签订条约,三分帝国。

这三部分后来分别发展成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个国家。

 

2、基督教盛行西欧

(1)产生:

1世纪,在罗马帝国的统治下的巴基斯坦地区,犹太人民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2)基督教的经典称为《圣经》。

(3)富人加入教会后,取得了教会的领导权。

教会为什么归依王权?

1.教会利用国王的力量扩大自己的影响。

2.教会不仅通过各种手段占有大量地产,还经常干涉和控制各国的事务。

(4)基督教的影响:

政治领域、思想文化领域、经济领域。

 

3、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

(1)在中世纪的乡村,庄园几乎成为自给自足的小世界。

(2)由于生活极端贫困,农奴很少有人活过40岁(农奴生活艰难困苦的根源是土地)。

(3)从11世纪起,经济逐渐恢复,人们开始频繁地把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

例:

巴黎和伦敦不仅成为政治中心,也是商旅云集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享誉欧洲。

(4)西欧的城市都坐落在封建领地上,国王和封建主可以对城市居民任意盘剥。

(5)“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讲的是按照惯例,如果一个农奴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就去的了自由民的身份。

(6)随着城市的兴起和手工业生产的繁荣,为了保护同行手工业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城市中手工业者成立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行会。

行会的代表还可以通过选举进入市政会。

 

第三课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1、伊斯兰教的创建与阿拉伯帝国

(1)阿拉伯半岛处于亚洲西部的炎热地带,气候干旱。

6世纪末,阿拉伯部落间为争夺水源和牧场而相互仇杀,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在这一形势下,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2)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出生在阿拉伯半岛西部的古城麦加。

610年的一天,穆罕默德向族人宣布,他在梦中接受了神的启示,将作为使者传教,(教义:

)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意味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穆罕默德的说教后来被集录为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

622年,默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这一年也成为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

(3)8世纪中叶,阿拉伯称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开始,巴格达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10世纪以后就逐渐衰落下去了。

 

2、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1)阿拉伯帝国时期,不少阿拉伯人穿梭往来于三大洲,带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带会了东方的特长和先进的技术。

(2)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创造了0-9计数法,而后阿拉伯人学会加以改造,又将这种数字传播到了全世界。

(3)阿拉伯学者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

翻译成阿拉伯文,传播到世界各地,它把中国和东西方国家的一些文化传到欧洲。

(4)清真寺建筑风格也被带到了北非、欧洲、中亚、印度、中国等。

麦加大清真寺——麦加朝圣。

(5)阿拉伯人的文学作品也一直为世人称道,最为人熟知的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

(6)11-12世纪阿拉伯人的制图水平达到鼎盛时期。

(7)伊斯兰文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科学、文学和综合方面,灿烂辉煌,兼容并蓄。

(8)总结:

世界三大宗教

创立时间

创始人

创立区域

基督教

公元1世纪

耶稣

巴勒斯坦

佛教

公元前6世纪

释迦摩尼

古印度

伊斯兰教

公元前610年

穆罕默德

麦加

第四单元:

农耕文明时代(下)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

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统天下

1、礼乐文明的确立

(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其他小国,在牧野展开大战,讨伐灭商。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周朝改革了商朝的制度,发展完善了古代礼乐文明,此外周朝实行了分封制。

(2)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它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的制度。

比如,周天子的王位是由他的嫡长子继承,其他诸子只能被封为诸侯。

嫡长子与其他诸子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

(3)等级制度:

(由上到下,大至小)王必须履行:

诸侯周王给诸侯国(亲属、功臣)人口、土

卿大夫地,权利。

诸侯国要服从周王的命令、纳

士贡、守卫、管理、保卫(义务)。

平民

奴隶

有利:

确立了周王的权威,扩大了周王朝统治范围。

不利:

为日后埋下诸侯争霸战乱的隐患。

分封与宗法制度结合起来,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

同时,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

(4)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大夫只能用四排三十二人。

(5)乐也是周朝宗法等级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级区分严格)。

不同等级的贵族,所能享受的乐目也不同。

例如,天子祭祖可以用歌颂周文王的《庸》,卿大夫的士就不能用。

(6)统治阶级以分封制、宗法制及李乐制度为工具,目的:

用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其统治。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2、变革与争霸

(1)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次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向东迁至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

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农具,并已使用牛耕,这促使了生产发展,也推动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春秋:

前770年—前476年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2)春秋五霸:

一种说法是指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指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其中确定的士齐恒公、晋文公、楚庄王)

(3)最先称霸的是齐恒公。

(他是如何称霸的?

