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1014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综合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

上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加班去了,小明想:

我应该帮爸妈做点事,去便民市场吧!

顺便还练练数学的口算呢。

进入市场,他问了排骨的单价是每千克25元,就称了5千克,可当他在脑中刚摆25×5的竖式时,卖龙虾的阿姨就口算报出:

“应付125元钱”。

你知道排骨的阿姨是怎样算的吗?

小明请教了算法后,又去买了19元的苹果和21元的香蕉,算的也真快。

可当他付出50元钱,正在脑中列出算式50-19-21准备依次从左往右口算时,卖水果的阿姨却已找回了10元钱。

你知道卖水果的阿姨是怎样算的吗?

卖排骨的和卖水果的实际上就是应用了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知识来口算的呢?

(板书课题:

运算定律)

我们学习过哪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

(在学生回忆互说时板书: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2.小组合作填表。

你能先举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用字母表示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2.小组合作填表。

你能先举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用字母表示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三、变式练习,强化提高

简便计算需要大家有很好的数感,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数的游戏,试试同学们对数的感觉。

(1)师:

25ⅹ39ⅹ__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上应该填多少?

(4或8)师:

为什么填它呢?

(板书:

25ⅹ39ⅹ4=(25ⅹ4)ⅹ39)

师:

我们观察一下,这里的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可以不可以?

这样变的依据是什么呢?

(或提示:

老师的意思是运用了乘法的什么?

师小结:

看来,运用运算律,改变运算的顺序使一些数凑整,能使计算简便。

(2)师:

我们继续看

378+45+__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字?

(这里有两类,好多种,可让学生多说全),为什么填它呢?

还可以怎样填?

(提示:

刚才大家都是把横线上的数与45凑整的,还可以与谁凑整呢?

)不管是与45凑整还是与378凑整,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都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

(3)师:

我们继续看

527-62-__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应该填什么数字?

为什么填它呢?

还可以填多少?

(可以填38—438,也可以填27-427),这里又是运用了什么?

(连减运算性质)

(4)师:

我们继续看

240÷15÷__,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应该填什么数字?

为什么填它呢?

还可以填多少?

(填2或4)这里又是运用了什么?

(板书:

连除的性质)老师在其他班上的时候有位学生填了6,你觉得如何?

(不能快速的算出结果)不是理想中的简算是不是?

师:

由此可见,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但并不是每道题运用了运算律或性质都一定能简便,还要看数据的特点。

四、难点突破,针对练习

比较思考

(1)125×(80×8)  125×(80+8)

(2)你猜猜那些做错的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3)请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

五、强化训练,巩固提高

细心巧妙做计算,看谁的反应快

46+78+2272+120+1825×17×4

(25+9)×4159-28-7235×8×2

六、学以致用

(1)海滨市人民广场进行绿化养护,平均每月花费2万元。

该广场5年共需绿化养护费多少元?

工程队

每月的绿化面积(平方米)

环宇

366

志远

476

鹏飞

524

(2)花园小区的绿化任务由环宇、志远、鹏飞三个工程队共同承担,计划3个月完成。

①三个工程队每个月一共要绿化多少平方米?

②志远队和鹏飞队3个月一共要绿化多少平方米?

③以上几步问题解答过程中你都应用到了哪些运算律?

七、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综合应用》

学情分析

这节课我根据教材编写意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发现与探索活动。

在学生已经概括出乘法结合律,没有立即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练,而是询问学生:

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结合律呢?

对学生刚刚经历的体验与感受及时进行梳理总结。

学生初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比较困难,会出现表达不够严谨的现,此时,我引导得不够巧妙,有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的意图。

另外,在归纳总结探索步骤时,学生归纳得较为迟钝,是否前面的探索经历对学生而言不够深刻。

在乘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四年级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定律比较困难。

他们通过直观感知能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涵义,也能够用具体的算式来验证乘法结合律,用字母、符号来表述乘法结合律,但是当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乘法结合律时,却有点困难。

数学思想方法比数学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思想我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上也有所渗透,因此学生对这个方法并不陌生。

