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075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考点考法训练 专题13 实验与探究整理.docx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考法训练专题13实验与探究整理

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考法训练专题13实验与探究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考法训练专题13实验与探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高考2017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考点考法训练专题13实验与探究的全部内容。

专题十三 实验与探究

高频考点一 教材实验 

考法一  

1.(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二中三模,4)实验操作不当一般情况下不能达到预期结果,但有的实验或调查若能及时调整也能完成。

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提取光合作用色素实验中,如发现滤液颜色太浅,可往滤液中再添加适量CaCO3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时,如发现试管中溶液pH为0。

9时,可调至中性

C.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如发现样本太少,可扩大调查范围,已获得原始数据不能再用

D.鉴定蛋清中蛋白质时,发现只有斐林试剂的甲、乙液,可减少滴加斐林试剂乙液的量

【答案】D

【解析】CaCO3可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滤液中再添加无效,A错误;唾液淀粉酶在pH为0.9强酸下会不可逆地变性失活,再调回中性也不能恢复,B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扩大调查范围后,原来的数据可以继续用,C错误;鉴定蛋清中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与斐林试剂都是NaOH溶液和CuSO4溶液,但是双缩脲试剂中CuSO4溶液的浓度较低一些,故D正确。

2.(2016湖北宜昌部分示范高中高三期中联考,6)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和实验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实验中,可观察到黑藻细胞中的带状叶绿体 ②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③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④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作用相同 ⑤双缩脲试剂和蛋白质的蓝色反应,不需加热

⑥用过氧化氢作实验材料可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  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黑藻细胞中的叶绿体为椭球状;提取色素用无水乙醇,层析液是分离色素的试剂;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为紫色反应;过氧化氢在温度升高时分解加快,所以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故选C。

3.(2014课标全国Ⅰ,29)回答下列问题:

(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着色。

(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

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解析】

(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解离的作用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使染色体着色。

(2)细胞核的功能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考法二  教材中经典实验与调查类实验的分析

4.(2016湖北枣阳白水高级中学高三模拟,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是植物弯曲生长的原因

B.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活动程序包括低温诱导、解离固定、漂洗、染色、制片等

C.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

D.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时,琼脂块体积是自变量,NaOH扩散速度是因变量

【答案】B

【解析】达尔文向光性实验中并未证明引起弯曲生长的是生长素,A错误;观察根尖细胞中染色体加倍实验中,首先进行低温诱导,然后再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B正确;提取色素的原理是色素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是分离色素的原理,C错误;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时,NaOH扩散的深度为因变量,D错误。

5.(2016福建龙海高三模拟,24)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B.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土壤、水和空气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答案】C

【解析】孟德尔以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总结出了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规律,并通过豌豆的测交实验验证了两大规律,故A错.范·海尔蒙特基于柳枝扦插实验,认为植物生长的养料来自水,B错。

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故C正确。

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6.(2016湖南新田一中二轮复习训练,7)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

多次计数取平均值

B

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预实验确定浓度范围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

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答案】B

【解析】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应该是找到浓度范围后,再细分浓度梯度,反复实验,找到最适合浓度,B错误。

考法三  科学研究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7.(2016山东师大附中三模,6)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结果错误的是(  )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CO2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H218O

B.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答案】A

【解析】小鼠吸入的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H218O,H218O又可以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生成CO2,所以呼出的CO2会含有18O,同时H218O还可以经肾脏随尿排出,A错误。

8.(2016课标全国Ⅱ,6)高中生物学实验中,以下操作对估测结果的数值准确性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A.估测细胞周期各期时长,可统计多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量所占比例

B.估测狭长样地中蒲公英数量,可用等距取样法选取样方

C.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可用滴管从静置培养液的中层取样

D.估测某地域灰地鼠的数量,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C

【解析】A项,估测细胞周期各期时长时,统计多个视野中各时期细胞数量所占比例,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B项,狭长样地中最好使用等距取样法选取样方,测得结果更为准确;C项,估测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时,需要将培养瓶振荡摇匀培养液后取样,若直接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层取样,酵母菌分布不均匀,测得结果不够准确;D项,灰地鼠活动能力较强,常用标志重捕法估测其种群数量。

9.(2016四川成都七中高三入学考试,1)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胞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演绎法

③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模型建构法

④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答案】B

【解析】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方法是纸层析法,而不是差速离心法,⑤错误.

高频考点二 实验分析与探究

考法一  实验分析与修正

10.(2016福建漳州调研,31)小张查阅资料得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下表是他为此进行的验证实验,但因各组结果相同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以下改进措施中可行的是(  )

试管

实验温度

3%淀粉溶液

2%α-淀

粉酶溶液

1min后碘液检测

1

50℃

2mL

1mL

溶液呈现棕黄色

2

55℃

2mL

1mL

溶液呈现棕黄色

3

60℃

2mL

1mL

溶液呈现棕黄色

A.将实验温度改为0℃、55℃、100℃

B.将淀粉溶液体积改为4mL或将α-淀粉酶溶液浓度改为1%

C.将实验时间改为15分钟

D.将碘液改为斐林试剂

【答案】B

【解析】验证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将实验温度设置为0℃、55℃、100℃,因为温度梯度过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酶的最适温度就是55℃,A错误;试管1、2、3没能成功,是因为所用淀粉量过少,或者酶量较多,酶具有高效性,故在50℃、55℃、60℃条件下都没有淀粉剩余,可以增加淀粉量或者减少酶量,重新设置实验,B正确;碘液遇淀粉变蓝,与时间长短关系不大,C错误;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需要水浴加热,会破坏设置的温度条件,D错误。

11.(2016宁夏自主招生模拟,7)下图是探究pH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肝脏研磨液可以用__________来代替。

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哪些是无关变量(答出主要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验证酶的高效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

(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4)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答案】

(1)H2O2酶 H2O2溶液的量、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反应时间等

(2)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FeCl3溶液

(3)不能 H2O2在高温下本身能分解 (4)蛋白质或RNA

【解析】

(1)本题探究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故可用过氧化氢酶代替肝脏研磨液。

实验中H2O2溶液的量、滤纸片的大小和数量、反应时间等都可能影响实验结果,属于无关变量,需保证等量或一致。

(2)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所以需增加一组用无机催化剂代替肝脏研磨液的对照.(3)由于过氧化氢在高温下会分解,验证温度影响酶活性时,温度为自变量,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结果,所以不能用本实验装置。

(4)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考法二  实验设计与完善

1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

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

请分析回答:

 

   甲            乙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3个).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答案】

(1)有无氧气 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任意写出其中3个即可)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实验步骤]

①等量 ②(两侧)液面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

②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

③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

【解析】该实验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即有无氧气为实验变量,因变量为葡萄糖的消耗量,无关变量为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无氧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和有氧呼吸(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半透膜两侧分别加入等量滤液l和滤液2,因为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故葡萄糖消耗越多的滤液其溶液浓度越低,通过观察A、B两侧液面高度变化即可推测出哪种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较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