)1.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制和内政,国力大增。

2.打出“尊王攮夷”的旗号,提高了齐国的地位,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

3.召集诸侯葵丘会盟,确立了霸主地位。

战国七雄主要有秦楚燕齐赵魏韩。

(它们灭亡的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秦)

(4)政治抱负上有什么不同:

比起春秋霸主,战国七雄已不再满足于称霸诸侯,做诸侯之长,而是要灭掉其他各国,自己统一天下。

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也更为残酷。

(5)春秋晚期,打着富国强民的旗号(战国的社会状况:

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公元前356年,商鞅(法家)开始实行变法。

新法的内容有:

1.废除土地国有制。

2.奖励农耕。

3.奖励军功。

4.建立县制。

(6)为什么变法可以成功?

因为商鞅得民心(令出必行),取信于民,符合历史潮流,商鞅具有顽强毅力,还有秦孝公的支持。

(7)历史作用:

(为后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发展了经济。

增强了军事力量。

增强了国力。

 

3、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为什么会百家争鸣?

)1.原来垄断在贵族手中的文化教育逐步扩展,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社会的动荡和变革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七雄兼并。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各国纷纷变法国强,四处网罗人才。

(2)学派创始人生活时代主要主张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爱人、“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广开私学

孟子战国时期实行“仁”“民贵,君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道家老子春秋时期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无为”

墨家墨子战国时期“非攻”“兼爱”

法家韩非子战国时期法治,强化中央集权

兵家孙武春秋末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战国时期事备而后动

 

4、秦朝一统

(1)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了一个疆域辽阔、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为什么能强大起来,并最终统一六国?

原因:

老百姓渴望统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秦王的正确政策(远交近攻);六国没有联合起来。

(3)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历史作用?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4)“皇帝”这个对君王的称呼是从秦朝开始的,因为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他自称“始皇帝”

(5)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皇帝

↓↓↓

太尉(军事)丞相(政务)御史大夫(监察)

↓↓↓

郡守

县令

(6)驰道:

是秦帝国都城咸阳通往各地的交通大道,主要是政令的传达。

(7)如何评价秦始皇?

明君:

统一中国、中央集权制、修驰道,车同轨、统一规制、修灵渠、筑长城。

暴君:

焚书坑儒、残暴无道、滥用民力。

(总体来讲是功过参半)

详细:

他不愧为中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征越族,击匈奴,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起了疆域辽阔、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顺应了历史的潮流,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他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同时他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统治残暴,焚书坑儒,滥用刑法,修建豪华的宫殿、陵墓,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8)为改变这种经济文化交流造成极大的障碍,秦始皇下令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

后来又演变为一种更加简便的字体——隶书。

(9)焚书坑儒造成了那些影响?

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现了秦始皇的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0)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11)秦始皇踩了哪些巩固中央集权国家的措施?

政治: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经济: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文化: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交通:

统一车轨,修建驰道。

民族:

南伐越族修灵渠,北击匈奴筑长城。

 

第二课汉唐盛世

1、新的大统一

(1)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痛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2)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文景之治: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文景时期,统治者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的到发展。

(4)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弊:

因为它不允许百家争鸣,不利于学术文化发展。

利:

因为它能够统一的思想,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5)汉武帝的影响:

政治:

颁布“推恩令”,加强监察制度。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民族关系:

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6)在汉代,人们把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远的地区称为西域。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汉朝和西域各国从此建立起友好关系,交往日趋频繁;开辟额丝绸之路,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7)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

武帝时期,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公元9年,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西汉的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在他统治时期,东汉王朝减轻赋役,任用清廉官吏,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

东汉末年,灾荒连年,大量农民揭竿而起,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此后豪强并起,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3)政权分立期社会呈现出哪些特点?

社会分裂动荡、江南经济发展、民族融合。

(4)208年,曹操(东汉末年)率领大军南下。

刘备与孙权联盟,共同抵抗曹操。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

(5)如何看待三国鼎立?