在本节课上,学生有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作为基础能够大胆地猜想,再加上教师学习方法的指导并通过小组合作积极验证,使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启迪了思维,在倾听其他小组的发言中有了新的思路(体现在学生对乘法结合律验证的方法上)。

我觉得这样做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重视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情感的互动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掌握了学习方法,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思维的发散性和严密性有了很好的体现。

但中下一批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在课上还习惯于充当“观众”,被动的接受,或者“坐享”其他同学之成。

因此,在小组合作上还应加强指导,真正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综合应用》

效果分析

教学环节设计

目标指向

评测练习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谈话导入

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

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说一说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你能分别用字母表示这两个运算律吗?

通过和谐与温馨的谈话,在学生心中播下爱护小动物的种子。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开始学习。

1.猜一猜:

乘法可能有哪些运算定律?

生1:

乘法可能有交换律。

生2:

乘法可能有结合律。

课前练习应用运算律简便计算下面的题:

145+78+55236+65+364+35589﹣(89﹢160)371-459-41

计算:

25×4125×8

绝大多数同学书写整洁,大部分学生在改写前对大数进行了分级。

观察下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4)×3=2×(4×3)

(2×24)×6=2×(24×6)

观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微视频

1.大部分小组都能自觉并认真观看教学视频。

2.但也有极个别的同学无所适从。

同桌合作探究

举例验证这是不是一个规律呢?

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结果相等。

1.90%左右的同学能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并举例验证。

2.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对于运算规律的文字表述不够准确。

练习提升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巩固学生当堂所学知识,练习中加入了一些有难度的题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说一说,下面各题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4×(15×3)=(4×15)×3

(3×4)×5×6=3×(4×5)×6

125×(7×8)=(125×8)×7

98%的同学能结合所学做出正确判断和回答,但还有2%的同学知识模糊,需进一步指导。

总结与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在教师引导下70%左右的同学能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知识、情感等收获的进行表述。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综合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和乘法运算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

2.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小明是六年级的学生。

上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加班去了,小明想:

我应该帮爸妈做点事,去便民市场吧!

顺便还练练数学的口算呢。

进入市场,他问了排骨的单价是每千克25元,就称了5千克,可当他在脑中刚摆25×5的竖式时,卖龙虾的阿姨就口算报出:

“应付125元钱”。

你知道排骨的阿姨是怎样算的吗?

小明请教了算法后,又去买了19元的苹果和21元的香蕉,算的也真快。

可当他付出50元钱,正在脑中列出算式50-19-21准备依次从左往右口算时,卖水果的阿姨却已找回了10元钱。

你知道卖水果的阿姨是怎样算的吗?

卖排骨的和卖水果的实际上就是应用了我们以前所学的什么知识来口算的呢?

(板书课题:

运算定律)

我们学习过哪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

(在学生回忆互说时板书: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2.小组合作填表。

你能先举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用字母表示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二、回顾整理、构建网络。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然后同桌相互说说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2.小组合作填表。

你能先举出具体的例子,然后再用字母表示这几个运算定律和性质吗?

请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三、变式练习,强化提高

简便计算需要大家有很好的数感,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数的游戏,试试同学们对数的感觉。

(1)师:

25ⅹ39ⅹ__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上应该填多少?

(4或8)师:

为什么填它呢?

(板书:

25ⅹ39ⅹ4=(25ⅹ4)ⅹ39)

师:

我们观察一下,这里的运算顺序发生了变化,可以不可以?

这样变的依据是什么呢?

(或提示:

老师的意思是运用了乘法的什么?

师小结:

看来,运用运算律,改变运算的顺序使一些数凑整,能使计算简便。

(2)师:

我们继续看

378+45+__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上应该填什么数字?

(这里有两类,好多种,可让学生多说全),为什么填它呢?

还可以怎样填?

(提示:

刚才大家都是把横线上的数与45凑整的,还可以与谁凑整呢?

)不管是与45凑整还是与378凑整,在简便计算的过程中都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加法的交换律、加法的结合律)

(3)师:

我们继续看

527-62-__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应该填什么数字?

