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563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docx

高考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考点全归纳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基本营养物质

[考纲要求] 1.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

2.了解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醇、乙酸的重要应用。

4.了解酯化反应。

5.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特点、主要性质。

6.了解三类营养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7.了解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考点一 乙醇和乙酸

1.完成下列有关乙醇、乙酸结构和性质的比较表

物质名称

乙醇

乙酸

结构简式及官能团

CH3CH2OH—OH

CH3COOH—COOH

物理性质

色、态、味

无色特殊香味的液体

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挥发性

易挥发

易挥发

密度

比水小

溶解性

与水任意比互溶

与水、乙醇任意比互溶

化学性质

2.完成下列关于乙醇、乙酸的化学方程式

(1)Na与乙醇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乙醇的催化氧化:

2CH3CH2OH+O2

2CH3CHO+2H2O。

(3)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4)乙酸与CaCO3反应:

2CH3COOH+CaCO3―→(CH3COO)2Ca+CO2↑+H2O。

深度思考

1.能否用Na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

应如何检验酒精中的少量水?

答案 不能,因为Na与乙醇也发生反应。

实验室常用无水CuSO4来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

2.怎样鉴别乙酸和乙醇?

答案 物理方法:

闻气味法。

有特殊香味的是乙醇,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是乙酸。

化学方法:

可用Na2CO3溶液、CaCO3固体或CuO、石蕊试液。

加入Na2CO3溶液产生气泡的是乙酸,不能产生气泡的是乙醇。

能溶解CaCO3固体且产生气泡的是乙酸。

能溶解CuO,溶液变蓝的是乙酸。

加入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乙酸。

题组一 乙醇、乙酸性质及应用

1.交警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呼出的乙醇蒸气迅速变蓝,生成蓝绿色的Cr3+。

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

①乙醇沸点低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具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⑤乙醇可与羧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

A.②⑤B.②③C.①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由题中信息(+6价Cr被还原为+3价)可知测定原理利用了乙醇的还原性,同时从体内可呼出乙醇蒸气,说明乙醇的沸点低。

2.能一次区分CH3CH2OH、CH3COOH、

和CCl4四种物质的试剂是(  )

A.H2OB.NaOH溶液

C.盐酸D.石蕊试液

解题指导 进行物质鉴别时不仅要考虑物质的化学性质,还应考虑其物理性质如水溶性等。

答案 D

解析 依次分析如下:

选项

CH3CH2OH

CH3COOH

CCl4

A

形成均一溶液

形成均一溶液

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

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

B

形成均一溶液

形成均一溶液

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

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

C

形成均一溶液

形成均一溶液

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

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

D

不变色

变红色

分两层,上层为油状液体

分两层,下层为油状液体

3.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L氢气,取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若V1=V2≠0,则此有机物可能是(  )

A.

B.HOOCCOOH

C.HOCH2CH2OHD.CH3COOH

答案 A

解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

设选项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各物质与n1、n2的对应关系为

n1(与Na反

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

n2(与NaHCO3反应生成CO2的物质的量)

1mol

1mol

HOOC—COOH

1mol

2mol

HOCH2CH2OH

1mol

0

CH3COOH

0.5mol

1mol

题组二 乙醇、乙酸的性质实验

4.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

A.硝酸B.无水乙醇

C.石灰水D.盐酸

答案 B

解析 2Cu+O2

2CuO,铜片质量增加,而CuO与HNO3、HCl反应,CuO+2H+===Cu2++H2O,且HNO3还与Cu反应,使部分Cu形成Cu2+,Cu片质量减小,CuO不与石灰水反应,CH3CH2OH+CuO―→CH3CHO+Cu+H2O,Cu的质量不变。

5.某课外兴趣小组欲在实验室里制备少量乙酸乙酯,该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B和D中的导管插到试管b内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B、D错;C项试管b中的试剂NaOH溶液会与生成的乙酸乙酯反应。

比较乙酸、水、乙醇、

碳酸分子中羟基氢的活泼性

乙酸

乙醇

碳酸

分子结构

CH3COOH

H—OH

C2H5OH

与羟基直接相连的原子或原子团

—H

C2H5—

遇石蕊试液

变红

不变红

不变红

变浅红

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2CO3溶液

反应

水解

不反应

反应

羟基氢的活动性强弱

CH3COOH>H2CO3>H2O>CH3CH2OH

归纳总结 羟基氢的活动性强弱关系:

