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9816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docx

版电气规范强条汇总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供配电系统

3.2.8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3.3.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配变电所

4.3.5设置在民用建筑中的变压器,应选择干式、气体绝缘或非可燃性液体绝缘的变压器。

当单台变压器油量为100kg及以上时,应设置单独的变压器室。

4.7.3当成排布置的配电屏长度大于6m时,屏后面的通道应设有两个出口。

当两出口之间的距离大于15m时,应增加出口。

(土建要求)4.9.1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非燃或难燃介质的电力变压器室、电压为10(6)kV的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低压配电装置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土建要求)4.9.2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配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2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3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4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5配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低压配电

7.4.2低压配电导体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确定的导体截面,其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和按保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

     2)线路电压损失不应超过允许值;

     3)导体应满足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4)导体最小截面应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配电线路每一相导体截面不应小于表7.4.2的规定。

表7.4.2导体最小允许截面

7.4.6外界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导体。

7.5.2在TN-C系统中,严禁断开PEN导体,不得装设断开PEN导体的电器。

7.6.2配电线路的短路保护应在短路电流对导体和连接件产生的热效应和机械力造成危险之前切断短路电流。

7.6.4配电线路的过负荷保护,应在过负荷电流引起的导体温升对导体的绝缘、接头、端子或导体周围的物质造成损害前切断负荷电流。

对于突然断电比过负荷造成的损失更大的线路,该线路的过负荷保护应作用于信号而不应切断电路。

7.7.5对于相导体对地标称电压为220V的TN系统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保护,其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配电线路或仅供给固定式电气设备用电的末端线路,不应大于5s;

    2对于供电给手持式电气设备和移动式电气设备末端线路或插座回路,不应大于0.4s。

民用建筑物防雷

11.1.7在防雷装置与其他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此部分可参照防雷规范)11.2.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物;

    2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

    3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档案馆、大型博展建筑物;特大型、大型铁路旅客站;国际性的航空港、通信枢纽;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物;国际港口客运站;

    4国家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6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11.2.4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建筑物,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2省级大型计算中心和装有重要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319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50m的其他民用建筑物;

    4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且小于或等于0.06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5年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且小于或等于0.3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民用建筑物;

    6建筑群中最高的建筑物或位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7通过调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8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15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大于或等于20m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

11.6.1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11.8.9当采用敷设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单根钢筋或圆钢作为防雷装置时,钢筋或圆钢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

11.9.5当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由TN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其配电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的接地形式。

接地和特殊场所的安全防护

12.2.3采用TN-C-S系统时,当保护导体与中性导体从某点分开后不应再合并,且中性导体不应再接地。

12.2.6IT系统中包括中性导体在内的任何带电部分严禁直接接地。

IT系统中的电源系统对地应保持良好的绝缘状态。

12.3.4下列部分严禁保护接地:

    1采用设置绝缘场所保护方式的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及外界可导电部分;

    2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联结保护方式的所有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及外界可导电部分;

    3采用电气隔离保护方式的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及外界可导电部分;

    4在采用双重绝缘及加强绝缘保护方式中的绝缘外护物里面的可导电部分。

12.5.2在地下禁止采用裸铝导体作接地极或接地导体。

12.5.4包括配线用的钢导管及金属线槽在内的外界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导体。

PEN导体必须与相导体具有相同的绝缘水平。

12.6.2手持式电气设备应采用专用保护接地芯导体,且该芯导体严禁用来通过工作电流。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14.9.4系统监控中心应设置为禁区,应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进行内外联络的通信手段,并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和留有向上一级接处警中心报警的通信接口。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4.1下列建筑或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制鞋、制衣、玩具、电子等类似用途的厂房;

    2每座占地面积大于1000m2的棉、毛、丝、麻、化纤及其制品的仓库,占地面积大于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卷烟仓库;

    3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展览、财贸金融、客运和货运等类似用途的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

    4图书或文物的珍藏库,每座藏书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重要的档案馆;

    5地市级及以上广播电视建筑、邮政建筑、电信建筑,城市或区域性电力、交通和防灾等指挥调度建筑;

    6特等、甲等剧场,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其他等级的剧场或电影院,座位数超过2000个的会堂或礼堂,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

    7大、中型幼儿园的儿童用房等场所,老年人建筑,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疗养院的病房楼、旅馆建筑和其他儿童活动场所,不少于200床位的医院门诊楼、病房楼和手术部等;

    8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9净高大于2.6m且可燃物较多的技术夹层,净高大于0.8m且有可燃物的闷顶或吊顶内;

    10电子信息系统的主机房及其控制室、记录介质库,特殊贵重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机器、仪表、仪器设备室、贵重物品库房;

    11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50m2的可燃物品库房和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营业厅;

    12其他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13设置机械排烟、防烟系统,雨淋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需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锁动作的场所或部位。

8.4.3建筑内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电气

10.1.1下列建筑物的消防用电应按一级负荷供电:

    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乙、丙类厂房和丙类仓库;

