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0940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docx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大学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创造能力的培养

英文题目Introductiontoelementaryschoolmusiceducationinthecultivationofthecreativeabilitytotranslate

 

【摘要】

要培养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换句话说:

是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

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创新的教育环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营造环境;培养;发展创造力;

Abstract

tocultivatetheinnovativeabilityofapersonmustbeconductedinacertainenvironment,inotherwords:

istheenvironmentcreatedthetrulycreativepower.Onlywithstronginnovationatmosphereandenvironmentofinnovation,toachievetothecultivationofcreativetalent.Inmusicclassroomteachingbycreatinginnovativeeducationenvironment,tocultivatethestudents'observationability,independentthinking,languageexpressionability,practicalabilityandperformanceabilityandotherability,eventuallymakethefurtherdevelopmentofstudents'creativeability

keywords

buildenvironment;cultivation;developmentofcreativity;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1

一、音乐教育现状2

(一)教育基础差2

(二)底子薄2

(三)发展不平衡2

二、音乐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3

(一)音乐使人”聪明”3

(二)音乐有助于放松,提高学习效率4

(三)学习音乐有助于拓展想象力5

(四)学习音乐有利于左右手、脑的协调发展5

(五)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6

(六)学习音乐可以促进情商发展7

三、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7

(一)欣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7

(二)唱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8

(三)器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8

(四)创作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9

四、教学措施10

(一)搭设创新的支点10

(二)体会创新的趣点10

结束语11

致谢词12

参考文献13

绪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会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美感,从而达到能够表达和创造音乐美感的目的。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创造是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真正动力。

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科学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没有发明创造是不可能的。

现代社会,一个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造就敢于创新和善于创造的创造性人才。

所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

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教学,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施的。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即使是经过改革后的启发式教学也存在着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的偏颇。

在音乐教学中,过去我们认为学生会演唱、演奏就是个好学生了,现在看就不够了,不仅会演唱、演奏,还要会创作,才是好学生。

只有敢于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才能的人。

一、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育基础差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教歌只是简单的把一首歌唱好唱完整,学生只要动动嘴巴跟老师一起把歌唱完,一首曲子就“圆满”收场了。

对于学生来说只是紧张学习的一种调节剂,“真正”起到了放松效果的娱乐方式。

我所实习的学校是临川罗湖的一所乡村小学,在其学校担任学前班的音乐教师,前辈们指导我只要把一首歌教会了并且学生都能唱了,这堂音乐课就结束了。

我遵循前辈所授方法教给我的学生们,果然各个都会唱了,可是这首歌唱的是什么他们就不知道了。

例如:

老教师指导我上第一堂的时候我在其旁听,发现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架电子琴都没有。

先是给学生范唱一遍,问学生好不好听,学生只说好听,具体好听在哪却是不知所云。

一节课下来反复教反复唱终于结束了这堂“有趣”的音乐课。

(二)底子薄

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够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不高,音乐师资缺额大。

例如,我所在学校音乐教师一般是唱歌比较好听的老师来上音乐课,对音乐的理解和基本知识完全不懂。

根本就没有一个是学过音乐教学,更别说是取得音乐教师资格证了。

同时,据我观察,发现与我一同下去实习的校友们所在学校也不具备这些教师资源,都是安排年轻有活力会唱歌的老师担任音乐教学。

(三)发展不平衡

我国中小学教育一直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下,在高考指挥棒的制约下,从学校到家长、学生都过分地强调文化科的发展,忽视对学生音乐教育能力的培养,音乐课时被削减,有的学校音乐课甚至被取消。

因此有些学生只懂数理化,文化课成绩很好,但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没有远大的理想,对国家、社会漠不关心,不能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

形成身心健康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

二、音乐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

(一)音乐使人”聪明”

文艺创作的心理活动,有种种特殊的规律,但它无论多特殊,都不能不受大脑的物质特性和一般活动法则的制约。

例如,大脑作为一种特殊物质,其重要特性之一,是它既能反映又能创新。

大脑的意识活动,如照相机一般,既能够客观反映事物,并且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等作多方面的反映,但它又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反映、留下印象,它如同一座奇异的加工厂,具有惊人的能动性,能够对反映进行各种各样的加工。

