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312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教学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教学要求:

1、培养热爱大自然,追求新鲜知识的童心。

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

  3、揣摩和理解文章精彩的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

(2)记叙的感情色彩。

2、难点:

(1)两相对照的结构特点及其过渡。

(2)对三味书屋内容和写法的理解。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童年如歌如画。

它像一支动听的歌,陪伴着我们走过人生的历程;它又像一幅美丽的画,展示着人生的缤纷。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板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选自《朝花夕拾》

2、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1936):

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早晨,这里指童年;“夕”本来指晚上,这里指成年或老年,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

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1

3、解题:

①齐读文章标题,它点明了文章写哪两个地方的生活?

明确: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②“从……到……”表明文章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明确:

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1

(二)初读课文(25’)

1、全文共24个自然段,记叙了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许多趣事。

如果你把自己看做是鲁迅的同学,你在那种情境下最喜欢做哪些事?

为什么?

(课前预习题目。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事情说,但要求说出趣在何处。

(生答略)

2、花5分钟整理自己的思绪。

请同学上讲台交流,注意:

要说出“自己”所做事的趣味。

(三)分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

(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

(两句)

(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

(百草园)

(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

(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板书: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

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

(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明确:

不矛盾。

“似乎”和“确凿”连用,貌似矛盾,其实正是作者用词准确之处。

“似乎”是因为时间已经隔了七八年,对下面“确凿”的断定有些踌躇;“确凿”是写此文时,作者用成人的眼光断定的。

再齐读第一自然段。

2

(四)分析课文第第二自然段段

①仔细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②自由大声诵读第2自然段3遍,争取不看书,能按顺序背出作者描写百草园的景物,并加上修饰语。

学生读时,板书: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美好的单是……就有……

景物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③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明确:

“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的句式。

④这一段写的是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

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些是春季景色?

哪些是夏季景色?

哪些是秋季景色?

明确: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是春季景色;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夏季景色;

“油蛉低唱”、“蟋蟀弹琴”、“带小球的覆盆子”是秋季景色。

作者先用两个“不必说”宕开一笔,为的是突出下面“单是”的内容。

既然“单是”就已趣味无穷,那么园中的佳趣定然比比皆是。

⑤准确齐读第2自然段。

思考:

段中哪些景物写的是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明确:

状貌(包括动态):

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拥肿的何首乌根、

声音:

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

色彩:

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

味道:

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⑥整段文字用“不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的句式“引出了14种景物。

其实,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作者写到了四件趣事,哪四件呢?

请同学们找出来,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

明确:

1、翻砖找蜈蚣;2、用手指按斑蝥;3、拔何首乌;4、摘覆盆子。

⑦齐读第2自然段。

在这段的记叙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字里行间。

不信,请同学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描写。

你能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作者写景时洋溢着感情吗?

(可以抓句式谈;也可以抓词语谈)

明确:

1、“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既写出了鸟儿的轻灵,又写出了孩子的羡慕之情;

2、“低唱”、“弹琴”、则写出了我对虫声的欣赏;

3、斑蝥在儿童心里简直是一个奇妙的玩具,字里行间渗透了“我“好奇逗乐的心理;

4、写覆盆子的形、色、味,都透露出一股喜爱之情;

5、像“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就是富于感情色彩的词语,描写景物所用的动词、形容词不仅确切、明丽,而且蕴含着喜爱之情。

……

⑧、根据黑板板书提示,自由背诵第2自然段。

⑨、小结第2自然段:

结合黑板板书小结。

本段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色。

先写静景,后写动景;写静景,由低到高,写动景,由高到低。

井然有序。

“必说……也不必说……。

单是……就有……”,由植物到动物,使景物写得既井井有条,但又错综交织,浑然一体。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1、抄写生词2遍;(已做好)

2、抄写第2自然段,并写一篇不得少于300字的赏析。

(做在作文本上)

4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板书: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鲁迅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的第2自然段,它主要描绘了百草园春、夏、秋三个季节的美好景色。

齐读第2自然段。

百草园的美好景物

板书: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美女蛇的故事(神秘)

雪地捕鸟(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二)分析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1、过渡: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作者写百草园“可乐”,先写景物“可乐”,后写趣事“可乐”。

文章哪些段落在写冬季的百草园?

冬天在百草园又有哪些有趣的事呢?

齐读第7、8两个自然段。

2、明确: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乏味。

如果下了雪,可以带给我们什么乐趣?

