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745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docx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课题设计

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

1研究背景

1.1全球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至少缺乏430万名医生、护士、助产士和医疗辅助人员。

2006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以“通力合作,增进健康”为主题的《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提醒各国关注医务工作者短缺的情况,呼吁国际社会、成员国政府采取紧急行动应对卫生人力资源危机。

报告显示,全世界普遍存在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57个国家出现了医务工作者严重短缺的情况,其中36个国家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根据各国人口统计调查,目前全球共有5910万名全职医务人员,其中2/3是直接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生、护士、药剂师等,1/3是医疗管理和服务人员,如实验室和社区卫生人员;但这些医务工作人员的分布很不均匀,全职医务人员中的1/3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工作。

美洲每1000人中提供的医务人员最多,平均24.8人;非洲最少,只有2.3人。

医生与护士的比例亦存在差距;美国和加拿大平均每名医生配有4名护士,而在智利、秘鲁等国,每名医生配备护士不足1名。

美洲地区还拥有世界50%的全球医疗资金投入额;而撒哈拉南部非洲国家医护人员的比例仅为4%,医疗资金投入额不足全球份额的1%。

正是因为卫生工作人员的短缺,全球至少有13亿人不能获得最基本的卫生保健;且这种情况在充斥着贫困和疾病的非洲国家中尤为沉重。

卫生人力的短缺在撒哈拉南部非洲最为严重,那里的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11%,占全球疾病负担的24%,但卫生工作人员却仅占全球的3%[1]。

题为《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的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初级卫生保健全民受益、以人为本的核心[2]。

无论从卫生服务人员的数量、质量、构成等任何方面来说,全民保健方针的提出也对全球卫生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医疗人才危机是全球公共卫生与健康面临的最大挑战。

1.2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1.2.1卫生人力数量的快速增长1949年全国每千人口0.93个卫生人员,每千人口0.67个医师;1978年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310.56万,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6.39万,每千人口卫生人员2.57人,每千人口医生即含医师、医士1.08人;1997年卫生人员总数增加到551.62万人,是1978年的1.78倍,增长了77.62%,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到439.78万人,是1978年的1.78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07%、3.09%,高于同期人口年平均1.34%的增长幅度。

改革开放20余年间,卫生人力增长幅度按各类专业机构划分,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妇幼保健所(站),其次是卫生防疫站,医院增长率居第五位[3]。

80年代至90年代末,我国医院各类卫生服务人员不断增加,但其增长幅度呈下降趋势,护师(士)增长大于医生增长,护士短缺现象稍有缓解[4]。

无论城乡还是全国其卫生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若干发展中国家,如印度、菲律宾和泰国,每千人口医师数已接近于发达国家,如美国。

可以认为我国卫生人力数量已经达到一定水平[5]。

卫生部统计表明,截至2005年底,我国共有卫生人员645万人,其中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543万人,农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2万人。

我国每千人口医生、护士(师)数虽然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水平,但已超过了亚洲地区平均水平,也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1.2.2卫生人力分布不平衡

1.2.2.1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城乡两级分化,地域间不平衡我国卫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人力资源则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大医院。

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医务人员相对不足,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卫技人员过剩,呈现卫生人力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局面[6,7]。

2002年在全国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中,学历为中专及以下者占81.30%,职称以助理和初级为主,仍有大量无学历人员。

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仅为0.72人。

2005年,我国各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平均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数为4.99人,而各县级仅为2.15人,不到前者的一半。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地区差异较大,北京、上海和天津3个直辖市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人力数量远远超过其他省市。

以占卫生人力绝大多数的卫技人员来看,2000年我国卫技人员、医师和护士每千人口拥有量的地区差距分别达到8.08,3.35,2.99。

2005年,全国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52人;而西部每千人口执业医师1.38人[8]。

各省区之间的差异也很明显。

我国西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力资源的各项指标都明显低于东部,其中,卫生人员总数东部平均为接近20万人,而西部只为东部的1/2;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及每千人护士两项平均指标西部分别为1.5331、0.9261,而东部分别为2.0、1.5,其中西部贵州省为0.98和0.56,为全国最低。