强酸>弱酸>H2O>醇。

考点二 基本营养物质

1.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有机物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水溶性

糖类

单糖

C、H、O

葡萄糖、果糖

C6H12O6

易溶

双糖

C、H、O

蔗糖、麦芽糖

C12H22O11

易溶

多糖

C、H、O

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油脂

C、H、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不溶

脂肪

C、H、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不溶

蛋白质

C、H、O、N、S、P等

酶、肌肉、毛发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2.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有机物

特征反应

水解反应

糖类

葡萄糖

葡萄糖

有银镜产生

蔗糖

产物为葡萄糖与果糖

淀粉

遇碘单质(I2)变蓝色

产物为葡萄糖

油脂

酸性条件下:

产物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碱性条件下(皂化反应):

产物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

蛋白质

①遇浓硝酸变黄色

②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

生成氨基酸

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用途

(1)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葡萄糖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纤维素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纤维素乙酸酯、黏胶纤维等。

(2)油脂提供人体所需要的能量,等质量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完全氧化时,油脂放出的热量最多。

油脂用于生产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3)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皮、蚕丝可制作服装,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题组一 糖类的概念、组成和性质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单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C.葡萄糖与果糖是同分异构体,淀粉与纤维素也是同分异构体

D.单糖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D

解析 单糖不能水解,A错;果糖中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错;淀粉和

纤维素不是同分异构体,C错;所有的单糖都含有羟基,故能发生酯化反应,D正确。

2.将土豆切开后,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切面变蓝,说明土豆中含有(  )

A.淀粉和I-B.淀粉和I2

C.淀粉和KIO3D.葡萄糖和I2

答案 A

解析 I-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I2,遇淀粉显蓝色。

3.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C.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解题指导 核糖为多羟基醛,具有—OH与—CHO的性质。

答案 B

解析 分析核糖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式为C5H10O5,而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故A项不正确;核糖分子中含有—CHO,故可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B项正确;核糖分子中含有—OH,可与酸发生取代反应,但没有—COOH,不显酸性,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C、D两项不正确。

题组二 油脂的组成和性质

4.(必修2P83-6)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

油脂的下述性质和用途中,与其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

A.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

B.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可以制甘油和肥皂

C.植物油通过氢化(加氢)可以变为脂肪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答案 C

5.下列关于油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油脂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所以天然油脂是混合物

B.油脂在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主要是在脂肪酶的催化下进行水解

C.油脂是酯的一种

D.植物油和矿物油都不能使溴水褪色

解题指导 油和脂都属于酯,油不饱和度高,呈液态,脂肪是固态。

答案 D

题组三 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皮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α氨基酸

C.皮革鞣制过程中使用的K2Cr2O7会使蛋白质盐析

D.“皮革奶”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解题指导 天然蛋白质都是由α氨基酸缩聚而成的,在加热、酸、碱、紫外线、重金属盐的作用下能变性。

答案 C

解析 动物的毛皮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A项正确;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α氨基酸,B项正确;K2Cr2O7为强氧化性盐,使蛋白质变性,C项错误;“皮革奶”含有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D项正确。

7.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加水后沉淀不溶解

B.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C.蛋白质的分子能透过半透膜

D.蛋白质跟浓盐酸作用时呈黄色

答案 B

解析 蛋白质中加入浓的铵盐产生沉淀,加水后能够溶解,A不正确;蛋白质为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C不正确;含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能发生颜色反应,而不是浓盐酸,D不正确。

 1.编织糖类知识网络

2.对比明确油脂“三化”

油脂中的“三化”是指氢化、硬化、皂化,氢化是指不饱和油脂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饱和油脂的反应;通过氢化反应后,不饱和的液态油转化为常温下为固态的脂肪的过程称为硬化;皂化是指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的反应。

3.聚焦盐析变性异同

盐析:

在轻金属盐作用下,蛋白质从溶液中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溶解度降低,是物理变化,此过程可逆,加水后仍可溶解,蛋白质仍保持原有的生理活性。

变性:

在重金属盐、受热、紫外线、甲醛、酒精等作用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析出,其实质是结构性质发生变化,是化学变化,此过程不可逆,蛋白质失去原有的生理活性。