弊:

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退步。

利:

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的进步。

(6)263年,魏国灭掉蜀国。

266年,司马炎篡夺了魏国的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280年,西晋局面。

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了东晋的统治。

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这相继的四个朝代,史称南朝。

(7)大量北方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各地,给南方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南方相对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北方战乱较多,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人口劳动力;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土壤肥沃,温暖湿润,适合人民农耕。

(8)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于5世纪统一了黄河流域。

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措施包括:

统一使用汉语;穿戴汉族服饰;改为汉族姓氏;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改革的意义:

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吸收中原汉族地区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2、帝国新政

(1)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秦朝、隋朝、元朝)。

618年,隋朝贵族李渊反隋,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君王,以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著称。

魏征就是有名的谏臣。

(2)唐朝的经济: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经济恢复和发展);政治:

善于纳谏,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科举制;民族:

一视同仁(贵中华、贱夷狄)。

(3)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

负责替皇帝起草诏令。

门下省:

负责对诏令的内容进行审核。

尚书省:

负责政令的执行。

进步性:

三省共同商议国家的政事,提高了行政效率;它们之间各有分工,既互相合作,又互相牵制,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皇帝

↓↓↓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选择、(户口、(祭祀、(军事、(审判、(土木

官员)财产)教育)警备)刑罚)工程)

(4)在隋朝以前,官吏的选拔主要依赖推举或凭借家庭出身。

隋朝创立了科举考试的制度,唐朝时得到进一步完善。

科举制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是一种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

 

4、盛唐气象

1、武则天在位时,史称贞观遗风。

2、武则天在位期间并未使唐朝退步,其中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为:

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唐玄宗在位时,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唐朝前期为什么会出现盛唐气象?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调整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③人民辛勤劳动。

5、曲辕犁的进步:

设计巧妙,轻便灵活,回转省力,能够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6、唐代长安城内人口百万,许多少数民族和世界各国的商人也纷纷来此经商,开设店铺。

长安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7、社会经济的繁荣,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得唐朝的社会生活呈现出中西互通、胡汉交融、社会风气开放的特点。

8、唐玄宗后期,朝政逐渐混乱,爆发了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即安史之乱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盛世文化

1、《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是(价值)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在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为李白和杜甫,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

3、玄奘为了求取佛经经义,到达天竺(今印度)且将自己的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等。

4、鉴真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的僧人。

他除了在日本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知识与技术介绍到那里,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

5、鉴真与玄奘的不同、相同:

相同:

都在于他们传播了佛教教义。

不同:

玄奘是将佛教文化传到中国,并且让唐人了解了天竺。

鉴真则是将佛经传到了日本,并且将唐朝先进的文化、医药等介绍到日本,造福了百姓。

6、东晋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7、东晋顾恺之擅长人物画,注重对人物情态的刻画。

唐朝人阎立本也擅长画人物画。

8、唐朝颜真卿创立了气势雄浑、形状敦厚的新书体——“颜体”,9、龙门石窟中最大的像是:

卢舍那佛像,高17米。

6、丝绸之路与大运河

1、张骞(西汉)通西域以后,形成了一条沟通。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路上要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经过的他国:

意大利、土耳其、伊朗、古罗马。

3、丝绸之路的作用:

①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

②伴随着贸易的往来,丝绸之路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③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陆,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在中国古代,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水路通道:

京杭大运河。

(1747千米)

5、开创大运河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

中国主要的河流走向都是自西向东,从南到北的交通不便利,陆路交通又存在速度慢、运量少、运费高的缺点。

②主观原因:

隋炀帝为了加强对北方和东南地区的控制,加强对东南财富的索取,到江南来游玩。

6、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

7、大运河连接的五大水系是:

海河、黄河、淮水、长江和钱塘江。

8、大运河的作用:

①在大运河通航后,运河沿线的城镇更加繁华了。

②大运河的开通,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③大运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

9、今天的运河与古代运河古运河的区别:

南粮北运,巡游江南;今运河:

北煤南运,南水北调。

10、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南转移(南移过程)。

11、丝绸之路与大运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在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

1、农牧文化的交融

1、907年,唐朝灭亡。

2、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为五代。

而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