不难看出,东西部地区在(助理)医师和护士这两项反映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平均指标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这与我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状况、卫生经费投入情况及地域差异不无关系[9]。

与1980年相比,20年来,我国卫生人力人均占有量的地区差距正逐渐拉大。

1.2.2.2卫生人力在各行业部门间分布不平衡如1992年全国铁路系统医生密度为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为美国的1.5倍;铁路系统医疗卫生人员中的医生、护士及防疫人员分别占37.5%、36.0%及5.4%[10]。

东风汽车公司45个社区卫生所1990~1997年卫生人员密度为每千人口2.34~4.29,远远超过1994年26个城市的1.7‰配置水平[11]。

全国卫生部门医疗机构数仅占全国医疗机构数量的1/3,但床位数确占到88.2%,卫生技术人员占70%,高级卫技人员比更高[12]。

因此,我国卫生人力资源不仅在地区、城乡的分布不平衡,而且在部门及行业间的分布也不平衡,制约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利用和效益的发挥。

1.2.3卫生人力资源素质相对偏低发达国家卫生人员学历结构多呈橄榄型,我国呈三角形,整体学历偏低。

不少医疗机构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有些专业或学科只能依靠返聘的老专家。

农村比城市更差,基层医疗单位普遍素质较低,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中分别有1/5和1/3以上没有专业学历。

农村地区卫生人员低素质严重影响了卫生服务的质量。

2006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乡级卫生机构中中专学历人员仍占主导地位,其构成比为59.90%,大专16.90%,高中21.60%,本科1.60%。

这种学历结构配置的不合理,同样对卫生资源利用效益及服务质量产生影响。

2003年江苏省卫生人力资源的学历构成中专、大专占69.9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5.70%。

黑龙江省2004年调查卫生人力资源的学历构成中专、大专学历两者合计约占全部卫生人力资源的76.60%,高中及以下学历者约占8.14%;而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5.72%[13]。

其他省市也是类似情况。

1.2.4卫生技术人员专业结构欠合理卫生人力资源过度集中于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人力不足,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共有509万(占9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万人(占4%)[14];医护比例倒置。

医院医护之比为1:

0.97,乡镇卫生院医护之比为1:

0.41[14]。

2001年卫生部对全国12家医院抽样结果显示,只有2家医院护理人力基本饱和,10家医院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平均缺编率为31.3%[15]。

高学历人才短缺,我国目前的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的主体为中专,招生来源主要为初中毕业生。

2005年底,全国注册护士135万人,中专或以下学历的护士约占68.9%,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2.5%。

护理硕士学历教育才刚起步,博士教育还待开发,接受教育的不足严重限制了专业的发展[16]。

高职称人员短缺,2001年,在护理人员职称结构方面,主任护师及副主任护师占0.8%,主管护师占26.2%、护师占40.7%,护士占29.3%[14]。

1.3当前政策形势

2007年5月30日,国务院发出通知,批转卫生部《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强调,加强卫生人才建设,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切实加强农村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培养适合农村需要的卫生技术人员,到2010年,大多数乡村医生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的资格。

加强社区全科医师培养,到2010年,原则上每万人口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

完善医学教育、继续教育和各种岗位培训制度。

以医疗机构管理培训为重点,加强卫生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防治结合、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人才培养,改善卫生人才队伍结构。

逐步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符合不同层次需要的卫生人才队伍。

2009年4月6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的新医改方案对我国卫生人才队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为贯彻国家政策,有效促进卫生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我省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现状,发现存在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也为我省制定新的卫生人力政策、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信息支持。

1.4我省卫生人力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截止到2007年全省有卫生机构1943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59个。

乡镇卫生院1962个(其中:

中心卫生院623个,普通乡卫生院1339个),村卫生室数为60283个。

2007年卫生人员298666人,卫生技术人员242912人。

乡村医生69909人[17]。

近年来,我省的卫生人力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自身的前后比较,当前时期,是我省历史上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较快的时期。