也就是说,大脑具有发明创造的能力。

又如,大脑具有“左右协作”的特性。

科学实验证明,大脑的各部分有不同的机能,如额叶是动觉中枢,顶叶是肤觉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等等,这是较为粗略的机能定位。

这些机能又是大脑的左右两半球交叉控制的,两半球由胼胝体联结起来,其中有数以亿计的神经纤维把左右脑沟通。

所以,两边的活动息息相通。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又通过长期的实验研究进而证明大脑两半球的更加深刻的分工协作关系,并因此而获得1981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奖。

他的研究证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首先是有分工的,左半球具有语言的、概念的、分析的、连续的和计算的能力,因此主要分担与抽象思维、数理计算、分析细节、逻辑推理之类有关的任务;右半球则具有感知并识别音乐、图形等整体性映象和形成空间观念的能力,因此主要分担与直观、形象有关的认知和思维活动。

这是二者的大致分工。

但分工不等于割裂。

大脑的两半球不是“各自为政”,而是紧密协作的,因为有了这种协作,人类的各种认识和创造活动才得以顺利进行。

以听人说话为例,进行中就有左右脑的密切协作。

因为听人说话,离不开对声音、调子的感知,这是由右脑分管的;但要理解和掌握这声音调子(它们都是符号)所代表或象征的意义及其连续关系,则由左脑分管。

所以语言的能力虽然是左脑的“专业功能”,但在其实际运用中,却离不开右脑的协作(书面语要由右脑感知文字符号,也不例外)。

大脑的“左右协作”,对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心理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为大脑两半球既有一定分工,即左半球偏重抽象的理性活动,右半球偏重具象

的感性活动,它们彼此相辅相成,这就从大脑的生理机制和功能上决定了文艺创作和欣赏中必然有感性心理活动和理性心理活动的辨证联系。

(二)音乐有助于放松,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的革命》说音乐的作用有三个:

一、帮助你放松;二、激活右脑接收新信息;三、帮助将信息移入长期记忆库中。

  该书指出音乐有助于放松,而许多研究人员现在相信当我们的大脑处于“放松性警觉”状态时,我们能更快更有效地吸收信息。

   高效学习的真正钥匙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放松性警觉(relaxedalertness)。

这种放松的心态是你每次开始学习时必须具备的。

 正如电视和电台广告每天证实的那样,当音乐配于文字,许多音乐能帮助你记住信息内容。

研究人员发现,一些巴洛克音乐是快速提高学习的理性音乐,一部分原因是巴罗克音乐每分钟60~70拍的节奏与α脑电波一致。

放松,有利于头脑开始作新的组合。

清华大学工科学生做过一个实验,并得出结论:

8-1>8。

第一个“8”是说每日学习8小时,减去“1”即表示同学们每天抽出1小时进行课外音乐活动。

“8-1”大于“8”,说明每天有一小时课外音乐活动的同学专业学习的成绩反而高于将8小时完全用于专业学习的同学。

 这一结果说明,减去1小时专业学习进行课外音乐活动的良好效果,也显示了音乐对智能发展的有益作用。

其原因是:

一、由于时间、内容在安排上的变化,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二、音乐活动促使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而加强了思维能力。

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左右脑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方面有分工和交叉影响,科学地使用左、右侧脑会使思维能力极大提高,据说是十倍或百倍的增长;三、音乐活动培养人们的表现力、毅力、追求完美的事业心,提高人们对事物多层次的、纵横交织的谐体构成的运动的理解,对工程结构设计及组织合作诸多方面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张肖虎先生在《音乐教育学论稿》指出,大文豪雨果曾说,人类有这样的“金三角”:

数字――文字――音符。

它们是打开人类智慧大门的钥匙。

如果人们不懂得音乐,那起码将失去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类智慧。

音乐是认识、感知世界的钥匙,也是赖以创造世界的手段。

音乐正是世界上精神文明的最美好的部分。

(三)学习音乐有助于拓展想象力

张肖虎《音乐教育学论稿》还指出,听音乐则善于启发联想。

这种联想具有极大的自由性。

可以是相关事物的联想,可以是由艺术形象的启发而联想,可以由某一表现因素的特征而联想,可以由听者对音乐的过去情景、时间、地点的回忆等诸多联想……

听音乐时,不同听者(由于其欣赏力、欣赏经验,以及各种修养的区别)可有不同的理解。

其中有些部分是合理的联想或解释,为此也可以认为音乐的理解中有“多义”的可能。

从听音乐中,可以感到音乐中对事物的描述,对大自然的描绘。

作曲家在某些标题音乐中,出于某种情况用音乐进行一定的描绘,这说明音乐具有可描述性,但也同样说明音乐描述并不是“真正的”“客观的”科学描述。

只是在艺术形象中可能引入联想而产生的效果。

这也就是音乐的可描绘的“双重”特征。

就像大脑有不可思议的储存信息的能力一样,大脑也有一个相应的以新的方式重组信息的能力。

想像力的拓展有力于这种重组能力的培养。

(四)学习音乐有利于左右手、脑的协调发展

孩子从小学习音乐,各种活动如演奏打击乐、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游戏、舞蹈等等,是从简单入手逐渐复杂的。

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孩子的欣赏能力,开拓眼界。

让孩子学乐器是一个好办法,因为演奏活动会使孩子更均衡协调地使用双手。

人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不少人是“左撇子”,多数人是“右撇子”,就是左右脑发展不平衡的体现,所以人的左右手的灵活、力量都不一样。

美国一位医学专家阿特拉斯指出:

“学习演奏乐器的人,由于左右手指神经末梢经常运动,能促进大脑两半球的发展。

”又因为演奏时的视、听、触及整个肌体都必须协调一致,这样就能训练孩子多方面平衡发展,加强其思维、注意、记忆等能力的培养,能并很好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实践证明,幼时学音乐虽不一定能成为专业音乐家,但从小学音乐的孩子一般都比较聪明。

(五)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孩子学音乐,不仅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还会学得更好。

据美国一项以2年时间为期的研究调查发现,选修过音乐学科的学生,在大学入学考试中的智力、学力和性向测验中,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平均要比没选修音乐学科的学生高20-40分。

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学校乐队或交响乐团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可能性也比没参加过的同学高52%。

更值得注意的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发现,主修音乐的学生最有可能获得医学院的入学许可。

 联想起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有一句名言:

“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中启发而来的。

”爱因斯坦对音乐保持终身的喜爱,他演奏小提琴有很高的水平,经常与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钢琴)合奏,他还与比利时王后等经常合作演奏弦乐四重奏。

从上举种种实事看,学习音乐不仅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孩子们应该如何学习音乐呢?

专家们指出音乐能力的培养包含了听、唱、读、写、弹奏与创作6个项目,每个项目启蒙的时间,都与生理机能的生长有关。

胎教:

学听力。

根据教育专家研究,耳朵是所有器官中最早成熟的,早在胚胎时期就颇具雏形,因此胎教音乐主要即以培养听力为主。

3岁:

培养歌唱能力。

歌唱能力是伴随说话能力而来的,大约三足岁就可以开始有系统地训练唱歌。

4-5岁:

培养读谱能力。

4-5岁,小朋友已开始看书,同时也可开始培养阅读与书写乐谱的能力。

5岁半:

弹奏。

乐器的弹奏,与每个小朋友手指肌肉发展有关,就象握笔写字,若开始过早,难免影响肌肉的均衡发育。

一般而言,5岁半以后再开始,练琴的耐性会好些。

总之,培养音乐能力的方式很多,起跑点也不尽相同,父母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在0-3岁之间,培养孩子听音乐的习惯,3岁以后,便可以开