为什么填它呢?

还可以填多少?

(可以填38—438,也可以填27-427),这里又是运用了什么?

(连减运算性质)

(4)师:

我们继续看

240÷15÷__,要快速的计算你认为横线应该填什么数字?

为什么填它呢?

还可以填多少?

(填2或4)这里又是运用了什么?

(板书:

连除的性质)老师在其他班上的时候有位学生填了6,你觉得如何?

(不能快速的算出结果)不是理想中的简算是不是?

师:

由此可见,运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但并不是每道题运用了运算律或性质都一定能简便,还要看数据的特点。

四、难点突破,针对练习

比较思考

(1)125×(80×8)  125×(80+8)

(2)你猜猜那些做错的学生是怎么做的呢?

(3)请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这两道题。

五、强化训练,巩固提高

细心巧妙做计算,看谁的反应快

46+78+2272+120+1825×17×4

(25+9)×4159-28-7235×8×2

六、学以致用

(1)海滨市人民广场进行绿化养护,平均每月花费2万元。

该广场5年共需绿化养护费多少元?

工程队

每月的绿化面积(平方米)

环宇

366

志远

476

鹏飞

524

(2)花园小区的绿化任务由环宇、志远、鹏飞三个工程队共同承担,计划3个月完成。

①三个工程队每个月一共要绿化多少平方米?

②志远队和鹏飞队3个月一共要绿化多少平方米?

③以上几步问题解答过程中你都应用到了哪些运算律?

七、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综合应用》

评测练习

回顾与整理

加法运算律

乘法运算律

用字母表示

举例

用字母表示

举例

交换律

a+b=b+a

结合律

(a×b)×c=a×(b×c)

分配律

(a+b)×c=a×c+b×c

减法运算

除法运算

用字母表示

a-b-c=a-(b+c)

举例

难点突破

125×(80×8)  125×(80+8)25×(40+4)   25×(40-4)

巩固提高

46+78+2272+120+1825×17×4

(25+9)×4159-28-7235×8×2

学以致用

(1)海滨市人民广场进行绿化养护,平均每月花费2万元。

该广场5年共需绿化养护费多少元?

工程队

每月的绿化面积(平方米)

环宇

366

志远

476

鹏飞

524

(2)花园小区的绿化任务由环宇、志远、鹏飞三个工程队共同承担,计划3个月完成。

①三个工程队每个月一共要绿化多少平方米?

②志远队和鹏飞队3个月一共要绿化多少平方米?

③以上几步问题解答过程中你都应用到了哪些运算律?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综合应用》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对前面“乘法运算律”单元知识的回顾与整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做到了以下几点:

1、力求有条理、有重点、开放性的展开。

使学生经历从解决问题入手,到整理相应的知识点,再到应用知识的过程。

整个复习活动注重了让学生自主建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使知识系统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整理、归纳的学习能力。

2、力求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自主地进行全面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充分利用好“丰收园”栏目,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与评价中查漏补缺、完善提高,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落实数学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样安排不仅是让学生能发现乘法运算定律,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

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对这节课内容的研究,进行了修改。

本课我着重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充分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再设计。

教材中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是两个分散的情景,在备课时我依据书上的过程设计教学,可试课时发现在探索结合律时,教师在引导出书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牵强,而且我发现学生对乘法交换律理解的更容易。

所以我将探索交换律的过程作为探索结合律的阶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因此,我改变了教材结构,先探索乘法交换律,突出整体性。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注意渗透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对于结合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了解所要学习内容的目的是什么。

在学习中渗透运用定律解决问题的好处,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课堂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我感觉比较好的地方: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问题——找出规律——举例验证——归纳结论。

虽然学生要真正理解老师所做的概括还需要大量的体验,但我相信他们经历多次这样的尝试过程,一定能逐步理解并掌握探索的基本步骤。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综合应用》

课标分析

一、教材在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

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运算律,构建本单元的知识网络。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回顾和反思的习惯,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教法和学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理解规律,通过猜测—验证,引导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

2、自始至终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方法。

在教学中不仅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手段,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观察到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形成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