但是,通过与全国范围内综合实力较高省份横向比较,目前我省的卫生人力的发展状况与总体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4.1卫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表现为卫技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高级人才缺乏、接受继续教育程度不够。

在学历构成中,全省卫技人员研究生学历只占0.5%左右,且主要集中在省市级卫生机构。

本科学历人员占10.38%,在县级不足8%,专科学历人员为19.37%,乡级卫生机构不足9%。

本、专科学历人员之和占总体人员的比例也仅为29%左右(全国平均为32%),基层卫技人员中专学历及无规定学历人员高达75%以上,尤其是乡级卫生院有30%的人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职称构成中,一般认为合理的人才结构为高:

中:

初三级比例为1:

3:

6,我省卫技人员总体的相应比例为1:

4:

12(全国平均比例为1:

4:

8),可见,我省初级卫技人员数量是偏高的;接受继续教育方面,由于经费紧张等种种原因,卫技人员正常的培训、进修开展不够,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掌握,导致服务内容陈旧,服务手段落后,严重影响着卫生服务的质量,此情况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尤为突出[18]。

1.4.2卫技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一般认为,卫生技术人员较合理的专业构成比例若以100计,其中医、护、技(检验、放射)、药、其它卫技人员分别为25:

50:

9(检验4.6,放射4.4):

8:

8;卫生防疫人员应占卫技人员总数的7%左右;专业妇幼保健人员按人口的万分之一编制。

就此比例看我省卫技人员的专业结构,并与全国比较,明显不足的医疗专业人员有护理、妇幼保健、检验、放射、预防医学等[18];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所带来更为大众化的卫生服务所需的专门人才如医学营养、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精神卫生等也同样缺乏。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尚未建立起一支较为完善的专业卫生队伍,尤其在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上,还没有针对社区卫生服务特点开设适宜的专业,而现有卫技人员的培训方面也尚待加强。

1.4.3卫生机构中人员相对饱和与人才不足共存从目前来看,我省卫生技术人员千人均占有量与全国比较,仍处于落后状态,据卫生部统计,2007年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为3.66,河北省为3.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

但事实上不同层次卫生机构的在编人员基本上处于相对饱和状态,甚至人员膨胀。

所谓相对饱和或人员膨胀,是指部分医疗机构,高层次和急需的卫生技术专门人才相对缺乏,而非卫生技术人员和低层次卫生技术人员确占有比例过大的现象。

从而导致低水平非技术人员包袱甩不掉,急需的高层次卫技人才又进不来的两难局面。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医疗设备陈旧落后、工作及生活条件差等原因,基层卫生机构很难吸引卫生专门人才,导致其卫生专门人才缺乏现象十分严重。

1.4.4卫生经费投入不足阻碍事业发展和在职卫技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就全省卫生总经费的投入来看,虽然年均增长率在逐年加大,并且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由于基数小,与全国拉开的差距并没有缩小,目前仍处于落后状态,如1998年全省卫生事业费70748.52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3.1%;人均卫生事业费10.79元,同年全国平均为18.52元,我省排第28位(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排倒数第四)。

在调查的11市中,有的市尚未落实省里提出的提取不少于1%的业务总收入用于卫生科技发展的要求;对人才培养的专项经费不能兑现或不能足额兑现等现象还较为普遍存在。

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严重影向了全省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制约了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高科技成果的产出、开发及利用[18]。

2007年全省卫生费用筹资总额为479.3306842亿元,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5.63%,人均卫生总费用690.38元,同年全国人均卫生费用为854.43元,我省人均卫生费用仍明显低于全国水平[20]。

1.5解决问题的策略

结合我省卫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结构不合理、高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卫生机构中人员相对饱和与人才不足共存、卫生专门人才流向不畅通、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卫生经费投入不足等阻碍卫生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以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新形势下的对卫生人才队伍的全新要求。