始培养歌唱课程,培养读和写谱能力,大约5岁半以后,耐性和肌肉都准备够了,才开始增设弹奏的项目。

通过听、唱、读、写、弹奏与创作的学习过程孩子自然能循序渐进地跨入音乐门槛。

(六)学习音乐可以促进情商发展

另一方面应同时看到,音乐是可学、可教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学会、教会的,不应把音乐的表演和创作看成为天才的教育。

世界上的知识有两大类,一类通过理论讲解就可以学会,另一类通过理论却不可能掌握,非得通过一定实践才能掌握。

例如,学游泳,学骑自行车。

无论什么样的理论书籍与知识介绍,通通读完以后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就会骑自行车的,游泳也是,没有自学理论下水就会的。

必须通过实践来学习。

实践也是学会音乐的重要环节。

张肖虎《音乐教育学论稿》指出,音乐教育的特点在于它是实践性学科。

这是一种艺术性实践,是创造性实践课程。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通过反复的训练,通过学习、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现在仅靠普通学校非常有限的几节音乐课,要想让学生掌握坚实的音乐知识和实践能力,绝对是缘木求鱼。

因为这种安排忽视了实践在学习音乐时的巨大作用。

也正因为学习音乐需要实践,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各不相同,每个人的学习进展也千差万别,所以迄今为止最有效的音乐学习、传授方式,仍是老师、学生一对一的检查传授。

一对一的课堂传授广泛运用于专业音乐院校,只有乐理、音乐史等课可以采用人数众多的大课方式讲授。

缺乏充分的艺术实践,又采用数十人同上的大课堂形式,是目前普通学校音乐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欣赏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欣赏是指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和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得到精神愉快的一种审美活动。

音乐欣赏教学不仅培养和

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而且还能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进而培养和发展了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欣赏教学中,应从学生熟悉的音响资料人手,在比较、选择中逐步掌握实用音乐、背景音乐的使用规律,完全不靠理论说教,紧紧抓住学生主动参与,从听觉感受、情感体验入手来加深对音乐概念、音乐行为、音乐形态的深入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力最终达到与音乐融为一体的境地。

例如欣赏与音乐创作教学《阳关三叠》,它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有情节、有形象的音乐。

学生在创编“送行”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在多名学生表演过程中不断评价强化对情景和意境的创设,“送别”的创作新颖且生活化,易引起学生的创作欲望。

每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创作与表演,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个人创作及表演才华的机会,十分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锻炼与成长。

(二)唱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唱歌广义上是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演唱歌曲。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之一。

诗、歌、舞是人类情感最原本的表现形式。

歌唱器官是表达人类情感的最直接、最纯洁、最美好、最卓越的乐器。

古今中外,音乐教学几无例外地都是从歌唱入手,将学生引入音乐殿堂的,这是因为歌唱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需要,教学形式简便,无论在城市、农村,教学条件优劣均可进行,易于普及,教学收效显著。

 例如欣赏《春节序曲)),在教师的热情支持和进一步启发下,学生可根据音乐即兴创编歌词,边唱边表演。

在这节课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是被动地学唱一首歌,而是成为创造表现音乐的主人。

学生在教师的目光、笑容、手势、话语中得到鼓励,在教师的启发中增加勇气,最终每个学生都投入到集体的创造之中。

在音乐的参与创造活动中,学生的意志得到锻炼,主体作用得以发挥,人格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

(三)器乐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演奏乐器广义上是指独立或与他人合作演奏乐曲。

器乐演奏是人类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

器乐演奏可以发展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及其作品的敏感性,可以发展学生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

器乐教学是学生从多方位学习音乐,表现、创造音乐的桥梁。

在课内安排器乐学习,可以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调动嗓音

或听觉条件不够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日益增强的希望引起别人关注的愿望。

学生喜欢摆弄乐器,乐于全神贯注地演奏,不满足于演唱、演奏现成的歌曲、乐曲,他们希望尝试自己编自己演奏。

例如竖笛教学中先教授学生正确吹奏S1、La、sol三个音,在学生反复模仿练习后,可由一名学生出模仿题,全班或某学生随之模仿,再即兴创作演奏,然后教师吹奏由学过的三个音组成的旋律问句,由学生即兴创作出旋律答句,最后由一个学生即兴演奏旋律,其余学生模仿或进行旋律回答。

