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4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docx

化学中考模拟2有答案

2014中考化学模拟2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伐薪烧炭南山中”是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中的诗句。

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2.“嫦娥一号”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提供。

高氯酸铵分解有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是

A.H2OB.SO2C.COD.CO2

3.小明发现菜地里许多植物出现了倒伏现象,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

请你帮他选出一种适用的复合肥料

A.NH4ClB.CO(NH2)2C.KNO3D.KCl

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不相符的是

A.N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

B.2H——2个氢元素

C.2H2O——2个水分子

D.CuO——氧化铜

5.下列有关洗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汽油溶解衣物上的油渍B.用洗洁精乳化餐具上的油污

C.用食醋洗去热水瓶中的水垢D.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去菜刀上的铁锈

6.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一组是

A.单质H2、O2、N2B.酸HCl、H2SO4、NaHCO3

C.碱NaOH、KOH、NH3·H2OD.盐NaCl、NaHCO3、NH4Cl

7.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下列气体混有水蒸气时,既可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的是

A.O2B.NH3C.CO2D.SO2

8.产生下列现象,只和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的是

A.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

C.生石灰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

D.铜制品长期放在空气中会产生“铜锈”[又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

9.下列四种金属中,有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与其他的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这种金属是

A.铜B.锌C.铁D.镁

10.向装有等量水的A、B、C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0g、25g、25gNaNO3固体,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

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B.图2中,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乙

C.C杯中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B杯中溶液浓度

D.依据图2,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甲、乙都形成不饱和溶液

11.探究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胶头滴管和集气瓶中分别盛装某种试剂,挤压胶头滴管向集气瓶中滴加适量液体后,能观察到气球变大的组合是

A.胶头滴管中的试剂:

稀硫酸;集气瓶中的试剂:

Na2CO3

B.胶头滴管中的试剂:

稀盐酸;集气瓶中的试剂:

Zn

C.胶头滴管中的试剂:

NaOH溶液;集气瓶中的试剂:

CO2

D.胶头滴管中的试剂:

浓硫酸;集气瓶中的试剂:

12.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选用的试剂(括号内的物质)正确的是

A.CaO中混有少量CaCO3(盐酸)

B.Cu(NO3)2溶液中混有AgNO3(铜粉)

C.CO2中混有HCl气体(NaOH溶液)

D.CO2中混有少量CO(氧气)

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家用食醋pH应7,向食醋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后,再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到的现象是。

(2)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它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的主要来源。

(3)锅里的油一旦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

(4)煤、、天然气称为化石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稀土元素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

已知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则氧化铕的化学式为。

(6)户外探险缺少饮用水,可将浑浊的河水用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加入的活性炭是利用它的性。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14.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

请用下列物质的编号填空。

①明矾;②小苏打;③活性炭;④干冰;⑤氖气;⑥金刚石;⑦食盐;⑧熟石灰

(1)发酵粉的成分:

(2)可用做净水剂:

(3)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

(4)除去冰箱异味:

(5)硬度最大的单质:

(6)常用做舞台生“烟”:

(7)霓虹灯中充入的气体:

(8)改良酸性土壤:

15.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

(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你选择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只要求写出你选择的试剂的名称)、。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2℃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4)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17.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的性能,其原理是;

(2)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不能用铁桶盛装

(3)食品包装袋内常用生石灰作干燥剂,其原理是;

(4)在焊接金属时,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其原理是。

18.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

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下图是他实验操作考试中的部分情景。

(1)上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填序号);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2)操作A的现象是;

(3)他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19.实验室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0g5%的氯化钠溶液的主要实验步骤有:

①称量、量取②溶解③计算④装瓶。

(1)实验中需称取氯化钠克,需量取水毫升。

(2)配制过程的先后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3)溶解步骤用到的仪器有量筒、烧杯和;

(4)其他操作都正确,装瓶时不慎将少量氯化钠溶液倒在了瓶子外边,则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0.下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之前一定要先检验。

(2)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

①各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填装置序号)。

②产生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C装置的作用是。

④检验集气瓶中是不是CO2气体的方法。

(3)同学甲为验证制取CO2后剩余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且CaCl2溶液呈中性),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含有盐酸。

你是否同意该方案?