通过广泛开展我省卫生人力资源普查,组织省内卫生机构和相关人员填写调查表,收集基线信息的同时,合理利用我省卫生人才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信息。

发现存在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策略。

2研究目的、目标及产出

2.1目的通过广泛组织和发动省内卫生机构和相关卫生人员填写调查表的方式,收集基线信息,结合我省卫生人才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从而掌握我最新的卫生人力资源动态。

为我省制定新的卫生人力政策、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和信息支持。

2.2具体目标

2.2.1完成全省卫生人力普查工作

2.2.2完成网络直报数据库的转化工作

2.2.3构建我省生人力数据库系统

2.2.4完成全省卫生人力结构分析报告

2.2.3完成全省卫生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建议方案

2.3产出

2.3.1为全省卫生系统提供完善的卫生人力资源数据供决策参考

2.3.2可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2.3.3可为各级各类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人力分析结果

2.3.4为全省卫生人力培训提供基本信息

2.3.5为全省卫生人力预测和规划奠定基础

3研究方法

3.1信息收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3.2数据处理使用SPSS软件包

4研究计划

5研究基础

近年来,本课题组先后三次完成了全省卫生人力现状和预测规划研究,并向有关部门提交了研究报告。

专题组具有开展我省卫生人力现状与需求研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

卫生厅卫生人才网上直报系统可为本课题提供基本统计信息,课题组成员能够很好的完成课题任务,厅人事处和项目办及医科大学为本课题提供办公设备及相关应用软件。

6投资核算

内容

投入要素

金额(万元)

人力

设备

材料

调查准备

打印系统

文具

调查实施

交通工具

调查表资料

数据整理

计算机

文具、资料

研发数据库

计算机

文具、资料

数据分析

计算机

文具、资料

质量监督

计算机

文具、资料

撰写研究报告

计算机

文具、资料

合计

14.2

7质量控制

7.12009年7月底之前,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初稿是否准备完成。

7.22009年8月底之前,是否组织专家论证通过、是否完成小范围预调查。

7.32010年3月底之前,是否完成基线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

调查过程中是否进行全程的质量控制。

7.42010年4月底之前,是否完成数据录入。

7.52010年5月底之前,是否完成人力报告的撰写。

 

参考文献

[1]2006年世界卫生报告——通力合作,增进健康

[2]2008年世界卫生报告——初级卫生保健:

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

[3]ChantAD.Aconfusionofroles:

manpowerintheNationalHealthSer-vice.J.R.Soc.Med,1998,91:

63-65.

[4]陈育德,毛嘉文,伍晓玲,等.80年代以来我国医院资源及其利用简况.中国医院管理,1999,19:

5-7.

[5] 龚幼龙,严非,冯玲芳.农村卫生人力的定量研究.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97,17:

3-5

[6]龚幼龙,冯学山.卫生服务研究[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5-219.

[7]刘典恩.市场、价值取向、政府之于医疗卫生[J].医学与哲学,2006,27(3):

6.

[8]刘冰,王保郧,卢祖洵.我国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其研究进展.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10月第25卷第5期ChineseJournalofSocialMedicine,October2008,Vo.l25,No.

[9]鲲鹏,何光俊,宋世震,向兵,叶方立.我国东西部卫生人力资源对比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3期

[10]周达生,朱正娥,覃方斌,等.铁路卫生系统人力现状分析与评价.铁道医学,1996,24:

235-237.

[11]徐缓,罗启华,范忠群.东风汽车公司社区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00,3:

116-117.

[12]杜大富,吴树山.试论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8.22-23

[13] 凌莉,方积乾,黄飞,等.广东省卫生人才1978-1995年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9,15(11):

582-584.

[14]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2006年中国卫生人力报告[R].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

[15]关于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状况和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建议[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4.

[16]刘雪琴,陈玉平.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12(12):

929.

[17]《河北卫生年鉴》编辑委员会,《河北卫生年鉴2008》.

[18]张增学,乔艳华.河北省卫生人力现状分析与思考.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年12月,第19卷第4期

[19]2008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2008》,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