拍雪人、塑雪罗汉、雪地捕鸟板书:

雪地捕鸟

3、写捕鸟,先不直接写,而是先写园不相宜拍雪人和塑雪罗汉。

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了。

写雪地捕鸟,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请同学们默读第7自然段,用笔圈出捕鸟的动作。

明确: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板书:

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

4、齐读捕鸟语句,体会句中包含的感情。

明确:

这些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乐在其中。

5、试着表演一下雪地捕鸟的趣事。

6、小结:

这写的还是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乐趣,再次暗点“乐园”。

作者在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时,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的。

5

(三)分析第三——六自然段

1、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

[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

(不要求背课文)

[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

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

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

(神奇)

(四)课文第一部分总结

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

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五)分析第九自然段(过渡段)

1、齐读第9段,这一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

这段文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

真切表达了“我”对百草园恋恋不舍的稚态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略)

(六)分析第二部分(第10——24自然段)

1、仔细默读课文第二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再现了“我”在三味书屋读书生活的几件事。

板书:

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明确:

①提问“怪哉”一虫的事;

②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去自寻乐趣;

③师生读书的场面;

④学生做游戏,画画儿。

2、通过这部分的阅读,你觉得寿先生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为什么?

明确:

寿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渊博”的人,他比较开明,对学生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

(略)

3、三味书屋的教学方法怎样?

明确:

三味书屋用的是当时通行的教学方法。

老师教,主要是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把学生叫到自己身边听讲,就是课文中所说的“上生书”。

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

但有一些陈腐、艰深的东西,不管学生懂不懂,一律叫学生朗读、背诵。

6

那么,鲁迅希望有一种什么样的儿童教育?

明确:

鲁迅先生希望能有一种满足儿童求知欲望的、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的教育。

除了学习书本外,比如还要让儿童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各种活动、给儿童讲故事等等。

(七)总结全文

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

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比照(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否定了束缚儿童智力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方法、内容。

(八)布置作业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解决书p50课后“探究练习三”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   欣赏法:

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   讲授法:

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   练习法: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

 

①古文字系统

甲古文——钟鼎文——篆书

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请学生讨论这几种字体的特点?

)古文字是一种以象形为主的字体。

 

②今文字系统

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到了秦末、汉初这一时期,各地交流日见繁多而小篆书写较慢,不能满足需要,隶书便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隶书另一层意思是平民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种草写的章草(独草),这时笔墨纸都已出现,对书法的独立创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狂草在魏晋出现,唐朝的张旭、怀素将它推向顶峰;行书出现于晋,是一种介于楷、行之间的字体;楷书也是魏晋出现,唐朝达到顶峰,著名的书法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请学生谈一下对今文字是怎样理解的?

),教师进行归纳: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已经摆脱了象形走向抽象化。

 

B主要书体的形式特征 

①古文字:

甲骨文,由于它处于文明的萌芽时期,故字形错落有致辞,纯古可爱,目前发现的总共有3000多字,可认识的约1800字。

金文,处在文明的发展初期,线条朴实质感饱满而丰腴,因它多附在金属器皿上,所以保存完整。

石鼓文是战国时期秦的文字,记载的是君王外出狩猎和祈祷丰年,秦篆是一种严谨刻板的纯实用性的字体,艺术价值很小。

 

②今文字:

隶书是在秦篆严谨的压抑下出现的一种潇洒开放型的新字体,课本图例《张迁碑》结构方正,四周平稳,刚劲沉着,是汉碑方笔的典范,章草是在隶书基础上更艺术化,实用化的字体,索靖《急就章》便是这种字体的代表作,字字独立,高古凝重,楷书有两大部分构成:

魏碑、唐楷魏碑是北魏时期优秀书法作品的统称。

《郑文公碑》和《始平公造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前者气势纵横,雄浑深厚,劲健绝逸是圆笔的典型;唐楷中的《醴泉铭》法度森严、遒劲雄强,浑穆古拙、浑厚刚健,《神策军碑》精练苍劲、风神整峻、法度谨严,以上三种书体分别代表了唐楷三个时期的不同特点。

《兰亭序》和《洛神赋》作者分别是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两座高峰,前者气骨雄骏、风神跌宕、秀逸萧散的境界,后者在技法上达到了由拙到巧、笔墨洗练、丝丝入扣的微妙的境界。

他们都是不拘泥于传统的章法和技能,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文征明的书法文雅自如,现代书家沈尹默在继承传统书法方面起到了不可魔灭的作用。

 

3、欣赏要点:

先找几位同学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或原则是什么?

[或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学生谈完后,对他们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自己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书法艺术的欣赏活动,有着不同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征,欣赏书法伤口不可能获得相对直接的印象、辨识与教益,也不可能单纯为了使学生辨识书写的内容,去探讨言词语汇上的优劣。

进而得出:

书法主要是通过对抽象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结合讲授出示古代书法名作的图片,并与一般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什么是格调节器高雅,什么是粗庸平常)。

书法可以说是无声的音乐,抽象的绘画,线条流动的诗歌。

 

四、课堂评价:

 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板书。

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着重分析学生在书体形式特点和审美欣赏方面表现出的得失。

让学生懂得在欣赏书法时主要是通过对抽像的点画线条、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等有“情趣意味“的形式,从客观物象各种美的体态,安致这些独有的特性中,使人们在欣赏时得到精神上健康闲静的愉悦和人们意念境界里的美妙享受。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