简述理由。

(4)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盛有足量Ca(OH)2溶液的广口瓶中,瓶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填写下列各项序号)。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21.在实验室配制石灰水时,小明同学将两药匙熟石灰样品放入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仍有不溶性的固体,于是他认为熟石灰样品已经变质。

小艳同学不同意他的判断,你认为小艳同学的理由是。

针对该熟石灰样品的成分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熟石灰样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甲同学猜想是Ca(OH)2;

乙同学猜想是CaCO3;

你认为是。

【实验与结论】请你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的熟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

(2)向滤出固体中加入适量。

(1)

(2)。

猜想正确

六、推断题(题型注释)

七、计算题(题型注释)

22.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2)该反应过程中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3)求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2.A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高氯酸铵(NH4ClO4)中含有氮元素、氯元素、氧元素、氢元素四种元素,分解时不可能产生含有硫元素、碳元素的物质,故不可能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观察选项,故选A

考点:

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

3.C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出现了倒伏现象是因缺钾元素,根据植物出现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是缺乏氮元素,所以要选择同时含有钾和氮两种元素的复合肥;A.NH4Cl中只含有氮元素,仅为氮肥,所以错误;B.CO(NH2)2中只含有氮元素,仅为氮肥,所以错误;C.KNO3是含有氮、钾两种元素的复合肥,所以正确;D.KCl中只含有钾元素,仅为钾肥,所以错误;故选C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4.B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N2属于单质,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该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B.当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以后就只有微观意义,故2H表示2个氢原子,故B错误;C.化学式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个数,2H2O表示2个水分子,故C正确;D.CuO表示氧化铜,化学式书写符合化合价、元素组成及命名规则故D正确;故选B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5.D

【解析】

试题分析:

A.汽油能除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B.洗洁精类除油污主要利用的是乳化作用;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醋酸钙、水、二氧化碳气体,食醋能除去水垢是因为食醋能和水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D.铁锈是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不溶于纯碱溶液,也不能与纯碱溶液起反应,不可能洗掉铁锈;故选D

考点:

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6.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物质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酸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A.H2、O2、N2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分类正确;B.HCl、H2SO4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属于酸,NaHCO3电离时形成的阳离子除了氢离子还有钠离子,不属于酸,故B错误;C.NaOH、KOH、NH3·H2O电离时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C分类正确;D.NaCl、NaHCO3、NH4Cl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D分类正确;故选B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7.A

【解析】

试题分析:

能用浓H2SO4干燥,又能用NaOH固体干燥,说明该气体不能与这两者反应;浓硫酸不能干燥氨气等溶于水显碱性的气体;氢氧化钠固体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A、氧气既不与浓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既可以用浓H2SO4干燥,又可以用NaOH固体干燥;B、NH3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S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不能用NaOH固体干燥,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

根据浓硫酸或烧碱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8.B

【解析】

试题分析:

分别对各种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进行分析可知:

A.固体烧碱要密封存放,是因为固体氢氧化钠不仅能吸水潮解,而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会增重、变稀,是因为其具有吸水性,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C.生石灰长期在空气中放置会变质,是因为它能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D.铜制品放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是因为铜能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的结果;故选B

考点:

空气中常见酸碱盐的质量或性质变化及贮存法

9.A

【解析】

试题分析:

Cu、Fe、Zn、M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Mg>Zn>Fe>Cu;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可知Cu的活动性最弱,所以只有铜的盐溶液与其他三种金属都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选A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分析:

由于A.C烧杯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不能确定能否再溶解硝酸钠,所以不能确定是否是不饱和溶液,故A说法不正确;B.由题意可知,在等量的30℃的水中全部溶解了25g硝酸钠,而20℃的水没有全部溶解25g硝酸钠,说明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能表示Na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故B说法不正确;C.由题意可知,在等量的水中,C杯中溶解的硝酸钠比B杯中溶解的硝酸钠多,所以C杯中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B杯中溶液浓度,故C说法正确;D.由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甲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乙形成的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A.向碳酸钠中滴加稀硫酸,硫酸与碳酸钠反应放出气体二氧化碳,放出气体使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气球不能变大,故A不正确;B.向锌中滴加稀盐酸,盐酸与锌反应放出氢气,放出气体使瓶内气体增多,气球不能变大,压强增大,故B不正确;C.向气体二氧化碳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钠和水,瓶内气体减少甚至消失,气球变大,压强减少,故C正确;D.向水中滴入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放出的热使瓶内空气膨胀而使瓶内压强变大,气球不能变大,压强增大,故D不正确;故选C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B.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将银除去,最后就只剩硝酸铜了,故B正确;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不会燃烧,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

13.

(1)小于;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红色;

(2)混合物;(3)隔绝氧气;(4)石油;CH4+2O2

点燃

=

CO2+2H2O;(5)Eu2O3;(6)吸附

【解析】

试题分析:

(1)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酚酞遇醋酸不变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当食醋滴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为无色;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与食醋反应,过量后溶液显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2)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3)依据燃烧的条件:

可燃物;与充足的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其中一个条件达不到,燃烧就不能进行。

盖锅盖是将可燃物隔绝氧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4)三大化石燃料为煤、石油、天然气;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H4+2O2

点燃

=

CO2+2H2O;

(5)由三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可知,铕的化合价为+3价,依据化学式的书写原则可以确定:

氧化铕的化学式为Eu2O3;

(6)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

考点: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混合物与纯净物;燃烧与灭火;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活性炭的性质

14.