    2一类高层民用建筑。

10.1.2下列建筑物、储罐(区)和堆场的消防用电应按二级负荷供电:

    1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0L/s的厂房(仓库);

    2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35L/s的可燃材料堆场、可燃气体储罐(区)和甲、乙类液体储罐(区);

    3粮食仓库及粮食筒仓;

    4二类高层民用建筑;

    5座位数超过1500个的电影院、剧场,座位数超过3000个的体育馆,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商店和展览建筑,省(市)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电信和财贸金融建筑,室外消防用水量大于25L/s的其他公共建筑。

10.1.5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和灯光疏散指示标志的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不应小于1.5h;

    2医疗建筑、老年人建筑、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00m2的公共建筑和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的地下、半地下建筑,不应少于1.0h;

    3其他建筑,不应少于0.5h。

10.1.6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当建筑内的生产、生活用电被切断时,应仍能保证消防用电。

    备用消防电源的供电时间和容量,应满足该建筑火灾延续时间内各消防用电设备的要求。

10.1.8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和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10.1.10消防配电线路应满足火灾时连续供电的需要,其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明敷时(包括敷设在吊顶内),应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金属导管或封闭式金属槽盒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当采用阻燃或耐火电缆并敷设在电缆井、沟内时,可不穿金属导管或采用封闭式金属槽盒保护;当采用矿物绝缘类不燃性电缆时,可直接明敷。

    2暗敷时,应穿管并应敷设在不燃性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

10.2.1架空电力线与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丙类液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的最近水平距离应符合表10.2.1的规定。

    35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与单罐容积大于200m3或总容积大于1000m3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m。

表10.2.1架空电力线与甲、乙类厂房(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等的最近水平距离(m)

10.2.4开关、插座和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措施。

    卤钨灯和额定功率不小于100W的白炽灯泡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其引入线应采用瓷管、矿棉等不燃材料作隔热保护。

    额定功率不小于60W的白炽灯、卤钨灯、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荧光高压汞灯(包括电感镇流器)等,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物体上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

10.3.1除建筑高度小于27m的住宅建筑外,民用建筑、厂房和丙类仓库的下列部位应设置疏散照明: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避难层(间);

    2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和建筑面积大于200m2的营业厅、餐厅、演播室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3建筑面积大于1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公共活动场所;

    4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

    5人员密集的厂房内的生产场所及疏散走道。

10.3.2建筑内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于疏散走道,不应低于1.0lx。

    2对于人员密集场所、避难层(间),不应低于3.0lx;对于病房楼或手术部的避难间,不应低于10.0lx。

    3对于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避难走道,不应低于5.0lx。

10.3.3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自备发电机房、配电室、防排烟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正常工作的消防设备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作业面的最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照度。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基本规定

3.1.6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和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超过32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

3.1.7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中,除消防控制室内设置的控制器外,每台控制器直接控制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不应跨越避难层。

3.4.1具有消防联动功能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中应设置消防控制室。

3.4.4消防控制室应有相应的竣工图纸、各分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值班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及值班记录等文件资料。

3.4.6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

消防联动控制设计

4.1.1消防联动控制器应能按设定的控制逻辑向各相关的受控设备发出联动控制信号,并接受相关设备的联动反馈信号。

4.1.3各受控设备接口的特性参数应与消防联动控制器发出的联动控制信号相匹配。

4.1.4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

4.1.6需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控制的消防设备,其联动触发信号应采用两个独立的报警触发装置报警信号的“与”逻辑组合。

4.8.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火灾声光警报器,并应在确认火灾后启动建筑内的所有火灾声光警报器。

4.8.4火灾声警报器设置带有语音提示功能时,应同时设置语音同步器。

4.8.5同一建筑内设置多个火灾声警报器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同时启动和停止所有火灾声警报器工作。

4.8.7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应设置消防应急广播。

4.8.12消防应急广播与普通广播或背景音乐广播合用时,应具有强制切入消防应急广播的功能。

系统设备的设置

6.5.2每个报警区域内应均匀设置火灾警报器,其声压级不应小于60dB;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其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

6.7.1消防专用电话网络应为独立的消防通信系统。

6.7.5消防控制室、消防值班室或企业消防站等处,应设置可直接报警的外线电话。

6.8.2模块严禁设置在配电(控制)柜(箱)内。

6.8.3本报警区域内的模块不应控制其他报警区域的设备。

系统供电

10.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置交流电源和蓄电池备用电源。

布线

11.2.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应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

11.2.5不同电压等级的线缆不应穿入同一根保护管内,当合用同一线槽时,线槽内应有隔板分隔。

典型场所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1.11隧道内设置的消防设备的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65。

12.2.3采用光栅光纤感温火灾探测器保护外浮顶油罐时,两个相邻光栅间距离不应大于3m。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3.0.1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害时。

2)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时。

3)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2在一级负荷中,当中断供电将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或发生中毒、爆炸和火灾等情况的负荷,以及特别重要场所的不允许中断供电的负荷,应视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3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二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时。