二者均是一定条件下,蛋白质凝聚成固体的过程。

考点三 实验探究——乙酸乙酯的制备

1.实验原理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2.实验装置

3.反应特点

4.反应条

件及其意义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3)以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4)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

5.注意事项

(1)加入试剂的顺序为C2H5OH―→浓H2SO4―→CH3COOH。

(2)用盛饱和Na2CO3溶液的试管收集生成的乙酸乙酯,一方面中和蒸发出来的乙酸、溶解蒸发出来的乙醇;另一方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酯的分离。

(3)导管不能插入到Na2CO3溶液中,以防止倒吸回流现象的发生。

(4)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醇和乙酸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5)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作用。

(6)充分振荡试管,

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题组训练 乙酸乙酯的制备

已知下表所示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

338.0

1.84

某学生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mL的

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3∶3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甲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5~10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主要除去______________(填名称)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______(填字母)。

A.P2O5B.无水Na2SO4

C.碱石灰D.NaOH固体

(4)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部分装置略去),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

答案 

(1)在一个30mL的大试管中注入3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mL浓硫酸、3mL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不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随产物蒸出而大量损失,而且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3)在浅红色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可闻到香味,振荡后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浅,油层变薄 碳酸钠、乙醇 B (4)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的温度;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物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物乙酸、乙醇的沸点比较低,因此在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用小火慢慢加热。

反应得到的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后通常分层,且处于上层。

在干燥制得的乙酸乙酯时,不能用酸或碱,因为酸或碱会使乙酸乙酯水解,最好选用无水Na2SO4干燥,且乙酸乙酯与Na2SO4也不互溶。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医用酒精的浓度通常为95%(×)

(2013·新课标全国卷,8A)

解析 消毒酒精的浓度为75%。

(2)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2013·山东理综,10D)

解析 乙醇的官能团为—OH,乙酸的官能团为—COOH。

(3)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2013·福建理综,7A)

解析 乙醇

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4)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

(2013·北京理综,7C)

解析 CH3CO18OC2H5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后生成CH3COOH和CH3CH

OH。

(5)乙醇中含乙酸杂质:

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2013·上海,12B)

解析 除去乙醇中的杂质乙酸,加入Na2CO3溶液,洗涤后再蒸馏。

(6)乙酸丁酯中含乙酸杂质:

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2013·上海,12D)

解析 乙酸和Na2CO3反应生成CH3COONa和乙酸丁酯分层,采取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2.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013·新课标全国卷,8C)

解析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2)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2013·四川理综,11B)

解析 没有加NaOH中和H2SO4。

(3)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

(2013·海南,2A)

(4)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

(2013·浙江理综,7B)

解析 油脂水解生成的高级脂肪酸或其盐为电解质。

(5)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013·山东理综,10C)

(6)麦芽糖及其水解产物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2013·北京理综,7A)

(7)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

(2013·广东理综,7A)

(8)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2013·海南,2D)

解析 植

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9)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所以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2013·江苏,13A)

解析 加入NaCl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加入CuSO4溶液,蛋白质变性。

(10)天然植物油常温下一般呈液态,难溶于水,有恒定的熔点、沸点(×)

(2013·北京理综,11A)

(11)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013·山东理综,10A)

(12)油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2013·福建理综,8A)

(13)蛋白质、乙酸和葡萄糖均属电解质(×)

(2013·广东理综,7B)

(14)乙酸乙酯和食用植物油均可水解生

成乙醇(×)

(2013·广东理综,7D)

(15)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2013·山东理综,11B)

(16)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

子化合物(×)

(2013·福建理综,7C)

3.(2013·新课标全国卷,9)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3CH===CH2+Br2

CH3CHBrCH2Br

②CH3CH2OH

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

H

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

C6H5NO2+H2O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反应①为加成反应,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③为酯化反应,反应④为硝化反应。

酯化反应和硝化反应都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

4.(2013·

新课标全国卷,10)分子式为C5H12O且可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

A.5种B.6种C.7种D.8种

答案 D

解析 首先判断出C5H12O的类别,然后判断出同分异构体。

C5H12O能与Na反应产生H2,可确定该有机物是醇,故C5H12O可看作是戊烷中的H被—OH取代的产物。

戊烷有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三种同分异构体,正戊烷对应的醇有3种,异戊烷对应的醇有4种,新戊烷对应的醇有1种,故共有8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