(1)②;

(2)①;(3)⑦;(4)③;(5)⑥;(6)④;(7)⑤;(8)⑧

【解析】

试题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依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2)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可用做净水剂;(3)氯化钠是腌制鱼肉等常用的调味品;(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除去冰箱异味;(5)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硬度最大的单质;(6)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常用做舞台生“烟”;(7)氖气通电时它们会发出有色光,霓虹灯中充入的气体;(8)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能与酸反应,降低土壤酸性。

考点:

常用盐的用途;常见气体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5.

(1)2NaOH+CO2=Na2CO3+H2O;

(2)盐酸(或稀硫酸等);石灰水(或氢氧化钡溶液等);(或氯化钙、氯化钡等盐溶液)

【解析】

试题分析:

氢氧化钠存放时,若与空气接触,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2NaOH+CO2═Na2CO3+H2O;要证明氢氧化钠变质,就是证明碳酸钠的存在,可以从如何检验碳酸根离子出发,而碳酸根离子具有″遇酸化气″,遇含可溶性钙离子或钡离子的溶液形成沉淀的特点;因此选择试剂证明含有碳酸钠,可以从酸类或含钙离子或钡离子的物质碱或盐着手:

酸可以选盐酸或稀硫酸,碱需含有钙离子或钡离子,因而可以是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盐可以是氯化钙氯化钡硝酸钙硝酸钡等;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证明碳酸盐;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6.

(1)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克;

(2)不能;(3)c<b<a;(4)b>a>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比较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②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一定量的溶剂中是否可以溶解一定的溶质;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P点是a和c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的交点,即在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由于在t1℃时,a的溶解度是20g,即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a,则在50g水中最多溶解10ga,,不能形成80g溶液;

(3)根据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c<b<a;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c<b,所以在此温度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c<b,将温度升高到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变大,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c物质的溶解度变小,会有溶质析出,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所以应比较t1℃时a、b的饱和溶液与t2℃是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再依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可知,t1℃时a、b的饱和溶液与t2℃是C的溶解度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所以升温后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17.

(1)4Al+3O2=2Al2O3;

(2)Fe+CuSO4=FeSO4+Cu;

(3)CaO+H2O=Ca(OH)2;

(4)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2)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生石灰易与水发生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4)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2O3+6HCl═2FeCl3+3H2O。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8.

(1)C;试管横放,将锌放在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2)铜丝表面变黑;(3)可能是铝丝表面的氧化膜没有除去.

【解析】

试题分析:

(1)分析铜在空气中灼烧、放置灼热的坩埚钳、锌与稀硫酸反应、倾倒硫酸铜溶液的操作可知,错误的操作为C:

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时,应先加入加锌粒,再加入稀硫酸;在加入锌粒时应先使试管平放,将锌粒放入试管口再将试管缓慢竖起来,不能直接如图放入,将会砸裂试管底部;

(2)灼烧铜丝,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所以,现象为铜丝表面变黑;

(3)将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铝丝表面被氧化,氧化膜(Al2O3)不和硫酸铜反应。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挟持器-铁夹、试管夹、坩埚钳;固体药品的取用

19.

(1)2.5g;47.5ml;

(2)③①②④;(3)玻璃棒;(4)等于

【解析】

试题分析:

(1)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50g×5%=2.5g,需要水50g-2.5g=47.5g(合47.5ml);

(2)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故答案为:

③①②④;

(3)溶解固体时需在烧杯中进行,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故答案为:

玻璃棒;

(4)氯化钠溶液有损失对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影响,所以装瓶时不慎将少量氯化钠溶液倒在了瓶子外边,则最后得到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故答案为:

等于。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20.

(1)装置的气密性

(2)①ACE;②CaCO3+2HCl=CaCl2+2H2O+CO2↑;③干燥气体或吸收气体中的水分;④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2;

(3)不同意,因为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CaCl2,不管是否有稀盐酸,滴加AgNO3都会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4)A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加入药品之前一定要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生成的气体逸出;

(2)①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的状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选用发生装置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可选用收集装置B;在收集前用浓硫酸进行干燥,所以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ACE;②实验室制取CO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③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来干燥气体或吸收气体中的水分;④检验CO2气体的方法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并振荡,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CO2;

(3)溶液中一定含有CaCl2,不管是否有稀盐酸,都能和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因此该方案不完善;

(4)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因此将少量CO2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广口瓶中,瓶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增加;故选A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证明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