这种教学既强化巩固了竖笛吹奏技法,又达到了复习音乐知识、训练音乐记忆力、培养即兴创作即兴演奏的能力。

教学气氛活跃、和谐,每个学生都可以尽其所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四)创作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音乐创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广义的音乐创作学习,是“自我实现创造性”的学习,不仅包括作曲,还包括即兴创作和即兴表演等创造性音乐活动。

此外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歌唱、演奏乐器和欣赏音乐等教学活动也都要求学生根据作者的意图及个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通过演唱、演奏表现出来。

在学习中要求学生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音响,创造性地体验其情感,创造性地进行联想与想象,这类创造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对发展学生音乐创造力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而在这里指的创造,不是前者所提的专业人才的音乐创作,而是在学生为抒己之情、表己之意进行即兴创作的学习过程中闪耀出的创造火花。

学生的这些音乐创作,不是有些教师、家长认为的“乱弹琴”、“瞎胡唱”,他们的作品同样是艺术品,他们从中仍可以获得教益。

创造的灵感、信心、志趣、能力,从这里起步,创造性、开拓型人才从这里汇合,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教育观念,破除创作的神秘感,创造条件,鼓励、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并在音乐创作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是从模仿开始,并在音乐创造中获得自我实现、自我肯定的快乐。

例如在欣赏变奏曲时,首先完整地听赏《小星星变奏曲)),逐段分析每段变奏在音乐要素上的变化,学生自由编组讨论,集中意见,有分歧的可用复听的办法解决,由学生自己小结,什么是变奏及变奏的表现意义。

最后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如《铃儿响叮噹》、《小松树》等,个人进行变奏创作练习,每个学生都可以尽其所能地展现自己的创作才华。

四、教学措施

(一)搭设创新的支点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兴趣时,当学生有了强烈的创造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储存时,就该运用这些相关信息,借助于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搭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1)鼓励想象、萌发创新

(2)大胆尝试、激发创新

(3)主动探究、引发创新

(二)体会创新的趣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儿童的心里深处,有一种被承认、被肯定的心理需求,她们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究者,这种需求一但被满足,便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当学生体会到因为创新而带来的成功和乐趣后将促使学生追求无休止的成功。

结束语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创新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就会得到改善,创造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通过改变课堂常规,重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丰富的唱、跳、奏、演等多种形式的表演活动,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致谢词

时光荏苒,光阴飞逝。

暮然回首,我们即将毕业。

依稀记得当年的懵懂女孩,仰望师范校门的情景。

木棉又到一年艳红之际,忽觉今年的花愈发之红愈发之烈。

难忘母校培育之情,“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讲永远铭记在心。

刚来我们还是个连专业都分不清的无知者,而今几年过去我们专业知识已经过硬。

这都益于老师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作为学生我们自豪。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杨瑜艳!

在杨老师的敦敦教诲之下,我开阔了视野,深邃了思想,丰富了知识。

尤其在毕业论文的知道上,老师更是不敢稍微懈怠。

从论文选题开始,老师便倾入了大量的心血。

得益于老师的启发我选择论文题目。

虽然我对于论文撰写不是很了解,但有老师为我拨云撩雾,使我不再惧怕。

论文的设计、撰写、修改直至最后的付梓,都离不开老师的付出。

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和即将帮助我完成论文答辩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你们辛苦了!

参考文献

[1]   王国安.从实践到决策: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花城出版社,2005.

[2]    屠兰兰、罗迎春.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研究与论文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   《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M]2002.

[5]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6]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教育理论与实践[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8]尹爱青.《小学音乐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王巧玲.《音乐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师》2009年第12期

[10]捷普洛夫著孙烨译.《音乐能力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