2)中断供电将影响较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

4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应为三级负荷。

3.0.2一级负荷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当一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3.0.3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供电,应符合下列要求:

1除应由双重电源供电外,尚应增设应急电源,并严禁将其他负荷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2设备的供电电源的切换时间,应满足设备允许中断供电的要求。

3.0.9备用电源的负荷严禁接入应急供电系统。

电源及供电系统

4.0.2应急电源与正常电源之间,应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当有特殊要求,应急电源向正常电源转换需短暂并列运行时,应采取安全运行的措施。

2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2013

所址选择

2.0.2油浸变压器的车间内变电所,不应设在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当设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内时,建筑物应采取局部防火措施。

配变电装置的布置

4.1.3户内变电所每台油量大于或等于100kg的油浸三相变压器,应设在单独的变压器室内,并应有储油或挡油、排油等防火设施。

4.2.3当露天或半露天变压器供给一级负荷用电时,相邻油浸变压器的净距不应小于5m;当小于5m时,应设置防火墙。

对有关专业的要求

6.1.1变压器室、配电室和电容器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6.1.2位于下列场所的油浸变压器室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1有火灾危险的车间内;

    2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

    3附近有粮、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堆场;

    4民用建筑物内,门通向其他相邻房间;

    5油浸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6.1.3民用建筑内变电所防火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2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通向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3变电所位于单层建筑物内或多层建筑物的一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4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其他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5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6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6.1.5当露天或半露天变电所安装油浸变压器,且变压器外廓与生产建筑物外墙的距离小于5m时,建筑物外墙在下列范围内不得有门、窗或通风孔:

    1油量大于1000kg时,在变压器总高度加3m及外廓两侧各加3m的范围内;

    2油量小于或等于1000kg时,在变压器总高度加3m及外廓两侧各加1.5m的范围内。

6.1.6高层建筑物的裙房和多层建筑物内的附设变电所及车间内变电所的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储油池。

6.1.7当设置容量不低于20%变压器油量的挡油池时,应有能将油排到安全场所的设施。

位于下列场所的油浸变压器室,应设置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储油池或挡油设施:

    1容易沉积可燃粉尘、可燃纤维的场所;

    2附近有粮、棉及其他易燃物大量集中的露天场所;

    3油浸变压器室下面有地下室。

6.1.9在多层建筑物或高层建筑物裙房的首层布置油浸变压器的变电站时,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不燃烧体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槛墙。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3.1.4在TN-C系统中不应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隔离,严禁将保护接地中性导体接入开关电器。

3.1.7半导体开关电器,严禁作为隔离电器。

3.1.10隔离器、熔断器和连接片,严禁作为功能性开关电器。

3.1.12采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作为间接接触防护电器的回路时,必须装设保护导体。

3.2.13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严禁作为保护接地中性导体的一部分。

(民规已有)

配电设备的布置

4.2.6配电室通道上方裸带电体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2.5m;当低于2.5m时,应设置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规定的IP××B级或IP2×级的遮栏或外护物,遮栏或外护物底部距地面的高度不应低于2.2m。

配电线路的敷设

7.4.1除配电室外,无遮护的裸导体至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5m;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4208的规定IP2×的网孔遮栏时,不应小于2.5m。

网状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不应小于100mm;板状遮栏与裸导体的间距,不应小于50mm。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电动机

2.3.1交流电动机应装设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的保护。

2.5.5当反转会引起危险时,反接制动的电动机应采取防止制动终了时反转的措施。

2.5.6电动机旋转方向的错误将危及人员和设备安全时,应采取防止电动机倒相造成旋转方向错误的措施。

起重运输设备

3.1.13在起重机的滑触线上严禁连接与起重机无关的用电设备。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照明节能

6.3.3办公建筑和其他类型建筑中具有办公用途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3的规定。

表6.3.3办公建筑和其他类型建筑中具有办公用途场所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6.3.4商店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4的规定。

当商店营业厅、高档商店营业厅、专卖店营业厅需装设重点照明时,该营业厅的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增加5W/m2。

表6.3.4商店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6.3.5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5的规定。

表6.3.5旅馆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6.3.6医疗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6的规定。

表6.3.6医疗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6.3.7教育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7的规定。

表6.3.7教育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6.3.9会展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9的规定。

表6.3.9会展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6.3.10交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10的规定。

表6.3.10交通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6.3.11金融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11的规定。

表6.3.11金融建筑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房间或场所

照度标准值

(lx)

照明功率密度限值(W/m2)

现行值

目标值

营业大厅

200

≤9.0

≤8.0

交易大厅

300

≤13.5

≤12.0

6.3.12工业建筑非爆炸危险场所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12的规定。

表6.3.12工业建筑非爆炸危险场所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6.3.13公共和工业建筑非爆炸危险场所通用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表6.3.13的规定。

表6.3.13公共和工业建筑非爆炸危险场所通用房间或场所照明功率密度限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